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對峙近兩個月,印度在賭什麼?

對峙近兩個月,印度在賭什麼?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宋魯鄭】

中國和印度自6月18日起在洞朗邊境的軍事對峙已持續近兩個月,中國按照「有理、有利、有節」的傳統一步步出招,尤其是從8月3日凌晨3時至4日凌晨4時,《解放軍報》、新華社、中國駐印度大使館、中國外交部、中國國防部、《人民日報》接力六次發表評論或聲明,可以說已經到了仁至義盡的地步了。

然而,外界不解的是,印度表現出少有的頑冥不化,對中國的警告置若罔聞,大有要和中國一決雌雄之勢。

外界同樣不解的是,印度在國力上和中國根本不是一個檔次,差距簡直不可以里計:印度經濟總量連中國的五分之一都不到,對於民生和軍事極為重要的基礎設施如交通和電力更是非常落後,其貧困人口超過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總數。

當然,嚴重的民生問題和落後的經濟並不影響印度巨額的軍事開支:2017年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最新報告指出,印度2012年到2016年對外採購武器金額佔全球13%,成為全球第一大武器採購國。印度以自己的行動證明了一個採納西方民主體制的國家如何在大炮和黃油之間作選擇的。

任何人都明白,軍事是政治的延續。決定戰爭的因素並不僅僅是實力,顯然印度之頑固是另有他因。印度也在賭中國絕不會以武力手段解決這場衝突。

從國內因素講,一是2017年是中國的特殊年份,決定中國未來五年到十年甚至更長遠發展的十九大就要召開。十九大的成功召開自然離不開一個穩定的內外部環境。

二是中國新一代領導人為應因發展的需要,創造性、前瞻性地推出「一帶一路」戰略。印度是「一帶一路」上的重要國家,如果中印發生武裝衝突,這個戰略既使不失敗也將困難重重。

三是中國一直強調和平崛起,一直主張以和平手段解決領土爭端。如果中印衝突以武力收場,印度不管勝敗,都會對中國和平崛起之路製造強大的國際性障礙。世界各國包括印度都明白,中國當前的最高國家利益是實現現代化,在它們看來,中國斷不會為了此一地區而大動干戈。

從國際因素講,一是美國、日本包括南海爭端諸國以及民進黨統治下的台灣,都希望製造各種事端遏制中國(大陸)的崛起,中印衝突誰勝誰敗已經不重要,只要戰爭開啟,中國就已經付出巨大代價——當然它們更期盼中國輸掉這場戰爭,這樣它們更能夠火中取栗。

二是俄羅斯雖然目前對中國相當依賴,面對印度這個長期盟友,也依然會保持中立。中印一旦真的發生衝突,一方面可以改變和提升中俄關係里俄羅斯的地位,另一方面也可減輕俄羅斯在全球面臨的西方壓力。畢竟,世界上多一個熱點,西方各國就不得不把精力從俄羅斯挪開一點。

三是以中國為重要成員而且一定程度化解西方壓力的上海合作組織、金磚五國集團,對於中國在全球的地位和影響力非常重要,但是中印軍事衝突將動搖這兩個組織,這確實不利於中國的國際形勢。

四是戰爭一旦發生,中國將會在國際上陷入孤立。這並不是因為中國「失道孤助」,而是國際環境使然。在西方眼裡,印度是和它們一樣的所謂「民主國家」,自然要站在印度一邊。而且中國的崛起正在撼動西方對世界的統治,被視為對它們的威脅。

我們不妨對照一下1962年的戰爭,儘管今天的西方也承認當時是印度在挑釁(馬克斯維爾任倫敦《泰晤士報》駐南亞記者期間報道了戰爭,其專著《印度對華戰爭》指出戰爭實際上由印度挑起。該書被認為是研究中印戰爭的權威史學著作),但戰爭爆發後,公開表示支持中國的僅有北越、朝鮮、緬甸、巴基斯坦、阿爾及利亞、幾內亞和迦納等七個國家。而反對中國,同情和支持印度的國家至少有75個。

美蘇兩大強權在當時意外地同時支持印度,並向印度提供武器、物資援助及國際輿論的支援,美國甚至當時曾警告若中國再不停火則會派遣軍隊支援印度。所以說所謂的國際輿論也是緊隨國家利益的,而不是客觀事實。

從印度的角度講,一是採用西方民主制度的國家往往無法有效控制民粹主義。它一方面要面對新聞自由名義下對極端民族主義的宣揚和被煽動起來的高漲民意,另一方面它也要面對反對黨藉機發難。假如它要退讓,就會被反對黨攻擊為軟弱,並會利用這一點去贏得選舉。雖然印度面對這樣巨大的外部挑戰,但這種民主制度導致了國內各方力量不可能團結一致,也不可能從國家真正的利益出發,否則1962年的慘敗就不可能發生。所以說西方鼓吹的民主國家不會發生戰爭的論調與事實並不符。

另外,由於長期歪曲的教育灌輸,所有接受過教育的印度人,都接受了「中國佔領印度領土」的虛假觀念。這種國內氛圍使邊界爭端很容易發展為危機。

二是印度認為時間不在自己這一邊。目前中印兩國的實力進一步拉大,中國越來越接近完成現代化的目標。真到了那一天,印度將毫無和中國討價還價的能力。雖然海內外的自由派學者包括印度學者本身都非常主觀、樂觀地認為,印度已經完成最困難的制度轉型,而中國早晚會因為制度問題而垮掉。但這種論調顯然沒有辦法影響到印度的政治精英(也包括日本、南海爭端諸國),它們以行動證明了中國的現代化成功是必然的,它們要趕在這一天成為現實之前向中國挑釁,以儘可能換取更多的利益。

三是印度認為雙方都是持有核武器的國家,自人類進入核時代以來,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是不會發生戰爭的。印度雖然在各方面都落後於中國,但擁有核武器卻能抹平這些所有差距。這和朝鮮的認知是一樣的。

四是印度認為中國比印度更不能承受戰爭的風險。印度如果戰敗,不過是換一個政府,但中國如果戰敗,則極有可能導致體制垮台。因此自認在戰爭意志上要高於中國。不過事實可能正相反:由於中國更不能承受失敗的代價,所以一旦開戰就必須取勝。而且由於歷史原因,中國在主權問題上格外敏感,是政權合法性最重要的因素,絕無妥協讓步的可能。

不過,不管印度打的什麼算盤,真要到了軍事解決的地步,印度的代價將十分高昂。一是莫迪的改革將就此夭折,印度好不容易又重新步入增長軌道的經濟將再次沉淪。莫迪自己的政治生命也告終結。二是印度作為新興國家,中國的市場和投資、上合組織和金磚國家平台都將喪失,印度的發展前景將極為暗淡。三是經濟困境下,印度一向複雜的政局將進入另一個動蕩期。

作為一名海外華人,還是希望印度能夠吸取1962年的教訓,以免親者痛、仇者快。當時的印度就是誤判形勢,以為中國不會真正的作出反應——分析印度失敗原因的《亨德森·布魯克斯報告(The Henderson Brooks Report)》說印度參加戰爭「並非根據自己的實力,而是因為認為中國方面不會做充分反應。」

今天的印度似乎正在重蹈昔日的覆轍。據《印度斯坦時報》報導,今年7月21日,印度國家主計審計長向議會遞交了一份印度陸軍情況報告,顯示這3年當中,印度陸軍「缺糧少彈」情況未顯著改善,其中印度兵工廠委員會供應的武器彈藥,質與量上都無法滿足陸軍需要。報告還揭露,2013年所有170種武器彈藥當中,只有27%可以維持20天的激烈作戰;直到2016年9月,有8成的武器彈藥都不能達標。

前車之鑒,當銘記。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 的精彩文章:

刀塔2國際邀請賽Liquid戰隊奪冠 中國獲得二三名
中國電影或首次躋身全球票房100強,但美國人承認嗎?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書粉微博搞抽獎 連續兩次全部抽中黑粉
浙江公司美股疑因「烏龍指」暴漲2萬倍 成為世界首富8分鐘

TAG:觀察者網 |

您可能感興趣

網曝:臨近對峙第一線,印度民眾出現大逃亡,人口驟降40%!理由竟是怕挨打!
女子網購一隻藍貓,3個月後哭著找店家對峙:長成這樣怎麼吸?
時隔幾十年的對決,兩位硬漢面對面對峙,如今誰更勇猛?
巴鐵暴露一個弱點,印度急忙增派數千精英對峙,這次我國也幫不了
因為一個名字,兩個國家對峙二十七年,希臘:反正你不能叫這個
宋金兩朝對峙了將近90多年,誰也不能吃掉誰
美俄對峙有何後果?一旦開戰,這幾個國家瞬間消失!
「2月劇單」這似乎是一場顏值的「對峙」,十部好戲等你來
敘總統不小心說出美俄近在咫尺對峙的秘密!那次差點就打起來了!
時隔多年,美俄兩軍再次「對峙」?普京是否能夠「一擊制勝」?
兩隻貓在對峙,以為白貓在欺負黑貓,剛想呵斥就看見這一幕,令人羞愧難當!
F-22對戰蘇-35,空中對峙近一個小時,美國又想忽悠人
這次來真的?這兩個亞洲國家將要開火,雙方海上緊張對峙互相瞄準
對峙升級!俄羅斯猛然丟出一個重磅炸彈,這次美軍徹底沒轍了!
2019年樓市中出現3個「對峙」,關係到買房者的利益,須看看
軍事對峙愈來愈激烈,敏感時刻美增兵1500人,這僅僅是個開始
最後對峙,純妃細數嫻妃三步棋局,死前說了一句話,在多年後應驗
美俄對峙有何嚴重後果,這幾個國家迎來大危機!
印專家:「洞朗對峙」結束一年,不丹擔憂印度比中國多
縱觀三國時期,只有這4人敢跟呂布對峙,其中一個讓呂布膽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