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重要的三種能力,卻不是讀書能學來的
文/ 肥肥貓編輯/西西
書上找不到,也很少有人討論的個人素質,我認為有以下三種:
1.人際交往中的期望值管理能力
2.閾值自控意識
3.應對主觀時空扭曲的能力
01
期望值管理能力
影視劇中往往有這樣的觀感:一個地痞或者土匪,平日無惡不作。到了最後一集,哎,這貨突然抗日了,例如《大宅門》里的三爺。
這時候觀眾對其好感度會突然爆棚,甚至超過許多沒有爆點的正面角色,前幾十集的劣跡簡直一筆勾銷。
這就是期望值在前期被編劇壓低之後的福利。
先記住一個公式:
快樂值 = 現實 — 期望值
我們剛進入一個團隊時,如果一開始就大招盡出,會導致周圍人和領導對你的期望值不斷升高。
最後總會有一次你滿足不了對方的要求,這時候對你的負面評價也會隨之而起,甚至會低過一直表現平平的同仁。
有人將其總結為「不勝任陷阱」,因為在一個上升通道中,只要達到了上層的期望,就會被繼續提拔。
直到提拔到一個你不能勝任的崗位,讓所有人失望,這個升遷過程才會結束。
這一點在情場上也依然適用,你會發現浪子回頭會獲得相當多的讚美,許多女人甚至可以不計較你之前是個多麼爛的人;
但老實巴交的「好好男人」一旦被抓到一次不老實就立刻被打入「渣男」的行列再也不得翻身。
娛樂圈這樣的例子去年今年都有,不用我再贅述。
這就需要把別人對我們的期望值進行有效管理。
比較常見的手段是憋大招,有一些在對方期待之外的東西不到關鍵時刻不能隨便拿出來用。
但周圍人也不是傻瓜,次數多了,別人都會傾向於相信你藏著一手。
例如學生時代那些永遠叫嚷著這次考砸了的第一名們,信譽早已破產,其他人對其期望值仍然在持續 上升,這時候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
要真正做到有效控制周圍人對你的期望值,需要做到真正無跡可尋,並在所有非必要的時刻壓抑自己的表現欲與虛榮心。
我認為這是進入職場的第一課。
02
閾值自控意識
閾值又叫臨界值,指釋放一個行為反應所需要的最小刺激強度。
我大概六七年前在網上發過一篇文章,可能很多人以前都看過了,這裡引用其中一段:
這就是時代的變遷,使得閾值不斷上升的最好例證。
舉個極端的例子,釋迦牟尼本是個迦毗羅衛國的王子,很早就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其父為其修築春、夏、冬三幢宮殿。但他活的很厭世。其父為其選來印度最妖艷美麗的女子來取悅他。
但是美酒美女對他的邊際效用已經小到忽略,食慾肉慾的一切無法使他獲得更高的滿足,只有離開世俗創造佛教去了。
他一出生就享受物質的極大滿足,導致他的閾值高到普通人難以想像的程度,最後凡是物質都無法使他快活。
中國的例子是賈寶玉,從小活在女人堆里,最後也做和尚去了,反而自小出家的人卻未必能忘俗。
所以施耐庵會有和尚最淫一說,在潘巧雲與裴如海那一段有很精妙的點評。
蓋因自幼出家的人,從未享受過世俗的快感,所以閾值很低,一點就著。
能大徹大悟的慧根人士,往往反而是富家子弟,也就不奇怪了。
女人亦然。
泛濫的韓劇將正常的女生活生生逼成大齡剩女,歸根到底也是閾值作怪。
本來少女看見年輕男子懷春,是老天爺安排的正常心理活動。現在這個自然的程序被突然打斷,橫插10部韓劇,部部男一號多金英俊完美,還有若干男二男三爭搶。
電視機前的女人們於是看傻了,愛情閾值被活生生地抬到天上,身邊的男人自然再也看不上。
當你深刻理解了閾值對個人幸福與快樂的影響後,你就知道這個概念不僅用在性和愛情上,更可以推廣到人生幸福的方方面面。
了解邊際效用遞減的規律,並學會一定程度的禁慾和自控,是防止閾值升高的不二法門。
這絕對是需要在人生早期就要著力培養和鍛煉的素質與意識,尤其對於男性。
03
應對主觀時空扭曲的能力
這個概念有點玄。這裡說的時空扭曲,指的是主觀的時間流逝感覺隨著年齡開始加速,而且一發不可收拾。
相信大部分人都有這樣的感覺,時間過得越來越快了。
小學時是一個月一個月過,大學一學期一學期過,工作後就變成了一年一年過。
越往上過的越快,問問你的父母,他們會告訴你十年一眨眼就沒了,他們討論著十幾年二十年前的陳年舊事,好像就發生在昨天。
我很早就開始研究抗衡這種時空扭曲的方法。
我在網上找了一些解釋,有一個說法比較有趣。
「五歲的時候人的記憶有五年,這時候過一年,到六歲時,記憶增加了五分之一;六歲到七歲,記憶增加了六分之一;七歲到八歲記憶就只增加了七分之一。
以此類推,到了二十歲的時候,過多一年,記憶便只增加二十分之一。
這一年的時光雖然沒變,但是參照物變了,所以大家就感覺時間過得快了。
可能等你六十歲的的時候,過一年記憶只增加六十分之一,那時時間就過得更快了。」
這個說法有一定的道理。
如果你仔細回憶一下,會發現:
童年的課間十分鐘休息足夠你從樓上跑下去玩兒點什麼;
但現在你坐在公司電腦前,才喝了杯熱飲,把東西攤開準備幹活,啥都沒幹呢一個小時就沒了。
小時候兩個月的暑假特別漫長,現在的一個月不就是四個星期,一眨眼就沒了。
如果用記憶增量理論來解釋,那就說明我們在成年後的工作和生活都是在簡單重複,所以大腦中的「總數據」並沒有像兒時那樣處在迅猛增長的階段。
大腦處理今天的24小時,只需要動用幾年前就已經存好的索引,駕輕就熟。
總信息量幾乎沒有增加,你主觀上感受到的「新東西」當然就少,而體驗「新東西」恰恰是放慢主觀時間的命門。
套用知乎上「舒適區」的說法,要解決時空扭曲的問題,我們必須走出「熟悉區」,熟悉區是時空黑洞,會不斷加速消耗,吞噬你的時間。
如果你走出辦公室,去陌生的國度一個月,就會發現這一個月並沒有像辦公室里那樣,星期三過完就差不多能指望星期天了,而是覺得比在辦公室兩個星期都要多,這便是對抗時空扭曲的一個例子。
並不是只有旅遊才能有這樣的效果,你如果在自己身上多試驗,會發現能找到很多適用於你個人的手段,但前提是你要有「擺脫熟悉區」的意識。
這是我認為人的一生所需要掌握的最重要能力之一,掌握了對抗時空扭曲的本領,你就能延長主觀生命。
-作者簡介-
點擊展開全文


※葉檀:養老到底要花多少錢?
※每一個賈躍亭的心裡都住著一個胡雪岩
※績效僅對18%的企業有用?那是你沒聽過這10堂課!
※王石:我在萬科34年,換來了這4條人才管理經驗
※2017年已經過去一半,年初立下的目標你實現了多少?
TAG:MBA智庫 |
※人生最重要的三種能力,都不是讀書能學來的
※人生最重要的三種能力,都是讀書學不到的
※人生最重要的3種能力,不是讀書能學來的,父母必須教給孩子
※有哪些是讀書學不來,卻很重要的品質?
※讀書,並不是最重要的事
※讀書是不可能讀書的,打遊戲又不會,只能看看動漫維持一下生活
※「活得最累的,是不讀書的人」
※人們都說大學讀書有何用?能力最重要,是的,讀死書無用!
※讀書的女人,可以過不一樣的人生
※讀書感:做人不能太任性,做事不能太隨意
※讀書和不讀書的女人,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孩子,你以為讀書很苦,但不讀書的人生,要比你想像的辛苦百倍
※讀書是為做人,而不是謀生
※為什麼讀書和不讀書的人,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這樣高效讀書,能讓你的人生從此開掛
※人聰明不聰明,讀書好不好,這個參數可能是比較重要的依據
※不讀書!換來的是一生的卑微和底層,孩子你必須學會學習
※讀書真的重要嗎?不,重要的是學習!
※全世界最自在的地方,不要讀書,不要工作,只要養活自己就可以了!
※讀書和不讀書的女人之間,一眼就能看得出來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