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陶瓷製作師,旋轉在指尖的藝術

陶瓷製作師,旋轉在指尖的藝術

文 | 文化君

視頻里展示了做大器的過程,幾人合力,共同拉坯成型,整個過程激動人心。

中文中有三詞進入英文,分別是「Tea(茶)」,「silk(絲)」,「china(瓷器)」。瓷器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亦是浩瀚歷史長河的見證者。

瓷器是中國古代偉大的獨創的發明之一,可追溯至3000多年以前。瓷的前身是陶,而陶的發現與成型,卻在全球遍地開花,歷史已有上萬年之久。2012年末,世界十大考古發現中在江西仙人洞遺址里出產的陶片,經過考證其距今已有2w年,而仙人洞遺址距離景德鎮僅有70多公里。

瓷器穩定不易變化,一件瓷器製品,從它被塑造出來之後,就不會再發生變化,即便是損壞,也可以復原。瓷器因其穩定的特性不但成為記錄歷史的重要道具,更是表現人類創造智慧的象徵。

為何瓷器穩定不移?瓷器的坯料是高嶺土(也稱瓷土)、正長石和石英混和而成的,胎表還要施一層有玻璃質的釉,然後在1200度左右的高溫下焙燒,成品質地堅硬、吸水率極低、敲擊能發出清脆的金屬聲。作為瓷器前身的陶器,它的坯料一般是粘土,胎表多不施釉或施有低溫釉,焙燒的溫度在700度到800度之間。

中國的瓷器馳譽全世界,到處受到人們的喜愛。17、18世紀,在歐洲市場上,中國的瓷器用黃金一樣貴重,稱之為「白色黃金」。2005年,倫敦佳士德拍賣會,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瓷罐拍出2.3億人民幣;2010年,英國一家倫敦拍賣行,一件清乾隆粉彩鏤空瓷瓶5.5億人民幣的天價成交。如今瓷器代表著一個時期的文明與血脈的傳承,依舊受到世界的矚目,隨著時間的推移,大放異。

中國是最早生產陶瓷的國家,早在2萬年前的冰河時代,生活在現江西萬年縣大源鄉仙人洞的早期人類,已經開始使用陶器。歷史的浸潤使得陶瓷有著難以企及的藝術造詣,文化的豐富性使得陶瓷之美迷幻神離,你是否了解陶瓷之美?是否知道各式精美瓷器背後的製作過程?

瓷器的製作過程

《特別推薦

藏友網論壇7月31號20點播出

練泥

練泥:從礦區採取瓷石,先以人工用鐵鎚敲碎至雞蛋大小的塊狀,再利用水碓舂打成粉狀,淘洗,除去雜質,沉澱後製成磚狀的泥塊。然後再用水調和泥塊,去掉渣質,用雙手搓揉,或用腳踩踏,把泥團中的空氣擠壓出來,並使泥中的水分均勻。

制坯

拉坯:將泥團摔擲在轆轤車的轉盤中心,隨手法的屈伸收放拉制出坯體的大致模樣。拉坯是成型的第一道工序。拉坯成型首先要熟悉泥料的收縮率。景德鎮瓷土總收縮率大致為18—20%,根據大小品種和不同器型及泥料的軟硬程度予以放尺。由於景德鎮瓷泥的柔軟性,拉制的坯體均比之其他黏土成型的要厚。拉坯不僅要注意到收縮率,而且還要注意到造型。如遇較大尺寸的製品,則要分段拉制,從各個分段部位,可看出拉坯師傅的技藝好壞和水平高低。景德鎮陶瓷的特殊美感和瓷文化的形成是與其獨特的材質、工藝等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甚至在某種程度上說:景德鎮瓷器名揚天下,除當地「天賜」的優質黏土之外,基本上是那些「鬼斧神工」的技藝將這些普通的「東西」變成了人類的「寵物」。由此,真正被「神靈」護佑著的正是這制瓷技藝的不斷分工、進化和傳承。這千年相傳的技藝造就和組成了人類陶瓷史甚至是文明史上最耀眼的光環,這光環讓人炫目,也讓人敬畏。

修坯

瓷器生產的一道工序,拉坯陰乾之後用車刀進行修整。景德鎮設有旋坯作,修坯在旋車上操作,車中心立有木樁,樁頂端圓形,修坯時將坯放於樁上,旋轉後用車刀旋之,使坯體里光外平,旋後把底部多餘的部分修掉並挖足,完成修坯各道工序。

說它重要是因為所需的造型、胎體厚薄等都是在修坯過程中變化處理出的。修坯的重要程度遠遠要高於拉坯,景德鎮有一句話「如果你買一個坯要2元錢,那麼你找別人修坯就需要3元。由此可見,修坯的重要性。

修坯的步驟主要有:

一,先削去底部的多餘的泥,用修坯刀,順著重心將底部修出底足。

在這個過程中掌握坯體的重心非常關鍵,也可以藉助套筒輔助。

二,反過來,修坯體的內部,這是要用的刀頭需是彎曲的,刀口鋒利,順著底下修至器型口部,左手按住或扶住坯體。

三,口部的修理,順著口部,用平快的刀修的平整。

修坯的好壞決定坯體的命運。

裝飾

陶瓷裝飾就是在陶瓷產品表面或坯體上運用刻,劃和彩繪等多種技法進行藝術加工。裝飾技法是陶瓷製作工藝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合理利用可更好體現陶瓷器的藝術價值。在我國幾千年的陶瓷生產過程中形成了多種陶瓷裝飾技法,按工藝的不同可分為胎裝飾,釉裝飾及彩

陶瓷裝飾就是在陶瓷產品表面或坯體上運用刻,劃和彩繪等多種技法進行藝術加工。裝飾技法是陶瓷製作工藝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合理利用可更好體現陶瓷器的藝術價值。在我國幾千年的陶瓷生產過程中形成了多種陶瓷裝飾技法,按工藝的不同可分為胎裝飾,釉裝飾及彩繪裝飾三大類。

胎裝飾即在陶瓷製品的胎體上用刻。劃或枯貼等多種技法來達到裝飾效果,主要可分為化妝土裝飾、絞胎裝飾、刻花、印花、貼花、剔花裝飾等。

化妝土又稱陶衣,它的使用可以遮蓋粗糙或顏色較深的瓷坯表面,改變胎體的質感。增加光滑程度,美化瓷器,故稱為「化妝土」。

絞胎是將幾種不同顏色的泥料按一定順序揉合在一起,然後拉坯成形。燒成後的瓷器具有多種紋理。有的如羽毛,有的似木紋。深淺條紋相互交織,獨具一格。

刻花、劃花是利用刀具在半千的坯體上刻、劃花紋的一種方法。在宋代瓷器裝飾中佔有重要比重如定窯,耀州窯皆以此工藝聞名。刻花的特點是凹凸分明層次感強,線條雄健剛勁,劃花則呈現陰紋線條狀細膩柔美。

印花是把事先刻好花紋的陶范置放於輪盤之中將坯泥緊壓在陶范上成型;貼花是預先把模印或捏塑而成的裝飾部件用泥漿粘貼於器物上;剔花則以剪除紋飾之外空間為主的一種胎裝方式,是浮雕技藝在瓷胎裝飾中的創造性運用分為局部剔花和大面積剔花。

釉裝飾是通過給胎體施以不同的釉料,燒制後即可產生不同的色澤和藝術效果,如開片、窯變、結晶等幾種方法,其中釉色是基本的一種釉裝飾。

釉色主要是通過釉中的著色劑配合窯爐氣焰而形成的,著色劑一般有鐵、銅、鑽等,窯爐氣焰分為還原焰和氧化焰,青釉是最早出現的顏色釉。延續時間也最長,其他有白釉、黑釉、紅釉、黃釉等,構成絢爛繽紛的彩瓷世界。

彩繪裝飾即在胎體上或已燒制好的瓷胎上用各種彩料繪畫以達到裝飾的目的,可以分為釉上彩繪和釉下彩繪。釉上彩繪一般是先燒好白釉瓷或色釉瓷,然後再上彩,二次入窯燒成。五彩、粉彩、琺琅彩即典型的釉上彩,釉下彩繪通常是在素胎上直接繪彩。罩釉一次入窯燒成、如青花、里紅等。此外,還有釉上釉下彩相結合的鬥彩。彩釉裝飾使繪畫藝術真正進入了瓷器裝飾領域,使瓷器有了更強的藝術表現力。

施釉

施釉是指在成型的瓷器坯體表面施以釉漿,是瓷器製作一種重要工藝,常見的瓷器施釉手法主要有蘸釉、盪釉、澆釉、刷釉、灑釉、輪釉等七種方法,按坯體的不同形狀、厚薄,採用相應的施釉方法。

蘸釉又叫「浸釉」,為最基本的施釉方法之一。將坯體浸入釉漿中片刻後取出,利用坯體的吸水性,使釉漿均勻地附著於坯體表面。釉層厚度由坯體的吸水率、釉漿濃度和浸入時間決定。明清以前瓷器多用此法加釉,器物上的釉汁往往不到底足,上部有釉而下部露胎。

盪釉即「盪內釉」,把釉漿注入坯體內部,然後將坯體上下左右施盪,使釉漿布滿坯體,再傾倒出多餘的釉漿,隨後坯體繼續迴轉,使器口不留殘釉。有一次盪釉的,也有兩次的,但不能多過兩次,否則容易產生氣泡。盪釉法適用於小而腹深的製品,如壺、瓶等內部上釉。

澆釉大型器物的一種施釉方法。也適用於一面施釉的坯體。在盆中架放一木板,將坯體放在木板上,用勺或碗臼取釉漿潑澆器物。大型的坯體一般由兩人共同操作,兩人手法必須一致,才能使釉層均勻。

刷釉又稱「塗釉」。方法是用毛筆或刷子蘸取釉漿均勻地塗在器體表面,多用於長方有稜角的器物或是局部上釉、補釉,或同一坯體上施幾種不同釉料等情況。刷釉最早見於泰漢時的原始瓷,因其不是通體施釉,而僅為口、肩及內底等處的局部施釉,故採用刷釉的方法。

吹釉適用於大型坯體,薄胎坯體、色釉瓷及需要上幾種釉的坯體。用一節小竹管,一段蒙上細紗蘸取釉漿,對準器坯應施釉部位,用嘴竹管另一端,釉漿即通過紗孔附著在器坯表面,這樣反覆吹釉,即可得到厚度適宜的釉層。根據器物的大小和釉的不同,少則吹三四遍,多則吹十七、八遍。吹釉的發明,使器物里外均得以均勻施釉。吹青、吹紅兩種吹釉工藝均為清初所創。

灑釉又稱酒彩。在坯體上先施一種釉,然後將另一種釉料灑散其上,使兩種釉色產生網狀交織,線面對比,方向變化的紋理。灑釉有全器灑釉,也有局部灑釉。宋吉州窯的玳瑁斑,即是將黃色釉灑在黑色的底釉上形成的。

輪釉將坯體放在旋轉的輪上,用勺臼取釉漿倒入坯中央,利用離心力的作用,使釉漿均勻地散開而附著在坯體上,多餘的釉漿飛散到坯外。這種方法適用於盤、碟類形狀扁平的器物。

以上這些都是傳統的施釉方式,現代已經有很多機械可以替代,但是針對陶瓷工藝來說,現階段80%~90%都還是使用的傳統的施釉方式。

燒窯

燒窯:首先把陶瓷製品裝入匣缽,匣是陶瓷製品焙燒的容器,以耐火材料製成,作用是防止瓷坯與窯火直接接觸,避免污染,尤其對白瓷燒造最為有利。燒窯時間過程約一晝夜,溫度在1300度左右。先砌窯門,點火燒窯,燃料是松柴,把椿工技術指導,測看火候,掌握窯溫變化,決定停火時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董交流交易鑒賞 的精彩文章:

世上最貴的十大海南黃花梨,看一下大飽眼福!
2017年春季,銅佛造像都成交了多少件?
中國史上最瘋狂的收藏家,每件收藏品都是國寶!
圓明園瓷器拍出2.2億元,看看這些被掠奪的奇珍異寶!
慈禧百餘件私密物品曝光,每件都奢華至極!

TAG:古董交流交易鑒賞 |

您可能感興趣

指尖上的藝術
華麗的指尖藝術
麵塑,指尖上的藝術!
紋身 指尖上的藝術
藝術家們的街頭藝術——繪在牆上的畫作
英國攝影師鏡頭下的藝術作品
傳神、凝練的「齊派藝術」國畫,朴喆老師作品欣賞
獨特的藝術創作 藝術家用人的頭髮創作畫作
「真正的藝術不是藝術」——畫家孫緒和談繪畫藝術創作
「流沙繪夢」—指尖藝術
藝術與科技的靈魂碰撞!3D列印製作油畫會成為未來油畫藝術的新玩法?
指尖巧活,惟妙惟肖,精捏細刻間的鄉土藝術
我是雕刻師,靈魂藝術雕塑,附創作過程
指尖上的藝術 彰顯匠心傳承
將遊戲做成藝術的作品
大師級的作品:硯台和盆景,兩門藝術一種精神
世界頂級藝術家的工作室,設計師插畫師的心靈雞湯
向偉大的女性致敬,《巾幗》藝術作品聯展
讓人嘆為觀止的刀尖玉雕藝術,驚艷!
一系列華麗的街頭繪畫藝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