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戰狼2》直逼40億,會重燃曾經十保七虧的票房對賭嗎?

《戰狼2》直逼40億,會重燃曾經十保七虧的票房對賭嗎?

《戰狼2》的票房已經不能用勢如破竹來形容,最快今天即可突破40億元大關,而早在周二,更是成為內地電影市場改制之後,第一部單片觀影人次破億的電影。其保底發行方北京文化股價也是一路上揚近60%,市值增長超過50億。

《戰狼2》直逼40億,會重燃曾經十保七虧的票房對賭嗎?

但作為出品方之一的光線傳媒卻顯得有些星光黯淡,受制於《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票房不振,難以完成8億保底目標的預期,股價遭連續重挫。與當年《泰囧》風光之時,光線股票一度飆升70%的光景相比較,不免讓人唏噓。

《戰狼2》直逼40億,會重燃曾經十保七虧的票房對賭嗎?

事實上,自2013年華誼《西遊·降魔篇》保底3億元,內地票房對賭正式拉開大幕,到2016年初《美人魚》被保底20億,最終票房狂攬近34億,徹底激活電影票房對賭浪潮,再到去年以《封神傳奇》票房不及10億保底三分之一為代表的,10保7虧的慘烈,內地電影市場金融化、票房證券化勢頭與保底發行一起經歷了一段險象環生的過山車。

但顯然,沉寂半年後,面對《戰狼2》亮眼的成績單,資本或許會重燃信心。那麼為何這個以小搏大的高風險手段仍然吸引著源源不斷的熱錢湧入?保底發行對電影產業是拔苗助長的毒藥,還是金融市場空手套白狼的把戲?從一次交割到分批支付,票房保底是否也正從大手筆的1.0時代,向注重風控的2.0時代轉型?

提前收賬、穩賺不賠的買賣,製作方自然來者不拒

保底發行,又稱票房對賭,指的是發行方在與製作方達成票房預估共識後,提前向後者支付一定金額,買斷票房收益權或是約定票房分賬比例,若實際票房未達到發行方承諾,差額依舊由保底方補足。換句話說,無論日後票房如何,製作方理論上都是穩賺不賠,只不過根據風險分擔比例,可能會少賺一些。

但對於保底發行誕生之初,是為解決中小製作方成本壓力的初心來說,現在對根據大數據測算流行題材、大IP、明星組合的電影爭相保底的局面,似乎有些變質。眾所周知,《戰狼2》被北京文化8億保底之前的製作成本在1.5億元左右,但在提前收賬後,成本超支到2億元。可以說,保底為製作成本的提高創造了經濟基礎。

《戰狼2》直逼40億,會重燃曾經十保七虧的票房對賭嗎?

更重要的是,不是每個製作方都是上市公司、明星企業,有著各種花樣去融資,在回款慢的影視行業,預期收益變壞賬的案例比比皆是,四面楚歌的樂視對華策、嘉行等一批公司欠賬就是案例。所以,若能提前收賬,有了充足現金流,對製作方來說,既能落袋為安,也可以加速下一個項目的布局。

當然,票房收益權的轉讓,最重要的依舊是風險轉嫁。拿風口浪尖的《三生三世》來談,據上市公司台基股份的公告,其計劃收購的潤金文化,以1800萬元投資獲得了電影12%的股份,且在不久前已收到光線保底承諾的3000萬,根據內地票房分賬的通行比例,8億保底數額不假。而據目前的盈虧線看,成本1.5億左右的《三生三世》只要達到4.5億的票房就夠保本。8億保底雖給投資方帶來了兩倍收益,但卻給保底方自己挖了大坑。

未能共贏的還有電影《夢想合伙人》,這部打著女版《中國合伙人》旗號的電影據測算,成本在1億左右,而承諾3億保底的業界老手恆業需提前支付給片方1.1829億,對製作方來說勉強保本,但保底方自己卻要承受8653萬的虧損。這還不算,這邊製作方樂華娛樂被共達電聲以23.2億的價格收購,成功套現。另一邊福建恆業在去年還攤上了《夏有喬木雅望天堂》,這部4億保底的影片最終票房僅為1.56億元,虧損顯而易見。

《戰狼2》直逼40億,會重燃曾經十保七虧的票房對賭嗎?

或許是眾多失敗的案例動搖了資本信心,去年暑期檔的《絕地逃亡》對第一次的10億保底方案改動,原先被保底的唐德影視以5175萬價格從其他保底方中受讓15%的票房收益權,有分析認為,二次保底是其他發行方對初期過於樂觀的泡沫選擇矯正,讓製作方重新出場,也是為了綁定利益共同體。

可見,熱錢初期的豪爽和被保底方坐收資金後的高枕無憂,在影視業自我膨脹期告一段落後,對資源整合的難度有了「肉痛」的認識。不過,影視業有限的產出和蜂擁而至的熱錢之間供需失衡的矛盾,讓老牌電影公司和外來金融新貴,在保底發行這條賽道上都或主動或被動的交了不止一筆代價高昂的學費。

爭奪宣發資格、衝上市保股價,發行方不止是為了超額票房收益

「如果我當時不出錢(保底)《梔子花開》,是拿不到這部電影的。」作為《梔子花開》的保底發行方——劇角映畫4.3億的預估和實際3.8億元的票房背後,不免道出了宣傳發行領域的新企業爭奪熱門電影宣發權的苦衷。為了將那些傳統意義上有大製作、大明星的大賣電影收入囊中,企業砸重金相互抬高保底金額的場面屢見不鮮,但虧本買賣的風險亦直線上升。

劇角映畫保底的另外兩部電影:《戀愛中的城市》保底6000萬,最終票房5300萬。《師父》保底1.5億,最終票房5500萬。這三部分別於2015年7月、8月、12月上映的電影讓該公司當年的保底策略全軍覆沒,也讓短期內衝擊新三板上市的夢想成為泡影。

不過,對於福建恆業、劇角映畫等新來者,通過保底承諾對賭票房,不單單是為了攫取超額票房收益,用對賭手段切入發行市場,憑爆款電影獲得業內外名聲,甚至在證券等金融市場上大賺一筆才是目的。

僅以《戰狼2》40億的票房初步估算,其背後的三大發行方也不過分到2.6億元的純利潤,而北京文化僅佔據一半多,這與其在電影上映期間市值猛增50億,5位高管迅速減持143.65萬股,成功套現1303.5萬的熟稔手法相比,成功驗證了將電影票房證券化命題的可能性。

《戰狼2》直逼40億,會重燃曾經十保七虧的票房對賭嗎?

同樣是上市公司沖業績,有分析認為光線之所以疑似以8億價格為《三生》保底,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光線今年的業績不夠亮眼,除了《大鬧天竺》、《嫌疑人X的獻身》還可以,票房600萬的《秘果》、雷聲大雨點小的《大護法》都促使光線必須儘快打出一場堵得住悠悠之口的翻身仗。考慮到王長田此前對保底發行的悲觀態度,以及其近日屢屢在微博上安撫投資者,《三生》對光線的業績衝擊到底有多大還很難說。

對賭失敗後欠賬、票房造假成龐氏騙局,保底發行的B面並不美好

那麼為什麼明面上看起來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票房對賭,卻似乎讓製作和發行雙方都頗有微詞,甚至嚴厲炮轟?難道僅僅是幾次失敗嘗試的怨言?事實恐怕並非如此。今年上影節期間,王長田就表示自己是堅決的保底發行反對者,保底發行從根本上違背了市場規律。而去年年底,王中磊也表示,每年生產的700多部電影中,只有最頂尖的兩三部電影,因為「具備了強大的可預見性」,可以通過一些金融手段進行適當運營。

的確,與國外盛行的完片擔保,基於版權而非票房保底相比,國內的票房對賭更像是一場場動輒數千萬,乃至上億的豪賭。

如果說設計保底發行結構從一開始就是一場金融資本對傳統電影市場的狂歡,那對賭失敗後的尷尬,則讓曾經的承諾成為幻影。王長田就透露,80%的保底最終都以不愉快的合作告終,且如果對賭失敗,大部分保底方找各種理由,拒絕履行合同,「錢都沒付」。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戀愛中的城市》出品方就和保底方劇角映畫對簿公堂,雙方在是否商榷取消原先保定合同、原保底協議是否合法有效、是否支付宣發費用等五大爭議點存在齬齷。而法院最後判決雙方對保底合同的解除、無法履行均有過錯。且由於保底協議已經解除,保底方沒有獲得收益,不用承擔出品方提出的部分宣發成本。

另一方面,法院則評價出品方「患得患失而持的曖昧態度雖有悖誠實信用,但卻符合商事主體的逐利心態。」並認為「選擇採取將自身可能面臨損失的風險降至最低的行為亦屬合理,主觀上不存在單純為謀取超額收益而單方剝奪被告主要合同權利的故意。」這種各打五十大板的判決也算是定紛止爭了。

「電影產品被資本證券化的結果引發了龐氏騙局」,金融衍生品是電影市場「最可惡的介入」。前一句出自於冬,後一句來自王中磊,兩位頻頻保底的業界大佬之所以對票房對賭如此態度,即是從發行放映階段來說,也是從對上游製作的影響來說。

沸沸揚揚的《葉問3》票房造假事件,就被披露是片方與影院簽訂初期包場協議,推高首日票房,吸引觀眾買單,「再通過影片的熱點炒作背後的幾家上市公司的股價,並吸引更多理財用戶購買以類似電影作為標的物的P2P理財產品。」而這種左手倒右手的關聯交易被曝光後,讓快鹿集團陷入18億元的兌付危機。原先電影+互聯網+金融的「創新」也被扒開不過是利用旗下互聯網金融平台吸納資金、利用資本市場對賭從而對下屬上市公司擴容以及利用多個電影項目進行連環操作借舊還新三個路徑。

高額票補、排片打壓、干預創作,保底發行對產業是蜜糖也是砒霜

而對於宣發市場的秩序來說,不理智的保底發行很有可能會催生涉嫌掠奪性定價的瘋狂票補、以及帶有「聯合抵制」色彩的排片打壓等壟斷行為,嚴重妨礙了市場的公平競爭。更重要的是,保底發行作為資本方對項目創作的提前介入,是一把雙刃劍。

因為「創作者跟資本的直接對接會造成創作者自身的分裂」。「我到底是要堅持自己創作的形態,還是應該專註一個資本的形態。」顯然,這讓人聯想其之前眾多上市公司跑馬圈地,高額溢價收購明星「空殼公司」的業績對賭新聞。

按照同樣的邏輯,如果明星為了完成業績對賭,而失去一些自由選擇項目的權利,不得不去演那些來錢快、評價低的電視劇、電影、綜藝,那當電影創作者入局票房對賭,既有可能激勵自己做好內容,也有可能考慮過多非電影元素,來完成目標。而從目前來看,《戰狼2》這種可遇不可求的理想狀態是少數,大部分「爛片」的保底發行陷入了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羅生門。

結語

所以,當熱錢湧入影視圈,金融資本灼熱的目光,既有可能解決了「到處找錢拉投資」的藝術家們的燃眉之急,也有可能綁架後者進入一場身不由己的金融賭局。

當然,作為服務實體的金融,影視業還沒到談「賭」色變的程度,向實體經濟輸血,而不是喂下糖衣炮彈,很多時候主動權在創作者自己手中。

是玩1.0時代的相互拉踩、只為自己上岸,最終導致「整個項目全垮了」的對賭遊戲,還是2.0時代根據進度嚴密把握風控的相互制約方式,考驗的依舊是眾人在巨額回報預期前「撈一把走人」OR「細水長流」的敏感神經。

這樣的挑戰如果完全依靠個人判斷,考慮到經驗、知識局限,未免有些強人所難。所以,在對票房造假、金融龐氏騙局的嚴厲打擊之外,監管部門更當進行包括問詢、審核在內的嚴格監管,以免如今高堂滿座的影視行業,在日後成為一幕轉瞬即逝的海市蜃樓。

合作/投稿

微信:1381653985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芋頭奶爸 的精彩文章:

出道26年每天都在拚命拍戲,50歲累死片場,死後捐贈所有器官
楊冪鞠躬時都要用手按著胸?六張圖來告訴你真相
除了吳京,這些導演也都賣房籌錢拍戲,結果都賺了!

TAG:芋頭奶爸 |

您可能感興趣

上映38天,《哪吒》票房破47億排第二,直逼《戰狼2》
劉若英新作兩日票房4億直逼《戰狼2》,又被退票38萬張,打臉了么
票房直逼10億,《後來的我們》大賺,特效片《戰神紀》虧損慘重!
震驚!點映票房直逼2億,新一屆「20億票房女王」馬上要誕生了!
《紅海行動》總票房已直逼32億,超越《戰狼2》還會遠嗎?
被指惡意退票38萬張,也沒有影響《後來的我們》票房直逼10億
看著《哪吒》票房直逼20億,《烈火英雄》三天沖四億,心疼鄧超
20個最奇葩的「撞衫」經歷,相似度直逼100%!
上映僅4天票房直逼8億,能否超越《復仇者聯盟3》?
1962年中印戰爭始末:4萬解放軍擊敗30萬印軍,直逼印度首都
直擊非洲的蝴蝶獵人,單只價格600美元,每月收入直逼百萬
點映票房直逼2億,豆瓣口碑出爐9.1,徐崢要重歸票房巔峰了!
《哪吒之魔童降世》創動畫票房新高,上映8天票房直逼17億!
豆瓣2.4分,直逼爛片底線!94%差評,首日卻以近3億票房登頂
20年最強火箭誕生!新紀錄直逼96公牛!保羅:我們會一直贏下去!
上映3天票房直逼12億!網友:靠偷來的票房也好意思丟人現眼
非洲的蝴蝶獵人,單只價格600美元,每月收入直逼百萬
花粉敢接盤嗎?華為P20 Pro售價曝光:直逼6000元!
紅旗沒白花這40億!新車顏值直逼寶馬5系,油耗低至2.4L,或18萬
僅用90天,二胎寶媽成功甩肉30斤,仙氣直逼劉詩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