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楷書正名,為何楷書國展中獲獎的竟不是楷書

為楷書正名,為何楷書國展中獲獎的竟不是楷書

書法作品代銷加微信:shufayi02

試論楷書創新和發展的方向

文/林泉

近年來一大批專業或有相當水平的老中青書法人士在楷書的書寫實踐中都在苦苦鑽研,孜孜以求,嘗試寫出新意,都在大膽創新,努力超越古人。各種大大小小的書法展覽展出的楷書作品也都呈現出了許多有別於以往的新面貌。但是,不少楷書作品的創新往往表現在追求隸意,模仿魏楷,變形結構,誇張筆畫,出現了舍法唐楷,放棄楷則的傾向和趨勢。這種大膽創新、力求突破的精神值得嘉許,但是這樣的路子對嗎?什麼是真正的楷書?楷書的發展方嚮應該是什麼?

一、從楷書名稱說起

楷書是指正楷字。正楷字歷史上開始稱為「真書」、「正書」。 宋以後,「楷書」就成為我們所說的楷書的專稱了,並一直沿用至今。

「楷書」一詞作為漢字的重要字體名稱,較早見於王獻之的外甥羊欣的《采古來能書人名》: 「(韋) 誕字仲將,京兆人,善楷書,漢魏宮館寶器,皆是誕手寫。」韋誕是三國魏時著名書法家。啟功也說: 「楷這一形容詞當作獨立書體的專名,則是晉代以後的事。」這種說法和羊欣提出楷書概念的時間基本相符。

「楷書」和「真書」、「正書」概念的出現在晉朝以後,它們的互用則主要出現在中晚唐,北宋以後「真書」、「正書」和「楷書」的概念並存,從明以後「真書」、「正書」的概念逐漸被「楷書」所取代,直至當代普遍都說楷書,少有言真書、正書者。

從楷書初始被稱做「真書」、「正書」就可以看出,這種書體方正端齊,有別於長縱形的小篆和橫扁形的隸書(八分),是為正體,可做楷式,且多用於題勒、刻石、碑銘諸類,是極為正式的,又都是給人看的,所以楷書更注重供人欣賞,孫過庭高度概括為「隸欲精而密」 (清劉熙載《藝概》:自唐以前,皆稱楷字為隸),給人點畫精緻、結構嚴密,體式雍和的享受。從上述名稱可以看出,楷書是一種規範的、端正的、成熟的書體。

為楷書正名,為何楷書國展中獲獎的竟不是楷書

三國吳名將朱然墓名刺

二、楷書的出現、發展及定型

了解楷書的發展史對於當代乃至未來的楷書創新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從我們現在佔有的歷史資料來看,楷書濫觴發軔於兩漢,發展形成於魏晉,定型全盛於隋唐。

大量出土考古漢簡中已經具有了從篆過渡到隸,過渡到楷的用筆,這從典型的漢簡,如海昏候墓漢簡、武威漢簡,甘谷漢簡,居延漢簡,馬王堆漢簡等等,都能看出結體由圓向方,字體用筆由去勢轉為回勢的明顯變化。

漢代的書法藝術,在中國古代的書法史上佔據重要的地位,在兩漢的幾百年間,書體完成了從古體(篆書)向今體(隸書)的變革,文字完成了從形象到抽象的轉變,期間也是草書、行書和楷書發軔發展的重要時期。

因此,在文字的發展過程中,隸書被定為今文字的開端,為兩漢通行的主要字體,這在文字學及書法史上稱之為「隸變」。僅從形體上來看,成熟的隸書,已經與後面進一步發展的楷書十分相似,隸書的成熟期約在東漢中期,而楷書則是在隸書、草書、行書基礎之上形成的。

東漢末年三國吳名將朱然墓出土的名刺已經具有很強的楷書特徵,顯示出楷書已經初見雛形。「初期楷書」仍殘留極少的隸筆,結體略寬,橫畫長而直畫短,三國魏時鐘繇在促進由隸入楷的實踐中,為後人開闢了一個新面貌。鍾繇的書法真跡早已失傳,宋以來的法帖《宣示表》、《薦季直表》、《賀捷表》都是出自後人的摹本。它們在運筆方面都還有較濃厚的隸書意味,也稱「隸楷」。觀其特點,誠如翁方綱所說:「變隸書之波畫,加以點啄挑,仍存古隸之橫直。」

很難單一的,絕對的講楷書出於哪一個單體。從結體上來看借鑒隸書的成分,或者說從隸書演化而來的成分更多,它吸收隸書結構勻稱明晰,方正整飭的特點。從用筆上看,借鑒行書乃至草書的成分,或者說從行草中演化而來的成分居多,它也吸收行草撇捺,加以點啄挑的用筆特點。漢末、三國時期,漢字的書寫逐漸變波、磔而為撇、捺,且有了「側」(點)、「掠」(長撇)、「啄」(短撇)、「提」(直鉤)等筆畫,點畫更加豐富,結構更趨嚴整。

在東漢之際的文字形體中,雖然有楷書元素產生,隸筆也幾乎脫盡,但終未形成現代意義上的楷書。

為楷書正名,為何楷書國展中獲獎的竟不是楷書

《第二屆當代中國楷書名家作品邀請展》文永生作品,典型的草楷,不僅不是楷書發展的方向反而是一種退化

魏晉南北朝時期,初生的楷書如同破殼的小鳥,羽翼漸豐,逐步走向成熟。

晉代書法是書法史上的第一個高峰。也是楷書流行的時期。鍾繇的書風自魏到晉風行一時,在書壇上佔據統治地位。東晉王羲之承接漢魏時期書法傳統,融匯當時各派所長,自成一體,成為創新書體的領軍人物,被後世稱為書聖。他的書法成就主要在於天下第一的行書,但其楷書也為後世所重,雖未見他的大字楷書傳世,但留下來的小楷如《樂毅論》、《黃庭經》、《曹娥碑》等,可作為代表。

東晉以後,南北分裂,書法亦分為南北兩派。北派書體,帶著漢隸的遺型,筆法古拙勁正,而風格質樸方嚴,長於榜書,這就是所說的魏碑。南派書法,多疏放妍妙,長於尺牘。南北朝,因為地域差別、風俗習性,造成個人書風迥然不同。北書剛強,南書蘊藉,各臻其妙,無分上下。包世臣與康有為,極力推崇兩朝書,尤重北魏碑體。康氏舉十美,以強調魏碑的優點。這一時期書法的典型風格表現為字體介乎隸楷之間而又非隸非楷,總體上屬於楷書。

楷書在這個時期努力地擺脫著隸書的羈絆,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又不可避免地殘留有一部分隸書痕迹,從而表現出兼具隸書簡樸厚重之餘緒又有楷書精緻靈動之新意。鍾繇、王羲之、王獻之三位以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傑出才能,為楷書走向成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堪稱楷書之祖。尤其是二王的「新體」,更加表現出一種平和自然,清麗婉約,含蓄典雅之美,樹立了楷書美的新典範。

隋朝的楷書並沒有形成明顯的時代特徵,表現為,筆法逐漸精整規範,南北朝碑刻「雜亂」現象有所收束。雖然在書法史上堪稱絕佳的作品很少,但是這一時期著名的楷書如《龍藏寺碑》、《董美人墓誌》、智永《真草千字文》等,運筆平正舒暢,結構嚴謹安雅,已經具備唐楷的雛形,開唐楷規範嚴謹之先河。

唐代是歷史上最重視書學的一個朝代,也是中國書法史上的第二個高峰。與唐詩一樣,唐楷藝術成就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成為這一時期代表性書體。唐代產生了眾多的書家和精美絕倫的書法名作,楷書集前代之大成進一步形成「尚法」的格局和特色,「法」的形成,是楷書高度成熟並定型的標誌。與唐詩在嚴格的格律中創造出眾多燦爛的篇章一樣,唐代的書法家們寓精湛的技術,鮮明的個性於森嚴的法度之中創造出多種不同風格的典範之作,壘砌了一座楷書的豐碑。

為楷書正名,為何楷書國展中獲獎的竟不是楷書

《第二屆當代中國楷書名家作品邀請展》李靜作品,在草楷的路子上走得更遠,已經顯然不屬於楷書

三、定型楷書的書寫要求

楷書作為中國文字最後的定型書體一直延續至今,不再變化。這充分說明楷書作為一種實用的交流工具和書法藝術書體,有著不可替代的優越性,體現了中國文字和書法發展的必然趨勢,達到了書法藝術形式和內容、實用性和藝術性的高度統一。

那麼,楷書在唐朝到達高峰完全定型之後,其作為成熟的楷書,或定型的楷書,或者作為書體之一的標準的楷書,或者說現代的楷書概念,都有哪些明確具體的書體點畫特徵呢?正是這一特徵才使楷書自成一體,有別於其它書體而獨立存在。

古代最早系統論述楷書書寫規範的應當是《永字八法》。

唐張懷瓘《玉堂禁經》:「八法起於隸字之始,後漢崔子玉曆鍾、王以下,傳授所用八體該於萬字。」「大凡筆法,點畫八體,備於『永』字」。清包世臣《藝舟雙楫·述書下》:「聚字成篇,積畫成字,故畫有八法。唐韓方明謂八法起於隸字之始,傳於崔子玉,歷鍾、王以至永禪師者,古今學書之概括也。隸字即今之真書。」又云:「以『永』字八畫而備八藝,故用為式。」

由上述可見《永字八法》便是最早對於楷書點畫書寫規範、書寫藝術的要求和總結。儘管我們現在沒有發現「隸字之始」敘述八法的典籍文章,但是,後歷代書家多有涉及,如唐李陽冰,宋朱長文,元李溥光、陳繹曾,清包世臣,現代白蕉等對永字八法都有具體的描寫,除有詳繁些微區別外,都基本規範統一,大同小異。另外還有東晉衛夫人在其著名的《筆陣圖》中對漢字書寫主要的七種點畫做了具體明確的書寫要領總結。唐歐陽詢在其《八訣》中也對漢字書寫主要的八種點畫做了具體明確的書寫規範要求。這些可以說是永字八法的變相說法或在其基礎上的進一步發揮。

為楷書正名,為何楷書國展中獲獎的竟不是楷書

《全國首屆楷書作品展》楊輝作品,典型的草楷,不僅不是楷書發展的方向反而是一種退化

唐李陽冰《翰林禁經》論永字八法:

1、點為側,側不得平其筆,當側筆就右為之;

2、橫為勒,勒不得卧其筆,中高下兩頭,以筆心壓之;

3、豎為努,努不宜直其筆,直則無力,立筆左偃而下,最要有力;

4、挑為趯,趯須蹲鋒得勢而出,出則暗收;

5、左上為策,策須斫筆背發而仰收,則背斫仰策也,兩頭高,中以筆心舉之;

6、左下為掠,掠者拂掠須迅,其鋒左而欲利;

7、右上為啄,啄者,如禽之啄物也,其筆不罨,以疾為勝;

8、右下為磔,磔者,不徐不疾,戰行顧卷,復駐而去之。

王羲之《筆勢論十二章》:「凡字處其中畫之法,皆不得倒其左右,右相復宜粗於左畔,橫貴乎纖,豎貴乎粗,分間布白,遠近宜均,上下得所,自然平穩,當須遞相掩,蓋不可孤露形影,及出其牙鋒展轉翻筆之處,即宜察而用之。」

歐陽詢《三十六法》:「排疊:字欲其排疊疏密停勻,不可或闊或狹。穿插:字畫交錯者,欲其疏密,長短、大小勻停。」

唐孫過庭《書譜》:「隸欲精而密」。

唐張懷瓘《評書藥石論》:「蓋欲方而有規,圓不失矩,亦猶人之指腕,促則如指之拳, 賒則如腕之屈,理須裹之以皮肉,若露筋骨,是乃病也,豈曰壯哉!側書亦須用圓轉,順其天理,若輒成稜角,是乃病也,豈曰力哉! 」

從上面古代楷書書論發展的脈絡可以看出,楷書書寫的要求是極其規範的,有規,不失矩,疏密停勻。也是非常具體、詳盡的。它從形體上要求勻停,宜均,平穩,從點畫上要求更是具體明確,一點一畫皆有所本,都有規範。正是在永字八法等楷書書寫規則的引導、要求、總結、規範下,才使得楷書這一最精美、最正式、最規範、最終定型的漢字書體得以確立。一經確立之後使用至今不再變化。

四、近年來楷書創作傾向的誤區

近年來楷書創作出現了一種輕視定型楷書、排斥定型楷書甚至否定定型楷書,轉而取法魏楷、寫經、甚至漢簡的趨勢。在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的數屆全國楷書展覽評獎以及各個省市書法專業團體或知名企業、組織冠名主辦的數屆楷書展覽評獎公示的作品中,大量楷書作品表現出了這種傾向。經本人不完全統計,經網上資料及印刷出版資料統計,有的一半以上,有的一多半以上,甚至有的以驚人的95%以上的入展、獲獎楷書作品,都是捨棄規範楷書,試圖突破「法」,在「法」外尋求發展的路徑,而一味追求「初楷」、「草楷」。那麼這一傾向是不是楷書創新和發展的方向呢?本人認為這恰恰是楷書創新和發展的誤區和倒退。

為楷書正名,為何楷書國展中獲獎的竟不是楷書

《全國首屆楷書作品展》優秀獎崔寒柏作品,典型的草楷,不僅不是楷書發展的方向反而是一種退化

為了與初期粗放、低級、草創、不成熟的、尚未定型的楷書相區別,這裡把成熟的、定型的、標準的楷書稱為「定型楷書」、「規範楷書」、「真正楷書」。把前者稱為「初期楷書」或「粗放楷書」。「初楷」包括秦、漢楷書的萌芽以及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一切尚未成熟的初始楷書,典型的有現在稱之為魏碑的魏楷書體。初唐以歐、虞、褚為代表,尤其是中晚唐以顏、柳為代表的楷書便是定型楷書的傑出代表。自唐朝以後各代楷書大家以及官方和民間楷書無不是寫的定型楷書。而魏晉至唐之間的以楷書之祖鍾繇、王羲之、王獻之為代表的楷書,由於尚未最終完全脫去隸意,故可稱之為「前定型楷書」或「準定型楷書」。

「草楷」一詞是我對於近年來書法界寫不規範楷書現象的統稱。此處的草之意為原始,粗放,低級、潦草,不規範,不具法度,無有楷則之謂。

那麼被清包世臣、康有為大力讚譽為「大美」的魏楷是不是就真的那麼大美,美得超過了唐楷呢?許多創新楷書者捨棄唐楷而追求魏楷是不是一條正路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如果魏楷真的如此「大美」,則千百年來各朝先哲,書法巨匠,社會大眾都罔顧明珠,似乎只到出現包、康二氏才慧眼識珠,發現了「新大陸」。其實這根本就不是「新」大陸,而是人皆盡知的「舊」大陸。定型楷書與初楷相比,無論從技法難度還是從藝術審美高度上來看都遠遠超過後者,這是書法發展史做出的選擇,是千百年來大浪淘沙的結果,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試想如果魏楷真的那麼大美,美的超過了定型楷書,那麼歷史選擇的就是魏楷而不是「晉楷」更不是定型楷書了。這當然不符合發展觀、進化論。因此,真正的大美不是魏楷,而恰恰是唐楷,魏楷在唐楷面前只能稱之為小美而不是相反。儘管楷書自宋代起就步入了衰途,但我們不能歸因於「圄於法」所致,盲目的捨棄「法」,盲從去復古,想要另闢蹊徑,是方向性的錯誤。

楷書的最高境界自然是正而不板,「寓奇險於平正,寓疏秀與嚴密」 (清楊守敬語)乃佳,能夠做到這一點便是楷書大家,可惜幾千年來也沒有幾個;如果做不到,實屬正常,可求其次,即做到平正工整,端正莊重,出規入矩,勻稱精到,也十分不易,可堪稱名家,至少是行家;最糟糕的便是,舍正求奇,棄平追險,無視法度,粗放潦草,東倒西歪,大膽變形,極力誇張,詭異譎怪,貌似很有個性,彷彿推陳出新,其實荒誕不經,超出楷書範疇,路子一歪,愈騖愈遠,別說成家,簡直是敗家。

五、楷書發展方向初探

正如德國漢學家曼福瑞德·波克特教授指出「中醫是成熟的科學,不是經驗醫學,更不是偽科學」一樣,書法更是成熟的藝術,甚至是定型的藝術。其成熟和定型的標誌恰恰就在於書體從甲骨、大篆、小篆、隸書最終發展到楷書定型為止。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自唐朝楷書定型以後千百年來,楷書企圖要有根本性的創新本身就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奢望。只有在書體尚未定型之前,才談得上創新,才會有李斯的小篆新體,王次仲的隸書新體,張芝的草書新體,程邈的初創楷書新體,鍾繇的前定型楷書新體,王羲之的行書新體,歐褚顏柳的定型楷書新體。自從楷書定型以後楷書千百年來的表現,只能是在前人基礎上的改良和改進。縱覽書法史也無不說明了這一點,無論是宋徽宗趙佶的瘦金體,還是元趙孟頫的趙體,一直到明文徵明、清林則徐、現代沈尹默、當代劉炳森等等的楷書表現,都是在鍾繇、王羲之正脈引領之下,在唐法規範之下一路繼承走來的,本身並沒有也不可能有本質的創新突破,只是繼承基礎上的增色、完善而已。

為楷書正名,為何楷書國展中獲獎的竟不是楷書

《全國第二屆楷書作品展》李廣輝作品,典型的草楷,繼續著過去楷書國展草率、粗放、不規範的路子

人類的發展,包括漢字書體的發展,都是從低級走向高級,從粗放走向精緻,從小美走向大美的。定型楷書(以唐楷為典型)無論從技法難度還是從審美高度上都遠遠超過初楷(以魏楷為典型),這是千百年來「進」化而不是「退」化的結果,毋庸置疑,無可辯駁。

因此,按照唯物歷史史觀,如果想要有所「創新」,那麼唯一的正確的路子便是繼續沿著定型楷書的路子往前走,看看有沒有可能。往回走,企圖另闢蹊徑,絕對是死路一條。不管怎樣,回不去就是回不去了!放著真正大美規範的楷書不學、不法,反退而求其下,走回頭路,開歷史的倒車,是註定行不通的。

其實,楷書定型之後一千多年來不再發展,是有其深刻的原因的,定型便是停止、終止。楷書定型之後,後人創新楷書能做的幾乎沒有了,無非也就是結體適當的可長可扁,中宮或緊或松,運筆可舒展可含蓄,可順入露鋒也可逆入藏鋒,筆畫可粗可細,橫畫或仰或俯,豎畫或相或背,等等,但都不可能再有本質上的突破。這也就是為什麼自從唐楷成熟定型之後,後代楷書不僅沒有再超越甚至還在走下坡路的根本原因。

因此楷書下一步的創新和發展,只能是在定型楷書的基礎上小修小補,只能在楷書的嚴格範疇之中,在楷書的規範框架之內去書寫新的、美的楷書字,一人和一人的風貌、風格儘管各不相同,但是永遠不可能再出現楷書初創和定型時期創造性的書體了。也就是說期待超越唐楷等定型楷書,成為超越古人的楷書大家無異於痴人說夢,是不現實的。每一個認真書寫楷書,試圖創新楷書的書寫者對此當有清醒的認識。這一觀點雖然令人沮喪,但確是歷史發展的結果,也是現實的無奈。

如果真的要想突破定型楷書,創造出新體楷書,只有一種可能,就是中國漢字必須繼楷書之後出現一次更為重要的變革、進步才行。變革的方向我大膽猜想應該是「變方為圓,減省筆畫」。只有寫圓,幾筆甚至十幾筆才能用一筆完成,才能寫快,這符合漢字字體發展的歷史規律,只有這樣才能滿足當代乃至未來節奏快,信息量大的要求。但是,這一突破需要的必要前提條件之一就是大量、快速漢字手寫使用需求。 從文字的普及和文化的傳播上看,書體的使用一直是依附於文字的功用性而貫穿於文字的發展和演化的。文字的廣泛使用促成了書體的分化與演進,可以說正是基於「文字之為用」的這種文字本身與生俱來的民俗基因,推動了新的書體的形成。然而,隨著電腦的普及和未來諸如語音輸入等更加便利的新「書寫」方式的發展,漢字手寫使用已經沒有了大量、快速的需求,大量、快速的漢字書寫使用已經被電腦打字、智能輸入所徹底取代,漢字手寫的實用性幾乎喪失殆盡。因此,姑且可以大膽預言,中國漢字書寫的再一次革命,漢字楷書之後的再一次變體恐怕永遠不會到來了。

為楷書正名,為何楷書國展中獲獎的竟不是楷書

《全國第二屆楷書作品展》入展作品,典型的草楷,繼續著過去楷書國展草率、粗放、不規範的路子

總之,本文的結論是:

楷書創新取法魏楷、漢簡等初楷,走草楷的路子是方向性的誤區,是行不通的,是一種倒退而不是進步。

在目前楷書書體早已定型不再會有新體突破的前提下,想要創新出更好更美可能與古人比肩的楷書作品的唯一的出路只能是在「楷法」的框架以內和指引下,沿著定型楷書的路子繼續往前走。

根本性的楷書創新的出現必須依賴於新的更加簡潔明快的新楷書體的出現才有可能出現,到那時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楷書創新。

參考文獻:

[1]華東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室《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

[2]啟功《古代字體論稿》文物出版社,1964。

[3]中國書法家協會《全國首屆楷書作品展作品集》大眾文藝出版社,2013

對楷書展入展作品不是規範楷書的統計說明:

2005年8月第二屆「杏花村汾酒集團杯」全國書法電視大獎賽決賽楷書組入圍10名, 由於未能查到出版的入圍作品集,僅從電視錄像視頻資料來看,真正符合規範的楷書作品竟然沒有一幅, 放寬標準也只有沈一丹、單凌軍2幅勉強具有部分楷書規範要求,其餘8幅根本不屬於楷書範疇,其中趙廣付1幅作品屬於小行書。

2010年10月10日由中國書法家協會楷書專業委員會主辦,重慶市書法家協會和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承辦的《第二屆當代中國楷書名家作品邀請展》在重慶市三峽博物館開展。該展覽匯聚了來自全國百名楷書名家的100幅作品(見書法欣賞http://www.yac8.com)。經過本人按照楷書定義進行篩選,竟然令人驚奇的發現僅僅只有張宇、楊明臣、余中元、吳茂禮、繆經倫5幅屬於楷書,放寬標準之後另有19幅勉強具有部分楷書規範要求,另外76幅均明顯不屬於楷書範疇,甚至有四五幅幾乎連行楷都算不上,竟然也都作為名家楷書參展了。

2013年6月16日由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重慶市書法家協會和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承辦的《全國首屆楷書作品展》在重慶南坪會展中心舉行。全國首屆楷書作品展,獲得優秀獎的有10名,共入展295名。經過本人按照楷書定義進行篩選,優秀獎的10幅中,僅僅只有陳龍、徐朝江、覃兆平3幅屬於楷書,放寬標準另有4幅勉強具有部分楷書規範要求,其餘三幅根本不屬於楷書範疇。其它285幅入展作品中有郭志清、李建設、徐安林、葉核成、張勝奇、暴學偉、李健華、白時峙、陳光健、陳奕松、洪倫勝、許嘉衍、韓兆虎、張世楨、李昌也、張志剛、羅遠致、宋億勇、鮑佩紅、衛文明、劉志延、孫良、李延慶、楊華、牟延軍、孫加俊、周召華27幅屬於楷書,放寬標準有54幅勉強具有部分楷書規範要求,其它204幅均不屬於楷書。

2017年3月3日,由中國書法家協會、中共河北省委宣傳部、河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的《全國第二屆楷書作品展》在河北省博物院舉行。此次展覽共展出作品215件,包括評委、監委作品18件,入展作品197件。由於尚未見到出版的入展作品集,僅從網上已經發布的部分入展作品來看,真正符合規範的楷書作品仍然很低,絕大多數「楷書」作品依然走著以往楷書展草率、粗放、不規範、沒有楷則的路子。

作者林泉,管理學博士。臨池四十多年,遍覽歷代書帖,精研書法理論,旁涉美學理論。此文發表於2017年5月29日及2017年6月5日出版的《青少年書法報》2017第21及22期,經作者授權於書法易發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易 的精彩文章:

這娘子一封家書,看呆了專家組……
書 法,要寫出味道!
日書萬字成就趙體!您還說寫字靠天賦?
寫字如做人,勤能改命運!
書法欣賞的三個境界你到哪個境界了?

TAG:書法易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書協楷書委員們,竟然不會楷書?
楷書的「楷」是楷模的意思,楷書的精神何在
以隸書名世,楷書同樣非常不錯,原中書協副主席劉炳森書作!
都說楷書是照妖鏡,中書協楷書委員會委員們的楷書是何面目呢?
草書的出現要早於楷書,在古代,楷書並不是書法的基礎!
點贊!其實楷書才是書家們該大力弘揚的書體:全國首屆楷書作品展
他憑藉楷書入選第十一屆國展,其楷書既有魏碑筆意,又有柳楷筋骨
九屆國展楷書一等獎,中書協楷書委員會委員李國勝書法作品!
中國書協蘇主席的楷書,怎麼樣?
旭宇書法:書協楷書委員會主任,您的楷書會不會是假楷書呢
張旭的草書,王羲之的行書,顏真卿的楷書,你覺得哪種書法更好?
學書法,成也楷書,敗也楷書
書法博士謝安輝,尤擅楷書,書法五體均入展中國書協專業展!
中書協理事王文傑,擅楷書,曾獲首屆青年硬筆書法大賽一等獎!
何紹基最擅長草書,其楷書亦是精妙,他臨《張黑女墓誌》最得神韻
書法|楷書是照妖鏡,一起來看看中書協楷書委員會委員們的楷書
楷書國展評委:學楷書先寫這幾個帖,再臨唐楷,效果會更好
一個不知名的文人,卻以楷書躋身宋代書法史!
張雨《論書帖》,認為楷書非得自臨摹始
久負盛名的張之洞書法,他的楷書寫的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