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以心相交,中德人文交流結出新碩果

以心相交,中德人文交流結出新碩果

7月5日,「感知中國·匠心冶陶」景德鎮陶瓷文化展在柏林開幕,中方向德國觀眾奉獻了一場精彩的瓷樂表演。記者 管克江攝

德國有19所孔子學院、4所孔子課堂,歌德學院、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則活躍在中國。

超過4萬名中國學生在德國學習,德國在華留學生也達到8200人。在華德國專家多達3萬人。

兩國已建立91對友好省州(市)。2016年,中德人員往來超過200萬人次。

……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德國《世界報》上發表的署名文章,用一個個數字,呈現著中德兩國人文交流蓬勃發展的喜人勢頭。

孔子學院,架起溝通橋樑

3年前,首次對德國進行國事訪問的習近平主席同德國漢學家和孔子學院師生代表座談。座談會上,愛爾蘭根—紐倫堡大學漢學系教授朗宓榭介紹了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回憶起當時的場景,朗宓榭倍感溫馨:「我們發言時,習近平主席一直邊聽邊認真記錄,展現出他思想開放、包容親和的一面。」朗宓榭主持下的愛爾蘭根—紐倫堡大學國際人文研究院以研究世界文明,尤其是中國文明為重心,獲得了德國聯邦教研部上千萬歐元的資助。

杜塞爾多夫孔子學院德方院長培高德也是發言者之一。他說,習近平主席對古文的熱愛激發了年輕人對中國經典古文、對孔子學說的熱情。「讓中國傳統文化在當今社會傳播,這也是孔子學院的重要任務。」培高德認為,在當今世界格局變幻背景下,德中更應加強文化交流,兩國關係也必將越走越近。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孔子學院主要以教授語言為主,在德國的孔子學院則各有特色:英戈爾施塔特工業技術大學孔子學院是全球第一所由著名跨國企業(奧迪)參與投資建設的孔院;施特拉爾松德應用科學大學孔子學院以中醫研究為特色;漢堡大學孔子學院成為德國民眾的文化社區中心;哥廷根大學孔子學院重點研究對外漢語教學法及其應用……

本周末,漢堡G20象棋國際邀請賽暨「感知中國—滎陽楚河漢界象棋文化展」即將在漢堡大學孔子學院舉行。德方院長康易清對記者表示,舉辦這樣的活動不僅為中國和德國,也為世界各國民眾之間架設起溝通的橋樑。

共同推進,創新合作方式

今年5月,中德高級別人文交流對話機制首次會議在北京舉行。習近平主席發來賀信,希望該機製為豐富兩國交往渠道、拓寬交流領域、深化合作內涵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在中德高級別人文交流對話機制的統籌下,中德兩國為慶祝建交45周年舉辦了系列文化交流活動。所有活動均由中德參與方共同探討選題、共同承辦展覽、共同推進項目,德國11個聯邦州的20多個藝術節、博物館和文化機構參與其中:中國京劇院與德國導演安娜·佩詩珂合作的京劇《浮士德》,通過傳統戲曲的手法,詮釋了德國古典名著;廣東博物館與漢堡國際海事博物館聯手,舉辦《東西匯流——十三至十七世紀的海上絲綢之路》展;中央芭蕾舞團原創芭蕾舞劇《鶴魂》赴薩爾布呂肯和漢堡客演……

在文化交流領域,中德與第三方的合作也在展開。7月5日,《中國與埃及:兩個文明的源流》文物展在柏林國家博物館的埃及博物館開幕。展覽主廳,一條條紅、黃、黑不同顏色的絲帶從展柜上方延伸到屋頂。埃及博物館館長弗里德里克·賽弗里德博士說,紅色代表中國,黑色代表埃及,黃色則象徵著交流合作。紅、黃、黑三色組合起來,恰巧也是德國國旗的顏色。

為什麼要合作辦這樣的展覽?賽弗里德告訴記者,歐洲人對埃及文明了解相對稔熟,對中華文明特別是先秦與漢代文化不太熟悉。展覽根據家居、生活、祭祀等場景,並列展出相關文物瑰寶,將幫助德國民眾迅速理解中華民族祖先創造燦爛文化的過程。

中國駐德國大使館文化處公使銜參贊陳平說,中國與埃及同為文明古國,兩大古老文明首次在柏林相遇,這對中國、埃及和德國的民心相通將起到積極影響。他表示,本次展覽是上海博物館和埃及博物館進行機構合作的重點項目。

「中國8」當代中國藝術展是又一個合作的成功故事。2015年,德國北威州8個城市、9家美術館和中國美術學院與波恩藝術文化基金會合作,在萊茵魯爾地區舉辦了世界美術館範圍內規模最大的中國當代藝術展。120位中國當代藝術家的500多件作品參展。由於這一活動的成功,德國今年在中國舉辦了「德國8——德國藝術在中國」展覽。展覽由德國藝術文化基金會與中央美術學院等8個機構合作,介紹德國戰後當代藝術發展的脈絡。

電影合作,拓展交往內涵

了解外國文化,電影無疑是最便捷途徑之一。一部部電影,一個個獨特的視角,彰顯著文化的魅力。

今年6月,第五屆德國慕尼黑華語電影節舉行,在一周時間裡為觀眾呈現16部華語電影。年初,第二屆德國中國電影節在法蘭克福和杜塞爾多夫舉行。近年來,兩國互辦影展、互送影片參加對方國家的國際電影節、互購影片以及合作、協拍影片情況逐漸增多。去年,中國影片《長江圖》和《三伏天》分別參賽和參展第六十六屆柏林電影節,其中《長江圖》獲最佳藝術貢獻銀熊獎。同年,《維多利亞》等11部德國影片參加北京國際電影節。

金樹國際紀錄片節是首個由中國公司在海外發起並主辦的國際紀錄片節。首屆金樹國際紀錄片節於去年10月在法蘭克福成功舉辦,今年9月將在法蘭克福舉辦第二屆。7月5日,預選評審委員會從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餘部報名影片中,選出了51部入圍,其中有4部來自中國。紀錄片節顧問沃爾夫岡·普蘭對記者表示,德國和中國的文化交流在國際舞台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德國舉辦金樹國際紀錄片節,對於兩國和歐洲都有著極大的意義,也是「一帶一路」上文化交流的體現。

習近平主席訪德期間,與默克爾總理共同見證簽署的一系列合作協議,就有大熊貓合作研究的內容。作為習近平主席訪德帶給德國人民的珍貴禮物,大熊貓「夢夢」和「嬌慶」成為承載兩國友好情誼的新使者。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一張張綻放的笑臉,一個個紮實的項目,一顆顆渴望溝通的心靈,必將進一步推動中德人文交流,構築起兩國關係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強大民意基礎。

點擊查看專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日報中文網 的精彩文章:

遼寧艦航母編隊在香港舉行甲板招待會
卡達外交部:對沙特等4國聲明表示遺憾
英女子挑戰30公分巨型漢堡 內含3斤牛肉22片乳酪

TAG:中國日報中文網 |

您可能感興趣

中阿人文交流碩果累累
「中俄互評人文交流領域十大傑出人物」啟動
王輝:民心相通、人文交流與語言景觀
人文交流為新時代中非關係築牢根基
中國人民大學中歐人文交流中心掛牌成立
金磚國家人文交流促進五國民心相通
漫談交城人文
中英「黃金時代」到來,科技與人文交流將進一步深化
華中師大中印尼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揭牌
畫家彭先誠 穿越歷史的人文交流
「一帶一路」推動中緬人文交流
中非合作與人文交流學術研討會在滬舉行
李欣:滋擾中美人文交流,美方病得不輕
自然與人文碰撞交融,打造城市中心的桃花源!
崔世安:深化人文交往 助力「一帶一路」民心相通
將傳統「掛相」融入其中,設計出極具格調的人文空間!
文蔚:文人,人文,人本——由內而外的傳統轉譯者
「一帶一路」人文交流 支持更多中國電影走出去
英國不為人知的人文風情
「全球治理:中非教育合作與人文交流」研討會在浙江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