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民政部:網路求助行為不屬於慈善募捐!

民政部:網路求助行為不屬於慈善募捐!




【TechWeb報道】7月31日消息,據民政部官網顯示,近日,民政部公布了《慈善組織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台基本技術規範》、《慈善組織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台基本管理規範》(以下簡稱《基本技術規範》和《基本管理規範》)兩項推薦性行業標準,並於2017年8月1日起實施。





民政部規範互聯網募捐信息平台:網路求助行為不屬於慈善募捐




2016年9月1日《慈善法》實施前夕,民政部根據法律授權,公開遴選並指定了首批13家慈善組織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台(以下簡稱平台)。



平台指定後,民政部依據《慈善法》及《慈善組織公開募捐辦法》、《公開募捐平台服務管理辦法》等規章制度,開展了日常監管,建立了平台的定期報告制度,接受了相關投訴舉報並依法查處,暢通了慈善組織、社會公眾和媒體監督的渠道,推動了互聯網慈善募捐規範運行。




為進一步指導平台依法依規開展具體工作、細化事中事後監管,民政部社會組織管理局組織了兩項行業標準的起草工作。




近一年時間內,向慈善領域專家、標準化專家、互聯網募捐信息平台、慈善組織、捐贈人代表及相關部門廣泛徵求意見,今年6月通過民政部門戶網站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通過開門制定標準的方式,明確量化指標,細化操作流程,取得各方認同,推動制度落實,確保了標準的權威性、科學性與可操作性。



《基本技術規範》規定了平台在性能、功能、安全、運維等方面的基本技術要求,適用於申報慈善組織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台的設計、開發、改造,以及遴選指定、日常運維。




主要由基本要求(涉及合規性、響應性、穩定性、擴展性、數據介面、日誌記錄6項指標)、功能開發要求(涉及基礎功能、公開募捐活動管理、後台管理3項功能)、安全要求(涉及物理安全、軟硬體安全、數據安全、安全事故及響應4項安全)、運行維護要求四部分內容構成,具體有31款組成,從技術角度為平台建設和運行提出了規範要求。



《基本管理規範》規定了平台在指定、運行、服務、監管等層面的基本管理要求,適用於平台指定、日常運營和事中事後監管。




主要由平台指定(涉及平台申報、平台評審、平台承諾3項流程)、平台運行(涉及對象選擇、信息展示、信息管理、資金管理、風險管理、對捐贈人慈善組織的服務、隱私保護、公益性和行業責任8項規程)、平台監管(涉及評價、社會監督、退出3項機制)三部分內容構成,具體有51款組成,構成了條件嚴格、操作嚴謹、追責嚴肅的管理流程。




兩項行業標準強調,在平台上進行募捐的主體應是獲得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其他組織、個人包括平台本身沒有公開募捐資格。



平台應驗證慈善組織的登記證書、公開募捐資格證書。平台為慈善組織發布公開募捐信息,應在頁面顯著位置上公布慈善組織全稱、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公開募捐資格證書、募捐方案、聯繫方式等募捐信息查詢方法。平台不應為不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組織、個人提供公開募捐信息發布服務。




兩項行業標準要求,平台應重視網路安全管理,取得網站經營許可證(ICP證)或通過備案,信息安全等級保護不低於三級。



平台宜開通在線募捐支付功能並提供技術保障,捐贈資金應直接進入慈善組織的銀行賬戶或安全的第三方支付賬戶,不應截留或代為接受捐贈資金。第三方支付賬戶服務提供者應具有《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規定的支付業務許可證。




兩項行業標準規定,公開募捐信息不應與商業籌款、網路互助、個人求助等其他信息混雜。




平台應明確告知用戶及社會公眾,個人求助、網路互助不屬於慈善募捐,真實性由信息提供方負責。個人為解決自己或者家庭困難,提出發布求助信息時,平台應有序引導個人與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對接,並加強審查甄別、設置救助上限、強化信息公開和使用反饋,做好風險防範提示和責任追溯。



兩項行業標準要求,平台應平等、公正地對待公開募捐活動,建立統一、公平的信息發布機制,為全國範圍內的慈善組織提供服務,不因慈善組織的地域或規模發生服務差異,不應拒絕服務符合條件的慈善組織。




平台應對公開募捐信息進行合理排序和展示,並提供公平公正服務,不應有競價排名行為。平台應履行信息公開義務,至少每半年向社會公告一次平台運營情況,並接受社會質詢,內容包括但不限於:合作的慈善組織名錄、發布的公開募捐活動數量、募捐財物金額、平台運營收支狀況等。



兩項行業標準提出,平台應自覺接受動態管理、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若發現慈善組織在開展公開募捐時涉嫌違法違規行為的,平台應及時向民政部門報告;若民政部門發現慈善組織在使用平台服務中涉嫌違法違規行為,要求協助調查的,平台應依法予以配合。




相應地,標準對平台的評價、監督、退出也作出了明確規定,1年內不達標或違規處理累計2次,或產生重大社會負面問題,或出現重大網路安全事故的,取消指定,2年之內不得重新申報,確保互聯網募捐信息平台有進有出、優勝劣汰,實現公益慈善的良性循環。




標準關鍵在於應用。近年來,民政部大力推行標準化建設。面對不斷推陳出新的「互聯網+公益慈善」創新,把標準化理念和方法融入互聯網募捐信息平台管理,是我國公益慈善事業向標準化方向邁進的有益舉措,是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構築社會治理新模式的重要實踐。



民政部今後將運用這兩項行業標準指導和規範互聯網募捐信息平台的管理和運營,推動標準的共同使用與反覆使用,並將順應互聯網治理的時代創新,不斷完善標準條款,條件成熟時,將向國家標準委申報轉化為國家標準。






往期精彩文章回顧:




一加5抄襲iPhone 7 Plus?一加:是魅族先發明的!




魅族黃章:做不到有價值的曲面 寧願給大家千元之王!





魅族李楠喊話友商:侵犯我們專利的請給我們個交代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TechWeb 的精彩文章:

中國又一技術讓外媒驚呆:開發用人工智慧技術抓嫌犯
全球首個城市立法過馬路玩手機罰款!
明天起免收這6項費用!北京部分道路14日起將全天禁行外地車!
蘋果為Apple Pay活動補貼3000萬!網友:才3000萬 耍猴嗎?
俄羅斯研發出「反面部識別」技術!

TAG:TechWeb |

您可能感興趣

互聯網慈善,如何避免演化成職業乞丐般詐騙行為?
「零負團費」港澳游追蹤:涉事旅行社稱非公司行為 系員工私自做單
呼圖壁縣委網信辦開展「公民網路行為 規範」專題培訓活動
古代政府有沒有向國民借債的行為?
朴槿惠親信保釋申請被駁回?韓民眾:李在鎔行為什麼他不行?
網路不會為你的行為買單
英國首家「網癮診所」成立,專註改善互聯網成癮行為
網路交易違法行為探析
林鄭:向衝擊國家主權安全的行為說「不」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進一步打擊逃廢債行為
閬中嚴懲網路廣告違法行為,某地產公司和三家文化傳媒公司被查處!
設定辦案期限是為了體現行政執法的效率原則,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政,超期辦案並不是撤銷行政行為或者確認行政行為違法的必然理由和依據
日本財務省造假行為層出不窮 執政黨議員怒斥:白痴行為
亞投行嚴厲譴責借亞投行名義從事非法集資等欺詐行為
哪些民間借貸行為是不受法律保護的?
中行向盲人歌手周雲蓬致歉 曾稱其「無民事行為能力」拒絕辦卡
「給」是善美的行為
楊穎解釋《奔跑吧》行為,跑男團除鄭愷都安慰,網友:是不是忘了
荒唐!德國審判通緝敘利亞中將英雄,還自稱是「國際社會」行為
遠東航空嚴厲譴責利用其名義進行網路詐騙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