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姓氏揭示學術機構人員構成

姓氏揭示學術機構人員構成

中國社會科學報華盛頓7月5日電(記者 王悠然)一項新研究對義大利、法國、美國學術機構人員的姓氏進行分析後發現,義大利學者傾向於在本地工作,美國擁有大量自然科學和工程學移民學者。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7月3日在線刊發了芝加哥大學生態與演化系教授斯特凡諾·阿萊西那(Stefano Allesina)與博士後研究員雅克波·格里利(Jacopo Grilli)合著的論文《通過姓氏分析學術界的流動性、性別失衡和裙帶關係》(Last name analysis of mobility, gender imbalance, and nepotism across academic systems)。研究者從公眾可訪問的網站上搜集了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義大利各學術機構的研究人員姓氏,以及目前在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和美國研究型公立大學工作的研究人員姓氏,然後計算每一個科系中同姓研究人員的數量並將其與隨機預測數量對比。

對於實際數量遠高於預測數量的姓氏,阿萊西那和格里利提出了三種可能解釋。第一,某些姓氏具有地區特色,這在義大利較明顯。第二,某些學科有大量來自特定地區的移民學者,這在美國較明顯。此次研究收錄的520萬名自然科學、數學、工程學移民學者中,有半數以上出生於亞洲。第三,研究人員之間存在裙帶關係,這在義大利曾十分突出,現在有一定好轉。

阿萊西那2011年發布的一項類似研究顯示,義大利學術機構中法律、醫學、工程學研究人員的姓氏多樣性較低,有裙帶關係盛行的嫌疑。該研究曾在義大利掀起軒然大波,全國學術界就此開展了徹底整頓。不過,2010年末,義大利已通過一項改革措施,將學術機構招聘和籌集經費的決定權移交給獨立專家組。

這項研究還得到了若干有趣的發現。例如,在美國學術界,「張」在化學和數學研究人員姓氏中最常見,在農學、地質學、物理學研究人員中屬第三常見,但其在人文學科中的排名驟降;「史密斯」(Smith)在社會學、醫學研究人員常見姓氏中位於前三,但在化學和地質學研究人員中排名靠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清玩」與文人生活美學
探索域外漢籍研究新路徑
近代中國口岸貿易研究的「空間」視角
王昌忠:百年中國「審美」概念的歷史沿革及其意義
李德鵬:從語言功能的角度進行語言分類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

您可能感興趣

軍委後勤保障部首次聯合國家權威機構組織文職人員面試工作
打造政產學研新型研發機構 加速人工智慧科研成果轉化
戰敗後日本設立神秘機構,專門讓女人「研究」美軍士兵
我駐世貿組織代表呼籲啟動上訴機構成員遴選程序
中國林業機械協會關於分支機構、代表機構設置及其負責人聘任結果
科學家研究人腦移植技術,卻被相關機構緊急喊停
美機構呼籲幫助生物醫學科學家開創事業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製規定
國家衛健委將組織開展細胞治療技術臨床研究機構申報、備案!
德倫理學家稱有必要建立國際機構監管基因編輯造人
「日本漢字學會」成立 為首個專門研究漢字機構
韓國科研機構研發機器人殺手,遭到世界範圍內專家抵制
國際權威評測機構SPEC成立機器學習技術委員會,浪潮任首屆主席
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全國人大組建社會建設委員會
大鵬辦事處復退軍人服務工作機構全部揭牌
中國生命科學研究機構排名
教育機構招生人員應如何建立教育機構品牌資產
佛山機器人學院牽手德國頂尖科研機構
研究機構/新創公司聯手優化AI晶元設計
為什麼工業設計師應該學好機械機構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