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不居,醫學世家代代傳承——何喜聯
走基層,看醫改,聽醫聲——訪陝西省周至縣啞柏鎮西陽化村衛生室 何喜聯
他,出生醫學世家,祖孫三代皆為鄉村醫生,守護當地百姓健康;他,默默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先後取得了執業助理醫師資格和執業醫師資格;他,憑著崇高的醫德、精湛的醫術,為患者除疾祛病,排憂解難,贏得了當地百姓的信賴和讚譽。他就是陝西省周至縣啞柏鎮西陽化村衛生室何喜聯。
人民健康萬里行活動走進陝西
說起自己的從醫之路,何喜聯覺得一切都是那麼水到渠成,從小耳濡目染父親堅守基層,守護百姓健康,把半生心血獻給了他所熱愛的農村醫療衛生事業,這些都是何喜聯走上從醫道路最初的情懷。
從小受到家庭渲染,何喜聯愛看醫書,學習態度特別嚴謹,且十分努力,在準備執業醫師考試期間,何喜聯都是邊吃飯,邊看書,由於白天要在衛生室為患者看病,晚上難得有空閑的時間,何喜聯每天都學習到凌晨兩三點,由於自己理論知識和基本功紮實,何喜聯於2003考取助理醫師資格證,並於2005年考取了執業醫師資格證。
何喜聯醫生
一天24小時, 何喜聯有20多個小時都在看病和學習,一年365天,何喜聯有360天都處於值班狀態。在診療過程中,何喜聯也有太多無奈,醫學現處的發展的階段還有很多疾病無法治癒,對此,何喜聯深感無奈。他認為,只有不斷學習鞏固自己的知識,持之以恆地汲取、創新,才能把不能治好的病找到有力解決的方案,解救更多患者的生命。
何喜聯稱,他這個村級衛生室除了負責轄區的公共衛生、計劃免疫任務,以及常見病和多發病的診治之外,還開展針灸、拔罐、理療、中藥灌腸、貼敷等中醫藥適宜技術,通過中醫理療讓村民少花錢治療一些常見病、慢性病。
為更好的服務基層民眾健康事業,為了使專業能力向廣闊和縱深持續發展,發揮出更好的技術水平,何喜聯不斷地在醫學的殿堂里求索進步,先後到全國各地學習,潛心研究常見病和多發病的綠色療法,努力提升自我醫療技術水平,希望能用最好的治療方法幫助患者解除疾病痛苦。對待患者,他秉承著「能口服就不打針,能打針就不輸液」的原則,巧妙運用各種中醫藥適宜技術治好病人的病。盡心為病人考慮,這無疑為他贏得了病人的好口碑。
走訪人員與醫護人員合影
問及工作如此辛苦,將來是否也會讓孩子學醫時,何喜聯驕傲地說:「目前孩子有從醫的願望,已經在學校學醫,希望孩子能學成歸來,留守基層,服務百姓,把醫術傳承下去。」
選擇了鄉村醫生這個職業,就要擔負起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的重任,儘管很艱辛,但何喜聯用無私奉獻的優秀品格和崇高的人生境界守護著一方百姓健康,演繹著屬於基層的醫者故事。


※「小」原則見「大」仁心——楊科利
※24小時為患者健康待命——李小莉
※從專科到全科,知難而「進」施仁術——虎林靜
TAG:老君爐 |
※嶺南中醫世家|甄夢初:醫學世家傳四代,父子病倒行醫時
※他43歲學中醫,卻成為一代醫學宗師!
※他43歲初學中醫,卻成為一代醫學宗師
※當代醫學害了中國幾代人
※東晉道教學家、煉丹家、醫藥學家三棲奇人,醫學理念領先世界千年
※老齡化時代來臨,老年醫學也有新擔當
※中國近代首個醫學泰斗,晚年患病被親手創辦的醫院拒救,悲慘離世
※精準醫學時代已經來
※國家老年醫學中心、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揭牌
※梅斯醫學誠邀您參加2019第四屆中華醫學事務年會,共話「智慧醫學,變贏未來」
※白春學:物聯網醫學—工業 4.0 時代醫學領跑者
※第一屆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老年病學分會 幹細胞與再生醫學專委會在濟南成立
※文學泰斗與醫學大家相遇,卻為我們留下了一部享譽世界的名著
※3C時代來臨,醫學、媒體專家怎麼訂家規?
※歷代道教著名醫學家有哪些人?
※發明第一代霧霾口罩,提名諾貝爾獎,他將中國醫學介紹給世界
※中國醫學名家
※論現代醫學,中醫,中西醫
※他是近代醫學界半邊天,晚年生活凄慘,自己創辦的醫院拒絕救自己
※他是乾隆7世孫,獲美國醫學博士學位,家中金碧輝煌,常穿黃龍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