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的春秋時代為什麼會這麼混亂

「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的春秋時代為什麼會這麼混亂

司馬遷在《史記 太史公自序》裡面有關於一句描述春秋時期的話,其原文如下(春秋)「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這裡面說的是在春秋時期被弒殺的君主多達三十六名,被滅亡的國家有五十二個,其中那些丟掉封地的諸侯更是不可勝數。那麼為什麼在春秋時期會發生這麼多次弒君事件呢?這些僅僅是偶然事件嗎?

其實我們說春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的過渡期,當時天下的共主名義上還是周天子,但是實際上當時各國諸侯國都是一個獨立的國家,這個時期被我們稱之為「禮樂崩壞」的時代,這是因為周王室的衰弱導致的,天下那麼多大大小小的國家失去了一個統一的領導人,由此可見那必然會引起暴亂的。在周王室強盛的時候,各個諸侯國的諸侯必須首先得到周天子的承認,他才能安然的成為一方諸侯,不過到了後來周王室衰弱之後各國的諸侯都是由其自己國家內定或者由士大夫擁立了,這就說明了他們自己擁有了宗主權,這個雖然說是好事但也是禍亂開始的徵兆。

以前按照周禮的規定,諸侯國的繼承人一般都是內定好的,這周禮里有一套完整的諸侯繼承系統。後來隨著周王室的衰弱,能嚴格遵守周禮的國家也就沒有多少了,諸侯國君憑藉著自己的喜好選定繼承人,士大夫們由此也分成了各派系,在當時由於爭奪君位而弒殺君主的事件著實不在少數。

除了上述說的周禮的衰落意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當時的諸侯權力是很不集中的,我們說在春秋時期天下是由個個諸侯國組成,而各個諸侯國里真正擁有權力的是各個士大夫,這些士大夫支配著整個諸侯國的經濟和軍隊,所以嚴格來講每個士大夫都是小諸侯。由於當時的君權分散所以一個國家的諸侯往往要看一些有權勢的士大夫的臉色,這些士大夫可以輕易的換下國家的君主,影響國家的外交。可以說在一個國家在當時名義上的最高領導人是諸侯,實際上掌權的卻是這些士大夫們,由此也就可知為什麼在當時會發生那麼多的弒君事件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戰爭 的精彩文章:

官渡之戰曹操燒了袁紹的糧草就穩操勝券了嗎?事實其實並不如此
這位在監獄中長大的天子,卻是西漢最為賢明的雄主之一
他曾被諸葛亮評為荊州奇才,後因毀謗關羽劉備被貶為民
此人為蜀漢效力數十年曾和魏延一起大敗過司馬懿其地位比趙雲低
秦始皇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此事可信嗎?

TAG:歷史戰爭 |

您可能感興趣

大國覆滅:弒君三十六楚國九占其一 亡於內鬥的虎狼之國楚國
虞春說春秋:周代弒君是十惡不赦之罪嗎?
鄭成功弒君?一座明朝古墓的發現,解開這困擾幾百年的謎團
州吁:春秋第一個弒君奪位的人,後身首異處,這又是為什麼呢?
權力的遊戲第八季,四大知名弒君者,最後一位有點搞笑了!
驕奢好戰王子遭棄用,結果成春秋弒君第一人!後世國君跟著遭殃
唐朝的第一美女竟然是殺父弒君的狠角色!
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弒君
三國周瑜曾意圖弒君自立,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鄭成功弒君?三百年黑鍋終於卸下,只因台灣島上一座被炸開的古墓
一代奸雄,弒君後又大肆屠殺王功大臣,他的五個手下及後代皆成了皇帝
起兵叛清復明的時候,吳三桂後悔弒君了嗎?
唐朝第一美女安樂公主:未婚先孕生活糜爛,為當女皇弒君殺父
三國最牛父女,老爸教唆士兵弒君,女兒成了西晉的皇后
隋煬帝第一寵臣宇文化及為何要弒君?
古代弒君五大將:殺楊廣殺永曆帝,一位殺南明帝還被南明謚「忠烈」
在皇帝吃素的時候動手,這是兩個公公高手的弒君秘訣
短史記426:弒君四人組,實力最強的檀道濟多活了十年
曾經讓漢高祖劉邦深陷「白登之圍」匈奴雄主, 卻是一個殺父弒君的亂臣賊子
爐石傳說:僅有的5把一費武器,弒君最強,最後一把生命值上限減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