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曹魏忠臣,看出司馬懿有問題,然其子卻成司馬家篡權幫凶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諸侯割據,戰亂不止,人才輩出,名將如雲,謀臣如雨,在這個士族逐漸興盛的年代,往往出現父子或兄弟效力的對象並非同一個人,在這些人物之中,有一人不得不提。此人本是曹魏忠臣,甚至看出司馬懿有問題,不可託付江山社稷,只是沒有想到,其子卻成司馬家篡權幫凶,最後成為西晉開國功臣。
這個人大家或許不是很熟悉,其是曹魏一代名臣陳矯,陳季弼。
陳矯,是一位名士,早年避亂江東,因為名氣,孫策和袁術都曾禮聘過,但是都沒有成功,陳矯因為故鄉在廣陵郡,故而在被廣陵郡太守陳登請為功曹。陳矯非常善於辭令,經常作為外交使者交際其他諸侯,當初廣陵郡遭遇孫權圍攻,陳矯憑藉自己優秀的說話能力,從曹操處求得援兵了,解了廣陵之圍。
也正因為陳矯在曹操處表現非常出色,從而被曹操欣賞,不久就受曹操徵辟任司空掾屬,除任相縣令。之後轉任征南長史。又為彭城、樂陵太守,遷任魏郡西部都尉。擔任地方官吏的時候,陳矯裁決合理,獲得不錯的名聲。
陳矯可以說侍奉曹操、曹丕、曹叡三代,忠心耿耿。在曹丕時代,主要負責吏部的事務,遷尚書令。在曹叡時代,進爵為東鄉侯,後來更是司徒,成為三公一類的高官。魏明帝曹叡常常擔憂江山社稷,曾經問陳矯:「司馬懿忠誠正直,是可以讓朕託付國家的重臣嗎?」
陳矯為人非常耿直,對曹魏又忠心,故而回答:「司馬懿是朝廷之望;但是否可以託付社稷,臣就不知道了。」明顯就看出了司馬懿的野心不小,有意提醒曹叡,只可惜公元237年七月,陳矯逝世。曹叡了也忘記了陳矯的提醒,死後還是讓司馬懿成為託孤大臣。
陳矯有個兒子叫陳騫。此人不但為人樸實穩重,還智謀無雙,曾任中山太守、安平太守,任內均以良好治績聞名。在軍事上表現非常突出,曾以尚書行征蜀將軍,擊破蜀漢軍。諸葛誕叛亂時,再以尚書為安東將軍,率軍將其討平。事後,拜持節、都督淮北諸軍事,再遷安東將軍,進爵廣陵侯,再轉都督豫州諸軍事、豫州刺史。
之後,陳騫先後轉都督江南諸軍事及荊州諸軍事、征南大將軍,封郯侯。成為司馬家族執掌地方大都督之一。陳騫與賈充、石苞、裴秀同為司馬炎的心腹,但他的智計讓賈充等人都自愧不如。陳騫與驃騎將軍石苞多次對魏元帝曹奐稱曹魏曆數已盡,勸其順應天命,行禪讓之舉。陳騫食魏祿,享受魏恩,最後卻成司馬家篡權幫凶。
西晉建立,陳騫以佐命之臣的身份拜車騎將軍、封高平郡公。又遷任侍中、大將軍,出任都督揚州諸軍事、假黃鉞。陳騫為西晉佐命元勛,與安平王司馬孚等人並稱西晉開國八公。他少年時就有度量,寬容大度,能包涵別人的缺點,每次任官都能把治地管理得相當稱職,深得士民之心。


※此人擊敗曹操大將,橫掃關羽張飛聯軍,卻因為跟錯上司慘死
※此人是曹操兒子的好朋友,連曹丕都難以駕馭,曹操覺得危險殺之
※姜維作為隴西降將,為什麼能夠成為蜀漢大將軍?原因很簡單
※此人父親是曹魏忠臣名將,自己卻弒殺魏帝,後代導致五胡亂華
※諸葛亮死了1700多年,為何無人敢盜墓,跟諸葛亮的遺令有關?
TAG:圖說三國 |
※他最早看出司馬懿有過人之處,卻因一句話被曹操冤殺
※曹操早已看出司馬懿野心,為何沒有殺了司馬懿呢?
※為何從慈禧毛筆字就能看出她並非一無是處?馬雲道出其中真正原因
※從一件事能看出來,諸葛亮司馬懿才是真正的知己
※該成語出自司馬懿之口,盡顯其性格特徵,有人卻沒看出來
※陳凱歌基因強大,憑這點就看出陳飛宇是親兒子,陳赫是親侄子
※劉備尚能看出馬謖不堪大用,孔明為何讓他守街亭,其實另有原因
※劉備是如何看出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的?必是此人向劉備道破
※諸葛亮與司馬懿鬥了一輩子,從座右銘就可以看出兩人是什麼下場
※實在沒有看出這是鹿晗還是蔡徐坤
※此女最擅鑒人知事,曾看出曹魏不長久,用一句話保全了家族性命
※諸葛亮最信任的人是姜維?從這件事可看出,他最信任的另有其人!
※諸葛亮使出空城計,司馬懿真的沒有看出來?其實是他太聰明
※該成語出自司馬懿之口,最能體現其性格特徵,有人卻沒看出來
※蕭何不懂兵,是哪裡看出來韓信是將才?還得感謝曹參、樊噲,簡直是神助攻
※劉備真忠於漢室嗎?此人最早看出他的野心,勸曹操下手卻被郭嘉攔阻,讓曹操追悔莫及
※姜維最崇拜的人是趙雲,從這件事可以看出來
※紅樓夢趙姨娘為何能攀上賈政,從王夫人這一巴掌我們可以看出原因
※劉禪能成為君主是劉備選錯了繼承人么?被俘後一件事看出其品性!
※都說劉伯溫是第一智者,其實朱元璋比他還勝一籌,從此事便能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