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辛棄疾: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里江山

辛棄疾: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里江山

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

【宋】辛棄疾

繞床飢鼠,蝙蝠翻燈舞。

屋上松風吹急雨,破紙窗間自語。

平生塞北江南,歸來華髮蒼顏。

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里江山。

【注釋】

博山,在江西永豐境內(今江西省廣豐縣),古名通元峰,由於其形狀像廬山香爐峰,所以改稱博山。庵:圓形草屋。

翻燈舞:繞著燈來回飛。

「破紙」句:窗間破紙瑟瑟作響,好像自言自語。

塞北:泛指中原地區。據《美芹十論》,詞人自謂南歸前曾受祖父派遣兩次去燕京觀察形勢。歸來:指淳熙八年(1181年)冬被劾落職歸隱。華:花白,華髮蒼顏:頭髮蒼白,面容蒼老。

「布被」兩句:謂秋夜夢醒,眼前依稀猶是夢中的萬里江山。

【譯文】

飢餓的老鼠繞著床竄來竄去,蝙蝠圍著昏黑的油燈上下翻舞。狂風夾帶著松濤,猶如洶湧波濤般放聲呼嘯;大雨瓢潑而下,急促地敲打著屋頂;糊窗紙被風撕裂,發出呼啦啦的聲音,彷彿在自言自語。

從塞北輾轉江南,如今歸隱山林,已是容顏蒼老,滿頭白髮。一陣凄冷的秋風吹透了單薄的布被,突然驚醒,眼前依稀還是夢中的萬里江山。

【賞析】

這首詞作於宋孝宗淳熙十二年(1185)。辛棄疾在淳熙八年(1181)前後十一月,約四十五歲時,被貶官為民,於是閑居於帶湖。期間,他常到信州(今江西上饒)附近的名勝之處鵝湖、博山等地遊覽。一個清秋的夜晚,作者來到博山腳下一戶姓王的人家投宿。這兒只有幾間破舊的小草庵,屋後是一片竹林、環境十分荒涼冷落。詞人即景生情,百感交集,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寫成了這首寄寓很深的小令。

詞中沒有連詞,上片將屋中的事物都簡要描繪清楚,用語靈活,勾勒生動。如用飢刻鼠,一看即明白這裡物質的匱乏,用「翻燈舞」顯出蝙蝠之猖狂,再接以屋上風吹雨,加一「急」字更襯出小屋在風雨中單薄破敗,使得下句出現得自然而然,情景早已在讀者心中呈現。總的來說上片銜接毫不突兀,畫面感甚強,沒有特別出彩,但仍能看出以稼軒深厚的筆力為底,不加雕飾,反而直觀具體。

稼軒青年戎馬,沙場舊事總要時時浮上心頭,一發收地復國之慨,可惜平生塞北江南,只換得歸來華髮蒼顏,透過此二句,彷彿見到一個鬚髮灰白的老人,終究被打壓沒能帶兵與金人一搏,眼看時光易老,壯志難酬。以至於方從夢中醒來,眼前恍惚竟然還是萬里江山,可見一顆赤誠為國之心。怎不令人長嘆英雄失路,淚滿雙襟!

【作者】

辛棄疾(1140一1207),字幼安,號稼軒居士。歷城(今山東濟南)人。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曾任耿京軍的掌書記,不久投歸南宋。歷任江陰簽判,建康通判,江西提點刑獄,湖南、湖北轉運使,湖南、江西安撫使等職。四十二歲遭讒落職,退居江西信州,長達二十年之久,其間一度起為福建提點刑獄、福建安撫使。六十四歲再起為浙東安撫使、鎮江知府,不久罷歸。一生力主抗金北伐,並提出有關方略,均未被採納。其詞熱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愛國感情。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詩詞藝苑

賞詩詞 | 品文章 | 聽典故 | 交朋友

喜歡請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網 的精彩文章:

由天津美院學生退學引發的思考:應砍掉80%的美術系!
「畫作3萬一平尺」的書畫院副院長,猥褻女子還拍照!
沒想到他們的顏體書法進步這麼快!
齊白石的齋號「借山吟館」 借的什麼山?

TAG:書法網 |

您可能感興趣

辛棄疾最悲痛的九首詞:夢裡金戈鐵馬,眼前山河破碎
辛棄疾:武陵春·桃李風前多嫵媚
辛棄疾:老僧夜半誤鳴鐘?不,那是幽冥鍾
大宋「鋼鐵俠」陳亮:為了見到辛棄疾,連夜狂奔八百里
除了岳飛,蘇軾、柳永、辛棄疾都寫過滿江紅,你最喜歡誰的?
辛棄疾絕美的一首山水詞《沁園春》,多讀幾遍讓人心胸開闊
《漁家傲·秋思》北宋名臣的一首邊塞詞,對蘇軾、辛棄疾產生了影響!
「悅背悅美」之辛棄疾:「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
辛棄疾《念奴嬌》:舊恨春江流未斷,新恨雲山千疊
從杜甫韓愈到余光中,誇李白的詩都紅了,但最懂詩仙的卻是辛棄疾
《青玉案·元夕》:辛棄疾的眾里尋伊,驀然回首卻成空
江西贛州也有一座賀蘭山,辛棄疾寫了一首詞名揚天下
萬萬沒想到!大文豪李白、辛棄疾、陸遊,竟然是深藏不露的武林高手!
辛棄疾最著名的一首菩薩蠻,幽默中帶淚,末二句被千古稱道
李白無情,杜甫無趣,凸顯稼軒別樣詞風!《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辛棄疾
宋詞巔峰之戰!蘇軾辛棄疾睡不著各寫首《西江月》,千年難分高下
用典狂人辛棄疾:悲往矣,玉環飛燕皆塵土李廣謝安志難酬!(下)
辛棄疾:千古興亡,百年悲笑,一時登覽
辛棄疾詞《滿江紅》恨此中、風月本吾家,今為客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流年飛逝,老大無成,南宋還偏安一隅,急得辛棄疾都快要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