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野之戰,究竟發生於何年何月何日?斷代工程搞錯了!
周朝,是繼夏、商之後的有一個重要朝代,分為西周和東周(春秋、戰國)。西周的締造者是周武王,傳十二王,末代天子是周幽王。
眾所周知,西周始於牧野之戰,終結於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但其國祚有多久,至今仍無定論。目前,關於牧野之戰發生時間,總計有四十多種說法,從公元前1130年到公元前1018年,跨度一百餘年,讓人撲朔迷離。
「夏商周斷代工程」把牧野之戰時間定為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查古代天文歷可知其干支為夏曆十一月二十二日甲子。這個所謂的權威說法,一看就知有誤。
《史記?周本紀》雲「十二月戊午,師畢渡盟津,諸侯咸會。二月甲子昧爽,武王朝至於商郊牧野」;《逸周書?世俘》雲「王乃步自於周,征伐商王紂。越若來二月既死魄,越五日,甲子朝至接於商,則咸劉商王紂」。兩份史料均採用夏曆,均明確指出牧野之戰發生於二月甲子日。
「夏商周斷代工程」只說對了一件事,即甲子日,其年、月、日一概不對。推論牧野之戰發生時間,《逸周書?世俘》中提到的「既死魄」是關鍵。
商周之際,時間定位靠干支和月相。月相的種類很多,如既生魄(霸)、望、既望、既死魄(霸)等等。筆者考證,哉生魄(霸)為初五,既生魄(霸)為初八,望為十五日,既望為十六日,既死魄(霸)為二十四日,月相均為定點,誤差不超過一天。搞明白這些月相詞,配合以干支,就能實現日期定位。
《逸周書?世俘》雲「越若來二月既死魄,越五日,甲子朝至接於商」,即從二月既死魄(大月為二十四日,小月為二十五日)這天算,第五天即甲子日(二月二十九日)。「夏商周斷代工程」通過碳14檢測,確定牧野之戰發生於公元前1050年—公元前1020年之間,查這一時期的天文歷可知,符合「二月既死魄,越五日甲子朝」條件的唯有公元前1040年夏曆二月,本月二十九天。
公元前1040年,夏曆二月既死魄為二十五日辛酉,二月最後一天為二十九日甲子。牧野之戰就發生在甲子這一天,即西曆4月18日,周武王滅紂。在此之前,周王文受命剪商七年,周武王又為滅商精心準備了十一年。
公元前1040年夏曆二月二十九日甲子,是改寫中國歷史的一天。
這一天,為夏曆二月二十九日,與《史記》《逸周書》記載的二月甲子日相合,與「二月既死魄,越五日甲子」的月相、日干支亦相合。
這一天,為當年夏曆二月清明(4月15日)節後第四天,與《詩經?大明》中的「涼彼武王,肆伐大商,會朝清明」相合。
這一天,與《韓詩外傳》所載「武王伐紂,至於邢丘,楯折為三,天雨三日不休」, 與《史記·周本紀》所載「武王渡河,中流,有白魚入躍入王舟中」,與《國語·周語》所載「王以二月癸亥夜陳,未畢而雨」的氣候相合。
這一天,與武王時期青銅器《利簋》銘文「珷(武王)征商,唯甲子朝,歲貞,克昏夙有商」相合。
西周,建於公元前1040年,也是周武王作為天子的第一年。《史記》記載,克商後二年,即公元前1038年,周武王病逝,兒子周成王即位,後來周成王傳位周康王,西周邁入新的發展時期,即著名的成康之治。(劉秉光)


※周成王在位多少年?周武王駕崩時,他果真在襁褓中嗎?
※一件青銅器,兩次充當馬食槽,惹得日、美、法三國垂涎
※武王伐紂,果真有八百諸侯響應?其實只有區區八個諸侯
※周武王果真活了九十三歲?他生前一句話證明此為謬論!
※周武王為何刻意選甲子之日滅商?這其中有兩個傳奇淵源
TAG:劉秉光 |
※各年代有何玉龍典型特徵,如何斷代?
※宋明之間不足90年,為何斷代如隔世?
※當今流行的火葬,千年之後的後人們如何來考古?歷史會不會斷代?
※如何依呈色給各個年代的青花瓷斷代?
※如何從青花發色,給古瓷斷代?
※什麼是「夏商周斷代工程」?
※現在很流行火葬,那麼千年以後還怎麼考古?歷史難道不會斷代嗎?
※現在都流行火葬,幾千年後還怎麼考古?歷史會不會斷代?
※唐代玉器有何特點,斷代有哪些依據
※仙人洞發現歷史上最早陶片,專家為破解斷代謎團,竟用10年時間
※他用雙手復活了斷代八百餘年的「宋代遺韻」
※一件傳世的宋代官窯貫耳瓶,如何斷代?民間正能量藏家火眼金睛!
※斷代近千年的汝瓷再現
※玉龍如何斷代,看各時期的典型特徵
※為何德國五代機研發斷代?美軍官參觀過後被勒令封存下馬!
※如今開始盛行火葬,那麼後人如何考古?歷史會不會出現斷代的情況
※如何依呈色,給青花瓷斷代?
※你能給這件玉雕斷代嗎?
※夏商周斷代工程-驚天發現!夏朝存在的證據!瓷器鑒定真知堂鑒古
※易寒:怎麼判斷代購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