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開示 修道不容苟且

開示 修道不容苟且

空白

修道不容苟且

摘自《宣化上人開示錄》

文 / 宣化

輸入

人修道要將基礎打穩,欲了生死就要做些功夫。功夫就是「格物、正心、誠意、修身。」正心就要格物,何謂格物?格除自己的私慾、雜念,格除物慾。物慾包括一切財、色、名、食、睡的欲,你皆要將它革除。然後要正心,即不自私,你若有自私心,就不是正心。

誠意即是永遠都是如此。信佛要永遠信,拿出真心來信,要有堅定的信心。不要總是狐疑不信,怕自己會吃虧上當;又懷疑有沒有佛或菩薩,怎麼我都沒見過?好像狐狸走在冰上,兢兢業業的,若冰一響就趕快向後轉,故云「如履薄冰」。人信佛不要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要有堅定的信心。

修身,凡是對身體有害之物均不用之,要時刻謹慎小心。「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修行是修內聖外王的功夫,內聖即格物、正心、誠意。修身是外王的工作,就是要立功。「勤勞工苦作,不怕活計多」,什麼事都能做,而不是說我天天打坐是修行,不做旁的。若真懂修行的人,起居動作都是修行。

修行即心裡時刻平平靜靜,沒有煩惱、無明、貢高我慢、嫉妒障礙。若你有這些毛病,還是那麼大脾氣、嫉妒障礙,即使你坐八萬大劫,也不會修成功的。修行是要真正的去習氣毛病,檢點自己,才是用功人的態度。所以說「君子不器」,君子不像個器皿,如茶杯只能喝茶用,飯碗只能吃飯用,而不能用在其他處上。但君子是文武雙全,高低都能做,即能「治國平天下」,也能「拿刀上陣,殺退敵人」,所以修道是要天天打起精神來努力。精進就是修行,修行最大的毛病就是怕有煩惱;若無煩惱就得自在解脫,就是大修行人。最要緊的是在任何情形下,都要很定,不生煩惱,這即是修行得力處。沒有煩惱,真正智慧就生出。君子可大可小,小如微塵,大如須彌、如法界。大丈夫志能屈能伸,誰冤枉自己也不生煩惱,屈伸自如,方的、圓的、直的均可,故說君子不器。

「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謂你若不檢點自己,就無威儀,所學的也都是假的。君子是不苟言笑,絕不輕舉妄動,這都是君子的行為。修道人更應超過君子,要學佛、學菩薩、學聖人。學佛法的人要天天如此,不可絲毫躲懶偷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靈隱寺 的精彩文章:

臨終阿彌陀佛來接引時現什麼樣相
生命的真相,世間的本質
傳記 鳩摩羅什大師
傳記 德山禪師軼事

TAG:靈隱寺 |

您可能感興趣

修行用功的時候不要執著,勉強不是道宣化上人原聲開示
為什麼用錢財去做布施是不容易的?宣化上人原聲開示
本煥長老開示:怎麼知道修行過程中自己是不是在用功?
楞嚴咒完整開示
開示 隨緣不是隨便
吃苦是不是修行,看慈法法師開示
佛陀曾開示:起心不正,起念不純,眉目不善
開顯解脫道傳承及相關開示
修行想用功卻一直用不上 廣獻法師開示
開示 善與惡
虛老禪堂開示:隨緣不變 不變隨緣
開示 以不變應萬變
吃飯沒吃飯都忘了,那是真修道宣化上人原聲開示
曾慮多情損梵行——恭聽索達吉堪布開示「不負如來不負卿」
高僧大德關於頓悟漸修的開示,看完不再糾結
如法的供佛規矩,不可不知宣化上人原聲開示
道偉法師 l 心地但無不善,西方去此不遙 ——戊戌佛七開示之三
開示:如何去除懶惰心
修行中這三個條件缺一不可——索達吉堪布開示不墮惡趣的「急剎車」
開示:趕而不急,怎麼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