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要上市,「用技術改變保險業」的故事值一千億嗎?

要上市,「用技術改變保險業」的故事值一千億嗎?

眾安正在與時間進行一場豪賭,它賭的是:技術演進的速度快於資本市場對「互聯網保險第一概念股」喪失耐心的速度。

文 | 周天

作為中國互聯網保險第一股,眾安保險正式赴港申請IPO了。

因其股東陣營罕見地彙集了「三馬」(馬雲、馬化騰、馬明哲)背後的螞蟻金服、騰訊、平安集團,從誕生之日就在資本圈炙手可熱,2015年,成立僅17個月就獲得近60億元A輪融資。

以至於,在中國以投資科技金融著稱的華創資本管理合伙人吳海燕曾對36氪感嘆,「我們當然也想投資眾安保險呀,但就是投不進去呀。」

如今,股民們有機會在二級市場上投資眾安保險了。6月30日晚間,國內首家互聯網保險公司眾安保險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擬募資約15億美金。

眾安保險最為引以為傲的數字是:已向超過4.92億客戶銷售超過72億份保單。

然而,眾安的財務數字並不十分理想。除開業第一年業績虧損外,眾安保險2014年、2015年、2016年凈利潤分別為0.37億元、0.44億元、0.09億元。這意味著,2016年眾安保險凈利潤同比降幅近八成。根據官方的解釋,2016年凈利潤增速下滑主要原因受給付、賠款、費用部分增加影響。

論保費收入,眾安僅為行業巨頭的零頭,2016年總保費34億元——人保財險2016年保費收入超過3000億。不過,這樣的對比有點草率,因為眾安並非一家傳統的保險公司。

眾安所做的,是用保險去連接各類場景,變現方式不僅僅是保費和投資收益,以傳統模型進行估值,或許不太恰當。「科技+金融「雙重基因使眾安保險具備了高估值的基礎:從一開始眾安就將自己定義為科技公司,而非保險公司。在眾安保險遞交的上市材料中,也出現了「科技金融第一股」字樣。

銅板街CEO何俊曾對36氪表示,有不少公司是拿著金融(公司)的利潤乘以科技(公司)的市盈率,只要資本市場接受,也不奇怪。

估值略高一點也不算是泡沫,有了泡沫,啤酒才好喝嘛。

招股書中的秘密

儘管如此,在眾安的初步招股書中,還是暗藏著諸多風險。

過去,眾安以股東背景引以為傲,眾安保險CEO陳勁曾在接受36氪採訪時表示,「股東的確是我們很大的優勢」,但如今,眾安開始承認,依賴特定渠道所帶來的一些風險。

「沒有股東提供支持,我們將無法實現快速增長」,招股書稱,「我們無法保證與股東簽訂的協議在屆滿後獲得續新,也無法保證能夠從股東的合作中獲益」。

同時,「我們與股東及關聯方的合作安排並非獨家安排,很多同業正在開始提供與我們類似的服務。」並且,「倘若我們現有生態合作夥伴流量減少,或收取較高費率,可能產生重大獲客成本。」

根據眾安招股書的表述,眾安目前頗為「依賴」淘寶和攜程這樣的互聯網場景來作為銷售渠道,這種依賴體現在——「少數平台產生大部分的保費」,2014年、2015年和2016年三年間,眾安保險通過生態系統合作夥伴平台售出的保險產品分別占同期總保費的99.8%、97.9%、86.5%。

招股書還承認,部分合作的互聯網場景會匹配其他保險公司的產品,而非眾安的產品,招股書舉例稱,攜程會在多個供應商中間向用戶分配航空意外和航空延誤險,供應商之間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一語道盡了眾安目前作為供應商的本質。

一個業內皆知的事實是,眾安保險大股東螞蟻金服去年又控股了一家財險公司——國泰產險,而螞蟻在眾安的占股僅為16%——眾安勢必面臨核心渠道資源的分流。

目前,眾安是試圖擺脫對單一渠道的依賴,從不同險種貢獻的保費收入變化上可以看出一些端倪,退貨運費險、意外險和信用保證保險是保費收入大頭。2014年至2016年,退貨運費險佔總保費份額逐年降低,分別為:77.6%、59.2%、39.3%。

意外險佔比由2014年的5.6%上升至2016年的28.8%,成為貢獻度第二的險種。眾安的保證保險保費佔比一直維持在13%以上,對總保費的貢獻度位居第三。

2014年至2016年,眾安的信用保證保險相關資產總額分別為26億元、236億元、617億元,而九成以上的信用保證保險是和其生態系統合作夥伴:招財寶和小贏理財的合作。

眾安保險的生死時速

談及眾安的戰略規劃,眾安的多位高管曾跟我談到,眾安是在用小額碎片化的產品不斷積累了用戶和數據,進行品牌露出,沉澱了技術能力,這是第一階段。

等技術成熟,再改進銷售和售後兩端的服務難題,不再需要海量的地面人員,互聯網和技術的進步能否迅速幫眾安做出業績,滿足資本市場的期待,這也是眾安最大的賭局。

至少,目前,眾安保險不遺餘力在技術上進行投入,2014年至2016年眾安的研發投入分別為2240萬元、6390萬元及2.144億元,分別占同期總保費的2.8%、2.8%及6.3%,無論是絕對數值,還是佔比,都有加大的趨勢。一位保險行業人士告訴36氪,「保險公司都很粗放,大多數不重視投資技術,能有這種量級的投入是比較罕見的。」

有了技術和數據積累,眾安正在進軍大額險種,此時,品牌和信任度變得尤為重要,上市也是為此做鋪墊。以上市為節點,眾安在以後勢必會更加在車險、健康險方面發力。

只不過,現實比較骨感。車險一般佔到財險公司保費收入的七成左右,然而,2016年眾安的車險業務規模僅為372萬元。車險業務要想做大,還需要等待監管解除一些障礙。

而眾安在車險業務上遭遇的困境,往更深一層看,本質上反映了互聯網和技術碰到了堅硬的邊界。

眾安在成立之初的立意就是不設分支機構,完全依靠互聯網來售賣保險,這家公司有一半的員工是IT背景。然而大額的複雜產品在銷售端離不開講解和說服,在理賠端也依賴地面人員介入查勘,都免不了「人海戰術」。

這也意味著——如果眾安會因為互聯網而成功,那麼很可能,眾安也會因為互聯網被局限。

陳勁也對36氪說,「眾安最早是申請壽險牌照,後來又改成了財險牌照,就是因為壽險銷售需要很深度的溝通。」

互聯網暫時無法撬動的大額保險產品,未來到底應該怎麼做? 是拋棄互聯網,回歸傳統險企的老路子,還是繼續沿著技術的道路「一條路走到黑」?陳勁選擇的是後者。

未來的保險產品還是要繼續強調技術和信息化。

「終極目標是車險查勘不需要派人到現場,跟交管部門的攝像頭打通,賦予其識別能力。」眾安科技CEO陳瑋對36氪說,眾安還設想過,車險用無人機去現場,只可惜北京五環內限飛,沒有實施過。「眾安有一批人是專門負責開腦洞的,一年被斃掉多少個這樣的腦洞?我數不清楚了。」

眾安保險去年成立子公司眾安科技,希望向其它保險公司輸出技術。保險領域的創新機會有很多,比如,眾安的大股東螞蟻金服,也給財險公司的車險業務推出了用於理賠查勘的產品「定損寶」,其應用,預計可減少查勘定損人員50%的工作量,而查勘環節上的10萬名定損員終有一天會面臨失業。

每年有4500萬件的私家車保險索賠案中,其中60%可以用圖形識別技術來替代人工查勘,每單案件的人工平均處理成本大約為150元,這樣一來,用技術手段僅僅是提升查勘環節的效率,就有望每年為行業節約案件處理成本20億元。

可見,低效環節吞噬了保險行業太多成本。這都是眾安賺錢的機會。

眾安目前除了利用阿里系的這些已經實現信息化的平台,自身也在利用各種「黑科技」——比如無人機、人臉識別和可穿戴設備,來推動信息化進程。

陳勁說,「未來的終局,不管新進入的互聯網保險公司,還是現有保險公司,殊途同歸,共同提高整個保險業的信息化水平後,才能做好新市場。」

陳勁判斷,現在處在從傳統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轉變的大變局中,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數字化技術會使很多過去隱匿的風險被識別出來,保險產品沒理由不去適應信息化社會。

為什麼眾安不走老路?陳勁認為,信息化時代最突出的是贏家通吃的網路效應——「有了第一個微信,就不可能有第二個微信」,眾安想成為保險領域的「微信」,必須跑得更快——「當連接足夠多場景時,個性化、定製化能力會越來越強,這才是眾安的護城河。」

網路效應的存在,也是眾安前期在技術上投入巨大的原因。如果眾安在數據和技術上,能實現網路效應並加以變現,今天的高估值就是合理的,否則,就是鏡花水月。

正因此,眾安正在與時間進行一場豪賭,它賭的是:技術演進的速度快於人們對「互聯網保險第一概念股」喪失耐心的速度。

陳勁篤定地說,「智能終端的下一個形態必然是AR」,不過,他也沒辦法斷言,人工智慧哪一天能完全替代中國街頭700萬保險銷售人員。

但可以相信的一點是,中國的保險行業,無論是產品,還是渠道,都有非常多的低效環節,而眾安所做的,是用技術的力量,去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問題來了,這件事情的想像空間,值不值一千億?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萬達公布2017半年報,這家房地產巨輪正在如願變「輕」
6萬家庭參與,美團點評想把親子業務打造成大IP
出現了,掃碼睡覺、按分鐘計費、還有月卡套餐……
倪妮的新身份,vivo的新技術

TAG:36氪 |

您可能感興趣

蘋果:這項新技術將改變未來,讓無數攝影師失業
區塊鏈並非「顛覆性」技術,真正的行業變革需要多年才能實現
這項技術將改變水資源格局,能解救上億人,也能摧毀整個地球生態!
技術一樣的髮型師為什麼工資會相差十倍?
在技術改變一切的時代,4A公司會消亡嗎?
為什麼子彈的口徑都不是整數?技術故意還是無法改變的?
這項技術將改變水資源格局,能解救上億人,也能摧毀整個地球生態
三個國家技術統一,研製出這款戰機,造價很昂貴性能卻跟不上
區塊鏈技術可能會改變人工智慧的現狀!
殲20的一技術讓老美五代機再無優勢,解放軍也將是規則的改變者!
逆天了,這樣的化妝技術,值多少錢?
這項顛覆製造業的技術你了解多少?
技術 vs 商業模式,哪個更重要?
區塊鏈技術能改變這18種行業 但目前只能炒幣
你不會想到這5項技術,將徹底改變未來礦業趨勢!
摩托車技術轉型與專用潤滑油要求的改變
應用│區塊鏈技術是如何改變醫療領域的?
五代戰機真的無敵嗎?這項技術可以輕鬆發現它的身影
搞懂了項目技術才能投資嗎?
這幾大生物技術突破可能永遠改變人類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