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在古代,桑樹林怎麼會與野合聯繫在一起?

在古代,桑樹林怎麼會與野合聯繫在一起?

推薦:《楚喬傳》:有一場不能被忽視的「挑戰人性」的行刑戲

文/宋執群

【作者簡介】宋執群,生於一九六零年代。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梅雨》《望海門》,長篇文化散文《錦上姑蘇》等。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中國上古神話中傳說有一種生命神樹,叫作「太陽樹」——扶桑。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並不能栽植這種神樹,於是圖騰太陽神的先民就用桑樹作生殖神樹扶桑的替身,遍種華夏大地。

《淮南子》中記載:「桑林者,桑山之林,能興雲作雨也。」說的是桑林在遠古時代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提供男女自由交合的場所。每到春暖花開時節,先民們在桑林中圈地築台,讓青年男女在其間自由歡愛,歌唱情歌,模仿性愛舞蹈,崇祭生殖神,直至發生關係,形成了叫作「春社」的千古民俗,並把「太陽神」在人間降臨的這個季節命名為——春天。

答案出來了,古代男女就是在村野樹林舉辦愛情嘉年華,借桑林圍築春台而狂歡的。

這種「春台」之會的一個最著名的故事就發生在神話傳說中治水英雄大禹的身上。相傳,大禹在治水路過塗山時遇見了塗山氏的女兒,就把她引到了一處春天的桑林,並在春台上交通了男女之事。屈原曾在《天問》中就此發問說:

禹之力獻功,降省下土方。焉得彼塗山女,而通之於台桑?

意思很清楚,大禹治水立功,獲得塗山美女的愛慕後,就是與她在桑林的春台上進行男歡女愛的。

自此以後,不僅「春台」成了自由戀愛的媒婆,成了青年男女開愛情Party,搞性愛嘉年華的場地,「桑林」「桑間」也成為了古漢語中表示「野合」和「淫逸」的隱語,就和「雲雨」的意思一樣。

《樂府詩集·陌上桑》中採桑美女羅敷智斗耍流氓男子的故事,到了漢朝劉向的《列女傳》中已經演化成男女情愛故事《桑園會》。故事被改編為魯國大夫秋胡在外為官二十多年後,因思念家中的老母和妻子,就辭官回鄉。在途中一個桑園裡偶遇了自己的妻子羅敷。因為離別的時間太長,雙方已經不認識對方了。秋胡就以打聽家鄉消息為借口調戲羅敷,羅敷憤而逃回家中。待到秋胡回到家中一看,自己剛剛調戲的女子正是思念已久的妻子,即刻羞愧難當。羅敷也頓覺無臉見人,準備上吊自殺。幸好秋胡的母親立即出面嚴厲斥責了秋胡,並讓他給羅敷道歉,才使夫妻二人重歸於好。

由此可見,以桑園作為男女幽會的平台,在古人們的情愛生活中已經有了悠久的歷史。

而在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早就有很多描寫西周男女在桑林野合的詩篇,我們來看看這首叫作《詩經·衛風·桑中》是怎樣記敘一個男人相約去桑林春台幽會的情景的:

爰采唐矣?沬之鄉矣。

雲誰之思?美孟姜矣。

期我呼?——桑中。

要我呼?——上宮。

送我呼?——淇之上矣!

翻譯成今天的話,這個要去桑林中約會的小夥子就是這樣唱的:

去哪裡能夠採擷到棠花呢?

去沬河岸邊的鄉村吧。

那麼誰是你相思的人呢?

是美麗的孟姜女。

讓她到哪裡等我呢?

——就去那片桑林。

讓她到哪裡和我歡愛呢?

——就在桑林深處的那個神宮(春台)。

回來時她會不會送我呢?

——要送就把我一直送到淇河邊吧!

這雖然只是一首天真的歌謠,但也是我們華夏民族最原初,最爛漫的情愛之歌。它那桑林之野的清新氣息和人間煙火的溫暖氣味也許正是「愛情」這一人類最古老情感的最根本的芬芳。

要知道,古代的年輕女子可不像今天這樣有太多的談情說愛的空間與平台。在嚴格的封建禮教的約束下,她們很少有拋頭露面,接觸異性的機會,也就很少能夠找到自己真心鍾情的伴侶。相對與寒冷乾旱的北方,溫暖滋潤的南方則為少男少女們提供了更多更經常的桑園幽會的情愛平台。於是在南方農家桑戶就流傳著很多採桑情歌。

這些民間無名氏的創作,雖然沒有文人墨客筆下的講究和雅緻,卻別有一番生動形象,直截了當的力量。譬如下面這首在江南太湖流域流傳極廣的採桑情歌《採桑妹》:

三春天氣暖洋洋,養蠶採桑日夜忙。

妹妹想著會情哥,偷偷桑林走一趟。

今晚正是好辰光,桑林裡面配鴛鴦。

哥哥愛妹妹愛哥,兩人像是入洞房。

屋頂就是滿天星,腳踏青草是牙床。

妹妹脫衣當被褥,大紅花鞋配枕雙。

叫聲哥哥慢慢動,妹會陪哥到天亮。

桑林洞房真是好,哥哥妹妹整夜忙。

不僅如此,後來凡是男歡女愛的事,幾乎都與桑林和絲綢脫不開關係。比如,青年男女在桑林春台歡愛時,男子撕扯女孩絲綢內衣的

裂帛之聲,就被視為中國男人的春藥,而女子在桑林春台輕解羅衣的姿態,就代表著中國女人的情色。

果真如此?請往下看。

我們知道,在我國古老的象形文字甲骨文中,「絲」字就是兩個戀人纏繞糾葛在一起的形象。

由蠶桑產生的絲綢從它發明的那天起,就一直讓人產生朦朧而放蕩的想像。因為絲綢的柔韌與精緻,就像肌膚本身一般,使得穿著它的女子比裸體更美,更充滿了誘惑與暗示。絲綢所製造的那種出軌的冒險美感,可能就是由桑林春台的性愛狂歡嘉年華髮軔的,不然,怎麼會有那麼多男人身不由己地拜倒在一襲襲絲織的石榴裙下呢?

舒捲著愛的聲息、蕩漾著愛的慾望的絲綢,就曾經使無數平凡的愛情產生了超凡脫俗的魔力。

漢代有一對著名的姐妹花:姐姐趙飛燕,在歷史上與楊貴妃齊名,被稱作「燕瘦環肥」,和她的孿生妹妹趙合德。

她倆從家鄉姑蘇太湖畔流落到京城長安後,一個身輕如燕、骨感有料,以掌上起舞的絕活;一個以豐腴肥美、歌喉婉麗,以擅解羅衣的絕技雙雙迷倒了漢成帝。她倆權傾後宮,冒險而傳奇的一生都是脫胎於家鄉桑林文化熏陶,都是依賴了故土春台文化的支撐。

據說,肥美的趙合德是靠輕解羅衣撩人風姿,和美人沐浴的生香活色搞定漢成帝的。有詩為證:

寬褪羅衣玉色鮮,蘭湯莫遣濕雙蓮;

哪能不堪擅奴意,自撫凝脂亦可憐。

玉骨生涼粉汗輕,冰綃拂拭雪肌明;

鎖窗嚴密無窺處,時聽香羅蘸水聲。

至於她的姐姐趙飛燕,一次乘著酒興,為漢成帝劉驁泛舟高歌《歸風送遠》曲,忽然一陣風來,趙飛燕衣袂順風飄舞,大有要隨風仙逝的架勢。

成帝一時情急,忙命一旁的侍從拉住她的裙角。結果,薄如蟬翼的蘇州綢裙被「刺啦」一聲撕下一塊,趙皇后順勢倒進成帝懷中,故作驚恐地撒嬌:「要不是你命人拉住我,我豈不成了仙女了嘛。」呈示萬般嬌媚。

自此以後,裂帛之聲,也就成了中國男人的春藥。

不僅如此,自此以後,宮中眾美都將羅裙後留一缺口視為時尚,叫作「留仙裙」,以便在蓮步輕移時,暴露出一雙玉腿。它的餘韻一直保留到今天漢族女子一步裙所開的後叉上。

而楊貴妃初見唐明皇,出浴時嬌柔艷熱,無力披掩的是羅衣,盡情勾引皇上,打的也是絲綢這張牌。就連後來她在馬嵬坡被賜死時,也享受了最高待遇,用三尺白綾勒死。

唐朝最嬌艷的公主——同昌公主最愛穿一種「火蠶衣」,據說這種在寒冷的環境下養的蠶吐出的絲,製成衣服時,雖薄如蟬翼,也能抵禦風寒,在隆冬時盡顯她的苗條身材和若隱若現的春色。

所以,在唐朝的後宮,妃嬪們最喜歡的也是絲綢的披帛,上面綉著鮮艷的花卉,以期引起皇上的注意。

流風所及,在唐朝,即便是家貧如洗的普通的民間女子出嫁,也是一定要戴上一襲披帛的。

為什麼桑林春台和它衍生的產品能如此適合人們追求優雅的生活,能如此出色地撥響人類古老愛情的琴弦呢?

可能是因為,在所有服飾中,只有絲綢能天然地散發出女性那種大地與母性的氣息:不僅綢緞綿軟滑膩如肌膚,而蠶繭的圓潤與飽滿,又暗合著女性那柔潤豐腴的器官,能給人以視覺和觸覺上的快感,能神秘地勾起男性最深的激情與慾望。而一旦和絲綢接觸,女性的血管也會立即釋放出生命的暗香,女性肉體的花枝也會隨之加速綻放。

所以,裂帛之聲在中國古代一直被看作是伴奏愛情的最好的音樂:撕下女性貼身的絲綢內衣,那迷亂而又有一點哀傷的嘆息之聲,一直被東方的男人當作最好的春藥。

裂帛之聲刺激性慾望,最早是由夏朝第十九任皇帝姒履癸發現的。早在公元前18世紀,姒履癸發動大軍打敗有施部落,俘獲了酋長的美女妹妹喜。

說是喜一到姒履癸身邊後,就用自己錦簇的花團把姒履癸迷得七魂出竅,終日把她抱在膝上,飲酒作樂。

然而讓姒履癸有一點感到美中不足的是,喜對他那些曖昧的話總是愛理不理,姒履癸苦思冥想後認為,可能喜的聽覺有點問題。於是他就想製造一種聲音來刺激喜,唱歌不行,奏樂也沒用,煩躁之中,他一把撕開包裹在喜身上的絲綢,沒想到喜在驚嚇與羞怒之中一頭鑽進了他的懷裡,讓他受用不已。

以後為了重演這種效果,姒履癸就命令把國庫中的絲綢全部搬出來,讓宮女撕給喜聽。

自此,這種裂帛的性感聲音就一直迴響在華夏的夜晚,就連《紅樓夢》中高雅的晴雯小姐也未能免俗,情場失意時,也要撕幾把絲綢的扇子來刺激刺激賈寶玉。

如果說裂帛之聲體現的是東方男人的陽剛之雄,那麼輕解羅衣則表達著東方女性的陰柔之媚。

男女之間的愛情,最終還是要靠輕解羅衣才能完成東方式的引誘與偷窺的合歡大戲。

在中國幾千年的帝制史上有一個舉世聞名的皇帝,他的舉世聞名不像秦皇漢武以文攻武略、雄國拓疆名滿天下,而主要是以藝術家的氣質和風花雪月的人生天下聞名的。他就是大唐明皇唐玄宗。

唐玄宗有兩個家喻戶曉的人生故事:一個是和楊貴妃傾國之戀,另一個就是他曾創作了一首唐代大麴的集大成之作——千古名曲《霓裳羽衣曲》。直到現在,它仍無愧於中國音樂舞蹈史上的一座豐碑。

相傳,在一個中秋節的夜晚,唐明皇思念已成幽魂的楊貴妃,正經受著「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的無盡折磨,寢食難安之際他召來鄂人羅公遠,要他陪駕在宮中賞月。羅公遠看見玄宗凝視明月久久不動,似乎神思已去,於是就邀請玄宗一同去遊覽月宮。

羅公遠施展神法,取出一根拐杖向空中擲去。拐杖剎時化作一架銀橋。兩人旋即在銀橋上飛行數十里,直到一股寒氣襲來,才渾然覺得已經來到一座大殿前。羅公遠輕輕一掌拍醒玄宗,告訴他:這就是月宮啦!

玄宗張眼一看,數百個仙女穿著素練寬衣,正在他們面前輕歌曼舞、輕解羅衣。

看得如痴如醉的唐明皇半天才回過神來,輕聲問道:「這是什麼曲子啊?」羅公遠神秘地答道:「霓裳羽衣曲。」

多才多藝的玄宗再也沒有說話,只是拚命地把那曲子的音調牢牢地刻錄在腦海里,一路小跑著從銀橋回到自己的宮中,然後立即命令樂官,把他記億中的曲調,編成了《霓裳羽衣曲》。

隨後,玄宗親自教練梨園弟子演奏,由宮女歌唱,外加三十個女藝人輪番出場助陣,並讓磬、簫、箏、笛、箜篌、篳簟、笙等樂器組成的龐大樂隊伴奏。當時此曲表演時的盛況,白居易、元稹等唐朝大詩人均在自己的詩作中做過許多精彩的描寫。

從此,《霓裳羽衣曲》在唐開元、天寶年間曾盛行一時,直到天寶亂後,才從宮廷中神秘消失。

直到南宋丙午年間(公元1186年),旅居長沙的大詞人姜白石一次登臨祝融峰,在樂工故書中偶然發現了商調霓裳曲的樂譜十八段。他激賞這一天外來曲,忍不住為「中序」第一段填了一首新詞,即《霓裳中序第一》,才連同樂譜一起被保留到了今天,也才使我們有幸通過姜白石的美詞得以窺見《霓裳羽衣曲》美崙美奐的輕歌曼舞與輕解羅衣:

亭皋正望極,亂落江蓮歸未得,多病卻無氣力。況紈扇漸疏,羅衣初索,流光過隙。嘆杏梁、雙燕如客。人何在,一簾淡月,彷佛照顏色。

幽寂,亂蛩吟壁。動庾信、清愁似織。沈思年少浪。笛里關山,柳下坊陌,墜紅無信息。漫暗水,涓涓溜碧。漂零久,而今何意,醉卧酒壚側。

至於詩人白居易,那更是久久不能忘懷《霓裳羽衣曲》帶給他的震撼,在他多年後做蘇州刺使時,還時常感嘆當地的藝伎不會演繹《霓裳羽衣曲》,而在念念不忘中寫出著名長詩《霓裳羽衣歌》,以表明自己對這種歌舞的偏愛:

我昔元和侍憲皇,曾陪內宴宴昭陽。

千歌百舞不可數,就中最愛霓裳舞。

……

他記得看到宮內演奏《霓裳羽衣曲》是在寒食日內宴的時候。那些絕代佳色的舞女,穿著特製的絲綢舞衣,頭上戴著珠步搖,身上掛滿瓔珞和玉佩。她們好像嬌弱得連羅綺衣裳都穿戴不動,在磬、簫、箏、笛各種樂器的旋律中勾人心魂地飄舞起來。

她們像輕風回雪那樣飄轉,如游龍受驚那樣縱送,極盡眉目傳情、衣袖低昂的媚態。而音樂繁音促節,猶如跳珠撼玉一般。直到曲終的一聲長引,才使她們像鸞鳳舞罷般收翅,在太空中留下一聲鶴唳。

詩人最後傷感地感慨:

吳妖小玉飛作煙,越艷西施化為土。

嬌花巧笑久寂寥,娃館薴蘿空處所。

如君所言誠有是,君試從容聽我語。

若求國色始翻傳,但恐人間廢此舞。

……

他對同朝為官的另一位大詩人元稹說:你看我現在呆的蘇州這地方,吳王夫差的女兒小玉,雖然是絕世佳人,但早已像香煙一縷飛逝了,你的地盤杭州那邊,佳人西施也早已化為塵土了吧。現在蘇州館娃宮裡的美人,早已不再能像嬌花一般巧笑,更不用提什麼《霓裳羽衣曲》了。所以我們的當務之急就是要趕緊找到傾國佳麗來傳授這種舞藝,不然《霓裳羽衣曲》恐怕就要在人世間廢絕不傳了。

唐明皇和白居易們為什麼如此鍾情於《霓裳羽衣曲》呢?除了它那天籟般的音樂、仙境般的舞蹈,我想,舞女們那種種輕解羅衣的曼妙肯定是一個很亮的看點。

想想當美女們在搖曳的紅燭或紅燈下顫抖著纖纖玉手,緩緩地寬衣解帶,羅衣漸褪,慢慢展露眩目的玉體、驚魂的曲線,這時候世界上還有什麼事物能超越她們的風韻和媚惑呢?

難怪中國男人向來把燈下觀美人看作最有情調的事情。

因為女性輕解羅衣時所發出的嬌嬌滴滴的蟋嗦聲,雖輕軟得像春風,柔得如秋雨,但卻如膠似蜜,性感直入骨髓,任是鐵石般的男人也會被砰然擊中,在筋骨酥塌的同時,別無選擇地一頭栽倒迷醉的牙床,心甘情願地充當愛情的奴僕。

所以,就連一向孤芳自賞的李清照也抵擋不住展現女性性感的最高手段,忍不住要在自己的詞里輕解羅衣,奮不顧身地搏取愛情了: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無獨有偶,南朝樂府民歌中也有關於「輕解羅衣」的出色描寫:

春林花多媚,春鳥意多哀,春風復多情,吹我羅裳開。(《子夜四時歌·春歌》)

開窗秋月光,滅燭解羅裳,含笑帷幌里,舉體蘭蕙香。(《子夜四時歌·秋歌》)

看看,這兩位江南女子對意中人的相思,是不是痴情得都有些色情了?

把詩意翻譯一下就是:春天樹林中的花朵多嬌媚啊,春鳥求歡的哀叫聲多麼讓人同情,春風也是像我一樣多情啊,把我貼身的絲綢內衣吹開了;打開窗戶放進秋夜的月光,吹滅紅燭脫去絲綢內衣,等我笑淫淫地躺進鴛鴦帳里,我的全身上下就會散發出蘭花般的迷香。

但正是這種痴情得有些色情的女人,才顯露了健康的人性美,才是人們千百年來,為之心旌搖蕩、為之奮不顧身追求的美好愛情。

當然,比詩歌更直接更形象的展現,在沒有錄像的古代,那就首推繪畫了。這不,考古工作者就曾發現東漢墓葬中有一塊詳細描繪「桑間野合」的畫像磚。這塊著名的漢磚上清楚地畫著一幅桑林春台性愛嘉年華的全景狂歡圖:

畫面上有一個女人將衣服掛在桑樹上,與一男子在樹下交媾,旁邊還有幾個男子似在等候;在一株枝葉茂密的桑樹下,一位頭綰高髻的採桑女仰卧地上,雙腿翹起,她採桑的籃筐被斜拋在畫面的右下角,羅裙絲帶被解下扔在身旁;一位頭戴絲巾的高大男子正俯身撲在她的身上,露出碩長堅挺的生殖器。後面一位矮小男子跪在地上,伸出雙手用力掀推高大男子的臂部,其生殖器也是勃起的;在畫面的左端,又一著巾男子觸景生情,性慾衝動,被誇張的生殖器向上斜挺,直抵桑樹。桑枝上,搭著男女的衣裳,幾隻禽鳥在跳躍鳴叫,兩隻猴猻在攀援嬉戲,烘托著一種歡樂和諧的氣氛。

由此可見,桑林春台,已不僅僅只是一個愛情嘉年華的場所,而彷彿遠古愛情誕生的聖地一般,成為了愛情的本身、愛情的象徵。

(甲骨文中,「絲」字為何是兩個戀人纏繞糾葛在一起的形象?)

三國時代的著名噴子:禰衡

在薛寶釵眼裡,賈寶玉與大觀園裡其他男人相比是優等生?

司馬懿絕地反擊,發動高平陵之變,為何很多曹魏老臣支持他?

司馬懿之子司馬師之三:鳩殺妻子,無情無欲的聖人的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讀悅讀 的精彩文章:

三國時代的著名噴子:禰衡
《楚喬傳》:有一場不能被忽視的「挑戰人性」的行刑戲
司馬懿絕地反擊,發動高平陵之變,為何很多曹魏老臣支持他?
在薛寶釵眼裡,賈寶玉與大觀園裡其他男人相比是優等生?
西門慶的下人來旺的老婆在《金瓶梅》中的命運,值得深思

TAG:閱讀悅讀 |

您可能感興趣

劉邦帝王相之四,劉邦身世之謎,相傳其母與神仙野合是真的嗎?
孔子是野合而生的嗎,是的
司馬遷寫孔子的「野合」之說,真相是……
司馬遷說孔子是「野合而生」,靠譜嗎?
野合就爆炸?為了讓實驗室物種不在野外擴散,科學家也是拼了
我國的至聖先師,被誤解是野合而生的私生子,其實此野合非彼野合
孔子的父親為什麼不姓孔?孔子真的是「野合」的私生子嗎?
孔子母親到底是什麼身份?為何歷史記載是野合還被趕出家門?
司馬遷為何說孔子是「野合」而生?
司馬遷在《史記·孔子世家》記載:「野合而生孔子」是什麼意思?
孔子出生是否為「野合」,還原真相
野合而生的孔子究竟是不是私生子?
「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是說孔子私生子嗎?
我們之所以稱為漢人、並且學習孔子兩千年,都因為野合
孔子的三千弟子都來自哪裡,用野合而生形容孔子的弟子準確嗎
爐石傳說:轉戰狂野合卡指南 這些橙卡穩賺不陪
震驚!倆三旬直男9小時50公里一路野合 是道德的淪喪還是……
德國排外勢力朝野合流,媒體卻輕描淡寫
揭秘:1946年華野和華野合併後,讓粟裕負責軍事指揮是誰的意見
66歲老頭「野合」14歲少女,結果生下千古聖賢,那便是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