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太監系列:一言定大局的太監

太監系列:一言定大局的太監

李大嘴 大嘴讀史

——史料摘譯——

原文:

其秋,英宗北狩,中外大震。郕王使英、安等召廷臣問計。侍讀徐珵倡議南遷,安叱之,令扶珵出,大言曰:「敢言遷者斬!」——《明史·宦者一》

譯文:

這年秋天,明英宗北上親征被俘,舉國震驚。郕王朱祁鈺派金英、興安等召集群臣商議。侍講徐珵提出南遷的倡議,興安叱罵徐珵,命令左右扶持徐珵出去,放言說:「敢說遷都的,斬!」

皇帝被俘,國家危亡之時,這個太監力平眾議,一言定大局。

皇帝復辟,朝廷清算之日,這個太監舉棋不定,僥倖存一命。

這個太監就是興安。

興安早在朱棣時代就進入了皇宮,當上了一名「光榮」的太監。

到了明英宗時期,興安已經坐上了太監隊伍的第三把交椅,前兩位分別是王振和金英。

後世有考證說,興安和金英都是越南人,不過,從小凈身進入皇宮,接受的也完全是漢族的教育,已經和漢族人沒什麼區別了。

正統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449年,這是改寫明朝歷史的驚魂之年。

這一年,太監老大王振一力攛掇明英宗御駕親征,結果導致「土木堡之變」,不但自己丟了性命,還連累明英宗朱祁鎮成了瓦剌人的俘虜。

太監老大死了,就是老二老三的市面了。

皇帝如果死了倒也好辦,再立一個就是。可偏偏被活捉,大家都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再立一個,如果前任回來了,怎麼辦?不另找人,國不可一日無君。

太子朱見深才是個兩歲的孩子,還挑不起大明帝國這幅沉重的擔子。

留守北京的郕王朱祁鈺,也就是明英宗的弟弟,同樣是不知所措。

咋辦?開會!三個臭皮匠就能頂一個諸葛亮。

朱祁鈺派出金英、興安等人召集大臣,準備用集體的智慧解決困局,就算出了問題,那也是集體的責任。

一場紛亂的諸葛亮會拉開帷幕。

會議開始,先跳出來一個臭蟲。

精通天文的侍講徐珵大放厥詞,「驗之星象,稽之曆數,天命已去,惟南遷可以紓難」,天象有變,只有遷都南京,才能順應天命。一句話,逃命吧!

年過七十的禮部尚書胡濙站了出來。

「文皇定陵寢於此,示子孫以不拔之計也。」

老祖宗朱棣的墳就在這裡,天子守國門,這是既定方針,不可更改。

主持工作的兵部侍郎于謙站了出來。

「言南遷者,可斬也。京師天下根本,一動則大事去矣,獨不見宋南渡事乎!」

主張南遷的,該殺。京師是天下的根本,一搖動則國家大計完了,難道沒有看見宋朝南渡的情況嗎!

眼看著,會議有變成引經據典、口水互噴的趨勢,太監興安站了出來。

六十歲的老太監興安只說了五個字——「敢言遷者斬!」

擲地有坑,一言定大局。

關於「一言定大局」到底是誰,是興安還是金英,是有爭議的。

《明史·徐有貞傳》稱,徐珵提出南遷時,「太監金英叱之」。《明史·宦官列傳》稱,徐珵提出南遷時,「安叱之」;又稱「或曰叱珵者,英也」。

很可能當時的情況太混亂了。

但從一貫的表現來看,興安仗義執言的可能性更大些。

一來,關於太監的事迹,《宦官列傳》屬於正傳,《徐有貞傳》屬於別傳。

二來,興安一向以敢說話而著稱,下文還有相關事例,而金英是個左右逢源,明哲保身的人。

三來,從之後的北京保衛戰來看,興安被朱祁鈺委以重任,和于謙一起主持北京防務,如果不是他「一言定大局」,這個位置應該屬於比他地位更高的金英。

師出有名。

再後來,朱祁鈺登基,成為明景帝。

再後來,朱祁鎮回來了,以太上皇的身份幽居。

再後來,朱祁鈺把原來的太子朱見深(朱祁鎮的兒子)換成了自己的兒子朱見濟。

再後來,新太子夭折,圍繞新太子人選又是明爭暗鬥。

再後來,奪門之變,朱祁鎮復辟。

興安在這樣的風浪中又是怎樣的表現呢?

一朝天子一朝臣,北京保衛戰之後差不多一年,金英就失勢了,興安終於成了太監一把手。

新皇信任興安,興安也處處為新皇幫腔。

老皇帝回家,新皇帝不爽,興安就充當傳聲筒,質問群臣,聲色俱厲。

舊太子退位,新太子上位,興安就扮演吹風機,搖旗吶喊,推波助瀾。

站隊是一個複雜的問題,對新皇帝忠心其實也很正常。

興安最值得被點贊的,是他力挺于謙。

于謙掌握大權,因為過於正直,得罪了不少人,說小話的人不在少數。興安「知于謙賢,力護之」。

興安幫于謙說過不少好話,如「彼日夜分國憂,不問家產,即彼去,令朝廷何處更得此人?」又如「為國分憂如於公者,寧有二人!」興安認為,像于謙這樣奉公憂國之人,天下找不出第二個來。

于謙名垂青史,興安功不可沒。

興安不是一個沒腦子的人,兩邊投注是太監們最慣常的手法。

朱祁鎮歸國時,興安「敕書不及迎上皇」,表示由衷歡迎;朱祁鎮被軟禁南宮後,興安也悄悄地給予一些生活上的幫助。

興安信奉佛教,不但自己修行,還打著朱祁鎮老媽孫太后的旗號,大力擴張和尚隊伍,從他手裡發出去的和尚執照(度牒)就有數萬份之多。

朱祁鎮復辟後,瘋狂清算報復,之前大權在握的紛紛落馬,連于謙都被殺害。

對於身邊的奴才,朱祁鎮更是大開殺戒,「磔景帝所用太監王誠、舒良、張永、王勤等,中官坐誅者甚眾」。

而興安據說了得到了孫太后的說情,「僅獲免」。

能保住性命就很好了。

天順三年,也就是公元1459年,興安去世,享年七十一歲。

興安信臨終時「遺命舂骨為灰,以供浮屠」。

他的屍骨雖然化為灰燼,但他在十年前鏗鏘有力的五個字「敢言遷者斬!」,卻永遠載入了史冊。

人這一輩子,有一句話被後人記住,已經足夠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嘴讀史 的精彩文章:

竊符救趙後傳(八卦史記106)
八卦史記53:一個同志和和一座宮殿
八卦史記54:又一個同志和一首歌
李晟:一個無奈的救火隊員(武廟七十二將系列)

TAG:大嘴讀史 |

您可能感興趣

明朝太監中掌印太監和秉筆太監哪個權力更大?
明朝內廷中掌管太監的專門機構-司禮監,其中權力較大的是掌印太監還是秉筆太監?
明朝內廷中掌管太監的專門機構--司禮監,其中權力較大的是掌印太監還是秉筆太監?
明朝司禮監裡面,掌印太監和秉筆太監哪個權力更大?
溥儀講述太監的真實生活:大太監風光無限,小太監受盡屈辱
太監和皇帝喝酒,太監:我是你的繼父,太后默認,皇帝車裂太監
太監變皇帝,史上唯一一位太監皇帝
靳東的太監,李建義的太監,俞灝明的太監,卻都輸給了最後一位!
太監太大膽,皇后做警衛,皇帝想出一個辦法,太監傻眼
明朝為什麼是太監干政?為何太監權利這麼大?
慈禧對太監最狠,專門設立太監監獄,推行一酷刑,讓人聞風喪膽!
「天下第一大太監」太監中的戰鬥機 接棒雷格生被讚揚
歷史古代太監多麼凄慘,一件讓太監記住一輩子事情,他們乃是太監
清朝第一大太監,擁有最豪華太監墓,為何棺中只剩頭顱
皇帝形同虛設,一個小太監掌握大權,皇帝無能還是太監太厲害?
明代權利最大太監,掌管東廠卻為人正值,是太監界的一股清流
太監那些事兒之明朝的太監為何地位那麼高?
一個有皇帝稱號的太監?
解讀明朝太監和清朝太監的區別,探討不同的皇室文化
歷史上唯一的有稱號的太監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