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兒童腹瀉補液,3 步教你輕鬆掌握

兒童腹瀉補液,3 步教你輕鬆掌握

夏季是兒童腹瀉的多發季,當患兒存在不同程度的脫水時,需要及時補液。以下 3 步,幫你輕鬆掌握兒童補液。

第 1 步

小兒體液平衡的特點

1. 兒童年齡越小,體液總量相對越多;

2. 新生兒在生後數日內血鉀、氯、磷和乳酸偏高,血鈉、鈣和碳酸氫鹽偏低,兒童體液內的電解質組成與成人相似;

3. 兒童年齡愈小,水的需要量愈大,不顯性失水愈多,對缺水的耐受力愈差,在病理情況下較成人更易發生脫水。

第 2 步

脫水的判斷

正常滲透壓為 280~320 moSm/L;低於 280 moSm/L 為低滲性脫水;高於 320 moSm/L 為高滲性脫水。滲透壓計算公式:(moSm/L) = 2(Na++ K+))。

第 3 步

補液

補液的原則:按脫水性質決定補液張力,按脫水程度決定補液量

1. 脫水性質

2. 脫水程度

註:累積損失量是指發病至治療前因腹瀉、嘔吐、出汗等原因導致的水和電解質成分的丟失量的總和。

3. 口服補液

(1) 輕中度脫水口服補液 (ORS 液),每次稀便後補充,直到腹瀉停止。

註:用量 (ml) = (50~75)ml x 體重 (kg),4 h 內服完;

(2) 以下情況提示口服補液可能失敗:

持續、頻繁、大量腹瀉:10~20 ml/kg/h;

口服補鹽液服用量不足;

頻繁、嚴重嘔吐, 如果臨近 4h,患兒仍有脫水表現,要調整補液方案 (4h 後重新評估患兒的脫水狀況,然後選擇適當的方案)

註:新生兒慎用, 只有在不知道患兒體重時,才用年齡進行估計 ORS 液的用量。

4. 靜脈補液

(1) 第 1 天補液

總量 = 補充累積損失量 + 繼續損失量 + 生理需要量

輕度脫水約為 90~120 ml/kg;

中度脫水約為 120~150 ml/kg;

重度脫水約為 150~180 ml/kg;

對少數營養不良,肺炎、心、腎功能不全的患兒需要根據病情酌情計算;

註:第 1 天的量按照總量的 1 /2 ~ 2 /3 給予。

補液種類

根據脫水性質分別選用,一般等滲性脫水用 1/2 張含鈉液、低滲性脫水用 2/3 張含鈉液、高滲性脫水用 1/3 張含鈉液。

註:若臨床判斷脫水性質有困難時,可先按等滲性脫水處理。

補液的速度

中度脫水:補液總量的 1/2 應在前 8~12h 內補完 (約 8~10 mL/kg),輸入速率為每小時 8~12 mL/kg。

重度脫水:有明顯周圍循環障礙者應先快速擴容,2 :1 液或生理鹽水先行擴容 (30~60min 內快速輸入),擴容所用的液體和電解質包括前 8~12h 的補液,餘下液體於 12~16h 內補完,約每小時 5 mL/kg。

註:如吐瀉緩解,可酌情減少補液量或改為口服。

糾正代謝性酸中毒

根據寧酸勿鹼的原則,一般考慮在 PH

補鹼需要量為 5% NaHCO3(ml)=(-BE) x 0.5 x 體重,如果沒有血氣分析結果,也可以按照 5% 碳酸氫鈉 3~5 ml/kg 計算 (首次量為計算量的 1/2,因為機體有代償)。

註:臨床中只有 5% SB,因為 5 與 1.4 的比值約為 3.57,臨床一般認為是 3 倍的關係,當我們需要 1.4% SB 30ml 時,我們用 5% SB 10ml 代替,剩餘的 20ml 用 5% GS 補足。

糾正低鈉

低滲性脫水患兒如輸入低滲溶液過多,常不能糾正細胞外液脫水癥狀,反而可引起嚴重低鈉,腦細胞水腫,顱壓增高,出現腦癥狀,此時宜採用 3% 氯化鈉溶液治療;

靜脈每輸入 12 mL/kg 此溶液 (3% 氯化鈉),可提高血鈉 10 mmol/L,宜緩慢靜脈滴注,在 1h 以上,將血鈉提高到>120 mmol/L,癥狀緩解後,病人常出現大量利尿,可繼續輸入 2/3 張的等張含鈉液,甚至累積損失被糾正,脫水癥狀消失。癥狀嚴重發生腦疝時,也可先用 20% 甘露醇 1 g/kg 減輕腦水腫,並適當補充 2/3 張的等張液。

註:3% 氯化鈉(ml)=[130 – 測得的血鈉值(mmol)] × 0.5 × 體重(kg) × 2.0,一般先給計算量的 1/2,再根據治療反應酌情繼續補充。

糾正低鉀

有尿或來院前 6h 內有尿的患兒應及時補鉀。

輕度缺鉀 (3~4 mmol),補鉀 300 mg/kg/d;

中度缺鉀 (2~3 mmol),補鉀 600 mg/kg/d;

重度缺鉀 (1~2 mmol),補鉀 900 mg/kd/d。

註:1 mmol Kcl = 75mg,上述均分 3 日補足。

糾正低鈣、低鎂

出現低鈣癥狀時可用 10% 葡萄糖酸鈣(每次 1~2 mL/kg ,最大 ≤ 10ml)加等量葡萄糖稀釋後靜注。低鎂者可用 25% 硫酸鎂按每次 0.1 mg/kg 深部肌肉注射,每 6h 1 次,每日 3~4 次,癥狀緩解後停用。

(2) 第 2 天補液

一般可改為口服補液。若腹瀉仍頻繁或口服量不足者,仍需靜脈輸液。補液量需根據吐瀉和進食情況估算,一般生理需要量按每日 60~80 ml/kg,用 1/3 張含鈉液補充。

編輯 | 周萌萌

題圖:視覺中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腹瀉 的精彩文章:

吃梨會腹瀉,吃柿子長胃結石?這些「水果病」無須擔心
吃梨會腹瀉、吃柿子長胃結石?這些「水果病」無須擔心
噁心、嘔吐、腹瀉、頭暈,食物中毒該怎樣預防?
如何預防夏季腹瀉
一天排便N多次竟是便秘?難道不是腹瀉嗎?(內附語音講解)

TAG:腹瀉 |

您可能感興趣

低鈉血症:正確補液掌握這 7 點
補車胎居然可以這麼快,再也不用擔心車胎被軋,能放棄坑爹自補液
【個人養狗經驗分享】狗狗補液體鈣恢復站立,狗狗缺鈣腿軟補液體鈣能站穩嗎
寶寶腹瀉,口服補液鹽您用對了嗎?
兒科醫生媽媽:預防脫水如何居家補液
鋼化膜白邊體驗太差,一瓶修補液能了事?
寶寶腹瀉「補液鹽」怎麼用?最靠譜的攻略來啦!
連做三台手術累到虛脫 石家莊一醫生補液後仍堅守
給花草喝幾口「大補液」,枝繁葉茂輕鬆開爆盆!
可以用運動飲料代替或在家自己配製口服補液鹽嗎?
補液,你還停留在毫升數相加的段位?
很黃很暴力,但我喜歡!英國發明道路修補液,補坑只需幾分鐘!
腹瀉補液的曲曲折折,沒想到這中間竟有這麼多秘密!
大汗淋淋的跑步季節即將到來:出汗與補液的科學
運動時如何補液
顱內高壓合併高血糖高滲:脫水還是補液?
脫水與口服補液:兒科醫生應告訴家長的知識
膠條、貼片、蘑菇釘、火補、自補液5種補胎方法的優劣分析,修車必藏
很黃很實用!英國AA公司發明了一種道路修補液,絕對是修路神器!
DKA 搶救血糖降至 13.9 mmol/L 後為什麼補液用葡萄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