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名菜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名菜

常言道:名以食為天,吃這個東西可謂是一天都少不了的東西,今天就讓小編帶大家去看看我們老祖宗為我們留下的傳統美味。也許小編有說的不恰當的地方,希望大家提議,我們多多交流。

  1. 東坡肉

聽著名字大家就會想起大文豪蘇軾了,沒錯這個東坡肉與蘇軾可謂是互相對應。

東坡肉又名紅燒肉、滾肉、東坡燜肉,是眉山和江南地區特色傳統名菜。東坡肉在浙菜、川菜、鄂菜等菜系中都有,且各地做法也有差異,有先煮後燒的,有先煮後蒸的,有直接燜煮收汁的。紅燒肉的主料和造型大同小異,主料都是半肥半瘦的豬肉,成品菜都是碼得整整齊齊的麻將塊兒,紅得透亮,色如瑪瑙,夾起一塊嘗嘗,軟而不爛,肥而不膩。

東坡肉相傳為北宋詞人蘇東坡(四川眉山人)所創製,最早發源地是四川眉山。原型是徐州回贈肉, 為徐州「東坡四珍」之一。宋神宗熙寧十年(1077年)四月,蘇軾赴任徐州知州。七月七日,黃河在澶州曹村埽一帶決口,至八月二十一日洪水圍困徐州,水位竟高達二丈八尺。蘇軾以身卒之,親荷畚插,率領禁軍武衛營,和全城百姓抗洪築堤保城。經過七十多個晝夜的艱苦奮戰,終於保住了徐州城。全城百姓無不歡欣鼓舞,他們為感謝這位領導有方,與徐州人民同呼吸、共存亡的好知州,紛紛殺豬宰羊,擔酒攜菜上府慰勞。蘇軾推辭不掉,收下後親自指點家人製成紅燒肉,又回贈給參加抗洪的百姓。百姓食後,都覺得此肉肥而不膩、酥香味美,一致稱他為「回贈肉」。此後,「回贈肉」就在徐州一帶流傳,並成徐州傳統名菜。這在《徐州文史資料》、《徐州風物誌》、《徐州古今名饌》中都有記述。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名菜

2.水晶餚肉

水晶餚肉又名水晶餚蹄、鎮江餚肉,是江蘇鎮江市一道傳統名菜,屬於蘇菜系。成菜後肉紅皮白,光滑晶瑩,鹵凍透明,猶如水晶,故有「水晶」之美稱。

相傳數百年前,鎮江酒海街有一家小酒店的店主,一天買回四隻豬蹄,準備過幾天再食用,因天熱怕變質,便用鹽腌制,但他當時誤把家人為做鞭炮買的一包硝,當作鹽腌了豬蹄,直到三天後家人找硝時才發覺,連忙揭開腌罐一看,不但肉質未變,而腌得蹄肉硬結而香,色澤紅潤,蹄皮色白。為了去除硝的味道,一連用清水浸泡了多次,再經開水鍋中焯水後撈出。接著,他又把豬蹄放入鍋中,加蔥、姜、花椒、茴香、桂皮用高溫燜煮,本欲以此解除毒性和異味,不料蔥煮半個時辰後,卻出現了一股異常的香味,入口一嘗,滋味鮮美,毫無異味。從此以後,該店主就用此方法製作「硝肉」,前來品嘗的顧客也越來越多,不久就聞名全市。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名菜

3.腊味合蒸

腊味合蒸是湖南地方傳統名菜,屬湘菜系。是以臘豬肉、臘雞、臘魚、雞湯和調料,下鍋清蒸而成。做法簡單,其臘香濃重、咸甜適口、柔韌不膩,有開胃祛寒、消食等功效。

    很久以前,開飯館的劉七,破產後流落它鄉。一天,他討飯來到一座縣城。將近年關,大家施捨給他一些年貨,如臘魚、臘肉什麼的。劉七把討來的臘魚臘肉調配一下用蒸缽盛了,在一個財主家的屋檐下,生火做了起來。

    財主在陪客人飲酒,忽然有香味溢上客廳。客人鼻子聞一聞,說:「老弟,酒已三巡,你為何留一手呢?快端出來嗎。」財主讓僕人把菜快端上來。僕人感到奇怪,明明把菜全端上桌了。到門外一看,發現牆角有個乞丐正從火上端下蒸缽要吃,香味就是從這裡來的。於是就用兩倍的飯把菜換回去了,大家都覺得味道很好。這位客人是一家飯莊的老闆,於是就想借財主家的廚子去兜兜生意。財主讓僕人告知劉七,劉七就答應了。

    劉七進了大飯莊著實的把他這道菜精心的發揮一頓,並取名「腊味合蒸」。果真以色、香、味、型俱佳,招徠了大批的顧客,飯莊的生意十分的興隆。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名菜

    4.飛龍湯

    飛龍又名榛雞,產於興安嶺。飛龍湯是將榛雞脫毛去掉內臟後,用高湯煮熟即可,湯中不需放任何調料以保持湯原汁原味。飛龍湯肉質鮮美,營養豐富,適合用作滋補湯品。

    「飛龍湯」是東北的「食中珍品」。在東北民間,曾有「天上龍肉,地上驢肉」的說法。所謂龍肉,指飛龍肉而言。相傳,飛龍是曾受過封的一種專給皇帝進貢的山珍,世上罕見,其肉細嫩,味鮮美,早在14世紀就聞名於世。此菜湯清見底,湯中紅、白、綠、黑四色相間,其味鮮咸異美。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名菜

    5.無為熏鴨

    無為板鴨也稱為無為熏鴨,是安徽省無為縣傳統清真名食,始創於清朝年間。以巢湖麻鴨為原料,配以八角、花椒、丁香、小茴香等約30種中藥和調料,先熏後鹵,製作而成。

    清朝時期,由新疆等地遷來無為縣定居的五十餘戶回民首創,以鼓樓口林鴻興經營的板鴨最有名。當時的做法是:選用2公斤上下的麻鴨,宰殺洗凈後,翅下開口去內臟灌水洗凈後,放入食鹽,灌進硝水晃動,再入缸腌制,先腌鴨身,兩小時後將鴨頭朝下,再腌兩小時,掛在風口晾乾水分。接著用細鐵棍作架,將鴨置上,下以木屑緩慢燃燒熏烤,每隔五分鐘翻熏一次,待到鴨坯色澤金黃聞到香味,加八角等香料入布袋並扎口,放進注水鍋內,再加香菇等輔料,燒開後,放入熏烤過的鴨坯,用小火約燉十分鐘,再用柴灰壓火燜三十分鐘即可。

    隨著市場需求量的增加,無為縣已有1000多戶加工板鴨,年產銷板鴨、熏鵝約500萬隻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名菜

    6.麻婆豆腐

    麻婆豆腐是四川省傳統名菜之一,屬於川菜系。主要原料為配料和豆腐,材料主要有豆腐、牛肉末(也可以用豬肉)、辣椒和花椒等。麻來自花椒,辣來自辣椒,這道菜突出了川菜「麻辣」的特點。其口味獨特,口感順滑,流傳甚廣。

    麻婆豆腐始創於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在成都萬福橋邊,有一家原名「陳興盛飯鋪」的店面。店主陳春富(陳森富)早歿,小飯店便由老闆娘經營,女老闆面上微麻,人稱"陳麻婆"。當年的萬福橋是一道橫跨府河,常有苦力之人在此歇腳、打尖。光顧飯鋪的主要是挑油的腳夫。陳氏對烹制豆腐有一套獨特的烹飪技巧,烹制出的豆腐色香味俱全,不同凡響,深得人們喜愛,她創製的燒豆腐,則被稱為「陳麻婆豆腐」,其飲食小店後來也以「陳麻婆豆腐店」為名。

    《錦城竹枝詞》、《芙蓉話舊錄》等書對陳麻婆創製麻婆豆腐的歷史均有記述。《錦城竹枝詞》云:「麻婆陳氏尚傳名,豆腐烘來味最精,萬福橋邊簾影動,合沽春酒醉先生」。《成都通覽》記載陳麻婆豆腐在清朝末年便被例為成都著名食品。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名菜

    7.東安子雞

    東安子雞又叫東安雞、官保雞,是一道地方傳統名菜,屬於湘菜系。因用東安新母雞烹制而成,故名。東安子雞成菜呈紅白綠黃四色,雞肉肥嫩,味道酸辣鮮香。此菜曾入選2010年上海世博會四大傳統湘菜名錄。

    製作步驟大致為:將雞宰殺後放入湯鍋內煮,七成熟時撈出待涼,切成小長條。炒鍋放油燒至八成熱,下雞條、薑絲、醋、花椒末等煸炒,再放鮮肉湯燜至湯汁收干,放蔥段、麻油等,出鍋裝盤即成。

    相傳在唐代開元年間,東安人開始烹制東安雞--「醋雞」。

    清末民初時,此菜被引入長沙,經湘軍將領席寶田(東安人)、民國將領唐生智(東安人)等官宦食客的張揚,逐漸成為酒宴名餚,湖湘各地菜館紛紛效法烹制。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毛澤東用「東安雞」宴請賓客,受到賓客的讚揚。後逐步流傳到美洲、歐洲等地,並成為湘菜的風味當家菜目之一。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名菜

    8.西湖醋魚

    西湖醋魚別名為叔嫂傳珍,宋嫂魚,是浙江杭州飯店的一道傳統地方風味名菜。西湖醋魚通常選用草魚作為原料,烹制而成。燒好後,澆上一層平滑油亮的糖醋,胸鰭豎起,魚肉嫩美,帶有蟹味,鮮嫩酸甜。

    西湖醋魚的歷史,源於南宋京都臨安(今杭州),得從南宋杭州的「宋嫂魚羹」說起。

    宋五嫂,為南宋著名民間女廚師,高宗趙構乘龍舟西湖,曾嘗其魚羹,讚美不已,於是名聲大振,奉為膾魚之「師祖」。從此,宋嫂魚羹,遂揚名於世。其後又經名手整治,乃成西湖醋魚與宋嫂魚羹兩種名菜,流傳至今。

    民國時期,文人梁實秋曾記載過該菜的烹飪方法:選用西湖草魚,魚長不過尺,重不逾半斤,宰割收拾過後沃以沸湯,熟即起鍋,勾芡調汁,澆在魚上,即可上桌。如今在杭州幾個著名飯店都有這道菜,但杭州居民家中平不常見,現在部分飯店已經用鱸魚替代。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名菜

    9.黃泥煨雞

    叫化雞又稱常熟叫化雞,是江蘇常熟地區傳統名菜,屬於江浙菜系。主要材料有雞等,炸燒味。入口酥爛肥嫩,風味獨特。

    相傳,很早以前,有一個叫化子,沿途討飯流落到常熟縣的一個村莊。一日,他偶然得來一隻雞,欲宰殺煮食,可既無炊具,又沒調料。他來到虞山腳下,將雞殺死後去掉內臟,帶毛塗上黃泥、柴草,把塗好的雞置火中煨烤,待泥干雞熟,剝去泥殼,雞毛也隨泥殼脫去,露出了的雞肉。約100多年以前,常熟縣城西北虞山勝地的「山景園」菜館根據這個傳說,去粗取精,精工效法創製此雞。

    關於叫化雞的來歷,還有一段傳說。相傳在明末清初,常熟虞山麓有一叫化子,某天偶得一雞,卻苦無炊具調料,無奈之中,便將雞宰殺去除內臟,帶毛塗上泥巴,取枯枝樹葉堆成火堆,將雞放入火中煨烤,待泥干成熟,敲去泥殼,雞毛隨殼而脫,香氣四溢,叫化子大喜過望,遂抱雞狼吞虎咽起來,正好隱居在虞山的大學士錢牧齋路過,聞到香味就嘗了一下,覺得味道獨特,回家命其家人稍加調味如法炮製,味道更是鮮美無比。後來,這種烹制方法就在民間流傳開來,大家把這種烹制出來的雞叫「叫化雞」。再以後,這種做法被菜館中的人學去,對其製法亦精益求精,並增添了多種調味輔料,因此贏得了眾多食者的讚賞,名聲遠揚,慕名品嘗者,常年絡繹不絕

    「叫化雞」的品種有山景園叫化雞、王四叫化雞、虞山牌叫化雞等,已列入《江蘇菜譜》和《中國名菜譜》。古老的菜肴正煥發出新的美味。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名菜

    10.清蒸武昌魚

    清蒸武昌魚(英文名:Steamed Wuchang Fish)是湖北省的一道傳統名菜。

    清蒸武昌魚通常選用鮮活的武昌魚為主料,配以冬菇、冬筍,並用雞清湯調味而成。成菜特點是:口感滑嫩,清香鮮美

    武昌魚又名團頭魴,因產於鄂州梁子湖而得名,頭小體高,面扁背厚,呈菱形,脂肪豐叟,肉味鮮美。

    1957年,毛澤東《水調歌頭·游泳》發表,詩詞中「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加大了人們對武昌魚的興趣。

    1965年,武昌魚被正式定名為湖北省地方風味菜肴,成為鄂菜的當家美食。

    隨著時代的發展,烹飪武昌魚的製作技術不斷改進和提高,從傳統的蒸、煮、炙三種,發展到清蒸、油燜、網衣、滑溜等多種方法,其中尤以清蒸武昌魚別具一格,特點是口感滑嫩,清香鮮美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名菜


    中華名族的歷史源遠流長,各種美味層出不窮,我想還有好多小編不知道的等著大家來發掘。去一一撥開神秘的面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行走的拾荒者 的精彩文章: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十大母親
    歷史十大名戟,值得關注
    歷史上有名的十大飯局
    歷史上被秦始皇念念不忘的女人盡然是一位寡婦
    盤點中國歷史上十大女醫生,你知道嗎?

    TAG:行走的拾荒者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歷史上的二十個「十大」名人
    中國十大名茶,歷史來源
    中國歷史上的五大遺憾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皇后都是誰
    中國歷史上的八大飯局
    中國歷史上被埋沒的十大無名英雄
    消失在地球歷史上的十大超級帝國,中國上榜兩個
    中國四大名錦誰的歷史最為悠久
    中國歷史上的九大盛世
    中國歷史上的四大女劍客
    中國歷史上十大「怪癖」皇帝
    中國歷史十大猛將
    中國史上最冤5大忠臣,第一個影響了中國歷史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名相,第一個死的最慘
    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空城計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八大古都之一、中國十大最古老城市 你去過嗎?
    中國歷史上六大復辟皇帝
    盤點:中國歷史上智商最高的十大人物
    中國歷史上名氣最大的四位山東籍宰相
    盤點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十大「餿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