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明聖院?居士問答——融正法師主講

大明聖院?居士問答——融正法師主講

大明聖院?20170503居士問答

——融正法師主講

清凈三業住無生

是為菩薩所修學

一切法中生慈悲

是我今者當修學

VM MA NI BAD MEA HVNG

大明聖院?20170503居士問答A——融正法師主講

居士問:師父又寫了《略說行法》第七十三章 善攝水境 請師父開示此章句中主要講了什麼內容?

開示:《略說行法》善攝水境。主要講的意思就是,我們修持陀羅尼的時候,可以通過水,做為一個助緣,去修持。我們有兩個方便。一個是,用手像抱形狀,形如抱,就象抱著一樣,雙手分開。就象上一次,拿個杯子,你們的手就在它周圍呼應。第二種,就是手掌放在水面上,水面不能蓋過你的手背。然後手掌朝上,無論是閉目也好,不閉目也好,都可以做這個加持力。有這樣的修法。還有其它的。這水境當中,還有髒水,乾淨的水都可以做為加持。無論是臭的也好,香的也好,都是可以做加持的。

大明聖院?20170503居士問答B——融正法師主講

居士問:修行時,當真正面對真實對境時,發現智慧與定力不夠,仍然會被境所轉。修行不能只停留在文字層面。真實行處為本,方可初入。例如,我們現在知道要持咒迴向亡者,還可以更多的為亡者做些什麼?請師父開示。

開示:還有一點就是玄虛加持。稱亡者名,將他的神識鉤招到這個地方。因為他還在49天之內。所以說,就很好超度。然後,起碼要五個行者。圍著燈燭,持誦陀羅尼,鉤招過來。然後共同去加持,這是修行人要做的事。比如說,興法家遇到的這個事情,如果是修行人的話,他必然不會遇到這種事情。為什麼不會遇到呢?因為,他知道《略說行法》中第三十二章 聖觀自在 當中,有一段章句是這樣寫的:「若有眾生,遇水火雷,電風鬼災,持彼覺名,即得解脫。一切諸害,能得平息。」同時在《觀世音普門品》當中,遇水和火都有相應的解釋。稱觀世音菩薩的名號,都能得到相應的解脫。那當我們遇到這種事情的時候,因為沒有經常性的聞思。所以在腦海當中沒有這樣的沉澱性。所以說遇到事情,他想到的並不是這些。想到的就是恐懼。修行人,有的時候,在強烈對境的時候,都容易迷失,更何況不修行的人呢!那更是恐懼。所以說,如果是修行的人,在那個時候,持念觀世音菩薩聖號,或者是稱念六字大明陀羅尼。或者是大悲咒,他都可以得到解脫的。這個解脫不是說死掉,而是很有可能這個火燒不到你,或者是說,火會熄滅。或者是下雨等等。以種種的方式,來解脫這個事情。人世間是無常的,無常會隨時到來。那大家在修行的過程當中,千萬不要想,我沒事等等。當你修行有所成就,當然沒事。但你沒有成就,那可不一定。所以說,很多人千萬不要存在僥倖心裡去修行。時常做一些與道相違的事情。這叫無常當中,起有常想。這個世間是無常的。所有的因果都是相續的,變滅的。那他在這樣一個因果緣境下,所看到的種種境相,有的時候,會被牽引。有的時候不被牽引。牽引的過程當中,肯定會迷失,迷失向道的心。他也就會忽略無常這個東西。當眼前真的發生一些事情的時候,才會想到無常。那什麼叫當眼前?看到別人的無常,想起無常,那如果這個無常不是降臨到另人身上,而是降臨到你身上。那個時候,即使你想到了這是無常,也不可去解脫這個事情。因為任何一樣東西的解脫,它都是有一個非常嚴謹的次第的。堅固的東西去聞思,然後才去對應的。沒有臨時抱佛腳這樣的一個說法。很多人說,臨時抱佛腳,臨時是抱不了佛腳的。所以說,大家要認識這個事情。只有修行是最尊貴,同時也是最珍貴的東西。大家現在都有一個世俗的家庭,可能不會太容易理解,修行是第一,這樣的概念。當你們四大開始不調,四大開始消減,無常開始降臨的時候。那個時候,你們可能會有覺悟說,修行是最尊貴的。我在世間上,所積累的所有的東西,都沒能夠解脫,我這個煩惱,也沒有解脫,我這個生死,而修行可以解脫。可是呢,我把這個時間浪費掉了。希望不要在這樣的一個無常緣境下,生起這樣的感嘆。這樣也是於事無補的。

大明聖院?20170503居士問答C——融正法師主講

居士問1看看周身邊發生的事情,我們每天都要有無常的概念了。

開示:修行人,無常這個概念絕對不能缺失。一旦缺失了,也會隨之下滑。所以說,行者想要在菩提道上,能夠有所增進,第一步,一定要知道無常。但念無常,切莫放逸。

居士問2通過修學,我脾氣改了很多,但還是懶散。還有一個疑問,我們在修行,可還是有的同修,家裡人卻還是避免不了,突發的無常呢?

開示在《地藏菩薩本願經》裡面,佛有講過一句話,大家一定要記清楚。「父子至親,其路各別,縱然相縫,無可代受。」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個人因素。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定業。而且,即使你是至親骨肉,也不能互相去代替,每個人自身的業障。有人說,不是說陀羅尼能令七代種族得度脫嗎?是的呀,你陀羅尼成就了之後,肯定會讓你的七代種族得度脫,前提是,你還沒成就這個陀羅尼。大家把這個概念弄清楚。通過陀羅尼迴向給他人,或者是給予於他人。這是這個世界上,任何金錢物質所不能夠去衡量的。

修行的時候,精進有點懈怠,在菩提道上,這都是小打小鬧,很正常的事情。當你較深入學習之後,如果你們的心術不正的情況下,容易著魔的。著魔之後,有可能也會罵師父,誹謗師父的,這都是會存在的。所以說,大家一定要把心術擺正。任何一個聞思,任何一個角度上,學習的任何事情,都要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思想觀。不然的話,你們的思想跑偏的話,以後會做很多煩惱的事。物別是在佛教裡面做錯事情,會很嚴重的。

居士答:無常很不自在,只有修行,才可解脫,必須好好修行。

開示:大家有的時候,會在一個環境下,受到一些情緒刺激和波動。有的時候,會激發自己所謂的道 心,其實那個道心,是情緒下影響出來的一個假性道心。即使你有這樣一個激發,不足以說明什麼。為什麼?因為這也是情緒與情緒之間的一個呼應。那在菩提道上去修持,行持。它都是一種作為。而你只是一個想法。或者是想念。而沒有作為。它也不切實際,大家要記清楚。發心就要去做到。

居士修行感悟:通過修學,我和以前是不同的。從最初的無明,到通過學習,我知道了,世間萬事萬物都是有因果而來。要從因上去修持,找到因,避免一些果的形成。很多事情,是要去面對和接受的。

開示:無論你修持任何一個法門,它最終的目的都是讓你,從最初的境界,往上去增上到另一種高度的境界。肯定不是說,你修持一個法門之後,它讓你下滑.如果,當你修持這個法門讓你下滑的時候,它很有可能是掛著羊頭賣狗肉。它不是這個法門。所以說,大家在修持的時候,一定要有一個擇法眼,去認清真偽。

大明聖院?20170503居士問答D——融正法師主講

居士問:出家眾金光持力發心儀軌中:諸佛如來。自土聚中出聲贊言。這裡的「土聚」不解,請師父開示。

開示:諸佛如來。自土聚中出聲贊言。土聚?當時有一個長者,長者名字叫無垢妙光。是一位在家居士。他邀請釋迦牟尼佛,到他家中受供養。也就是說,供養佛一頓飯。然後,佛就帶著金剛手菩薩,這些弟子們,去無垢妙光居士家的途中,經過一個封園,這個園中,有一個土堆。釋迦牟尼佛到這個土堆之後,就看了看。然後就右繞三匝,然後將自己身上披的衣服,脫下來,蓋在這個土堆上。然後,釋迦牟尼佛流了眼淚。然後,土聚當中,就放出光芒。放光現瑞。諸佛都顯現出來。金剛手菩薩,就問釋迦牟尼佛,為什麼世尊如此流淚呢?然後釋迦牟尼佛就告訴金剛手菩薩說:金剛手,你要知道,這不是普通的土堆,是十方一切諸佛的舍利所在的地方。為什麼呢?因為這裡面有一切如來秘密寶篋印陀羅尼,安置在這個地方。也是十方諸佛舍利所化現的地方。所以,我今天因為這樣的事情,而感到歡喜。還有一種原因的哭泣是憐憫一切眾生,這邊在土堆當中,有寶篋印陀羅尼,是眾生的福能夠遇見。所以說,心之慶幸。另一種流淚的原因是憐憫一切眾生,憐憫什麼?寶篋印陀羅尼隱沒不現,眾生不見。是因為眾生無明垢重,眾生共業重,所感的一個境界。所以說,為這些業障重的眾生,生起的憐憫而掉下的眼淚。看到這些眾生,這麼痛苦,又很脆弱,就宣講了,這個寶篋印陀羅尼。所以寶篋印陀羅尼功德,後面都有講到。就是為了憐憫那些眾生而說的。

大明聖院?20170503居士問答E——融正法師主講

居士問:蓮生承足 ,寶蓋駐頂,地獄門破,菩提道開。名詞不解,請師父開示。

開示:因為有亡者墮到地獄裡去了,地獄裡面有種種的難忍,苦痛,逼迫,有洋銅熱鐵。什麼叫洋銅呢?洋銅就是一個銅柱。這個銅柱,我們會抱著這個銅柱,然後,它會燒你的皮肉。讓你感受到痛苦。熱鐵澆身,還有一種洋銅,叫洋銅灌口,也就是說,這個烊銅變成流性,就像喝水一樣的,流性的,它通常是熱的。就象岩漿一樣的,灌到你的嘴巴里。然後,你的肚子就會破開,熱鐵溶成液體澆到你身上,讓你的身體也融掉。以這樣種種的苦痛惡境,在地獄當中是這樣一個苦。如果有這些子孫,也就是眷屬,子孫能夠為這個亡者,稱名誦這個陀羅尼,才念到七遍,這些種種惡的境界,馬上會變成吉祥的八功德池。八功德池代表清涼。而洋銅熱鐵,代表熱惱。這是相互呼應的。這個時候,所有的惡境都會消失,亡者蓮生托足。就是說忽然在他的腳底下出現蓮花。會托著足。所以說,蓮生承足。

寶蓋叫吉祥傘蓋,寶蓋就是非常吉祥的意思。住頂就是說,會在你頭頂上,順時針旋轉。這個時候,地獄的門破。地獄是沒有門的。但是以門做為比喻。入一個地方,肯定有一個門入,而地獄是沒有這樣的一個門。但是我們用門來做一個比喻,地獄這樣的出入。地獄門破掉了之後,菩提道開就是往生到極樂世界,就開始要修行了。是這個意思。

大明聖院?20170503居士問答F——融正法師主講

居士問:定業不可轉。定業為什麼不能轉。

開示:定業是我們所不知的。由有可能,你今到掉水裡面,有可能是定業,有可能是你的不小心,這是人沒法看清的。只有成就者,覺悟者,才能知道,你這個事情是定業或者不是定業。

大明聖院?20170503居士問答G——融正法師主講

居士問1持陀羅尼的人有成就了,臨命終了是什麼樣子?

開示:也是蓮生承足,但不定會有寶蓋住頂。就是在蓮花台上,剎那間就往生了。往生凈土。有的是自力過去的,有的是靠他力。什麼叫靠他力。是佛陀接引你。就剎那間,在你面前會顯現西方極樂世界。清凈大海眾菩薩,也就是一個總稱。這裡的清凈菩薩們就象大海一樣,廣大海水那麼多。是這樣的一個比喻。所以說,清凈大海眾菩薩,還有觀世音蔀薩,大勢至菩薩,阿彌陀佛,西方三聖,帶著這些眾聖人,會來接引你。然後在一念頃,一念頃就是一剎那間。就會顯現在極樂世界而沒有象我們說,坐車幾個小時,你臨命終的時候,連一分鐘都沒有。一秒鐘都沒有,剎那,就在極樂世界往生的。

居士問2:在臨命終時已經成就,還要持陀羅尼,佛菩薩才會來接引嗎?

開示:你也可以不用佛菩薩來接你呀,你自己去就可以呀。就剎那間去的,你說讓佛菩薩來接引你,你動個念頭,就會顯現出來。阿彌陀佛是慈悲的,能夠知眾生所念。那你不想讓阿彌陀佛來接引你,自己想往生到那裡,你也可以的。凈圓加持就可以往生到那裡。是通過心顯現出來的。因為世界是沒有任何距離的。因為在眾生無常世界當中,有距離,有時間的東西。而心性當中,是沒有任何這些東西的。所以說,當你回歸心性的時候。極樂世界就在你眼前。它會打破任保時間的束縛。所以說,也沒有走這個概念。當然,這是臨終的事情。當然如果你修持好的情況下,不需要說,舍此報身,終其一生的時候,才去往生凈土。你色身壽命未終前,也是可以往生到佛國凈土的。要看自身的一個修持。有的人會說,帶著這個肉身,往生到西方極樂凈土。這是不可能的。這是謠言惑眾。人的身體是物質形成的。而極樂世界不是物質世界。是心頭所顯現出來的世界。所以說,它格式不匹配,不可能相併存的。所以說,都要舍此肉身才能夠往生凈土。

大明聖院?20170503居士問答H——融正法師主講

居士問1:現在修持的狀態,沒有一開始的那種初心。世俗心也重了,但也覺修行很緊迫。我該如何調伏呢?請師父開示。

開示:無常這個東西,如果沒有真實智慧的人,他是不能夠通過肉眼,能夠覺悟到。雖然他能通過肉眼看到有很多人死去等等。那都是說著別人的故事。而自己是沒那樣的痛處。那我們每天生活當中,所遇到的所有事情,都是什麼呢?我們六根和六塵境,實實在在接觸到的事情。而業力當中是有牽引的。而這個牽引是無常的東西,這是存在的。但是我們自己是發現不到的。同樣,我們現在,你通過我的音聲,你的耳根在聽,然後讓你的意去分別。你看到的是根與塵的往來。與此同時還有業的往來。這個是你看不到的。所以說,在這種看不到的情況下,我們沒有辦法去確定,它對心的影響。

和我們生活當中,實實在在根塵境接觸到的業比較之下,哪個更深刻呢?當自己迷悶的時候,肯定是根和塵這樣的對交下,是最深刻的。比如,拿著手機,點一點。這都是很深刻的東西。因為這是根塵相交。而業是無形的。你所看不到的。只有通過覺悟,覺知到。

所以說,在這樣的情況下,它給所有眾生一個大大的難題就是,眾生沒有這樣的覺悟,他不能夠覺知。他們都是通過別人的闡述,能夠少分通過文字去了解。然後,自己再有個思想,但思想還是不會覺知的。為什麼?思想它是增長,增上這個妄想的東西。它不象覺性,能夠覺知,能夠澄清,這就是一個差距。聽懂了嗎?

居士問2不是特別通,但是明白一些。

開示:你在聽我說話時,聽到這個話,筆在這記,心在想,這就叫根塵相交。六根對著塵境,所產生的種種影響。而當中就會有業的產生。你能夠知道,什麼是業嗎?有很多的業,六性慾。每一個不同的欲當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業會生起。很多時候,我們的六根對著六塵境的時候,六性慾它都會連帶生起的。一個接一個。所以說,就有了六種不同類型的業會生起。一類型當中會有很多,千絲萬縷的業。我們所看不到。那當你剛剛回答問題時,你有想到過這些嗎?想不到。

所以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去面對這些,所有的事物的時候,能想到的就是一種感受而已。而我們沒有辦法去看到它存在的業。有的時候,當我們遇到事情時,會說這都是業的關係。但這是什麼樣的業的關係呢?你又搞不清楚。所以說,你說業這句話,在你身上體現出來是不對的。有沒有業呢?有業,但是你沒有說清楚,沒有了解清楚你所說的業的情況。所以說,你所說的話,也是虛妄的,也不是真實的。

大明聖院?20170503居士問答I——融正法師主講

居士問:拜佛時,用師父唱誦的觀世音祈禱文,邊聽邊拜可以嗎?走在路上,默念六字大明陀羅尼,周邊有聲音,心就跑了,發現不對,再返回來再念。

開示:好,就設計一個場景。當你聽到聲音的時候,心跑過去了,這時候被車撞了。你有餘力,有這樣一個空閑,能夠將你的心拉回來嗎?所以說,大家這樣去糾察的時候,其實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懂嗎?不是說,遇到事情的時候怎樣,是說,你對於心的把控程度是非常脆弱的。那在這種情況下,會遇到不同程度的無常,這個時候,我們都會迷。迷就決定了你墮落的程度。所以你千萬不要覺得,我的心雖然散了,我還可以把它拉回來。無常到來的時候,散了就是散了。沒有拉回這一說法。拉不回來的。不是說,你拉回來,我再給你無常,不是的。

無常為什麼稱之為無常。你想不到,你也毫無準備,這叫無常。

無論發生任何事情,大家心當中所生起來的無所畏懼,千萬不能被動搖。無所畏懼是底線。平靜,安穩那都是善巧方便。為了讓你得到無畏懼心而設立的一種心境。但是在陀羅尼修持法當中,無所畏懼是最低標準,是底線。往上增上是寂滅心。做一個很不恰當的比喻就是,即使你被車撞了,你想到的不應該是被車撞了。而想到的是,持誦陀羅尼入觀。不會被一切塵境,去鉤你這個觸欲。因為,我們被車撞的時候,會有一個痛觸,這是觸覺。這個時候,我們要去斬斷這個觸覺。因為有這樣的觸覺,才會有觸欲的體現。有了觸欲,你就會有貪慾的。一貪染就會失心。一失心就會變得脆弱,危脆。就會落入生滅法中。

所以說,無論你是遇到什麼樣的境界,遭遇什麼樣的困苦境,想到的不應該是這個境界本身,而是想到的是,你如何安住在陀羅尼當中,無所畏懼。並能夠寂滅納於心。寂滅就象無為法一樣。「無為居內,彰顯妙力」當你具備寂滅心的時候,陀羅尼的妙力,妙用才會體現出來。這才是明則保身。

你覺得擔心自己,恐懼,這是保護自己嗎?並不是。陀羅尼行者,應該安住在,陀羅尼法當中。無為居內就是寂滅在你心當中,才能夠彰顯陀羅呢的妙力。這才是真正修行人,保護自己的一個正確方式。

比如說,你們聽到了別人往生了,或者別人出了恐怖的事情。聽了之後,心裏面恐懼,那都是被所緣境界所轉。不要有任何的情感在裡面。我要告訴你,境界就是境界。它不分親情,友情,愛情。如果你把境界分成這是愛情啊,這個是友情啊,這是親情。我應該怎樣去對待,這叫非等心。在非等心當中,會落入凡夫之見。落入凡夫之見,就會有生滅無常。

大明聖院?20170503居士問答J——融正法師主講

居士問:做到等心,而不去非等心,會不會落入無情,沒有人情味呢?

開示:你心裏面是杜絕這種情感的。但是你面對眾生的時候,假設方便。就象觀世音菩薩來到人世間度化你的時候。他對你非常的關懷,非常的呵護,你會覺得,觀世音菩薩是愛我的。但是我要告訴你,這裡面一點點的愛都沒有。他只是慈悲,通過慈悲化現出來的假設方便。眾生不會覺得觀世音菩薩是無情的。反而眾生覺得,觀世音菩薩對我是有愛的。同樣的原理性。陀羅尼行者,面對這些事流的時候,也一樣要排除,所有一切情執和妄執。通過陀羅尼慈悲的一個推動力。顯現出方便,度化方便。

每一節課,師父講到的內容,你要深刻的,百分百的納受在心裏面,才可能,以後面對對境時,才不會那麼被動。不然的話,你與對境之間的關係就是,你是非常被動的。總是被境界牽來牽去。生起種種情緒。那不都是被動嘛。「是名主人,而不自主。此虛名者。可有實意。」自己心的主人,都不能作主。那你不是浪得虛名嘛!

大明聖院?20170503居士問答K——融正法師主講

居士問:每個學佛的人,拜的師父都有不同,所學所修的法也是不一樣的。為什麼有時會懷疑別人所修的法呢?

開示:大家都知道,眾生有五毒,貪嗔痴慢疑。懷疑嘛。所以說,這是眾生根深蒂固的東西。懷疑這個,懷疑那個,是很正常的。就象師父最初教大家去修持陀羅尼的時候,大家是有懷疑的。少分懷疑也是懷疑。多分懷疑也是懷疑。所以說,當眾生生起疑念的時候,作為陀羅尼行者,以慈悲心的緣故,也是可以諒解的。如果眾生能夠排除這個五毒,貪嗔痴慢疑,他也必然不再是眾生了嘛。所以說,現在它是眾生,就是有五毒,可以理解。

每一個師父都有每一個師父的善巧方便。每一個師父,都會傳不同的法則。而每一個法則都是不同的。雖然不同,但它絕對是令眾生貪,嗔,痴,慢,疑隕碎的,而不是增上的。所以說,如果你出現了,貪嗔痴慢疑增上,或者熾盛的情況下,我不會去懷疑師父教的如何,而是我會懷疑,你自己是不是學到了什麼?雖然法門不同,但是最終去向都是一樣的。《略說行法》第二十五章非止一路中有:「國有四門。唯一所政。覺無二門。方便有四。」每一個方法都有不同,但是每一個方法最終的去向都一樣的。所以每一個法門都是要熄滅貪嗔痴慢疑。那你如果沒有去熄滅貪嗔痴慢疑的情況下,那你不是一個合格的修行人。也沒有權利說,這個法門不好。法門固好,是人心有差別。

大明聖院?20170503居士問答L——融正法師主講

居士問:佛教中節日我了解的不多,怎樣看待這些佛的紀念日呢?請師父開示。

開示:現在是沒有必要。節日不是佛要你過這個節日,而是說,人有民族風情,都喜歡有一個記念,就出現這種情況。

陀羅尼行者不一樣的。密教是非常特殊的一個存在。它裡面所講的教義,都是很特殊的。所以說,作為陀羅尼行者來講,你們最重要的是自身持力。與陀羅尼的聯繫。因為以後所有的事情,都要通過加持力去完成的。所以說,這是我們最重要的事情。通過加持力,也可以斷煩惱的。通過加持力,也可以救眾生病苦的。通過加持力也可以超度他人往生的。通過加持力,讓已枯樹木,得到再一次的生命也是可以的。前提是得有加持力。

現在大家首要目的就是這個。當你們遇到別人,上心於諸佛菩薩聖誕日的事情的時候,你不要去攀比。你應該要想的是,我是陀羅尼行者。與他們所聞思所修學不同。不是我不恭敬諸佛菩薩,而恭敬的方式不同。大家覺得,去記念諸佛菩薩聖誕叫供養,恭敬諸佛菩薩。而我對於珍敬的理解是,將此身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我將我所有的身心,都投放於修持菩提道上,這才是諸佛菩薩心心念念想讓眾生做的事情。而我在做這個事情。

中國人講孝順嘛,對不對。隨順諸佛教義,就叫孝順於佛,恭敬於佛。所以說,大家能把這個道理,理清楚,就不會有心裏面的障礙說,這個節日,那個節日。密教當中也有節日,但這不是你們現在所想的問題。你們要把所有的身心放在修行上。

大明聖院?密嚴論文——融正法師主講

四門解:話題門、分析門、別見門、結果門

通過四門解,解析會非常清楚,不存在任何情緒的。

例如:

話題門

修持陀羅尼,到達寂滅心前都會有哪些增上心?

分析門

當我們陀羅尼行者,修持陀羅尼想要到達寂滅心的時候,會有幾個次第。就是說將心沉下來,將浮躁的心沉下來。這種時候,沉下來的境界,我們稱之為平靜心,再沉浸下來之後,有心安。心的一個安穩,這叫安穩心。從而不會畏懼,不會有任何擔憂。所以說,這個時候產生的心叫無畏懼心。無畏懼心,猶如鎧甲不可摧,隨而往上增進,就會生起寂滅的心。所以說,當我們生起寂滅心前,就會有平靜心,安穩心,無畏懼心,這樣的一個體現,所以每一個心,都是前那一心的增上心。

結果門

平靜心的增上心是安穩心,安穩心的增上是無畏懼心。無畏懼心的增上是寂滅心。

別見門:是說,當我們分析了這個之後,有什麼反對的嗎?或者說哪裡有漏洞的呢?才會有別見的出現。如果沒有反駁的,那就沒有別見。不是說,非要找出別見。

結果門:是指再把分析的所有見解,非常簡潔的,通過章句的方式,寫出來。這就是結果門。

總結:每次聞思要有每次的收穫。大家要把心放在道上去修行,不要表皮上打轉轉,對於你自心的一個表皮,不是站在某人的角度說自己這個是表皮。這個是不正確的。是站在自己心的角度。對你而言是不是表皮,如果是表皮,那就不應該把心思完全,放在這個上面。

大家要了解,師父為什麼要在這樣一個吵鬧的環境下,讓大家共同持誦百字明。每個人的網路速度進程都不同。雖然同時念,但是在網路上輸出來的次第,前後都不同。那為什麼要這樣呢?擾亂大家的耳根。就是大家長期,安在這個耳根,自我的一個抉擇上沉溺。所以說,就會有一個迷失。那你如果在這種非常混亂的時候,都能夠把自己的心,放在心裏面,而不去執著於耳根所聞到的。能夠杜絕這個,我念是念,耳根聽到的,我並不會受影響。我也可以通過我攝心的一個能力,杜絕耳根生起任何動亂,是在培養大家這個耳根,不被境界所轉的能力。

迴向:

以此諸善之功德 迴向我及諸眾生

願同觀音之慈悲 救拔無邊眾生苦

以此功德向西方 七寶池中凈蓮花

願同持咒諸善人 同聚彌陀蓮池會

更多媒體請關注

新浪微博:融正法師

蝦米音樂:融正法師

百度閱讀:融正法師

優酷自頻道:融正法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融正法師 的精彩文章:

TAG:融正法師 |

您可能感興趣

真嚴法師佛法問答彙集
大虛法師法義問答及開示
印祖問答如何理解凈土法門為佛法之歸宿,亦世法之源本?
印祖問答為什麼說念佛法門是輔政化民的根本法輪?
印祖問答如何理解念佛法門是總持法門?
印祖問答為什麼說念佛法門統攝律教禪宗?
真嚴法師問答彙集
馬信誠老師《認知行為療法》課堂實錄問答篇
大神問答:王俊凱團隊?韓東君現狀?歸國四子關係?芳華女主?
印祖問答印光大師禁人讀誦研究大乘經論嗎?
印祖問答遠公為什麼結蓮社念佛求生西方?
印祖問答印光大師拒人研究他宗嗎?
印祖問答凈土法門以什麼為宗?
曉老師知乎經典問答合集
「哲理小說」問答
印祖問答如何理解念佛一法是阿伽陀葯?
生活與佛法問答3
搜狗問答誠聘:問答演算法、深度學習、知識圖譜等研究員
山水技法:峰巒畫法問答
印祖問答為什麼無論何等根性,皆須以凈土法門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