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林展」說了什麼

「林展」說了什麼

《酗酒者莫非》劇照

該劇由波蘭導演陸帕執導,是本屆林兆華戲劇邀請展展演劇目之一。

「林展」說了什麼

文 | 張向陽

(《北京紀事》副主編)

從5月到7月,2017年的林兆華戲劇邀請展(下稱「林展」)在京津雙城劇場之間,帶領觀眾狂奔突襲,日日夜夜,肉體極度疲倦,心靈狂歡吶喊。京津高速上,首尾相連的大巴車浩蕩長驅,往往在凌晨時分頂著星辰駛入京城,滿載徹夜沸騰討論的戲迷。生活在別處,戲劇在別處。看個戲都要披星戴月,這種儀式感成為一道和戲劇並行的風景。

「林展」堅持到第七屆,已形成了它獨有的「激情死磕」的氣質:運作講不清商業回報的演出,實現看似不可能實現的事,最終帶來國際化高水準的劇作。這次尤其實現了一大反轉:請國際團隊在中國做一部關於中國的故事。

波蘭導演陸帕遇上史鐵生

大導林兆華多年前就對史鐵生的小說《關於一部以電影作舞台背景的戲劇之設想》念念不忘,但終因舞台上影像技術的探索難以如願,轉而推薦給了波蘭導演克里斯蒂安·陸帕。

在此之前,「林展」已連續三年邀請陸帕的作品到中國上演——《假面·瑪麗蓮》《英雄廣場》以及《伐木》。現年73歲的陸帕,以改編澳大利亞作家羅伯特·穆齊爾、奧地利作家托馬斯·伯恩哈德的作品而名聲大噪。新劇目還在排演中,就已得到法國阿維尼翁藝術節、德國紹賓那劇院的邀請,聲望可見一斑。

第七屆林兆華戲劇邀請展開幕式上,林兆華與陸帕

史鐵生是一個在輪椅生涯里至強至尊的生命奇蹟,在玄思中進入廣博,在艱難痛苦中觸摸永恆。這種心智對虛無世界的碰撞,和陸帕魔幻精緻的舞台時空渾然一體互文並置。更名為《酗酒者莫非》的劇作,試圖從一個酗酒者的角度揭示人類永恆的孤獨,以及海德格爾關於「人是被拋到這個世界上」的存在困境。陸帕深諳榮格心理分析學,慣用劇場手段表現神秘莫測人格的創作理念。歐洲文學的憂傷、孤獨和救贖,與充滿中國當代知識分子氣質的探索一見如故。

陸帕的創作方式是通過演員即興創作各種「實驗」,直到首演之前幾天,劇本都還沒有完全確定。與舞台表演同步的即時攝影以及正投背投的影像,一起構成著過去、現在、未來每一瞬間的意識疊影。舞台時間在不斷的倒置、幻化與疊合中,展現出人生的真實與虛幻,心靈的孤獨與隔膜。銀幕上是記者用手機播放《廣島之戀》的女主角哀婉幽怨的特寫,舞台上酗酒者和女記者黯然離別,所有感情悲劇的記憶參差折射。生活的危機、愛情的幻滅、親情的疏離,正是以酗酒者的一次次穿越作為線索,連綴成敘述情節,由此直逼人類生存處境的終極關懷。情節不再是在線性時間中流淌,而是細碎呈現於獨立影像。

《酗酒者莫非》劇照

莫非與外國女記者對話

史鐵生用這部小說實現了畢生惟一的電影戲劇夢,而陸帕則藉此實現了一次中國夢。整台演員的表演都呈現出脫胎換骨的變化,裝腔作勢的喊叫和功能性表演不見了,讓人大呼氣象一新。

在劇院「閱讀」12小時

2016年阿維尼翁戲劇節上的《美杜莎之筏》與《2666》,轉年就全尾全須登上中國舞台。這在中國近年來的戲劇交流史上又刷新了紀錄。

巧的是,有兩位在法國學習戲劇的學者,分別在兩戲的首演現場見到了天津大劇院院長錢程。兩人當時心下揣測,這麼昂貴的「巨無霸」戲,院長也就是開開眼了。誰知狂飆突進的天津大劇院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最豪華的小劇場」《美杜莎之筏》和時長12小時的《2666》,轉眼間就搬來了中國。

2017年7月15、16兩日,由法國導演朱利安·戈瑟蘭(Julien Gosselin)導演、改編自智利作家波拉尼奧長篇小說的同名舞台作品《2666》,在天津大劇院的歌劇廳上演。不少前來看劇的觀眾都提前啃完了長達70萬字的中譯本原著。這部戲從各種領域介入生活的方式,成為一份獨特的範本。原作故事圍繞德國作家阿琴波爾迪、虛構的墨西哥邊境城市聖特萊莎和當地發生的一系列婦女謀殺案展開。全書分為五卷,出場人物上百,時間從古希臘跨越至2002年,堪稱神作。

《2666》

羅貝托·波拉尼奧 著 趙德明 譯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2年1月

不少前來看劇的觀眾都提前啃完了長達70萬字的中譯本原著

1987年出生的年輕導演戈瑟蘭並未試圖將小說作為一種文本材料,進行重組或拼接,而是遵循了小說的時空安排,按照原作的五個部分;文學評論家、阿瑪爾菲塔諾、法特、罪行和阿琴波爾迪,賦予其精緻的舞台呈現風格。舞台上移動、可拼接的玻璃箱體承擔了劇中大部分空間轉換的載體,屏幕、即時攝影充當其敘述補充、特寫的大部分功能,這讓整場演出看起來像極了一個有關「2666」劇情的展示廳。

此戲僅裝台就用了一周,精良嚴謹的技術細節讓天津大劇院見識了團方的管理水平,自此成為裝台卸景的一把標尺。

《2666》劇照

劇場版《2666》沿用了原作的架構,分為五部分。

在第一部分「文學評論」中,來自法、西、德、意的四位學者,因對作家阿琴波爾迪的興趣,相見相識於各大文學評論大會。其中三人後來前往聖特萊莎尋找阿琴波爾迪,在逐漸接近罪惡之城的過程中,不堪忍受而各自回到原來的生活軌道。演員在不同玻璃箱體之間的穿梭交往,呈現出這些評論家私人關係的混亂,觀眾則通過即時攝像機,獲得了偷窺者的視角;

第二部分中,哲學教授阿瑪爾菲塔諾與妻子的故事則大部分呈現為燈光昏暗、黑白影像的敘述風格,讓這段帶有詩歌、哲學主題的敘述帶上了懷舊的風格;

第三部分,美國記者法特赴聖特萊莎採訪拳擊比賽,卻意外得知聖特萊莎城的真相。導演通過大屏幕和音效,打造出歌廳、拳擊比賽的氣氛,而法特與女記者在樓頂對謀殺案的討論,卻處理得格外安靜。觀演節奏的切換豐富了觀眾的體驗;

第四部分,原作敘述聖特萊莎城發生在1993至1997年間的一百多起女性謀殺、姦殺事件。舞台上,導演選擇了討巧又有效的方式,通過電子音效,配以懸掛的字幕條,讓觀眾在劇場里被動「閱讀」這些事件相似又不斷累加數量的報道,直至麻木。玻璃立方體中的審訊廳、以及節外生枝的電視節目現場,不斷通過縱深移動的空間,穿插其中、推至觀眾眼前,將觀眾的注意力再次吸引到舞台上;

第五部分,前文不斷被敘述、討論的阿琴波爾迪終於出場。飾演者赤裸上身,在女議員的高聲敘述中,在玻璃箱體中完成了對其一生的演繹。

有劇評人質疑這是「劇場小人書版」,是把戲劇內涵置於空中樓閣。12小時的演出更多是一種陪伴和臨在,是一種在舞台時空的幻覺中跟著導演閱讀小說的體驗。導演朱利安則說,戲劇最重要的不是迎合觀眾的體驗,而是把書中最沉重的部分展示出來。這部小說的篇幅已經很難令人忍受了,但是觀眾能借著戲劇的光影音效「閱讀」宏大的文學世界,被現實的暴力震懾和被迫思考。我們習慣於把注意力放在高不可攀的戲劇寓意上,而對藉助劇場媒介對人類共同命運的思考,經驗太少太稀薄。

關於人性的「奧德賽」之旅

對歷史和現實中人性之惡的犀利揭示,猶如海水之鹽,也成為此次「林展」的選戲標尺。

法國劇團《美杜莎之筏》的故事發生在「二戰」期間,一艘滿載英國少年的大型客輪被魚雷擊沉,倖存的孩子坐上一隻海上孤筏求生。小舟無法承載所有人,十幾個不同性別、宗教信仰、種族的孩子,捨棄誰?由誰決定?大海中的救生筏成了人性的煉獄場,渴望求生的孩子與冷血殺手的轉換隻在一念之間。

該劇矛盾與衝突的核心——「13」這一數字魔咒般不斷顯現。在陰暗、神秘的氛圍中,導演力圖呈現出一幅暗色調油畫般的舞台,昏暗的燈光,緩緩推進且張弛有度的敘事節奏,充滿窒息感的音樂,帶領觀眾走進這個困境叢生、充滿焦慮、被濃霧包裹著的噩夢般的世界。

《美杜莎之筏》劇照

昏暗的燈光,緩緩推進且張弛有度的敘事節奏。

這部悲劇充滿了對人性的拷問。當救援飛機終於到來,主人公們已經歷了一場荒誕悲涼的人性「奧德賽」之旅。作品源自真實事件,體現了法國哲學家勒內·吉拉爾《代罪羔羊》中的哲學思想。劇中第13個孩子「小狐狸」成為這個微型社會的替罪羊,成為他人行使暴力的對象。

這種對人類精神境遇真實表露的深刻犀利,同樣也表現在戲劇《4.48精神崩潰》里。該作來自波蘭華沙多樣劇場,導演是當代波蘭以創新而聞名的格熱戈日·亞日那。《4.48精神崩潰》是一部極值得珍視的關於現代人的真實精神備忘錄。看上去,它沒有通常的情節人物、線性邏輯、常規對話,只是充斥著似乎難以捉摸、支離破碎的思緒、感受、囈語,但它對現代人精神、意識、心理的內窺、辨析、把握、傳達,都極為嚴謹和精準,達到了洞幽燭微、纖毫畢現的程度,劇作結構與內在節奏亦是絲絲入扣、紋絲不亂。舞台大量使用現場視頻和錄製的視頻,但並不一味尋找炫酷拉風的現代感,而是以表演和行動展現時空轉換,以時代的距離感引發人們的思考。

德國紹賓納劇院奧斯特瑪雅導演的《瑪利亞的婚後生活》則反其道而行之,放棄了後現代的技術手段。舞台上道具被處理成史詩劇風格:復古年代的沙發椅可以象徵公寓和飯店、火車車廂、汽車、大候車室。一位演員用攜帶型煙霧機製造出煙霧,以產生火車駛離的幻象。廣播中的噪音刻畫了上世紀50年代陰鬱的年代風格,放大了在電影原作中已然表現出的布萊希特式表演的傾向。

該劇改編自德國新浪潮電影導演法斯賓德的名作《瑪利亞·布勞恩的婚姻》。故事講述女主角瑪利亞以為丈夫戰死沙場,開始了另一段婚姻。不久,丈夫「死而復生」,新歡舊愛釀成一起兇殺案。

《瑪利亞的婚後生活》劇照

導演奧斯特瑪雅來自德國紹賓納劇院,用五個演員演繹出25個不同角色。

這部戲只用五個演員,憑藉不斷變裝和精準的身體姿態,飾演了25個迥然不同的角色。其中男演員在扮演不同女性角色時戴上了假髮,但仍保留男性的聲音,並不試圖以通常象徵女性身份的標誌來偽裝女性。觀眾全憑服飾風格、動作特點和說話方式來辨認角色,但極為流暢。

奧斯特瑪雅導演為法斯賓德的電影獻上了一個悲觀的顛覆性解讀:瑪利亞·布勞恩抓住了資本主義的浪潮,在戰爭的創傷中攫取財富和權勢,這就好比希特勒在經濟危機時攫取權力。導演為了標記這一刻,將商業社會中的種種慾望對象以蒙太奇手法剪輯成幻燈投映在台上。在他眼中,瑪利亞的生活不過是以另一種方式延續戰爭。無論戰爭是否真的結束,它都令人類的純真記憶去而不返。

刊於《財新周刊》2017年第32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圖說中外 的精彩文章:

他們艷福不淺,天天為藝伎穿衣
美國性工作者41歲仍客戶不斷,幾度想抽身不幹,但就是難以自拔
歹毒保姆虐待幼兒,孩子生命垂危,保姆卻被判無罪當庭釋放
美國女子有了兩個老公還不夠,計劃再新增一個伴侶,四人同住
流浪漢家住倫敦上流富人區,價值千萬的房產死後上交國家

TAG:圖說中外 |

您可能感興趣

貝克漢姆不甘心,他向布魯克林展示老照片,試圖讓兒子再次踢足球
永不止步!格林展望總決賽,鎖死騎士只需一招,詹姆斯需做好準備
這種超重坦克曾是二戰法軍榮譽象徵,卻被德軍繳獲並運回柏林展出
王道國:一個書家的兩個功夫(寫下沈桂林展覽之前)
無懼強敵!火箭積極備戰西決,戈登釋放煙霧彈,格林展示新髮型
全球首輛碳纖維複合材料列車亮相柏林展
南五台紫竹林展出佛教觀音水陸畫 吸引百名遊客參觀
麻省理工研發自主無人機艦隊可在沒有GPS信號的茂密森林展開救援
39歲蔡依林展現零贅肉美背!原來她15年來每天堅持這3件事!
2018墨爾本國際花卉園林展
300多萬官兵在柏林展開最後一戰,約20萬人死亡堪稱血腥
柏林展出米蘭10 Corso Como創辦人Carla Sozzani攝影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