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南洋理工大學陳義明教授:樓房建築中的機器人 | CCF-GAIR 2017

南洋理工大學陳義明教授:樓房建築中的機器人 | CCF-GAIR 2017

2017年7月7日至9日,全球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峰會CCF-GAIR大會在深圳大中華喜來登酒店舉行。本次由CCF中國計算機學會主辦、雷鋒網與香港科技大學(深圳)承辦的大會聚集了全球30多位頂級院士、近300家AI明星AI企業 ,參會人數規模高大3000人,都是國內頂級陣容。雷鋒網記者在會議期間第一時間進行現場報告。

南洋理工大學陳義明教授:樓房建築中的機器人 | CCF-GAIR 2017

8日上午,南洋理工大學陳義明教授在機器人專場進行了演講,演講的主題是機器人在樓房建築中的作用。

建築建設中有多個環節,主體結構建造、內部結構建造、電氣部分建造。陳義明介紹就用自己所在的南洋理工大學進行的一個大樓建設為例介紹了不同的建設階段,這棟樓計劃2017年底完工,一開始的構建地基部分需要的人很少,然後到了水泥澆築、吊裝的部分,人就開始變多了。

陳義明教授介紹道,建築和大家熟悉的3C不一樣,標準件非常少,更類似飛機的組裝。所以這樣的項目管理很難,自動化的難度也要高很多。現代社會需要建築項目中具有更高生產里,但如何快速城市化、修理與維護、技能工人的缺少、人口老齡化幾種挑戰開始湧現,這都讓建築流程自動化的需求越來越高。

南洋理工大學陳義明教授:樓房建築中的機器人 | CCF-GAIR 2017

所以在機器人作為總體解決方案的一部分就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南洋理工大學陳義明教授:樓房建築中的機器人 | CCF-GAIR 2017

南洋理工大學陳義明教授:樓房建築中的機器人 | CCF-GAIR 2017

首先是機器人可以參與現場建築,讓工程機具自動化、無人化,難度要比自動駕駛低。

然後就是二次建設和維修,比如貼瓷磚、噴漆,都是技術活,而且經常需要在戶外完成。對於這種情況,陳義明教授認為不一定非要全自動,用人與機器人合作的方式可以取得更好的總體效果。

接下來還有數字化管理,對工程的局部進行檢測或者整個項目的狀況進行監控,不同的規模大小也需要不同的做法。

有一個重要板塊是「建造設計」,通過適當的設計提高建造的可行性和精度,比如先在工廠內建造部件,再在現場完成吊裝,可以節省成本並提高精度。這樣的做法可以減少40%的人類需求、減少20%的總工作時間,而且甚至可以在低成本地區製造零件,形成建築的全球合作。

南洋理工大學陳義明教授:樓房建築中的機器人 | CCF-GAIR 2017

陳義明教授還介紹了一個重要的概念,是建築的信息模型,隨著建築的全生命過程進行更新,在設計、建造、審驗、升級過程中都起到作用。

機器人還可以參與到建築的檢測過程中,以自動或者半自動的方法做100%掃描,還可以與別的系統結合,做更完整、協調的總體評估。

陳義明教授通過視頻介紹了幾個例子,房屋檢測機器人、室內噴漆機器人、室外噴漆機器人(機器人實際上也是平台化的,同一個平台還可以改造成外牆清洗機器人)。

現在全世界的建築自動化需求都很高,連非洲都有建築建造自動化的需求,不過他們不是因為人力成本高,而是因為缺少高技術人才。

未解決的問題還有一些,比如一定需要在現場、用人來完成的電氣部分施工,以及水泥澆筑前的箍鋼筋。

陳義明教授最後講到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就是這方面的論文不好寫了、容易不被接受了。不過在他看來,這其實是表明市場化的時機到了,他也希望這方面的產業化、精細分工化的進程來得更快。

更多後續報道、演講圖文全文請繼續關注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研究所研究員萬小軍:機器寫稿技術與應用 | CCF-GAIR 2017
英國自動駕駛遞送小卡上路,它能搶佔雜貨遞送市場的風口嗎?
慧川智能CEO康洪文:AI如何讓視頻創作更加簡單 | CCF-GAIR 2017
港科大教授張曉泉:經濟學家眼中的金融科技創新 | CCF-GAIR 2017

TAG:雷鋒網 |

您可能感興趣

ICRA 2017 大會主席陳義明教授專訪:論道機器人、AI 與工業之淵源 | CCF-GAIR 2019
哈工大朱曉蕊教授:具有社會屬性的智能移動機器人 | CCF-GAIR 2019
CMU教授Metin Sitti:產學雙棲的仿生機器人專家 | CCF-GAIR 2018
美國德州農工大學胡俠教授:AI落地開花需翻過「可解釋性」和「自動化」兩座大山丨CCF-GAIR 2019
CDS2018:陳莉明教授解讀中國 FGM 臨床應用專家共識
LáSZLóG.BOROS教授將受邀在「2018年ICC&CMT&NCCM」做主題演講
孫子林教授解讀2018年AACE/ACE 2型糖尿病綜合管理策略共識聲明(下)
「CSCO2018」秦叔逵教授解讀2018版CSCO肝癌診療指南亮點
哈工大朱曉蕊教授:CCF-GAIR 2018 將會與你擦出怎樣的火花
日本東北大學小菅一弘教授:在教會機器人跳舞后,我們又有了更遠大的目標丨CCF-GAIR 2019
報名 | INTERFACE#7 極棒黑客大賽王琦、清華大學朱軍教授:論AI安全攻與防
講座信息 | 6月18日,P.B.Mandawala 教授:斯里蘭卡與中國的歷史關係:考古學的視角(馮漢驥學術講座第56講)
王志傑教授:2018版CSCO肺癌指南更新之IV期驅動基因陽性NSCLC
張忠濤教授率團參加EAES/2018年會紀要——中國TaTME臨床研究及專家共識,立足中國,放眼世界
馮百歲教授為您解讀2019 AOCC 「IBD治療優化」相關進展
INTERFACE#7 極棒黑客大賽王琦、清華大學朱軍教授:論AI安全攻與防
彭莉教授:TMB+PD-L1有望成為I/O優勢人群篩查的黃金組合
ESMO IO I TGF-β參與PD-L1抑製劑原發性耐葯的新機制 I 楊鎮洲教授點評
中山大學陳瑤生教授團隊培育出首例CD163受體SRCR5結構域LBP缺失抗PRRSV基因編輯豬
直擊2019 ECCO-何瑤教授為您解讀最新IBD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