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覆滅於匪患,李自成才是漢族被征服一大罪人

明朝覆滅於匪患,李自成才是漢族被征服一大罪人

明王朝的覆滅,可以說是歷史的必然性,但是其中也摻雜著大量的偶然性。你可以認為是天要亡大明,因為明清更替順應歷史潮流,也可以說是孝庄太后與順治帝這一對孤兒寡母跟著多爾袞撿了個便宜入主中原,不過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是晚明時期的幾個「英雄式人物」,則是主導了明王朝覆滅這場大戲的關鍵!

明王朝的覆滅,主要體現在幾個晚明重要人物身上,其中最為重要的便是袁崇煥、李自成、吳三桂三人,主要從這三個人物寫,後面我會以長文來敘述。陳圓圓則是一個邊緣型的人物,到底存不存在「衝冠一怒為紅顏」這一事實筆者還需要加以考證。

崇禎這個當皇帝的馬馬虎虎,和平年代倒是位好皇帝,勤勤懇懇幹了二十來年,奈何到頭來還是成了亡國之君。但是在明朝覆滅這問題的節骨眼上,崇禎反倒突顯不出太多重要性。我們將明王朝的覆滅與崇禎之死直接劃等號,其實很容易對那段歷史造成誤解,無法準確把握明朝覆滅的整體性脈絡。不過這些都是後話(最遺憾的是崇禎未及時遷都南京,甚至連太子都沒送出去,這為後期南明小朝廷的迅速覆滅埋下了伏筆)

先來說說晚明頭號人物袁崇煥,他的問題是在金庸小說問世後,才被翻出來的舊案,從那時開始,袁崇煥的故事開始被發掘出來,後來在「某某講壇」將袁崇煥的故事推上了巔峰。不過也正是從這時開始,對袁崇煥的質疑聲開始此起彼伏的出現。

當時有人認為袁崇煥投靠了滿清王朝,背判了大明王朝,所以被凌遲處死是罪有應得。

這種觀點顯然是不正確的,理由如下:

袁崇煥當時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可以說整個遼東和北京周圍的軍隊都歸他統帥,如果他要投靠了滿清王朝,那麼皇太極早就揮師入關遷都北京了,歷史也就改寫了

當然也有人,認為袁崇煥被殺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冤案之一,崇禎皇帝生性多疑,皇太極使用反間計,崇禎皇帝信以為真,衝動之下下令凌遲處死袁崇煥。

就算上反間計。為什麼從皇帝和文武百官到黎明百姓都對他恨之入骨?當年魏忠賢罪大惡極都沒有人去生吃他的肉啊,為什麼北京街頭上萬人爭著搶著去生吃袁崇煥肉的人?難道所有的人都是傻瓜?都中了那個幼稚的可笑之極的反間計?

其實明朝的滅亡和袁崇煥並沒有根本的關係,明朝最終是亡於流寇,不是滿清!而且袁崇煥是死於崇禎三年,而明朝卻亡於崇禎十七年!

實際上袁崇煥當然沒有背叛明朝投靠滿清,但是他的死也不是千古奇冤,只能怪他性格悲劇,做事狂妄自大,犯下彌天大罪,最後被凌遲處死完全是咎由自取。

其實當年崇禎帝把袁崇煥關在監獄了一年,但是文武百官和萬千民眾群情激奮,一日不殺袁崇煥天下人一日不安心,崇禎不能因為袁崇煥一個人得罪天下人吧!為什麼這麼說呢?

1.崇禎皇帝登基後,其實很重用了袁崇煥,袁崇煥為了得到崇禎皇帝的寵信,吹牛說用五年時間把滿清給滅了收復東北。

2.袁崇煥上任之後利用崇禎的信任,獅子大張口大量索要錢財。崇禎皇帝傾盡全國財力、人力、兵力、物力都給了袁崇煥。然而他卻皇太極進行了議和!他是想囤積糧草,兵馬後再戰,其實這部棋錯的太大了。因為皇太極此時卻率領兵馬趁機平定朝鮮,朝鮮當時是明朝藩屬國,滿清的大後方。當時朝鮮告急求救,崇禎皇帝命令去援助,袁崇煥陽奉陰違出工不出力,他只想固守,最終就這樣失去了朝鮮。想想滿清沒有了後顧之憂。還不是要攻打你。

3.袁崇煥不經審判,當場處死了毛文龍!雖說毛有錯,但作為大明王朝一品大將,也算大明忠心耿耿。貢獻巨大,沒經過皇帝同意,臨時處死毛文龍。導致毛文龍的部將紛紛投靠了滿清,最出名的是尚可喜、耿仲明、孔有德史書記載當崇禎皇帝聽到這個消息時,驚得大汗淋漓!

4.此時的滿清已經如虎狼之師,然袁崇煥竟然沒有認識到錯誤。為了當初對皇帝的承諾,他竟然用錢向皇太極贖買土地,甚至在滿清遭遇了災荒後,他還主動提供糧食!這個可以說說致命的錯誤。此時的皇太極征服了蒙古部落!可以說如虎添翼。

5.皇太極率領大軍繞蒙古一路只逼北京時,袁崇煥得到情報,卻未在半路伏擊。而是沒有皇帝的命令,私自調動大軍進京。此時皇太極的大軍也到了北京城下,就造成了很多人懷疑袁崇煥帶來了清軍。事實證明袁崇煥並不擅長野戰。清軍在北京城周圍洗劫一空,無論是官員還是百姓,燒殺搶奪,所有當時無論是百姓還是官員都對他恨之入骨。

那時候的袁崇煥已經得罪了天下人。但是崇禎仍沒有要殺他的意思。關了一年之後。仍難以平文武百官和萬千民眾群憤。所以才出現了開頭的一幕。袁崇煥不僅是要殺,而且要用最嚴酷的手段殺!

如果你是崇禎皇帝會不會殺袁崇煥?

答案是肯定會的。甚至早就不能容忍了,就把袁崇煥殺死了。

其實到最後袁崇煥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所以在在臨終前他寫下了絕命詩:

一生事業總成空,

半世功名在夢中。

死後不愁無勇將,

忠魂依舊守遼東。

不管怎麼樣,我認為他仍然是一位英雄,只不過是悲劇英雄。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李自成,其實很多人不喜歡他,畢竟李自成逼死崇禎,推翻了明王朝,卻又守不住天下,還逼著吳三桂投靠了大清。所以很多人都說李自成是千古罪人,並且基於李自成不與明朝一致對外,從而將李自成給定性了。但是李自成是千古罪人嗎?只能說他罪不至千古,農民起義的局限性也不足以支撐他成為賢人!而且李自成與大清之間也是你死我活的立場,只能說這是最頂層人物的策略問題,也就是李自成個人的問題。

對於李自成,筆者其實非常不喜歡,但是又無奈於李自成眼光的局限性,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有幾點問題對於李自成而言是跑不掉的。

第一是敵我不分,做大之後,不知繼續鞏固擴大力量,而是把眼光盯在京城,打下京城後僅派遣數千人奔赴山海關,殊不知多爾袞帶著大清鐵騎氣勢洶洶的趕過來了;

第二是扒了明朝祖墳,痛失明朝百姓支持,以前有人一直否認這一點,認為明朝正是痛失民心,才導致天下大亂,被李自成推翻了。但是大清入關以後,打的卻是恢復明室,為崇禎報仇的旗號,這就很有意思了。而且根據《明史》記載:"十七年正月庚寅朔,自成稱王於西安,僭國號曰大順,改元永昌 ,改名自晟。追尊其曾祖以下,加謚號,以李繼遷為太祖。設天佑殿大學士。」李繼遷是誰,西夏太祖,党項人!

第三是內部不團結,聽信牛金星的讒言,冤殺李岩。李岩是誰?崇禎十三年以後李自成的輝煌都是李岩幫忙建立的,最著名的那幾句「開了大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早早開門拜闖王,管教大家都歡悅」皆是出自李岩之手。

第四是縱容部下,逼反吳三桂。李自成進駐京城後,放任部下胡作非為,家族的人被殺的差不多了,還拿他爹祭旗,從吳三桂個人來說,他焉能不反?

李自成但凡眼光放長遠一點,有點大局觀,就斷不會一步步把自己帶入深淵。

接下來再說說吳三桂,吳三桂這個人很是複雜,說他是大奸之人也是南明小朝廷的意思,不過從軍事才能來講,吳三桂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在當時明清交替之際,吳三桂的能力絕對超群,可不是袁崇煥、祖大壽可以比擬的。不過很多人對他的認知依舊深陷於後世文人的「時代意見」當中,卻很少從當時他所處的環境來看待整個問題,也就是說未以「歷史意見」來概括吳三桂此人!

很多人都說吳三桂是「衝冠一怒為紅顏」,為了一己私利才不顧全大局,最後引清兵入關。但是事實真是這樣嗎?其實「衝冠一怒為紅顏」是清初詩人吳偉業《圓圓曲》寫的,後多出現在文學作品裡面。但是在《文學遺產》季刊1980年第一期,明確認定陳圓圓在京城城破之時,已不在京城,早就到了寧遠(興城,在錦州南邊),不久病死。

吳三桂本身並不想降清,在明朝內部崩塌之後,鎮守邊關的吳三桂想與新的中央政權(李自成)談歸順問題,以便穩定局面。(其實這很能理解,在明朝滅亡後,吳三桂肯定需要給自己以及部下重新定位)很多人都認為吳三桂是因為族人被殺,老爹被李自成拿來祭旗,小妾被搶,才聯合清軍打李自成的。不過這僅僅只是後世文人墨客們一廂情願的認為,也就是說我們經常以「時代意見」來掩蓋掉吳三桂所處的「歷史意見」,卻不想吳三桂後面還拖著十萬軍民。

起先吳三桂是想投靠李自成,你可以說他是為了繼續坐擁高官厚祿,但是歸順滿清卻不是當時吳三桂的選擇。於是一直在派遣信使與李自成接觸,希望拿到一個準確的答覆。但是偶然性就出現在這裡,吳三桂派去給李自成的信使被清軍劫持了,多爾袞知曉了吳三桂的處境,於是果斷去與吳三桂談合作。而李自成左等右等也沒有等到吳三桂的回信,於是就領兵布陣進軍山海關。吳三桂看到李自成率大軍前來,以為李自成看了信後不想招順自己,於是吳三桂想投靠李自成的想法破滅了,就寄希望與清軍合作,消滅李自成,恢復明朝宗室!

吳三桂引清兵入關之時,並未降清,而是以合作的姿態與清軍聯合剿滅李自成,力圖恢復明朝宗室,而清軍與李自成入關的口號也是為崇禎報仇。經過山海關之戰,吳三桂聯合清軍打敗了李自成,之後吳三桂多次請求恢復明朝,多爾袞為了穩住吳三桂,將吳三桂派遣去了陝西絞殺李自成,而南方的南明小朝廷也成立了,多爾袞為了穩定北方局勢,派人與南明小朝廷義和,提出剿滅李自成以後再迎回明朝皇帝回京,還在京城厚葬崇禎演了一齣戲,哪知道南明小朝廷那群只知內鬥的腦殘竟然相信了多爾袞的計謀,跟清軍聯合起來了!

等到李自成死後,清軍在北方基本將局勢穩定,隨後掉過頭來攻打南明,南明於是又跟清軍打了起來,還把吳三桂列為頭號通緝犯,恨不得把吳三桂這個引清軍入關的叛徒打入十八層地獄。這時的吳三桂駐紮在西北,再次跟清軍提出回歸京師,遭到了多爾袞的拒絕,而且多爾袞還把南明的詔書給吳三桂看,斷絕了吳三桂與南明聯合的想法,也斷絕了吳三桂恢復明朝的想法。本來吳三桂的根就在明朝,這下吳三桂是徹底沒了根腳,眼見大勢已去,吳三桂遂成了清軍的馬前卒,開始攻伐南明。不過吳三桂依舊不怎麼安分守己,最終還是爆發了後面的三藩之亂!

明朝的覆滅,很大程度還是因為明朝本身已經病入膏肓,單憑几個人也是很難拯救的,不過從這幾個英雄式人物,我們依稀可以從「歷史意見」當中看清到底是誰主沉浮!

明末第一大漢奸孫之獬

孫之獬,字龍拂,山東省淄川縣人。是明朝天啟年間進士,孫之獬做官時正是魏忠賢當權時期,為了前程他也加入閹黨,天啟皇帝死後,新登基崇禎皇帝立刻剷除了魏忠賢及其黨羽,隨後崇禎下令焚毀編纂的書籍,可是誰知孫之獬卻抱著吹捧魏忠賢的《三朝要典》到太廟痛哭,他也因此遭彈劾。這年八月,孫之獬被罷官貶回老家。

這次沒能治他死罪,留下一個大患,孫之獬被罷官後一直待在家裡與世無爭,崇禎十七年清兵入關,孫之獬帶頭剃髮降清,清廷隨即就將他召入了京城,任命他為禮部侍郎。清朝剛剛入關的時候朝廷也沒有嚴格規定漢臣和滿臣上朝所穿的朝服規制,所以漢、滿大臣各站一邊。孫之獬求寵心切,急忙將自己和家人的頭髮剃掉,改穿滿臣朝服。打算第二天上朝的時候博個滿堂彩。 可是誰知,上朝後漢臣們看不慣他這副諂媚的嘴臉,拒絕他站入漢臣的班列中,而滿臣自認為高人一等也不讓他站在滿臣的班列,惱羞成怒的他馬上向皇帝上了一道奏摺,他認為當今天下已定,漢人如果衣冠束髮禮那就是不順從本朝。心系明朝,這話觸動滿人的神經,於是清廷便下令要求漢人全部剃髮易服。

剃髮令一出,致使整個江南百萬生靈塗炭,血流成河,而這一切都源自孫之獬,孫之獬的建議讓百萬人人頭落地,但他也因自己一時惱怒之言,而遭滅族之禍,「順治三年,孫之獬因受賄賣官被彈劾,又一次被革職遣還老家淄川。當時山東因剃髮易服而導致農民起義,起義軍攻入淄川城後,將孫之獬一家老小7人全部殺死,而孫之獬本人怎被五花大綁,全城的人將他嘴巴被縫上,用針在他頭上和身上扎了密密麻麻的小洞,然後用豬鬃插進去給他植髮,,最後被斬首在被肢解,死後連清廷都不給他任何錶彰和撫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李自成 的精彩文章:

李自成當了皇帝改了個名字, 沒幾個人認識這個字
大明王朝的覆滅,吳三桂、李自成、袁崇煥誰之過最大?
這位太子命運坎坷,有人說太子被帶到了皇姑寺,也有人說太子死於亂軍之中,太子去哪了
社會:明知李自成馬上要攻破城池,為何崇禎皇帝不效仿趙構遷都

TAG:李自成 |

您可能感興趣

導致明朝覆滅的罪魁禍首不是李自成和吳三桂,竟是這個亂臣賊子
漢武帝被稱為「千古一帝」,為何又成了大漢王朝覆滅的「罪人」?
假若沒有李自成,明王朝會覆滅嗎?大明究竟是亡於內鬥還是外敵?
為什麼李自成要造反明朝這件事,成為明朝走向覆滅的「導火索」
明朝被李自成覆滅,宋朝卻能輕易鎮壓方臘起義,都是鎮壓起義,為何明朝還不如宋朝?
清朝的覆滅並非由於慈禧和光緒,此人才是清朝滅亡的罪魁禍首!
明朝的覆滅,誰該背負責任,是李自成或者吳三桂,還是另有隱情?
萬曆皇帝才是明朝覆滅的罪魁禍首?
明朝江山因誰覆滅,張獻忠、李自成還是皇太極?反正不是吳三桂
大清覆滅第一罪人,不是慈禧,溥儀說是他!
蒙古人的傷心嶺,皇帝被殺皇族覆滅,一仗退回到原始部落
滿清王朝覆滅,王公貴族們為了生存只得改名換姓,四處隱匿
這三大將被冤殺後,明朝無力回天只能覆滅,否則大明還有機會翻身
此人本是唯一可以對抗滿清的大將,卻被名臣斬殺,明朝因此覆滅
獨孤皇后一生精明能幹,卻因做錯了這件事,致使隋朝覆滅
李自成主動求和,崇禎帝卻始終拒絕,以致明朝只能覆滅
此人覆滅了李唐王朝,一生三次背叛,敢拿皇帝做傀儡,最終慘死
覆滅明朝的闖王,最終被普通人輕易殺死,他的失敗是必然的為什麼呢?
清朝覆滅後,滿清十大貴族紛紛改成什麼姓氏?如今可能就是你的姓
她父親被逼自盡,家族即將覆滅之時,她卻使夫君成為開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