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下雨找蕭敬騰,地震看地震雲,那要科學幹啥?

下雨找蕭敬騰,地震看地震雲,那要科學幹啥?

娛樂圈有一個笑談,就是蕭敬騰來了必然下雨。而似乎從各種證據說明,蕭敬騰和雨之間是有因果關係的,這是科學結論嗎?很多人一下子就能分辨出來:這怎麼可能是科學呢?完全是娛樂笑談。

其實,蕭敬騰和雨的關係連關聯規則都算不上,更不要說更強的因果關係。因為兩者之間不存在必然聯繫的機理,即便確實現象總是(哪怕是百分之百)存在,也是玩笑罷了。

那麼,地震和雲的關係是否更像科學呢?如果說根據有限觀測,地震前必有形狀奇怪的雲朵出現,其間的關係能否科學地證明出來呢?

首先,要看這類形狀的奇怪雲之後是否必然有地震,證明之前先得定義奇怪雲,一萬個人心中有一萬種哈姆雷特,而這個雲要多奇怪才算奇怪。照傳說里的,「奇怪雲」是指,顏色成白、灰、橙或橘紅色,大風不易改變其形態,天空和雲有明顯界線的雲,有的像飛機飛過之後留下的痕迹,有的成波浪狀或者放射狀的,但這也太普通了吧!但傳說卻更上一層樓,說像飛機劃痕的雲,一般預示震中處於雲向的垂直線上,並且2周以後有地震,而成波浪狀的一般預示著1周以後有地震,云云。

當然傳說中把那些看似奇怪,卻很普通的形狀都說了個遍,而我們只根據以上特點推測,全球70多億的人口該會指出多少處「奇怪雲」呢?

然而,就全球範圍來講,每天規模以上地震平均也就那麼幾次,怎麼能和那麼多的地震雲配對呢?其次,我們還得考慮雲和地震之間在多少公里之內才算得有關係呢?解釋地震雲的文章很多,但頂多說到奇怪雲在空中停留的時間越長,震中與該地越近,可並沒有具體提到是一千、兩千還是四千公里?

總之,如果沒有最終的機理解釋和認定,將兩種現象之間的關聯進行怎麼的解讀都有其可行性,猜誰都會,我家鄰居五妮的媽經常說,人是由泥做成的,否則身上的泥怎麼就搓不盡呢?就為此,我小時候頓時把五妮的媽當成科學家和哲學家來敬呢。上了中學才知道這叫樸素唯物主義。但人的認知是不同的,你若說地磁場變動帶來雲朵的重新有序排列是地震和雲之間的關係的解釋機理,可能會讓沒有科學素養的人一下子認同起來,但這些都是謬談。

另外一個方面,地震和雨之間的關係似乎會更為大家所接受。一般而言,地震之後往往跟隨著暴雨,而且是長時間的。但是,請先注意這個事實,有的地震發生後是長期沒雨的。但猜想畢竟是猜想,雖然很難否定,驗證也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兒。

但對於蕭敬騰到一個新地方就會下雨、地震來了可能有雨也可能沒雨這兩種現象,為什麼後者比前者更像科學結論呢?

要了解地震雨,首先得了解雨的形成原理。水分受太陽光的照射,變成水蒸氣蒸發到空中,在高空中水蒸氣遇冷空氣便會凝聚成小水滴,它們又小又輕,被空氣中的上升氣流托在空中,便聚成了雲。但水滴太小不足以掉落成雨,但如果空氣中水分不斷增加,小水滴碰撞變大變回降落,或者空氣中有粉塵,成為小水滴的凝結核,從而促使降雨。

雨的形成過程(圖片來源於網路)

當地震發生後,地表出現很多的裂縫釋放出地球內部的大量熱量,同時使得地表溫度升高,蒸騰作用加強,從而使得地下的水汽沿著地表裂縫進入空氣中,空氣中的水汽趨於飽和;同時,地震發生後伴隨著山體滑坡、建築物的倒塌,大量的粉塵也會隨著上升氣流進入雲中,成為小水滴的凝結核,地震之後的降雨就這樣形成了。

其次,地球本身是個是一個大磁鐵,在其周圍會激發出磁場,當地殼變動時也就會引起周圍磁場的變化。空間的雲朵是具有帶電性的,處在磁場當中的雲朵受地磁場的這種變動,也隨之產生變化,磁場的這種擾動打破原有的平衡,擾動產生磁場的旋流,帶電的雲朵就會向此聚攏,聚多了必然要降雨。

邢台地震、唐山大地震、汶川地震之後均有降雨,而我們也容易理解,儘管地殼運動會帶來局部氣流變化,但是這種變化不見得必然導致雨滴的凝結。所以,地震後有雨就是概率現象,而非必然結果。

最後我們就會悲傷地發現,好像蕭敬騰比科學要靠譜呢,他是確定性的,而地震帶來雨倒是不見得的事兒。總之,科學需要反覆驗證,對於臆想出的論斷,用再多的解釋說明也只是枉然,況且,對於無法及時預測的地震,更不可能在一兩個星期前就有天象之說的徵兆。總之,要是說我頭頂的這朵「奇怪雲」會引起垂直線上哪一處地震,我也只能一笑了之。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中科院戰略院 陳安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

「科普中國」是中國科協攜同社會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科學傳播的科學權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國融合創作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科普博覽 的精彩文章:

4萬年前的嬰兒猛獁象,臨終一刻
今晚「天狗」來襲,陰晴圓缺話月食
全球油氣總儲量40%將來自深海 深海油氣如何形成?
中國在太空建起超級寬頻網
柯伊伯帶質量缺失之謎

TAG:中國科普博覽 |

您可能感興趣

為何要上天「看」地震?
地震後為什麼會下雨呢
吉林松原地震讓人心寒:地震局都是幹什麼的?不止一次馬後炮!
地震的時候怎麼辦?什麼地方最危險?地震來臨該躲在那裡,哪些地方不能躲?
有一種地震,叫火山地震
昨晚樂山地震了?關於地震防範,你要知道這些
什麼是「火星地震」?火星上的地震意味著什麼?
九寨地震八方支援,古人遇到地震,是如何抗震救災的呢?
沒有火山和地震,地球現在還是恐龍的天下嗎?
地震怎麼來的?為什麼現在地震那麼多?
龍目島地震,巴新地震,這些地區最近還能去潛水嗎?
房子晃動是地震前兆嗎?地震有哪些前兆?
闢謠「地震雲」 地震和雲沒有關係!
為什麼現在地震那麼多?如何避免地震?
地震是怎樣來的呢?如何避免地震?
地震儀,了解一下
假如:地球發生地震,坐上飛機能否逃過一劫?看科學家是怎麼說的?
又是颱風又是地震 地球怎麼了?
地震前的唐山,你見過嗎?
如果把火星地震「挪到」地球上,會有怎樣的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