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脾濕嚴重易感冒,祛脾濕,老中醫公布了3個小方子,存好了吧!

脾濕嚴重易感冒,祛脾濕,老中醫公布了3個小方子,存好了吧!

脾濕嚴重易感冒,祛脾濕,老中醫公布了3個小方子,存好了吧!

夏季天氣濕熱,很多人很容易感冒,特別是七八月份,濕氣達到最盛,脾胃陽氣較虛,很容易受到傷害。如果這個時候我們收到室外的熱,室內的冷,冷熱內外夾擊,人體抵抗力下降,很容易引發感冒。

預防夏季感冒,首先要做的就是補脾胃之氣。脾的特徵之一就是喜燥惡濕,所以濕邪容易傷脾胃。濕邪困脾,則脾的健運就會失職而使濕濁內生。濕邪傷人,容易遏制氣機,使氣機升降失常,清陽不升,最容易出現「沉重」的癥狀,在上則頭重;在中則脘腹脹滿、食慾缺乏;在經絡,則周身困重,四肢、關節酸痛。

脾濕嚴重易感冒,祛脾濕,老中醫公布了3個小方子,存好了吧!

1、艾灸脾俞穴:健脾益氣,和胃止痛,袪濕化濁

艾灸脾俞穴,能夠提升脾臟功能,起到健脾益氣的功效,能使脾運化水濕的功能正常,將身體多餘的水分轉輸到肺腎,通過肺腎的氣化功能,化為汗液和尿液排出體外,令濕濁消散,解除諸癥狀。

2、隔姜灸脾俞:驅濕邪,強脾胃

艾灸方法:患者取合適體位。選擇新鮮的老薑,切成0.3 厘米厚的薄片,在姜上扎小孔。把姜放在脾俞上,將艾炷放在薑片上,點燃,小心施灸5 分鐘。

取穴原理:提升脾臟功能,有健脾益氣的功效。

取穴方法:脾俞穴位於位於下背部,第11 胸椎棘突下,後正中線旁開1.5 寸。

3、茯苓煲豬骨:祛濕毒,提高免疫力

茯苓「久服安魂養神,不飢延年」。清代慈禧太后將茯苓作為日常補品來享受,得以長壽。在梅雨季節或在夏季雨水增多時期,廣東民間愛用茯苓等煲豬骨湯,以祛濕、解毒、提高免疫力、補鈣。

脾濕嚴重易感冒,祛脾濕,老中醫公布了3個小方子,存好了吧!

茯苓味甘、淡,性平,具有利水滲濕、健脾補中、寧心安神之功,能夠祛濕、排毒和通利關節。近代科學證明,茯苓的有效成分90% 以上為茯苓多糖,能增強人體的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功能,可使惡性腫瘤患者增加食慾、改善癥狀,保護骨髓造血功能,減輕放療、化療的副作用。豬骨能壯腰膝、補虛弱、強筋骨,兩者一同燉煮,可以很好地清熱解毒、健脾祛濕。

茯苓煲豬骨的做法:

材料: 茯苓10 克,豬脊骨250 克,陳皮、薑片、料酒、鹽各適量。

做法:

1. 豬脊骨洗凈,剁塊,用沸水焯一下,撈出用清水洗凈。

2. 藥店買現成的茯苓片,洗凈備用;陳皮泡軟洗凈。

3. 將豬脊骨、茯苓、陳皮和薑片一起放入砂鍋內,加適量清水,以沒過食材為準,大火煮沸後,放入適量料酒,改小火慢煲3 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指導專家:趙進喜博士,北京衛視《養生堂》重要主講專家,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內腎病分泌科主任。本文出自他所著的《讓你腰不酸、腎不虛、病不找:這樣養腎是關鍵》,一書說透腎虛和補腎的秘訣!

脾濕嚴重易感冒,祛脾濕,老中醫公布了3個小方子,存好了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名醫傳承 的精彩文章:

中藥敷貼一個關鍵穴位,養肺防虛治鼻炎,需要請收藏!
一到換季就感冒,用什麼「套路」才能好得快?
2個穴位2碗湯,專治咳嗽氣喘,連中醫大夫都在用!
老中醫教你:咳嗽止不住,用手拍拍身體這些地方或能改善!
營養師教您:改善貧血又美容,這道菜你應該學一學!

TAG:名醫傳承 |

您可能感興趣

頑固性腳臭?可能是脾濕引起,2道葯膳在家就能做,輕鬆祛脾濕
芒種時節暑熱重,艾灸扶陽祛脾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