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彼得一世的精鐵甲和康熙大帝的蘭花指

彼得一世的精鐵甲和康熙大帝的蘭花指

彼得一世的精鐵甲和

康熙大帝的蘭花指

文那年的曹同學

穆索爾斯基《基輔大門》展現了俄軍的雄壯威武

南京博物院新近推出的展覽《帝國盛世》里,最吸引我的是兩幅人物肖像畫。

左邊的彼得大帝,身材魁偉,雙目如炬,雄姿英發,甲胄閃著幽幽的金屬光澤,手中握持佩劍,一副戰鬥者的姿態。

右邊的康熙爺,穿著深色綢衫,手裡拿著花草,指甲留得很長,蘭花指高高翹起,好像要像人展示寧靜恬淡的境況,卻顯得有些刻意和忸怩作態。

彼得一世與康熙皇帝(17—18世紀)

彼得天生條件好,這個當然沒得比。據說他身高兩米多,是世界上最高的皇帝,往那一站自帶玉樹臨風、君臨天下的氣場。

可是咱康熙大帝也不是吃素的啊,小時候就練習摔跤相撲,成年後每年秋冬時節都要去圍場狩獵,應該也是身軀壯實、步履矯健。可是為什麼偏偏在畫上成了萌萌噠的表情包了呢?

1

畫工手下的人物畫像,往往受被畫者態度影響很大。

不識泰山的畫師用照相寫實的辦法,把朱元璋的鞋拔子臉複製到畫上,免不了帶來殺身之禍。在朱洪武腦海中,他在世人前的形象一定是英明神武的。

彼得一世和他的後代亞歷山大一世等都喜歡以戎裝示人

這次展出的彼得一世的畫像和雕像大概有三四件,無一例外都是身著戎裝,氣宇軒昂、精幹利索。康熙帝當然也有披盔戴甲、策馬揚鞭的畫面,但是我們看到的可能更多還是他安靜地坐在那裡,或擺弄花草,或研習書法,或者乾脆就這麼靜穆地端坐著。

康熙更喜歡靜靜地當個美男子

可能在彼得眼裡,他就是要體現尚武的精神;而在康熙看來,他想表現的卻是平和的氣象。

論身世遭際,這彼得和康熙其實有幾分相像,兩人都生活在十七到十八世紀,都是少年天子,彼得十歲即位,康熙八歲登基;彼得躲過了13個兄弟的明槍暗箭,才牢牢握住了權杖;康熙滅掉了驕橫跋扈的鰲拜,才把江山坐穩;彼得和康熙都雄才大略,勵精圖治,一起被後人尊稱為「大帝」,成為近代史上少有的明君雄主。

不過,在親政之後,彼得一世和玄燁面對是完全不一樣的圖景。

俄羅斯1283年才建國,歷史根基很淺,到了彼得的時候也才不到四百年,是個不大不小、無足輕重的國家。俄羅斯的東面是一望無際人煙稀少的苦寒之地,西面和南面則被強大的瑞典人、立陶宛人、波蘭人以及土耳其人和克里米亞的韃靼人包圍著。

歐洲諸國在文藝復興之後,民眾的文化程度逐步提高,工商業發展開始加速。而隔壁的俄羅斯還在因循守舊、醉生夢死。待皇權穩固後,彼得便放下皇上的架子,千里迢迢跑到西歐當了一年的「打工仔」,他在荷蘭的東印度公司當船長,在英國造船廠做學徒,在普魯士學射擊。他眼見得西歐的富強和俄羅斯的沉淪,「落後就要挨打」的聲音一直在他心頭回蕩。於是,他回到國內便堅定地開始實施新的治國方略——融入歐洲、學習歐洲、趕超歐洲。

玄燁治下的清帝國則完全是另一種形態。他很幸運,接手的中國東臨浩瀚的太平洋,北接冰原和荒漠,西邊是難以逾越的雪域高原,南邊則是充滿瘴癘的熱帶雨林,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少有外患的滋擾,自身的空間也足夠自給自足。他也感到憂心忡忡,滿人入關不久,南邊的三藩表面歸順,事實上是獨立王國;民間漢人的反清復明勢力仍然存在;整個天下還沒有從明末戰亂的爛攤子里恢復;準噶爾和西藏的問題也比較棘手。

一句話,彼得一世的首要任務是攘外,康熙皇帝的第一目標是安內。

攘外,最主要靠的是軍功。而安內,在武力征服之外,更要以禮樂化人。所以,彼得要穿著盔甲,展示肌肉,喚起血性。而康熙則要脫下戰袍,翹起蘭花指,擺出一副慈眉善目的模樣。

2

《帝國盛世》展廳入門處除了彼得一世和葉卡捷琳娜二世的大幅畫像外,最奪人眼球莫過於東正教主教法冠和《福音書》了。

東正教主教法冠(18世紀80年代)

這頂純金的法冠,鑲嵌有280顆各色寶石。《福音書》也是鍍金加琺琅彩,金光燦燦的非常晃眼。擁有如此財氣和威嚴,可見東正教在俄羅斯的勢力該有多大了。

《福音書》(1719年)

東羅馬帝國衰落後,俄羅斯成為牧首區。1721年彼得一世對俄羅斯東正教進行改革,使國家和教會、世俗生活和宗教生活混為一體。東正教成為帝王家馴化人民、穩固統治的重要工具。

幾百年來,東正教的印記已經滲透到俄羅斯的方方面面。他們國家的最高榮譽——聖安德烈勳章,使用的是基督聖徒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形象,信件收納盒側面的浮雕里有手執十字架的主教,結婚的頭冠上也滿是宗教意味的圖案。

聖安德烈勳章

宗教用品(17世紀末至20世紀初)

俄羅斯婚禮頭冠(1740年)

我們清朝的統治者受蒙古人的影響,篤信藏傳佛教。紫禁城裡擺著數千尊各式各樣的密宗菩薩,承德修建了金碧輝煌的外八廟,供皇室成員們頂禮膜拜。

下面這幅藏品,是康熙皇帝為孝惠章皇太后五十七歲壽辰御書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當時(康熙三十六年),康熙帝生母孝康章皇后和輔佐康熙的孝庄皇后已仙逝多年,康熙把孝惠章皇太后當做親情的寄託,對這位老太太孝敬有加。他把抄錄《心經》作為最珍貴的壽禮,足以見得清朝最高統治者對佛教的虔誠。此後,皇帝、后妃們便把抄錄佛經作為養性怡情的方式。所以,我們看到《金枝欲孽》里如妃被冷落後,就躲在房間里抄抄抄;《甄嬛傳》里為了防止甄嬛魅惑君上,也被太后天天拉到自己宮裡來抄抄抄了。

康熙御筆《心經》(1697年)

不過,佛教雖然被皇室尊崇,卻始終未像東正教那樣被立為國教。在民間,影響力最大的還是孔老二的儒家。康熙和他的兒孫們也看到了這一點,他們這些來自白山黑水的大老粗,連文字都是從蒙古借來的,在悠久的華夏文明面前只能算是「小學生」。如果不順應潮流和民意,試圖顛覆中國千百年的文化傳統,那麼短命的元朝就是他們的前車之鑒。

清朝皇帝們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在一幅畫像里,乾隆穿起了漢服,峨冠博帶,儼然一副儒學大家的模樣。有研究人員認為,清宮禁止滿人著漢裝,這幅圖很可能是按照想像畫出來的。即便如此,清帝對儒學的尊奉之心已經顯而易見了。

乾隆漢服像(清)

對儒學的高舉,當然不只是裝腔作勢,而是有實實在在制度上的支持。清朝全面延續了明朝的科舉制度,康熙更是在每三年的科舉取士之外,設立朝廷的「博學鴻詞特科」,以網羅高才博學的賢良。中國人是最講實際的,底層的讀書人看到了擺脫命運的途徑,便把前朝舊事拋到了九霄雲外,爭相投入了科舉的羅網。

明末的著名「憤青」顧炎武,也逐步改變了看法。他說:「有亡國,有亡天下。亡國與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於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只要清朝不做商紂王的事,那便不算是亡天下了。從這個角度說,圖謀反清復明只是朱家後人該乾的事,與咱小老百姓何干?

3

彼得一世從歐洲回到俄國後,第一件事就是把貴族老爺的大鬍子給剪了。

原來的俄國人跟我們天朝也差不多,愛留鬍子,喜歡寬袍大袖,舒適是舒適,但顯得不精神,做起事來也是礙手礙腳。

俄羅斯傳統服飾

彼得掀起的這場「新生活運動」,全面引入了西方的生活方式。西裝、燕尾服、皮靴代替了俄羅斯的傳統服裝。別看上層社會一開始拚死不從要當烈女的樣子,後來他們卻變得比西方人還西方人,從咖啡茶飲、服裝衣著到語言文化,一律向西方特別是法國看齊。不信你去讀讀《戰爭與和平》,當時俄羅斯正在戰場上與法國互撕呢,後方的沙龍里貴婦人們卻還在講著優雅的法語。無論何時,可不能丟了高雅的氣質。

西化後的俄國上層社會服裝

彼得最想改變的還不是過時的生活方式,在他眼裡科技尤其是軍事科技差距才更要緊。「槍杆子裡面出政權。」唯有在軍事上奮起直追,才能建立起傲視群雄的帝國。

銅鍍金鹿馱鍾(清)

康熙沒有出過國,不過他對西方了解也不算少。宮廷內外活躍著湯若望、南懷仁等一批西方傳教士,在傳播福音的同時,也在普及西方科學知識。康熙對幾何、機械、天文、繪圖等都很感興趣,雍正還戴著西方的假髮畫過畫,可是一旦這些舶來品觸碰到了國家文化的根本,就立刻被打壓了下去。西洋法術最終只有淪為奇技淫巧,就像展覽中展出的那座西洋鐘錶一樣,成為純粹的玩物。

4

從具體技術角度看,清朝的科舉制度幾近完善,用到現今的高考上也完全玩得轉。可是這種成熟與完善卻讓中華帝國逐漸失去了銳氣和動力。

展覽中的那張科舉試卷上,考生一寫到「臣」就要比別的字小一號,在皇上面前天生低人一頭,哪裡還有什麼獨立的人格、自由的思想?

科舉殿試試卷(清)

一代雄主康熙駕崩後,清朝的皇帝們開始一代不如一代。特別是那個十全老人,沒事在宮中寫寫歪詩,在名畫上亂塗亂抹,把本來清新素雅的青花瓷整成粉彩、鬥彩之類的庸脂俗粉。為了大辦萬壽慶典,還專門鑄造了一套巨大的金編鐘,深沉典雅秒變「土豪金」,也不問下古老的編鐘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

銅琺琅太平有象(清)

金編鐘(1790)

日益強化的中央集權,萬眾景仰的盛世圖景,這些都只是表象。1768年,一場小小的「叫魂」傳言從浙江農村颳起一陣「妖風」,在1768年幾個月時間裡,席捲了半個中國,百姓為之人心惶惶,官員為之疲於奔命,皇帝為之寢食不寧,把看似穩如泰山的大清攪得天昏地暗。

後來,又有聲勢更大的王倫暴動和白蓮教起義。再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俄國最初的銳氣,來自於西方的先進技術和對東方廣袤土地的墾殖。等到這些紅利都吃盡了,也陷入了停滯不前的怪圈。

與乾隆相仿,俄國皇家和貴族的用品也日漸繁複、華麗、精巧。碟子上的雕花美輪美奐,小小發卡上的精細做工令人驚嘆,玻璃瓶晶瑩璀璨,連一個簡單的筆筒上都要雕上五個精美的頭像。與此同時,廣大百姓的生活卻沒有多少改善,他們依然穿著俄羅斯傳統服裝,用著傻大黑粗的鍋碗瓢盆,說著斯拉夫土話。

俄國碟子(18世紀70年代)

書寫裝置(1885年)

俄羅斯胸針(19世紀中葉)

早在彼得一世執政前的13、14世紀,俄羅斯曾長期被蒙古人統治。蒙古人給俄羅斯社會留下了他們獨特的印記——中央集權、專制、尚武、英雄情結。彼得一世移植了西方的軍隊和工業,卻對他們的政治制度、商業文化不感興趣。他雖然打開了一扇「面向西方的窗戶」,但身子還是留在了東方。

一個晴空萬里的上午,聖彼得堡的廣場上正在舉行閱兵式,軍隊方陣威嚴而整齊,一馬當先的那個人或許就是沙皇。遠隔萬里的東方,康熙正在群臣的簇擁下,來到富庶的江南。那裡廊腰縵回,五步一樓,十步一閣,人頭攢動、摩肩接踵,一派歡樂祥和的熱鬧場面。他們不曾想到,兩個繁盛的帝國百餘年後都將面對衰落的危機,經歷變革的陣痛和社會的動蕩。

展示軍威也好,表現太平也罷,都是在為皇家代言,為政治作秀。塵煙散盡,那些泛黃的豐功偉績、壯美畫卷,只有孤獨地掛在博物館裡,唯一還有活力的,便是拿來當做手機里的表情包了。

中國的古琴曲雅正悠遠符合傳統的治理哲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薦識 的精彩文章:

TAG:薦識 |

您可能感興趣

李世民的神箭,李煜的詩,宋太祖的槍棒,宋徽宗的畫,永樂大帝的馬術
亞歷山大大帝、漢尼拔、凱撒和拿破崙,誰才是歐洲的戰爭之王?
漢武大帝、康熙大帝都是假的,歷史上唯一被稱「大帝」的帝王是他
您可以親臨康熙大帝渡黃河的古渡口、昭君出塞和親留在大漠的月牙湖
亞歷山大大帝和他的戰馬
貴霜帝國,和羅馬、漢朝並列的世界四大帝國之一,甚至在馬六甲建立了殖民地
並世三雄主,康熙大帝、路易十四、彼得大帝究竟誰更厲害?
看看俄國沙皇彼得大帝修建的夏宮,是怎樣的富麗堂皇?
李世民的神箭, 李煜的詩, 宋太祖的槍棒, 宋徽宗的畫, 永樂大帝的馬術
康熙大帝,歷史的罪人
德國公主,俄羅斯大帝,凱瑟琳大帝的身世到底是什麼樣的?
馬雲的三大帝國阿里巴巴、螞蟻金服、菜鳥物流,第四帝國何在?
玉皇大帝的來歷 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的關係
德國的奧託大帝,為何像我們的漢武帝?
俄羅斯帝國的締造者——彼得大帝!
暴君?他是世界最偉大的三大帝王之一,是唯一入選的中國皇帝
淺談永樂和康熙兩位大帝的對比
玉皇大帝的來歷,玉皇大帝叫什麼
西伯利亞的逆襲史:被康熙大帝遺棄,卻成了沙俄的寶藏,心痛不?
烏蘭布通之戰:康熙大帝大破準噶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