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941年,一位香港美女教師化身游擊隊長,書寫一段傳奇

1941年,一位香港美女教師化身游擊隊長,書寫一段傳奇


嗯,說到游擊隊,你們第一反應大概是抗戰時期,活躍在我國廣大華北平原上的那幾支神奇的隊伍,比如啥平原游擊隊,鐵道游擊隊等等……



他們在蘆葦盪、山溝溝里神出鬼沒,打得小鬼子們哭爹喊娘的風騷身影,幾乎徘徊於每個過來人的青蔥歲月和中小學生影院愛國教育片里。




但是如果給你另外幾個關鍵詞:

香港、幼兒園女老師、如花似玉的年輕妹紙……

你能把它們跟刀尖上舔血的游擊隊員聯繫起來?嗯,把她跟港姐聯繫起來我信。



不過,眠眠表示,還真的有這種操作,不但有,人家還是

游擊隊長










而且,女主角還被許鞍華搬上了剛上映的電影——《明月幾時有》,只不過,真實里的她比電影里還牛逼……












1






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戰火很快就燃到了香港。




殘暴的日本人依照「C計劃」作戰方針,1941年12月8日,日本陸軍第38師團越過深圳河,向新界進攻。12月18日,日軍選擇太古、北角、寶馬角三地進行大規模登陸作戰。隨著駐港英軍節節敗退,日軍很快長驅直入殺入港島,很快原本繁花似錦的香港就陷入了民不聊生的境地。




隨著12月底英軍的投降,香港徹底淪陷,進入了日本統治時期。






日本正式接管香港






日本人在香港的統治,簡直可以用無惡不作來形容,他們借重辦賽馬瘋狂斂財,用軍票替代貨幣,對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實行徹底壟斷。此外,還開辦許多煙館和慰安所,麻痹香港市民,並凌辱當地女性。




在精神和文化層面,日本人更是對港人進行了無情地鞭笞:

當時幾乎所有在港兒童都失學了,碩果僅存的學校也把日語當作主要課程。而對於市民在街上每當見到日軍,無論遠近皆須作90度鞠躬,否則一旦發現,即被喝停遭受拳打腳踢甚至是殺身之禍。




但這些苦難,這並不代表著香港人就徹底妥協了,

人家只是從正面戰場轉移到了地下作戰,抵抗日本人的戰爭從來都沒有結束。








香港地下黨






日本人逐漸發現,有一支組織在反抗中極為活躍,他們不僅到處搞破壞,

炸毀鐵路橋樑,破壞日本軍工廠的生產,還收集日軍活動的秘密情報,並通過各種偽裝和特殊手段和盟軍軍隊取得聯繫,配合盟軍進行一輪輪的空襲。




更重要的是,在那個人人都近乎絕望的境地,一份份油墨印刷的八開本報紙

《地下火》

總是讓人看到黑暗盡頭的一絲光明。這份小報的封面永遠是高舉火炬的木版畫,內容也都是關於反法西斯鬥爭的最新進展。




在那個一切通訊幾乎中斷,信息完全阻塞的時期,大概只有這樣的「劍外忽傳收薊北」,才能讓深陷敵占區的人們「初聞涕淚滿衣裳」了吧……




狡猾的日本人也發現了這些,與軍事上的破壞比起來,這種人心的激勵更讓那他們無法承受。於是,香港總督磯谷廉介發誓要把這支反抗武裝從港島的每個角落揪出來,特別是那個領頭人。為

此,他安排了一起起殘暴的清剿活動,但是卻依然一無所獲。







磯谷廉介






因為,他也許做夢都想不到,

這支反抗部隊的大BOSS,竟然是一個看起來弱不禁風的年輕姑娘……














2




她的名字,叫做孔秀芳,化名方蘭,不過,人們更加耳熟能詳的還是她的綽號:

方姑。

而她領導的這支游擊隊,也被稱為

方姑游擊隊。








方姑年輕時唯一留下的照片






方姑的祖籍是廣東順德人,她1921年生於香港。家裡有三個姐姐、一個哥哥,和一個妹妹。雖然家境貧寒,但她自小就刻苦念書,想為家裡分擔一些壓力。然而,經濟實在是捉襟見肘的她,只能靠著借債才勉強讀完了小學。




從崇德學校畢業兩年後,她甚至不得不回校當幼兒園助教,才得以賺錢還清了債務。




眠眠認為,方姑之所以會如此堅定地加入革命事業,恐怕和一個人分不開。




這個人就是她的母親,一個同樣偉大的女英雄:馮芝。







方姑的母親,馮芝






時至今日,我們已無從在故紙堆中找到關於這位英雄母親早年的際遇,但我們唯一能確信的,

就是她一直都是個民族精神極其強烈的女性。





當「九一八事變」發生之後,她和那些憤怒的香港同胞一起,走上街頭,用憤怒的磚石砸向日本人的店鋪。而這一切,都牢牢烙印在方蘭姐妹的心中。因為從那時起,馮芝就要自己的兒女們銘記:

中國人永遠不是好欺負的。




在母親的影響下,方蘭早在1937年就加入了中共地下黨組織,並參與領導香港學生賑濟會的抗日募捐活動。




1938年,方蘭成為了香港抗日兒童團的總團長,

別被這個看起來有些幼稚的名字誤導,這是一個在兵臨城下的香港真正發揮著巨大作用的組織,成員們年紀最小,卻都冒著生命危險在支持抗日。







抗戰時期那些勇敢的兒童團






在兒童團期間,方蘭的工作極為出色,領導能力十足,統籌規劃的能力更是不像一個17歲的少女,因此很多香港的年輕人都慕名加入了團隊,他們完成了許多組織上布置的極富挑戰的任務。




一年之後,組織決定將才幹出色的方蘭調離香港島,轉入新界的游擊區工作,從此之後,她先後

擔任過東縱女子中隊指導員、華南隊支部書記、東莞路西敵後工委委員等職。




也正是在這段時間裡,

「方姑」的名聲大噪,整個香江都流傳著她的傳說:

她有時是化身為一席錦緞旗袍的富家少奶奶,有時又化身為頭戴大斗鉸身穿黑布衣褲的客家女。再加上居無定所,來去無蹤,誰也不知道方姑的真面目。













3




隨著香港的淪陷,滯留在當地的很多社會名人和文化人士都被困在了港島。這其中包括

何香凝、柳亞子、茅盾、鄒韜奮、胡繩、戈寶權、廖沫沙、張友漁、千家駒等,共計800多人。此外

還有國民革命軍第七戰區司令余漢謀的夫人上官賢德,陳汝棠等國民黨的官員和眷屬10餘人以及英、美、印籍的國際友人近百人。







茅盾等社會名人被困香港







日本人的想法很明顯:這些具有極大活動能力的社會名流,如果一旦可以被控制利用,就可以讓民眾潛移默化地接收日本人的管理和統治。為此,他們急不可耐地在報紙上刊登邀請函:

「請鄒韜奮、茅盾先生參加大東亞共榮圈的建設」。




還有日本特務,甚至在

香港的各大電影院打出幻燈

「請梅蘭芳、蔡楚生、司徒慧敏到半島酒店會晤」

,意圖收買這些名角兒。




為了躲避威脅,鄒韜奮甚至搬了六次家。茅盾夫婦也是如此,他們幾經周折,先是藏在堅尼地道的一個職員家,又搬遷至軒尼詩道的一所舞蹈學校,接著又從剛剛安頓下來的中環德輔道的大旅館,轉移到了干諾道的小旅館……







香港時期的鄒韜奮






然而無論怎樣騰挪輾轉,這些被困人士都意識到一個事實:

他們很難、很難、很難平安離開香港了。

因為當日本人佔領之後,就把

對外的水陸交通出口碼頭、火車站全部嚴加封鎖,這還不夠,甚至還夜夜宵禁。




在這危急時刻,時任中共南方局書記的周恩來急令東江縱隊展開營救,

要求游擊隊不惜一切代價幫助這批文化界人士及其家屬脫難。




而電影《明月幾時有》中,就將這一幕戲劇化地還原了。




片中彭于晏所飾演的,就是名震香港的傳奇人物——短槍隊長劉黑仔。




劉黑仔原名劉錦進,是廣東省寶安縣人,

因為身體結實,皮膚較黑,因此被當地人戲稱為「劉黑仔」。他

平素就喜愛武術健身,還經常

在舞台上扮演智勇雙全的游擊隊長。沒想到,歷史真的成全了他。







劉黑仔畫像






1938年侵華日軍在大亞灣登陸後,劉黑仔目睹家鄉慘遭蹂躪,便決意抗日救國。一年後,他加入了地下黨,

並參加了由曾生領導的惠寶人民抗日游擊隊,也就是後來赫赫有名的東江縱隊。

正是在此時,他認識了年輕的方姑。




至於倆人有沒有想電影中那樣互生情愫,如今留下的歷史也並未講述這些兒女情長。我們只知道的是,

他們都在那次驚心動魄的營救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最終,游擊隊成功地將幾百名男女老少,從港島秘密渡海送往九龍,又翻山越嶺地穿過新界,經澳門、深圳、惠州等不同地方,最終送到我軍抗日的大後方。







左起:黃作梅、劉黑仔、曾生、林展、尹林平






用茅盾先生的話來說,

這場大營救行動是抗戰以來最偉大的搶救工作。




它沒有任何固定路線,每條路線都是臨時想出的,還經常要臨時更改,凝聚著參與者的智慧和勇氣。最終,這些勇士克服萬難,將800多人完成勝利大轉移,甚至沒有一人遇害。














4




大營救之後,組織根據抗日戰爭形勢發展的需要,安排方蘭於1943年回到香港本島,組建東江縱隊港九大隊市區中隊,並擔任中隊長兼指導員。




這支隊伍,就是前文提到的那支抗戰游擊隊,他們在香港九龍一帶收集情報、搞爆破、埋地雷、破壞敵人生產線。因為方蘭的強大號召力,

幾年時間裡,這支隊伍就從最初僅有十多個游擊隊員,發展成為擁有300多人的強大反抗力量。




因為方蘭是隊伍的絕對領袖和靈魂,這支游擊隊被港人稱為「方姑游擊隊」。




值得一提的是,「方姑游擊隊」中有一位不在編的成員,卻為這支隊伍操碎了心,甚至犧牲了自己生命。她就是方蘭的母親馮芝。




對於方姑而言,母親就是她最大的守護神。

執行

地下游擊隊任務時,無論她去哪裡,母親總會在她的身旁參與保護。這對母女用常人無法想像的警覺和謹慎,完成了一次次不可思議的任務。











回憶母親時,方蘭感嘆道:




母親從來都對我放心不下,秘密開會時,母親都會陪著我去,然後再接著回來,唯恐路上有失。去募捐時也會緊緊跟著,防備著有人半路搶劫。」




「當時我收入微薄,一個月僅有七塊錢收入,作為活動經費都不夠,更談不上補貼家用了。但母親對此非但沒有怨言,反而總是給我送去各種好吃的。有這樣的母親,真是我的三生有幸。」




方姑去接觸幾個接頭地點和接頭人的時候,母親都遠遠跟著一旁,很快她也清楚了聯絡的方式,協助方姑進行

消息、信件、情報的交接和傳遞。

可以說,她是一名最忠實可靠的交通員。




游擊隊員伍惠珍家裡開著一家「伍記藥材鋪」,是方姑和地下黨聯絡的重要節點。他們的聯絡方式極為隱蔽,將各小組的指令、宣傳材料或其他物品藏在中藥瓶罐的最底下,上面再填充真正的中藥,放在藥箱里運送可以做到萬無一失。







日佔時期的香港,日本人盤查極為嚴格






然而這一次的傳遞,有一件極為珍貴的情報,上面交代了需要貼身保管。於是馮芝將其綁在一個火柴棒上,塞進了貼身的小襖里。沒想到,這樣的措施反而惹了禍。




當天下午,天空忽然下起了大雨,那天的日本警察又盤查格外嚴格,當他們看到馮芝貼身居然放了一根火柴棒時,就產生了懷疑。




很快他們就發現包裹火柴棒的紙有問題,

於是立刻下令逮捕了馮芝。




那一天,是1944年的3月17日。




當天晚上,方姑回到家中後發現母親還沒有回來,她心中頓時產生了極大的不安。隨著夜色逐漸降臨,一個不祥的預感在心底揮之不去。




第二天清晨,一個壞消息傳來:日本憲兵從海軍制船所抓走了提供情報的游擊隊員張詠賢。

而那張火柴棒上包著的,正是關於日本海軍制船所的一份重要情報。




她的被捕,說明憲兵已經發現了這份情報,並追查到海軍制船所繪圖室。同時這也意味著,母親也被捕了。




危急之刻,

方姑立刻命令各小組,改變聯絡路線,做好隨時轉移的準備。另一方面,她也和隊員們商量營救的方案。




因為對地形熟門熟路,很快有成員指出,

關押馮芝和張詠賢的拘役所後面有一條溝渠,渠內有流水通往海邊,可以搭乘小艇從水路前往,停在拘役所樓下。然後游擊隊再從拘役所衝上樓去,將母親用繩索從樓上吊放在小艇上,小艇就可以迅速划到海上。




救母心切的方姑左思右想,同意用此計劃執行,並決定當天夜裡就動手。








影片中被關押的張詠賢







沒想到的是,整個計劃看似可行性很高,但具體實施的時候,卻遇到了問題。

拘役所不但警衛森嚴,還有數條狼犬配合看守巡邏。隊員們完全找不到可乘之機偷偷營救。




方姑明白,這就意味著想要救出母親,一場真刀真槍的硬仗是在所難免了。這樣的代價,甚至可能導致游擊隊的嚴重損失。




為了保存革命有生力量,避免游擊隊成員的更大犧牲,為了在香港繼續地下鬥爭,

方蘭在這人生最重要的抉擇上,選擇了大義凜然地放棄營救。

她壓抑著對母親的深厚感情,強忍著悲痛,安排隊員們立刻撤離。




那一刻,她深知自己的母親不會怪罪自己,但還是流下了悲痛的淚水。




事實上,馮芝在被關押時面對酷刑毫無懼色。無論日本人如何審問她的身份,她都以一句

「我是中國人」回答。




日本人知道問不出什麼,只能講她和張詠賢轉入香港赤柱監獄,不準探視

。日本海軍刑事部最終對馮芝、張詠賢強加「間諜罪」,並判處死刑。







赤柱監獄鳥瞰圖






1

944年6月22日,60歲的馮芝和19歲的詠賢姑娘,在香港加路連山遭到日軍槍殺。












5




終於,方蘭打聽到了母親英勇就義的消息,回憶起母親當年對自己無微不至的關懷,再聯想到她偉大的反抗精神,堅強的方蘭也禁不住淚流滿臉。作為復仇,她選擇帶領隊員進行更激烈的反抗活動,

發誓要讓日本人在香港的每一天都在驚恐中度過。




1943年,方姑在香港組建市區中隊,繼續支持抗戰。這支中隊被日本人從頭至尾視為眼中釘肉中刺,為了對付他們,日軍必須將一定的兵力消耗在港島,

這意味著兵力的牽制,對整個太平樣戰爭都有著一定的影響。







東江縱隊鮮為人知的照片






1945年,反法西斯戰爭進入最後階段,香港正處於黎明前的黑暗。方姑根據大隊指示,組織市區中隊做好各方面的準備,完成最終的大反擊。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




那一天,整個香港都在歡慶,除了一個人。




在整個香港海拔最高的扯旗山上,方姑跪在母親的墓前,給母親訴說著抗戰勝利的消息,那一刻,她的哭聲在山風中肆意飄散。







大公報頭條:日本投降






抗戰結束後,方姑以方蘭的名字,在香港以小學教師為職業,擔任香港大嶼山區委書記,從事地下黨活動。1949年後,她又歷任廣東省婦聯秘書長、副主任、主任,中國共產黨廣東省顧問委員會委員。




而當年方姑游擊隊的那些成員們,都變成了普普通通的正常人,回到了世俗的崗位中,

彷彿那個曾經的傳奇,從來也沒有存在過……




值得一提的是,

1997年,香港了回歸祖國。方蘭當年的老戰友們,再一次回到了自己曾經戰鬥過的地方。她徘徊在抗戰烈士碑園,彷彿又聽到了母親不屈的聲音:

我是中國人!




次年五月,方蘭病逝於廣州,享年77歲。一代傳奇,英雄退場。







=THE END=






關注「眠眠冰室」


講那些你沒聽過的冷故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眠眠冰室 的精彩文章:

你叫我限期破案,那我就殺個人交差!

TAG:眠眠冰室 |

您可能感興趣

2005,西餐廳里的五位美女
54歲最美的4位女星,張曼玉僅第2,第1堪稱「內地第一古典美女」
這位80歲中央美院老教授,很擅長畫美女!
扒扒《英雄本色2018》三位美女之身世背景
「不老傳說」10大美女藝人 其中一名已經68歲了
最美的10位80後女星的身高,第10位是無死角美女,景甜167cm第6!
68年出生的她,被譽為「台灣第一美女」,卻交了一個90後小男友
85後美女畫家米巧銘賣畫1250萬!胡潤藝術榜10年來首位最年輕上榜者!
85後美女畫家米巧銘賣畫1250萬!胡潤藝術榜10年首位最年輕上榜者
作為土皇帝11年寵幸了2300多美女,11年未出門一步,還受後人敬仰
美國一位美女嫁給了身高85厘米的侏儒
90年代古裝第一美女,今54歲大病初癒,素顏美過許晴
出生於1992年的五位最美女星
54歲的他娶了17歲美女為妻,為其生下16個子女,死後2人葬入八寶山
隨機拍的25張歷史照,1872年上海犯人,1890年夏威夷原住美女…
90後美女復原2000年前中國人化妝術,逆天!
美女明星嫁給年長16歲大導演,22年婚姻幸福,兩個兒子英俊瀟
擁有170身高的7位最美女星,關曉彤墊底,最後一個美出銀河系!
亞洲首個格萊美女歌手,22歲成國家一級演員,嫁小13歲老公,今52歲大變臉!
中國泳壇第一美女,身高1米76,網友:現實版美人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