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九儒十丐,儒在元朝為什麼和要飯的差不多?

九儒十丐,儒在元朝為什麼和要飯的差不多?

元朝將人分四等:一、蒙古人;二、色目人;三、漢人;四、南人(南方漢人)。今天不管有多少人想要為它辯解甚至想要洗白它,都不是可能的,因為這是史實,也使元朝最大的弊政。歷史最終的目的是還原一些事件,而不是將一些事件從中抹掉,因而才有可能留下更多的借鑒與啟示,以及可以汲取的經驗。圍繞人分四等,有這樣兩個故事,可以讓我們不花費多少時間和精力讀懂元朝。

耶律楚材賺來的銀子和走紅的色目人

耶律楚材(1190年 —1244年 ),契丹人,蒙古帝國時期的政治家,為蒙古帝國的發展和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耶律家世代仕於金朝,常居燕京。當時燕京有深厚的漢文化的基礎,這使得耶律氏世代受到漢文化熏陶,形成了讀書知禮的家風。

關於耶律楚材今天有很多人都有話要說,但說的意思只有一個,若用我們今天的大白話說出來即是他救了中原的百姓,甚至可以說一言興邦,讓蒙古人開始重視中原文明的價值。

事情是這樣的:公元1230年,窩闊台繼承鐵木真遺志將其兵鋒指向金國,這一戰使他輕鬆獲得了黃河以北的絕大多數地方,但那麼多的人口與土地怎麼辦呢?蒙古貴族們的主張是「退耕還牧」,認為農耕經濟不沒有用的,還不如將土地用來放牧實惠,所謂「漢人無用,不如將他們殺光,空出土地,供我們放牧牛馬」。

所幸的是,被漢化了的耶律楚材站了出來,他說,不妨將土地交給他處理,他保證從土地上得到的稅收絕對超過放牧所得,並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給了讓蒙古人這樣一個喜笑顏開的事實:原來,被蒙古人征服的漢人,竟然會給蒙古人帶來比放牧要多得多的財富!

拋開這裡面的文化因素,人們不難看到,當時生產生活相對落後的蒙古人,他們看重的是什麼?財富,或者更直接地說是錢。有錢好辦事,有錢的事他們都干,怎麼來錢怎麼干。耶律楚材賺來了錢,他們就覺得這個辦法好,就這麼干吧。與其說是耶律楚材拯救了漢人,還不如更直接地說漢人是被錢拯救了的。

在這裡不難看出,當時蒙古人注重的是直接的實惠,在他們的意識中是赤裸裸的財富,不管什麼文化不文化的,也不可能像漢地一直奉行的儒家文化一樣,重農抑商、重義輕利。在這一心理背景下,就不難理解元朝為什麼要將色目人劃在二等人之列,除了作戰的因素,色目人還會理財、做生意思。

如此,在元朝有政壇有一大批的色目人,「混」得非常不錯。最有名的是阿合馬,他在為元朝斂來的一筆筆財富里不斷高升,最終坐到了宰相的位子還兼管國家財政。他冶鐵開礦,收取鹽與茶葉專賣稅,精編戶籍以防民眾偷稅漏稅……一切均以「富國」為目標。

「錢」的因素在這裡直接改變了政策走向,商業、手工業以及其他一些來錢的技術活兒,在元朝達到了被空前重視的程度,不管什麼儒不儒的。弄不來錢的即沒有地位。所以,也就有了「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獵八民,九儒十丐」的說法。雖然,此說緣自民間,但也是一種被總結的真實反映。

用我們今天的話說即是,一心撲在財富上,兩手都在抓經濟,把文化的事兒給撂到一邊去了。「九儒十丐」,儒在這裡和要飯的差不多了。

一個漢人的一句話和元朝的人分四等

耶律楚材的故事之後,我們再講一個故事。主人公叫趙復,今湖北安陸人,人稱江漢先生。

趙復是一個有故事的人,《元史列傳》中說,1235年,蒙古軍隊南征伐宋,姚樞在被抓來的俘虜中尋找「人才」,後來姚樞發現了他。姚樞當即將他帶在身邊,與他同吃同住。但當年到「戎服長髯」的姚樞,他的心裡就很不是個滋味,悲切難抑,有一種落入「異族」之手的感覺。

有天夜裡,趙復趁姚樞睡熟之際,悄然逃走,赴水自沉。「樞覺而追之,在積屍間見復解發脫屨呼天而泣」,姚樞奔入水中,拽回趙復,隨後苦苦相勸,這才使趙復在今北京市「以所學教授學子」。

《劍橋中國史·忽必烈汗的統治》中說,趙復是中原不太願意與忽必烈合作的謀士中的一個,他只被忽必烈召見過一次。在他們的談話中,忽必烈詢問他如何征服南宋。趙復的回答是:「宋,吾父母國也,未有引他人以伐吾父母者。」

這話說得很有禮儀也很有骨氣,今天一些學者說,忽必烈聽後非但沒有生氣,反而更加相信漢人了。並且由此開始重用漢儒,在朝廷組成了一個「儒家集團」,開始了全盤的儒化,並且,具有「相當的真誠度和深廣度,從意識形態、制度設置、學校教育到官員隊伍建設,可謂全方位多層次」。

執此語者還列舉了這樣一組數字:元世祖中統元年至三年共有16位丞相,其中漢人(南人)7,蒙古5,回回1,契丹1,女真1。漢人為史天澤(右丞相),王文統、趙璧(平章政事),張啟元(右丞),張文謙(左丞),商挺、楊果(參知政事)。《元典章-吏部》「內外諸官數」載有元朝中期官員情況,其中漢人南人所佔比例亦高於蒙古色目人。這些漢人都是儒生。(余東海《忽必烈儒化:一次華麗的歷史轉身》)

話是能這麼說,事兒也能這麼干,但最終還是要看其結果如何。

公元1261年,李璮之亂髮生,這是一個漢人發起的一場反叛蒙古動亂。李璮是當時漢地實力最強大的世侯,自其父以來統治山東東部達三十餘年。他起兵前曾與其他世侯有所聯絡,滿以為這些對蒙古統治同樣心懷不滿的軍閥會響應他,結果卻是應者寥寥。

忽必烈迅速平定李璮之亂,從此開始疏遠漢人,不但取消了漢人諸侯的封邑,禁止民間私造私藏兵器等,甚至連此前被重用的史天澤、劉秉忠、趙良弼等都受到懷疑,直接導致了後來「以蒙古人充各路達魯花赤,漢人允總管,回回人允同知,永為定製」的政策出台。四等人制即由此起源。

現在,讓我們回到趙復「宋,吾父母國也,未有引他人以伐吾父母者」上來,它不僅僅是簡單地一句話,而是當時蒙古與中原文化難以調和的矛盾,忽必烈顯然是沒聽懂這句話的。這裡面有一個「客」與「主」的關係,而在中國的古語里有句「客隨主便」,忽必烈顯然是沒有遵從這一點的,因此,也談不上有人所謂的「完全儒化」。(文/路生)

結語:如此一說,「父母國」便和「四等人」有了剪不斷、理還亂的聯繫。歷史告訴人們,僅靠武力征服中原漢地是沒有用的,相反,這會直接導致被征服的中原漢地文化在後來的反征服。也許,這一刻,元朝的短命似乎已經被註定了。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歡迎關注作者更多原創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元朝 的精彩文章:

444歲中國歷史第一長壽人,經歷唐、五代、宋、元朝,卻沒等到明代朱元璋一統天下
元朝歷史事迹簡介
他採取的各種措施為元朝的建立奠定基礎
元代橫掃歐亞地區,進入歐洲如入無人之地,最後卻敗於「他」之手
中國有個朝總是被大家不屑一顧,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TAG:元朝 |

您可能感興趣

九儒十丐,您不了解的元朝
「八娼九儒十丐」,元朝的文人比乞丐強
歷史上元朝「九儒十丐」的劃分,真的代表讀書人地位低下嗎?
「九儒十丐」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