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若參加國展,最可能獲大獎
對於學書法的國人來說,國展是個香餑餑,每逢國展將至,全國上下,學書者不無挑燈夜戰、摩拳擦掌,為的無非是打入國家級行列,如願入展,就算真正登堂入室了。萬一獲獎,對某些人來說,就是功成名就,不愧於十年、甚至數十年寒窗苦練。
可見,國展是學書者擠破了頭,都要去拼一拼的。至於,是否公平、公正,另當別論!
話說回來,要想入選國展,談何容易?既要有很高書法功底,又要符合展覽要求。主辦方羅列了各種嚴苛的要求,很多人都是可望不可即的,參加了也可能是去當炮灰!
前不久,有一篇調侃的文章,是這樣說的,說書聖王羲之復活,穿越千年,拿他的《蘭亭序》參加國展,遺憾的是,王羲之先生最終落選了!書聖的水平是很高啊,這是公認的,但有很多項指標都不符合國展要求。比如,幅式太小了,達不到很好的展廳效果;再則書聖沒有署名,評委不好判斷真偽等等,一共羅列了十多條。不要較真,這不過是好事者吃飽了沒事調侃罷了!
說到如今的各種展覽,追求展廳效果卻是事實,沒有好的展覽效果,老百姓是不會買賬的。因為現在的書展已進入展覽時代嘛,與時俱進那是必須的。
於是,作品追求展廳效果一時成了書法創作的重要特徵。為了追求展廳效果,人們創造作品追求大氣勢、大感覺、大效果,甚至人為做舊,以求作品在展廳的眾多展品中,吸引觀眾眼球。
這麼看來,什麼樣的作品最可能入選國展或者獲大獎呢?我們從幾千年前開始盤點,發現古代很多經典作品,依國展的要求,都可能入不了圍啊,蘇黃米蔡都可能沒戲。再往後數,王鐸、徐渭等有可能,近代的,數來數去,發現於右任是最有可能入展的。
理由是,於老先生的作品融碑帖於一爐,風格獨特,直入平出而意態萬千,大氣磅礴而又不失儒雅蘊籍之風,這都是難能可貴的!
再則,於老先生舊學功底深厚,經史、諸子、美文、詩詞、聯句信手捏來,這跟當代個別中青年書家下筆則「月落烏啼霜滿天」是大不一樣的。
這樣看來,于右任先生的書寫內容高雅、開闊,書法又大開大合、氣勢磅礴,意態萬千,至於展廳效果,自然差不了的。這樣的作品,若要參加現在的國展,獲大獎是大有可能的。
不妨,請看他的參賽作品,共60幅!


※什麼?三星出藍牙耳機已經出了兩代 他們差距在什麼地方?
※徠卡哈蘇全制霸 精美相機紙膜藝術品賞
※和十二星座男分手再複合的概率是多少?
TAG:心一康 |
※于右任投國展,最可能獲大獎!
※13屆國展于右任若參加,最可能獲獎(66幅)
※多次獲得國展一等獎,他說入國展的關鍵在這裡
※笑哭!一大師說這樣能入國展,還能獲獎?
※德國展開東線戰場後,仍有勝利的機會,希特勒如下這兩個決定,千年帝國或能成功
※沒有手也可以入國展得蘭亭獎,糟蹋藝術的「大師」們臉紅么?
※學習歐楷難入國展,可是徐朝江卻憑藉歐楷獲得了首屆楷書最高獎
※誰說歐楷難入國展,而范琛憑藉歐楷不但入了國展,還躋身於中書協
※印度航母帶傷出海,要向鄰國展示大國實力,俄:此舉很不明智
※掌握好創作角度入選國展立竿見影,國展創作兩類作品最容易入選
※書法國展投稿需要掌握這些方法,讓你事半功倍,入選國展並不遙遠
※越王勾踐劍到此國展覽,卻出現了損傷,國家從此決定不再外借
※終於秦國發兵了,趙國展開中國歷史上最大也最慘烈的「長平之戰」
※沒有手也可以入國展得蘭亭獎,糟蹋書法的「大師」們臉紅不?
※揭秘國展創作技巧:兩類作品最易入展,但從這個角度入手見效最快
※十二屆國展要來了,四條經驗告訴我們哪類作品可以入選國展
※為預備參加國展的中國書畫家提供幾點參展要略
※他的顏體行草作品,6次獲國展最高獎
※埃航疑雲即將破譯,大國展現強大航空實力,美國只能等待審判!
※國展創作最不能忽視的亮點,用章和落款,四點建議拿走不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