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冷戰中,蘇聯曾一度處於優勢,為什麼最終慘敗?

冷戰中,蘇聯曾一度處於優勢,為什麼最終慘敗?

關於蘇聯的失敗,一般人認為的原因是蘇聯經濟結構畸形導致,也就是重工業軍事工業發達,輕工業民用工業落後。這種觀點其實根本說不通,至少這並非主要的原因。冷戰中,蘇聯曾一度處於優勢,為什麼最終慘敗?

要說清楚蘇聯為什麼在冷戰中失敗,並最終解體,就要知道蘇聯曾經在哪些方面佔有優勢。蘇聯失去各項優勢的過程,就是它落敗的原因。

蘇聯的優勢:

一,軍事上,美蘇勢均力敵,各有千秋。

二,意識形態上,美蘇都有各自的陣營。蘇聯陣營明顯更團結。

三,經濟實力上,美國及其盟友實力更強大。但是蘇聯的經濟實力也不差,尤其是工業體系齊全,足以對抗美國。蘇聯貧富差距更小。

四,資源上,美蘇兩方都不缺石油天然氣。冷戰中,蘇聯曾一度處於優勢,為什麼最終慘敗?

五,領土和盟友。蘇聯陣營佔據了亞歐大陸的大部分地區,美國及其盟友只是佔據了亞歐大陸的邊緣地帶。至少在亞歐大陸勢力範圍上,蘇聯佔有優勢。

這五項優勢中,個人認為最重要的是意識形態。堅持意識形態才能在道義上佔據優勢,才能把蘇聯人民和盟友們團結在一起,才能把蘇聯的優勢全部串聯起來,形成巨大的合力。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其實一直把意識形態(自由民主和基督教精神)的鬥爭放在首位,二戰後,美國的「麥卡錫主義」就是最好的例子。冷戰中,蘇聯曾一度處於優勢,為什麼最終慘敗?

蘇聯失敗的原因就是蘇聯淡化了意識形態的鬥爭,實行了錯誤的政策,推崇「美蘇共治」,放棄了對美國的堅決鬥爭,由此導致了一系列惡果。簡單的說就是,蘇聯對美國妥協了,希望美國當世界一哥,蘇聯當二哥,這就是「美蘇共治」。對此,美國表面上答應,讓蘇聯不斷納「投名狀」,在戰略上配合美國,最終天真的蘇聯被坑死了。

具體來說就是:

一,蘇聯為了討好美國,對盟友支持力度不夠,導致盟友離去。

有個國家面積大,人口世界最多,本是蘇聯最鐵的盟友。蘇聯因為要納「投名狀」,就粗暴的把他趕走。結果,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美國拚命討好,最終把蘇聯的這位重量級盟友變成了自己的盟友。蘇聯傻眼了。

蘇聯在與美國爭奪中東的過程中,對於盟友埃及、敘利亞、伊拉克的支持力度不夠,導致盟友多次戰敗,最終,埃及、伊拉克投靠了美國。

二,石油戰爭的落敗。

1973~1986年,在美國和以沙特為首的歐佩克組織的操縱下,石油價格飆升,蘇聯開始以賣石油天然氣為生。石油美元造就了蘇聯經濟的虛假繁榮。1986年,石油價格暴跌,蘇聯財政枯竭。

沒有石油美元的掩蓋,蘇聯多年來積累的各種民族、地區矛盾等全都爆發,蘇聯最終解體。冷戰中,蘇聯曾一度處於優勢,為什麼最終慘敗?

除了以上原因外,蘇聯「老人治國」「病夫治國」也是解體的重要原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燕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當年蘇聯強大到什麼程度?核武器可毀滅人類十幾次
盤點二戰期間十大天才統帥,中國兩人上榜
新加坡國旗上的紅色和五星與中國有關係嗎?
除了印巴分治,英國還把哪些殖民地給肢解了?
此國曾是比肩日本的富國,後來因一場戰爭導致其淪為落後國家,只能靠女人生存

TAG:燕說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在蘇芬戰爭中,三點原因讓強大的蘇聯慘敗於芬蘭,最後一點最重要
入侵芬蘭是二戰蘇聯最後悔的一場戰役,雖然勝利了,卻也損失慘重
柏林戰役中,為何蘇聯佔據一定優勢仍然損失慘重?這一點就連美軍也佩服!
冷戰後為何蘇聯被拖垮,而美國卻毫髮無損呢?這一點才是關鍵!
斯大林一死,蘇聯冷戰敗局已定,這是因為什麼?
二戰後最悲慘的國家,原本只是為了抵禦蘇聯入侵,最終卻要被審判
為什麼蘇聯二戰前期被打的很慘,二戰後期卻變得十分強勢?
美蘇冷戰中,為何美國越發的強大,而蘇聯最後卻是被徹底的拖垮?
蘇聯為何能在空前慘烈的蘇德戰爭中笑到最後,偶然還是必然?
為什麼二戰前期蘇聯被打的很慘,到了後期卻變得十分強勢?
柏林戰役中,為何蘇聯佔據優勢仍損失慘重?這一點就連美軍也佩服
蘇聯在二戰前期被揍得那麼慘,損失也恐怖,為何後期還越打越多?
為什麼蘇聯二戰前期被壓著打,後期卻突然強勢了?真相原來是這樣
二戰時期,蘇聯損失那麼慘重為何反而更強大,這是什麼原因呢?
此人一力改變冷戰走向,一手促成中美蜜月期,最終卻死於蘇聯處決
二戰時蘇聯能輕鬆打敗日本,為何美國卻不能?只因這一優勢太明顯
二戰德國打遍歐洲,最後卻敗在蘇聯手中,這一點原因是關鍵
二戰中蘇聯損失慘重,為何在戰後不久,就能成為世界霸主之一
蘇聯二戰最大叛徒,最後做了件好事,卻還是被斯大林處死
冷戰中,蘇聯為什麼沒有守住蘇攻美守的戰略格局,反而迅速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