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歸依三寶:諸天神等不是真正的歸依處(1)

歸依三寶:諸天神等不是真正的歸依處(1)

歸依三寶(15):

諸天神等不是真正的歸依處(1)

六道輪迴有情之中,天趣最高,很多人,都以天神為歸依處。但是佛教說諸天不是真正的歸依處。《顯揚聖教論》卷第六:「唯佛、法、僧是真歸依,非余天等。」《瑜伽師地論》卷第七十四:「由五因緣,當知諸天非所歸依。」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卷第一·<歸依三寶品第一>:「如有智人,能善思惟觀察生死險道之中,莫能過於無所依怙;譬比大海舟船而無商主,其中有情多所漂溺,涌浪洄澓破壞沉沒種種諸難,常有憂患,求于吉祥無上船師以為依怙。又諸有情於生死中常多恐懼,所以求於力勢之人而為恃怙,不被怨賊之所侵害,縱彼怨賊有大狂力,為此之人依附王者而彼怨賊必無更能作損害者。又彼怨賊既見力勢,永舍怨心順從正化。一切有情亦復如是,各作是念:誰能與我作歸依處,除其衰患令得安樂?於此三界五道之中,天、龍、葯叉、阿蘇羅、迦嚕啰、健達婆、緊捺羅、摩怙洛迦、人非人等諸眾之中而求覓之,無有能為作歸依者。

所以者何?彼諸天等,自未能免生死羈鎖,煩惱系縛,流轉三界無量無邊眾苦吞噉諸怖畏事;以貪慾網之所纏縛,況能與我作歸依處!

又諸天等,常被甲冑斗戰之具,心懷怖畏彼阿蘇羅,而況於人及余諸趣。以是觀察三界六道,無有堪能拔濟我者,以是應當歸佛法僧。除佛法僧,更無能救護我者。一切有情,若欲求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涅盤樂者,應當歸依佛法僧寶。以是因緣,令諸有情歸佛法僧。」

《顯揚聖教論》卷第六:「歸三種分別者。一、成就,二、建立,三、差別。成就者,唯佛、法、僧是真歸依,非余天等。何以故?由二因故,一、無所能為故。二、不現見故。

云何無所能為?謂諸天神不能為諸眾生作利益事。此諸天神或無能故。或待敬事故,或不忍疲苦故,或無慈悲故,或有障礙故,如是一切非真歸處。謂無能故,墮偏黨故,避自疲苦無自在故,無哀愍故,德微劣故。

云何不現見?謂諸天神非現證見,世間未見不現見主能為所依,除可依信現攝受他,余現見依所不見故。問:夢中見故應是歸依?答:欲想所見或實不實。又復覺時何不現見。雖於夢中少見實相。此亦欲想所作。又眾緣現前令處夢者少有所見。此亦多虛。」

唯佛、法、僧才是是真實的歸依處。諸天由於能力不足,不能為諸眾生作利益事。諸天本身具諸障礙,不能和眾生直接會面,故不能作我們真正的歸依處。

《瑜伽師地論》卷第七十四:

複次,由五因緣,當知諸天非所歸依。何等為五?

一、由形相故;二、由自性故;三、由作業故;四、由法爾故;五、由因果故。

《顯揚聖教論》卷第六:「複次,由五種因,諸天神等非歸依處。何等為五?一、由相故;二、由體故;三、由業故;四、由法爾故;五、由因果故。」

一、由形相

云何諸天由形相故,非所歸依?

謂由不現見無交議故,由形暴惡有怖畏故,由習放逸有貪愛故,由舍利他無悲愍故,由不了知作與不作,於真實義不通達故。

《顯揚聖教論》卷第六:「由相故者:謂1、諸天神世不現見無談論故,2、容色奮發有怖畏故,3、染習放逸有貪愛故,4、舍他利益無悲愍故,5、不能解了作與不作不達實義故,不可歸依。」

1、諸天神等與人趣不同類別,天人可以見到人,人類肉眼所行境界卻是見不到諸天,因此人類不能與諸天相見,無法溝通談論,故諸天不能與人宣說法義。

2、諸天神等,容貌色相都是奮發的,形相暴惡,因為他們有怖畏的緣故,所以才作出張揚的姿態威懾別人。

3、諸天神還有欲染的習氣,於妙欲境,有許多放逸的行為,因為他們還有貪愛的緣故。

4、諸天神等,棄捨他人的利益,無悲愍心,不能平等饒益。

5、諸天神等還有煩惱,於應作、不應作的諸業不能了知,於善、不善業能招愛非愛果的真實義,未能通達。

由此五種道理,「不可歸依」諸天。

云何如來由形相故,是真歸依?

謂由現見有交議故,由形憺怕無怖異故,由無縱逸離貪愛故,由常不舍利有情事有悲愍故,由善了知作與不作,於真實義善通達故。

《顯揚聖教論》卷第六:「云何相故佛可歸依?謂1、世間現見有談論故,2、容色和靜無怖畏故,3、遠離放逸無貪愛故,4、不舍利他有大悲故,5、善能解了作與不作通達實義故。」

《瑜伽師地論略纂》卷第八:「憺怕,寂義二釋。一、置死屍處寂寞無人法故名憺怕,往彼處所故名為路;二、涅盤寂靜名曰憺怕,作不凈觀能得涅盤故名為路。」

1、佛在世時,世間眾生現見如來,佛為眾生宣說正法,與諸人等可以直接面對面談論。

2、如來容貌慈祥,心寂靜住,心無怯劣,因為內心除去了怖畏的緣故。

3、如來已經斷除貪等煩惱,於欲無染,能遠離放逸。

4、如來具悲愍心、大悲心,能平等饒益一切有情,不舍利他的事業,所作的一切都是為了利益眾生。《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八:「於梵住中,多住大悲住。由是如來晝夜六時,晝三、夜三,常以佛眼觀察世間誰增、誰減。我應令誰未起善根而種善根,廣說乃至我應令誰建立最勝阿羅漢果。」

《顯揚聖教論》卷第四:「如來大悲者,謂如來悲,由四種因緣,說名大悲:一、依上一切種妙善清凈轉依,所作成就故;二、長時修習所得故;三、妙善清凈智所引故;四、緣極深固種種堅牢一切相苦境界故。」

《瑜伽師地論》卷第九十三:複次,世尊在昔為菩薩時,棄前所得諸世俗道及世諸師,處菩提座,為欲悲愍利他有情以為上首,自於諸諦起正觀察。爾時,為欲歷觀苦諦,由老死支苦諦所攝,故於緣起逆歷觀察。當知此中:由三種相,於其老死如理觀察:一者、觀察細因緣故;二者、觀察麁因緣故;三者、觀察非不定故。感生因緣亦名為生,即生自體亦名為生。前生是細,後生為麁。此中觀前細生有故而有老死,亦觀由後麁生緣故得有老死;當來老死細生為因,現法老死麁生為因。云何名為:非不決定?謂即除彼生處所攝二種生體,余定無能與老死果。如觀老死,生、有、取、愛,各由二種如理觀察,當知亦爾。如是名為:始從老死,次第逆觀苦、集二諦緣起道理。應知此中:順集諦法猶如燈炷,即此集諦如膏油等,苦諦類燈。諸非聰慧補特伽羅,譬於灌油並集炷者,如是苦燈燒然長世。當知白品,與此相違,謂「善方便觀滅、道諦」。

5、如來已通達善惡因果的真實義,作而有受,不作無受,凡有所作,定能成就,皆善了知,以此道理教化眾生斷惡修善,進趣解脫。

如是五相非諸天所有,故如來是真歸依處。

復由五相唯有如來是真歸依。

何等為五?一、為利益一切有情取菩提故;二、能善轉正法眼故;三、於恩怨諸有情所等心利故;四、舍一切家宅親屬攝受貪愛根寂靜故;五、能善解一切疑故。

《顯揚聖教論》卷第六:「復由五相佛可歸依。何等為五?1、為利有情證大菩提故;2、現處大眾開正法眼故;3、怨親有情平等利益故;4、於諸家室攝受,舍離貪著諸根寂靜故;5、善除一切眾生疑網故。」

由五相故,唯有如來是真實歸依處。

1、為利益一切有情,證大菩提故:《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五:「又諸菩薩起正願心求菩提時,發如是心說如是言:願我決定當證無上正等菩提,能作有情一切義利,畢竟安處究竟涅盤及以如來廣大智中。如是發心,定自希求無上菩提及求能作有情義利,是故發心以定希求為其行相。」如來在因地時,最初發菩提心時,是為了利益有情而決定希求無上菩提。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從老照片發現的法海寺佛教造像、壁畫
怎樣才能不後悔
為什麼說初學打坐時姿勢正確很重要?
「別拿師父當工具」——短短7個字卻說出了所有出家人的心聲!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

您可能感興趣

虛雲老和尚:此是仙人歸依三寶,求入伽藍為護法的一例
虛雲老和尚:歸依三寶譬如投生帝王之家
歸依三寶譬如投生帝王之家
為什麼一定要歸依三寶?你還真得好好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