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你不了解的唐伯虎:曾為生計作春宮,賣畫不順竟斷炊

你不了解的唐伯虎:曾為生計作春宮,賣畫不順竟斷炊

在《唐伯虎點秋香》電影作品中,唐伯虎家僮傾倒的垃圾都有人搶破頭。誰又知道唐伯虎賣畫不暢竟至斷炊呢?

歷史上的唐伯虎,據說經友人勸說後,只準備了一年就去參加考試,並放言一次不中從此不考。誰知鄉試第一,會試又第一,可謂少年得志春風得意。誰料很快卻因受科舉舞弊案牽連,喪失了仕進之路,從此靠賣畫為生。他信佛教,好詩酒,遊戲人生。唐寅身後,經過後來者小說、戲劇等一步步渲染,他的形象逐漸塑造成為「江南第一風流才子」。本文將從多方面揭示這一建構過程,看真實的唐寅形象如何被後世精心包裝,並最終成為世人心目中的「傳奇」藝術家。

唐寅,紅葉題詩仕女圖

一、唐寅的一生

據唐寅生前好友祝允明撰《唐寅墓志銘》,唐寅生於大明成化六年(1470年)二月初四。虎年,干支庚寅,故名唐寅;因是長子,故字伯虎,後改為子畏。卒於嘉靖癸未(1523)十二月二日,享年54歲。唐寅出身於小酒店主家庭,被父親唐廣德寄予厚望。唐寅早慧,「性極穎利,度越於士」,且與一般早慧兒童只知讀書不同,他是有遠大抱負的:「幼讀書,不識門外街陌,其中屹屹,有一日千里氣。」唐寅很少與人往來,只與祝允明趣味相投,甚為相得。唐寅的同學中還有文徵明,其父文林對於唐寅很器重。弘治十二年(1499),唐寅深情地寫下了《祭文溫州文》,以紀念這位去世的敦厚長者。

唐寅遠祖是前涼的陵江將軍唐輝,由其始定居於西北的晉昌郡。唐輝的曾孫唐瑤、唐諮,都做過晉昌郡守。唐諮之子唐揣,唐瑤之孫唐褒,均曾受封為晉昌公。唐褒六世孫唐儉,隋唐之際跟隨李世民起事,因開國之功被封為莒國公,圖像凌煙閣。唐寅落款的「晉昌唐寅」,表明他認可晉昌原籍,並不忘其祖先的偉績。這從他早年的《出塞》詩也能讀解出來。

唐寅早年有俠客之夢,崇尚朱家、郭解之為人。並希望能為國建功,這種心態在其《出塞》詩中表露無遺:「烽火照元菟,嫖姚召僕夫;朱家薦逋虜,刀間出黥奴。六郡良家子,三輔馳刑徒;笳度烏啼曲,旗參虎落圖。寶刀裝革畢埲,名駒被鏤渠……」這類詩參照唐人邊塞詩,抒發自己奮戰沙場,像其祖先一樣功成受封的理想。還有一首《俠客》詩,表達了他「酬知性命輕」的豪邁心態:「俠客重功名,西北請專征;慣戰弓刀捷,酬知性命輕。孟公好驚坐,郭解始橫行;相將李都尉,一夜出平城。」

友人祝允明壯其志,贈與古劍兩把。後又試圖索回,寫詩致意。詩為《為唐子畏索劍》,詩前小序云:「昔年承唐子惠愛,曾以雙劍贈答其意,別來恆念之。其一鏤青萍二文者尤憶,間以一章問之,或肯假抑更惠乎?」

唐寅在《與文徵明書》中也回憶自己早年「跌宕無羈,不問生產;何有何無,付之談笑。鳴琴在室,座客常滿……願賚門下一卒,而悼世之不嘗此士也。」

唐寅初意不在科舉,只是「一意望古豪傑」。但其父唐廣德望子成龍,專門請人教授唐寅舉業,希望他將來能光宗耀祖。唐廣德去世後,祝允明勸唐寅,如要實現遠大理想,前提還是「時業」,即考科舉。唐寅答應了,準備花一年時間準備,參加第二年的科舉考試,「若弗售,一擲之耳」。如果考不上以後也不再考了。弘治十一年(1498年),唐寅29歲,考中應天府鄉試第一。是為「南京解元」一印之由來。次年赴北京參加會試,傳雲又是第一名,這是他「龍虎榜上名第一」一印的來源。

唐寅李端端圖

會試主考官為程敏政,時任禮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朝中有人彈劾他曾將試題泄露給唐寅。但經李東陽調查,否定了此事。然後又有人揭露唐寅考前和主考官過從太密。此外和唐寅同行的江陰巨富徐經被傳曾賄賂程敏政的家童盜竊試題。這些事都和唐寅沾邊,所以徐經、唐寅皆因科場舞弊案入獄受審,程敏政也被革職回鄉。經調查,唐寅是無辜的,他只是被牽涉到官場的權力鬥爭中。但這一經歷徹底宣告唐寅仕途的中斷,他被貶黜到浙藩為吏。唐寅恥不就,「放浪形骸,翩翩遠遊,扁舟獨邁祝融、匡廬、天台、武夷,觀海於東海,浮洞庭、彭蠡」。借壯遊抒發鬱悶之氣,同時也為其以後的山水畫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本來唐寅既中解元,名聲大振。入京會試,公卿競相造請,不料卻因科場舞弊案的株連,被捕入獄,受盡刑罰。上至「天子震赫,召捕詔獄」,下至「童奴據案,夫妻反目」,又自以為「海內遂以寅為不齒之士,握拳張膽,若赴仇敵,知與不知,畢指而唾,辱亦甚矣」,以至於他「扶案而思,仰天而嘆」,「憤悒而哀傷」。當年的「劍客大俠」夢已然破滅,唐寅在給好友文徵明信中說,自己之所以忍辱活下去,有自己對人生獨特的看法:「竊窺古人:墨翟拘囚,乃有薄喪;孫子失足,爰著兵法;馬遷腐戮,史記百篇,賈生流放,文詞卓落。不自揆測,願麗其後,以合孔氏不以人廢言之志。亦將隱括舊聞,總疏百氏,敘述十經,翱翔蘊奧,以成一家之言。傳之好事,記之名山。」

儘管經受打擊,早年報國理想無望,唐寅仍準備以司馬遷等前人為激勵,在學問上「成一家之言」,以便成果能像《史記》一樣「傳之好事,記之名山」。可見他並未放棄自己的人生追求,只是要換一種方式。此期自號「江南第一風流才子」。

說是這樣說,但唐寅顯然不甘老死於書畫典籍之間。寧王朱宸濠到處禮聘文人,唐寅的同學文徵明斷然拒絕邀請,而唐寅欣然去往南昌,期望有所作為。後覺察寧王有謀反志,裝瘋逃出。寧王謀反不成,被江西地方官、哲學家王守仁所擒獲。唐寅又一次經受打擊,從此遁入佛教,號「六如居士」。此期有印「逃禪仙吏」。

對於人生中這段坎坷,唐寅一時間很難釋懷。在寫給王寵的《伏承履吉王君以長句見贈作此以答》可能就是他在功名徹底無望後的心態表露:「歲月信言邁,吾生已休焉;春滋未淹晷,暑退大火流。洒掃庭戶間,整飾衣與裘;元鳥樂高蔭,攀援聊淹留。仲尼悲執鞭,富貴不可求;楊朱泣路歧,彷徨何所投?」

以孔子、楊朱之才,欲求富貴而不可得。人到中年的唐寅承認「吾生已休焉」,基本上也就這樣結束了。

《漫興十首》之二,表達了他歷經坎坷後甘願從此隱居蘇州的決心。而《四十自壽》詩似表示他已習慣隱居生活:「如此福緣消不盡,半生無事太平人。」

二、唐寅的生計

唐寅的繪畫,早年學沈周。在科舉失敗後,他又專門拜蘇州職業畫家周臣為師,學習南宋畫院一派,尤其是李唐的山水畫風,畫法秀潤。兼工人物畫、花鳥畫。作為職業畫家,一般各題兼擅,以應市場之需。唐寅與文徵明、仇英、張靈都是繪畫上的同學,他自認詩畫不輸於文徵明,但人品則遠遜於文。

仕途無望,唐寅後半生基本靠賣文、賣畫為生。他留有「不煉金丹不坐禪,桃花庵里酒中仙。閑來寫幅青山賣,不使人間造孽錢」的詩,說自己不佛不道,飲酒賣畫,自食其力。

根據資料分析,徽商是唐寅當時主要的顧客。歙縣黃仕政,號問政山人。以雄資懋遷,有聲吳越齊魯間。其子黃明芳是個能幹的商人,並喜歡與文化人打交道,在其父60大壽時,他出錢請唐寅、文徵明等繪製祝壽作品。唐寅等人傳世的《椿萱圖》之類的作品,大都是出售供人祝壽用的。《雙鑒行窩圖》(北京故宮藏),落款「吳郡唐寅為富溪汪君作」,也是為徽州汪姓某人所作。

《嫦娥執桂圖》(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看起來是人物畫,表達的其實是蟾宮折桂的意思,是家有科舉應考者的家庭喜愛選購的禮物。《牡丹圖》扇頁(北京故宮藏)則是「畫呈宗瀛解元」的,寄寓富貴之意。《東方朔像》(上海博物館藏),款「唐寅為守齋索奉馬守庵壽」,是祝壽作品。《山路松風圖》(台北故宮藏),款「治下唐寅畫呈 李父母大人先生」,為蘇州某李姓地方官所作。

除了繪畫,唐寅有時還為人作文取潤,如《王氏澤富祠堂記》後雲「弘治乙丑,余行旅過徽,友格以幣交,故為記其事雲」。

戴昭,徽州商人之子,遵父命遊學於蘇州,曾從唐寅學詩經,為唐寅弟子。後又從薛世奇治易。學成告歸,唐寅繪《垂虹別意圖》,祝允明書引首「垂虹別意」4大字。蘇州眾文人以詩送之,並題於卷後。據卷後戴冠《垂虹別意詩並敘》,戴昭先學詩經於唐寅,後與沈周、祝允明、文徵明、朱存理、楊君謙等名士均有交往。《垂虹別意詩卷》共有沈周、謝表、祝允明、吳龍、文徵明、陳鍵、唐寅、楊循吉、戴冠、朱存理等蘇州名士33人的贈詩,戴昭及其商人家族的顯赫聲勢可見一斑。唐寅培養這樣的富二代,報酬當也不菲。

出售書畫在明代蘇州地區是普遍現象,唐寅、都穆、祝允明等蘇州文人,幾乎完全將書畫藝術品作為商品來對待,呈現出不同於以往的新觀念。余英時認為:潤筆發展至此已超出傳統的格局,而和今天文學家、藝術家專業化的觀念很相近了。

唐寅以賣畫為生,因為家口眾,有時書畫生意不好,竟至斷炊。這在其詩文中有所反映,如「風雨浹旬,廚煙不繼,滌硯吮筆,蕭條若僧;因題絕句八首奉寄孫思和」。在書畫銷售無路,生存受到挑戰的情況下,唐寅悲傷地發出了「筆硯生活苦食艱」的哀嘆。

當然,生活中並非總是不如意,多數情況下唐寅的書畫銷路還是不錯的。有時作品供不應求,有人竟將唐寅老師周臣的畫也改成唐寅款以謀高價。唐寅賣畫得款在蘇州城西北桃花塢築桃花庵,建夢墨亭,常與好友祝允明、黃雲、沈周等飲酒賦詩,並作《桃花庵歌》以明心志。仕途無望,對於以詩畫謀生,唐寅基本還是滿意的。

可是他並非完全放得開,燭影搖紅向夜闌,在酒杯旁,在睡夢裡,他依然有「此生甘分不甘心」的慨嘆。其詩《夢》,虛構20多年後重下科場,而學業已荒,「自分已無三品料,若為空惹一番忙」。似乎看破,其實依然有留戀。

唐寅 陶谷贈詞圖

3.性情唐寅

唐寅與祝允明生活態度一樣,輕狂、好酒色。唐寅詩集中有一些詩是寫給歌妓的,包括《花酒》、《寄妓》、《哭妓徐素》、《代妓者和人見寄》、《玉芝為王麗人作》等。陳繼儒《太平清話》記:「唐伯虎有《風流遁》數千言,皆青樓中遊戲語也。」但此書久已失傳,不明所以。

唐寅作品中有不少歌妓圖,包括歷史題材的《孟蜀宮伎圖》、《李端端落籍圖》(畫揚州名妓李端端與詩人崔涯的故事)、感嘆身世的《秋風紈扇圖》等。《題自畫紅拂妓卷》表現唐代傳奇《虯髯客傳》中紅拂妓慧眼識英雄的故事。感嘆自己懷才不遇。此外,他還應邀畫了一些春宮畫,這些畫在當時很受歡迎,但流傳下來的不多。他的艷詩《題花陣圖》八首應該是寫在一套春宮畫上的,內容很直露。

唐寅有《落花詩》30首,其中多處流露出懷才不遇的哀傷,如:「多少好花空落盡,不曾遇著賞花人。」以及「無限傷心多少淚,朝來枕上眼應枯」等等。句意頹敗,令人想起《紅樓夢》中黛玉和湘雲中秋夜聯詩(第七十六回),黛玉有句「冷月葬花魂」,妙玉特地打斷說:「句雖好,只是過於頹敗凄楚,此亦關人之氣數而有……」她認為詩句實關乎人之氣數,此觀點於唐寅尤信。是以唐寅中年而沒,而其同學文徵明為人寬厚,則年至90。紅學家俞平伯甚至認為林黛玉的形象就是曹雪芹受唐寅影響而創造的。

總結一下唐寅的幾個突出特點:豪邁任俠、精於書畫、好酒色、詩文迥異時流。唐寅的英年早逝,在朋友中激起一定的反響。好友祝允明、王寵幫助安排後事,祝允明並撰寫了《唐寅墓志銘》。又有詩《哭子畏》 二首,其一為:「萬妄安能滅一真,六如今日已無身。周山既不容神鳳,魯野何須哭死麟。顏氏道存非謂夭,子云玄在豈稱貧。高才剩買紅塵妒,身後猶聞樂禍人。」

最後一句表明,有人竟為唐寅的去世而幸災樂禍,這一方面應該是對於他絕世才華的嫉妒而造成的畸形心態;另一方面可能是為這個不尊禮法的浪蕩子終於去世而慶幸。顯然,唐寅在生前並不那麼如意。那麼,真實的文人、畫家唐寅是如何演化為公眾心目中的風流才子型的唐伯虎形象的呢?

小傳統的上升與唐寅的再發現

唐寅去世後,友人文徵明偶睹其畫《紅拂妓圖》,慨然題云:「六如居士春風筆,寫得娥眉妙有神;展卷不覺雙淚落,斷腸原不為佳人。」最可嘆,千古文章未盡才。睹圖思人,文徵明淚落雙行,為好友英年早逝而傷心斷腸。作為一個科考的犧牲品,一個被上層社會所拒絕的人,唐寅生前並不如意。這樣一個近乎潦倒的歷史人物,是如何演變成為後世所交口傳誦的風流才子的呢?

為了說明這個轉換過程,此處引入「大傳統」和「小傳統」這麼一對概念,對唐寅再發現的過程進行必要的解讀和闡釋。

「大傳統」和「小傳統」這兩個名詞是由美國學者Robert Redfield 在《農民社會與文化》(1956年)中正式提出來的。什麼叫「大傳統」和「小傳統」呢?一個社會有上層文化,有下層文化,有精英文化和民間文化,有在知識分子和統治階層當中流行和傳播的一種文化,和在基本群眾當中流行和傳播的另一種文化。這兩種文化不完全一樣,也不完全同步,它有很多內容、形式上的不同。但是,這兩種文化之間有一種交流的關係,「大傳統」與「小傳統」可以並存,國家傳統與地方傳統各有側重,但國家傳統所提倡的儒、釋、道的知識性傳統滲透到地方性傳統,在地方性傳統中也有反映,如年畫、戲曲等。在國家控制力量強大時,大傳統有擠壓小傳統的趨勢。而國家傳統或意識形態的放鬆,也會相應導致地方性傳統或民間文化的興起。在一定條件下這些文化形態也有可能轉化為國家傳統,即「小傳統」上升為「大傳統」。余英時先生也認為可將其看做為「上下層文化」或雅與俗的關係。

明代初中期,洪武皇帝朱元璋和永樂皇帝朱棣都是鐵腕人物,國家控制力量強大,而到晚明時期,漸呈思想解放趨勢,尤其萬曆皇帝因與朝臣的矛盾,30年不上朝,江南地區商品經濟發達,思想控制相對減弱,「小傳統」逐漸上升。明代文學領域,早中期主要是「前七子」、「後七子」為代表的復古思潮,所推崇的是「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受時風影響,唐寅早年好為古文辭,其詩也曾追隨過盛唐,比如《出塞》等。但由於迭遭打擊,懷才不遇,因此詩文轉向於多自抒胸臆,與當時的文學復古思潮迥然不同,《唐伯虎全集》中詞曲佔一定比例,這在當時是為文人所不屑為的。他的詩歌也多趨向口語化,如《桃花庵歌》、《一年歌》、《一世歌》等。因此,評論唐寅詩文者,均指「俚俗」為其特徵。如顧璘說他「托興歌謠,殉情體物。務諧里耳,罔避俳文。雖作者不尚其辭,君子可以觀其度矣。」 王世貞評價唐寅詩也說:「先生始為詩,奇麗自喜;晚節稍放,格諧俚俗,冀托風人之指。」 顧璘和王世貞雖指出唐寅詩「格諧俚俗」的特點,但也都看出他的詩是別有所託的。

想是得到了朋友的規勸,在給好友文徵明的信中,唐寅談到了自己個人品行遭人非議,以及詩文的不合時流。唐堅持認為自己雖不為當世所容,也無意中觸怒了文徵明,但在品行和詩文上卻都是天性所致,自抒性情而已。不可能再修身養性,去適應社會規則。堅持自己的個性,不願低頭從人,這是李贄、徐渭和「公安三袁」之前,提倡尊重性靈的最高呼聲。唐寅文學思想具有超越傳統束縛的創新意義,在明中期及以後的文學思想的新變中成為先行者。但在復古思潮盛行的情況下,當時其詩文並不被認可。其價值要到萬曆中期重真情、重適意的文學思想在全國展開時,才被人們普遍認識和接受。袁宏道任吳縣令,推崇並點評唐寅詩文,所撰《唐刻全集序》使其流傳更廣。

與唐寅的沉浮可以拿來比較的是,關羽地位在明代的浮沉。明初被「罷廟祭,去王號」的關羽,嘉靖年間對其崇拜又有升溫,萬曆十年(1582年)封關羽為協天大帝,萬曆二十二年應道士張通元之請,進關羽爵為帝,關羽廟為「英烈廟」。萬曆四十二年封關羽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掌管神鬼人三界。學者們普遍認為,在中國古代,孔子為「大傳統」的代表,關羽為「小傳統」的代表。這一關羽地位在明代由降到升的過程,也反映了在明後期,「小傳統」有逐漸上升的趨勢。而唐寅的被推崇,基本和這一過程同步。

唐寅點秋香「三笑故事」的形成,有一個比較複雜的過程,趙景深《三笑姻緣的演變》是最早對此問題展開研究的。據趙的研究,故事起源是元代喬吉的戲曲《李太白匹配金錢記》,明人葉憲祖的雜劇《碧蓮綉符》與此相近。筆記記載類似故事的有姚旅《露書》(記江陰吉道人娶秋香)、王同軌《耳談》(記吳江人陳玄超娶秋香)。以上諸書雖成於唐伯虎故事之前,但都已具備三笑故事雛形,只是男主角不是唐伯虎而已。

明中期被大傳統所擯棄的唐寅,由於主動接近下層民眾,並吸收了「小傳統」的營養,在晚明「小傳統」上升的過程中,成為眾所追隨的先行者,因此其傳奇形象在明清小傳統的各種藝術形式,如小說、戲曲、說唱中也得到多方表現,一個風流才子型的藝術家形象越來越清晰地呈現出來。同時,離唐寅本人真實形象則越來越遠。

唐寅 王蜀宮妓圖

為什麼是唐伯虎

祝允明《唐寅墓志銘》惋惜唐寅的英年早逝說:「氣化英靈,大略數百歲一發鍾於人,子畏得之。一旦已矣,此其痛宜如何置?有過人之傑,人不歆而更毀;有高世之才,世不用而更擯,此其冤宜如何已?」

這種「氣化英靈」的思想,為曹雪芹所繼承,並作了擴展,發展出一套仁者秉正氣,惡者秉邪氣的理論。《紅樓夢》第二回就說唐伯虎、祝枝山等藝術家都是秉正邪二氣而生的。

明代藝術家成百上千,為何唐寅在晚明時被選中為眾多民間故事的主角,或替換別人成為主角?這與唐寅本身性格也有一定關係,即唐寅生平坎坷,令人同情,而且他風流瀟洒、書畫詩文樣樣精通,符合一般人心目中的藝術家形象,只需要稍微做點加工即可。唐寅,作為一個可以為社會各階層所廣泛接受的人物,能詩文、善書畫、好酒色,坎坷的人生經歷,既有過人之能,也有性格缺點,他的各方面條件滿足了這個接受群體的最大公約數。對這個群體來說,據勒龐《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來看,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很多:

其一,單從數量上來看,在群體中的個體能感覺到一股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這能讓他的本能慾望無所顧忌地釋放出來,但當他是個孤立無援的個體時,他必須得限制約束這些慾望。其二,感染現象在決定群體特性的同時,還決定著群體一般會接受什麼。

按照這個理論,「唐伯虎現象」毫無疑問是個「感染現象」,人越多傳染越快,接受程度也越高,幾乎達到了「凡有井水飲處,即能言唐伯虎」的地步。尤其是藉助現代的影視劇手段,唐伯虎「三笑」故事更是被賦予了更多的現世意義。不過,這應該算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唐寅 吹簫圖

結 語

俞平伯《紅樓夢辨》認為,曹雪芹在寫作林黛玉形象時,直接受到了唐寅的影響。這可能不便完全坐實。曹雪芹可能是綜合了唐寅、徐渭等一大批懷才不遇的落拓文人事迹,而創造了一個嶄新的藝術形象。在林黛玉身上,曹雪芹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實因曹雪芹也是懷才不遇的落拓文人。況且林黛玉和賈寶玉還有共讀《西廂記》之舉,因此兩人一直被視為反傳統思想的代表。此點也可暗示曹雪芹對於唐寅之類人的態度。有趣的是小說《紅樓夢》從開始的被禁,到後來的紅遍全中國以至世界各地,被作為中國傳統文學最高成就,也正是「小傳統」上升為「大傳統」的絕好例證。被「大傳統」所拋棄的畫家唐寅,由於其文人、畫家身份,本身好酒色,寫艷詞,接近社會底層和下層文化,最終在「小傳統」上升過程中被成功包裝推出,被集體性記憶重組,推舉為晚明個性解放的形象代言人。與其情況類似的有晚明藝術家山陰徐渭。但唐寅既有俗文化的先行者名聲於前,又被人選擇性地替換為小說「三笑」故事的主角,藉助小說、戲曲等傳播媒介廣為傳頌,終於成為家喻戶曉的公眾人物,也由此演變成為中國古代藝術家社會形象的重要代表。

書法論壇官方微店,毛筆、宣紙、文房……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微報 的精彩文章:

每一個「點」都各具形態,這就是王羲之!
清代狀元曹鴻勛歐楷《玉清宮碑》,寫得那叫一個好!
寫好行書的12條法則
九不懂,九不可!

TAG:書法微報 |

您可能感興趣

閏土的孫子如今怎麼樣了?依然為魯迅工作,卻不再為生計所困
古時大俠不上班,他們是靠什麼維持生計的?看完你就懂了
明朝女性守寡後不能改嫁,她們如何維持自己的生計?你都不敢信!
阿姨迫於生計狗市賣狗,無奈還是捨不得狗寶寶,淚奔了!
海賊王的作者尾田如果明天封筆,那他以後只能靠賣刀片維持生計了
張柏芝為了生計,工作很賣力,關鍵還是那麼美啊!
唐詩閑讀:「少時猶不憂生計,老後誰能惜酒錢?」
唐伯虎究竟有多潦倒?為了生計,給廁所寫對聯,如今被奉為經典
「畢姥爺」如今靠啥維持生計?說出來都不信,日子過得不要太滋潤
清朝第一敗家子,好吃懶做,賣王府、賣祖墳,最後為了生計拉洋車
北宋以後,女子守寡不能改嫁,她們手無縛雞之力怎樣維持生計?
憤怒媽媽的無奈聲討:忙於生計而忽略孩子的成長,值得嗎?
狗狗:工作?這輩子都不可能工作,只有賣萌維持生計
非洲最窮的國家水都喝不起,只能頓頓吃燒烤維持生計,你覺得非洲真的窮嗎?
感情不順,以後錢財有餘生計不愁的命
非人哉:九月為生計不惜去做「喵星人」!為什麼敖烈不生氣?
他風度翩翩「專吃嫩草」,不認親生兒子,如今靠賣茶維持生計
如果你不改變,十年後你依然為生計發愁!知道嗎?
清末時期,窮困潦倒的旗人們為何不肯走出滿城、自謀生計?
誰還不是為了生活?阿嬌直言進圈為生計,朴樹三次都說為錢上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