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從上海到南京,這一路太壯烈……

從上海到南京,這一路太壯烈……

撰文、攝影:姚力

上海金山衛遺址公園

長江是中國南北的天然分界線,自古以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入海口處的地理位置尤為重要,一旦有失,外來艦船便可由海上長驅直入中國腹地。為鞏固江防,長江下游的要塞層層布設,扼守江口,是保衛南京的重要屏障,在抗日戰爭初期發揮了重要作用,打破了日本人企圖在三個月滅亡中國的幻想。

重訪長江下游四大要塞,追尋那些塵封的記憶。

吳淞要塞——上海的抗戰往事

1937年10月,有中外記者記錄下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里,中國軍隊奮勇抗擊優勢敵人的畫面,將「四行倉庫八百壯士」載入史冊。英國《新聞紀事報》指出:「華軍在滬抵抗日軍之成績,實為任何國家史記中最勇武的諸頁之一。」 今天四行倉庫已成為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館內銅像展現著當初英雄們戰鬥的場景。

四行倉庫保衛戰資料圖片

(該圖來自網路)

蘇州河靜靜流淌,隨長江之水注入入海口,那裡有長江的第一道門戶吳淞要塞。要塞包括南石塘南北兩炮台和獅子林炮台幾個部分。這些炮台始建於清光緒年間,抗戰時這些工事已顯老舊。1931年前後,國民政府軍事當局對要塞的指揮系統做了些許改進,並構築了部分半永久性工事對以增強要塞的作戰能力。

1932年1月28日晚,第一次淞滬抗戰拉開序幕。駐守上海的十九路軍在國民政府的沉默中與日本人抗爭。2月3日,要塞參謀長滕久壽在前線指揮,負傷後仍不肯退後:「我輩軍人負有保國衛民之責,速還炮殺敵,後退者槍斃。」最終壯烈犧牲。7日起,日軍出動24艘軍艦、40餘架飛機對吳淞地區輪番轟炸,吳淞南北西炮台完全被毀。日軍集結2000餘人攻擊蘊藻浜車部,吳淞大橋。守軍四團八連殘部僅40餘人在連長趙全聲的帶領下繼續抵抗,竟將敵軍截成兩段,擊潰日軍。英美報紙紛紛報道了這一壯舉。之後在姚家灣曹家橋激戰中,十九路軍60名戰士全身澆滿汽油,背負炸藥沖向敵陣,以生命為代價,收復北岸陣地,暫時守住要塞。3月1日,日軍發動第三次總攻。上海市民甚至南京中央大學的義勇軍都一同協助十九路軍在吳淞鎮附近抗敵。守軍將領翁照垣堅持與炮台共存亡。後來在上海民眾團體代表的再三請願之下,3月3日含淚退出吳淞,持續33天的第一次淞滬抗戰落幕,中國政府被迫簽訂《淞滬停戰協定》,不得在上海駐軍,不得重建吳淞要塞。

炮台灣火炮

1937年 8月9日,日本軍隊以「上海虹橋機場事件」為借口,迅速集結起數萬人部隊準備戰爭。但他們沒想到,受限於停戰協定的中國軍隊竟然有先發制人的勇氣。13日,國軍將士突然進入上海,上海市民驚訝不已。這是自1932年以來他們第一次看到中國自己的正規軍。

這次的淞滬會戰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一場戰役。第九集團軍第八十八師第二六四旅少將旅長黃梅興親臨前線指揮,連續攻破十餘個日軍堡壘後,是淞滬抗戰國軍犧牲的第一位高級將領。14日,中國空軍與日本空軍在不到 30 分鐘的空戰中,擊落日機 6 架。但2015號機油磬熄火,導致飛行員劉樹藩迫降時頭部受傷,經搶救無效而犧牲,成為空軍抗戰犧牲第一人。

上海淞滬抗戰紀念公園

缺少了吳淞要塞的防禦工事,寶山縣城在入海口處顯得格外脆弱,在日軍艦艇炮擊、飛機轟炸、坦克衝擊之下化作一片火海,十八軍九十八師五八三團第三營營長姚子清和全營官兵堅守陣地七晝夜,全部壯烈殉國。今天這裡被建成上海淞滬抗戰紀念公園,園裡最大的一片綠地上擺放著紀念石刻,上書「姚子清營抗日犧牲處」。

上海金山衛侵華日軍登陸處

不遠處是淞滬抗戰紀念館,高聳的紀念塔整個公園都能望見。吳淞要塞經過第一次淞滬抗戰本已遍體鱗傷,再經第二次淞滬抗戰洗禮後幾乎被完全摧毀。政府在遺址之上建成了炮台灣生態濕地公園,一處紀念廣場上陳設了若干門火炮以紀念吳淞要塞的往事。

金山衛瓮城內景

淞滬戰場上中國軍隊視死如歸的戰鬥精神一度讓日本軍隊舉步維艱,然而日軍在金山衛的攻勢打破了僵局,從側翼擊穿了中國軍隊的防線。原本駐守金山衛的國軍第六十二師300名戰士面對11萬敵軍殊死抵抗,卻無力回天。今天的金山衛城似乎僅有一處瓮城保留,改造成金山衛抗戰遺址紀念園,瓮城城牆被改建成金山衛抗戰史料館。走出瓮城,一側的綠地上散落著彩色的玻璃器皿,象徵著在戰爭中遇難的普通人,也是少有的憑弔無辜死難者的場所。即便已經是秋天,綠草依然從器皿中頑強地生長起來,逐漸淹沒這些紀念。

江陰要塞——破碎的海軍舊夢

1932年,吳淞要塞毀於一旦,囿於不平等條約不得修整。江陰遂成為長江第一道屏障,也是守衛南京最重要的屏障。在江陰戰場,中華民國海軍與日軍進行了第一戰也是最後一戰。

望江樓上鳥瞰江陰長江大橋

1928年,蔣介石決心建立一支世界級的海軍,以求自強。1930年,海軍選擇了日本船廠進行新艦寧海號的建造。「一二八」事變爆發時,寧海號的舾裝工程仍未完工,海軍部官員也來不及撤離日本。在國民政府的默許下,海軍宣布「中立」。這是中國海軍自甲午以來最大之恥辱,受到公眾的廣泛聲討。蔣介石決心建立自己的嫡系海軍部隊,於1932年成立了電雷學校。1936年,校址遷至江陰黃山腳下。1937年10月,電雷學校改為江防司令部,統一節制下游各大要塞。

黃山國民黨軍營

七七事變爆發,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國民黨海軍進駐江陰,執行沉船封江計劃,8月12日起的短短數日間,陸續沉船200餘艘。為突破江陰防線,日軍自8月16日開始對江陰駐軍進行空襲,中國海軍的最後一戰正式拉開了序幕。缺乏空軍掩護的海軍官兵只能被動地使用高炮還擊。9月至10月,平海、寧海主力艦,逸仙艦,建康號驅逐艦,楚有號炮艦,青天測量艦,湖鵬、湖鶚魚雷艦,江寧、綏安炮艦等先後被日機炸沉。國民政府中央海軍艦隊覆沒,日軍毀傷飛機18架。在海軍派系鬥爭的背景下,中央海軍在江陰的作戰幾乎沒有得到電雷學校所屬部隊的支持,只能獨自面對數倍於己的日本海空軍集群。這一場一開始便註定失敗的戰爭,因為海軍的英勇行為得到了整座城市的認可。上世紀50年代清理長江航道,江底打撈起許多沉船,是為當年這場慘烈戰鬥的紀念,這片戰場如今已是江陰港區。

1937年11月11日,上海淪陷,日軍發動全面攻勢。27日,日機轟炸江陰城的同時,江面竟有六十餘艘戰艦同時炮擊江陰要塞的防禦工事,艦船數幾乎超過了江陰要塞的火炮數量。12月1日下午5時,在無力抵抗的情況下,江防總司令劉興下令撤退。

黃山炮台遺址

江陰要塞的主要陣地包括黃山炮台、東山炮台、西山炮台,鵝山炮台等,在四大要塞中保存最為完好,目前均位於政府建成的江陰濱江要塞旅遊區內。要塞森林公園是東山炮台和黃山炮台所在,曾是江陰要塞的核心陣地。留心公園裡那些分叉的小路,可以找到當年的炮台遺址。山頂有一座望江樓海空大戰展示館,建築被特意做成了船帆的造型,象徵著揚帆遠航……

鎮江要塞——被遺忘的城

望江樓紀念館

江陰要塞失守後,吳福線和錫澄線喪失了防禦作戰能力,鎮江要塞已成一座孤城。於是鎮江要塞保衛戰從一開始便染上了悲壯的色彩。要塞淪陷與南京城破幾乎同時發生,其抗戰歷史在一場更大的悲劇中被選擇性地遺忘了。

焦山

1937年12月8日,鎮江要塞司令林顯揚自願堅守要塞,同時組織敢死隊113名,抗擊日軍。中午12時,日軍佔領鎮江城。15時,日軍佔領甘露寺,繼續猛攻象山。日軍一度沖入象山炮台,但經過要塞敢死隊員頑強還擊,日軍戰車被擊毀3輛,被迫退回北固山。但是此時象山炮台已經成為孤軍,敢死隊轉移到隔江相望的焦山炮台。

焦山古炮台遺址

1937年12月9日5時,日軍佔領象山,全天向焦山和都天廟炮台攻擊。12月10日16時,焦山炮台僅餘一門火炮,通信斷絕。炮台守軍毀炮撤退。12日,日軍繼續轟炸,都天廟炮台台備炮全部被毀。入夜後,鎮江要塞區司令林顯揚率殘部向揚州撤退。鎮江要塞的頑強抗擊,阻滯了日軍向南京攻擊的前進速度,海軍艦艇抵達南京時間比原來的日期推遲了3天。

焦山上的民國暗堡

鎮江要塞保存最好的古炮台位於焦山山腳,是一處抗英炮台,由八個炮堡和一個彈藥庫組成,用青石為基,圓木為骨,三合土層層夯築。進入炮堡,可以看到泡沫填充的清代火炮模型,射擊孔外,草木叢生,已經望不到江面。1842年7月15日,英軍進攻焦山,炮台守軍猛烈還擊,重創英軍。但敵我懸殊,最終焦山守軍全部犧牲。恩格斯這樣評價鎮江的戰鬥:「如果這些侵略者到處都受到同樣(鎮江)的抵抗,他們絕對到不了南京。」民國時期為抗戰而建的新式快炮台則位於焦山山腰,萬佛塔下、吸江亭旁。(文獻中指出還有一處炮台位於壯觀亭附近,限於能力,未能訪得)如今這焦山唯一的民國炮台正慢慢被現代造物包圍,成為一名孤獨的「戰士」。下山路中的休息點旁,還有一處暗堡,如今疏於管理雜草叢生,幾乎無人問津。

江寧要塞——南京城下的悲歌

第一次鴉片戰爭失敗,清政府簽訂了《南京條約》,就此開始了中國屈辱的近代史。其後太平天國、中華民國先後定都南京。1945年9月9日,何應欽在南京代表國民政府接受日軍投降,結束了中國任意受外人欺凌的歷史。中國近代史上的屈辱始於南京終結於南京,圍著南京畫了一個大圈,最為凄慘的一頁無疑是1937年的12月。

南京軍區禮堂——侵華日軍投降簽字處舊址

1937年,由於沒有制海權,日本海軍航空兵可以抵岸起降,覆蓋南京上空。雖然中國空軍取得了一些勝利,但是隨著日軍摧毀了前線的機場和飛機,中國空軍大多數時候只能依仗國外的援助作戰。南京鐘山腳下有一處抗日航空烈士公墓,被列入首批國家級抗戰紀念遺址名單,不過這大概是南京最無人問津的抗戰紀念地之一了。

雨花台公園

1937年11月11日,日軍佔領上海,正式轉入了以進攻南京為目標的作戰。日本海軍艦隊在突破江陰要塞後,切斷了長江航道,配合陸軍完成了包圍圈,南京成為了一座孤城。1937年12月9日早晨,雨花台炮台首先向侵入花神廟和安德門的日本軍隊進行射擊,江寧要塞部隊開始為了尊嚴而戰。12月11日10時,日本軍隊從雨花台炮台左側後方向偷襲,炮台官兵大多未能撤出,壯烈殉國。18時,烏龍山炮台被敵軍包圍。次日12時許,烏龍山炮台火炮四門和甲一台火炮三門被先後擊毀。烏龍山炮台幾乎是滅頂之災。17時許,南京衛戍司令長官唐生智召集會議宣布撤退計劃。馬家山炮台官兵掩護友軍撤退,不久被切斷聯繫,陷入城中,全部犧牲。12日至13日,中國軍隊陸續放棄南京城撤退,日軍為報復與恐嚇中國軍民,進行了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短短數十天的時間裡,30餘萬軍民慘遭殺戮,是為人間慘劇。

下關江面

南京城內幾乎唯一完整保存下的要塞炮台原物位於國防園內,除了一座炮台還有一處暗堡遺址。獅子山上有一個被掛牌保護的獨立炮台,卻似乎是後來重建的。要塞炮台遺址應當已經被永遠地埋在新建的閱江樓下。幕府山炮台遺址位於幕府山余脈的老虎山頭,埋藏在一片菜地之下。從炮台處遠眺,眼前的長江便是著名的下關江面。1937年,日本海軍便是在這片江面封鎖住了中國軍民的最後退路,當時的江水一片血腥。江邊的幕府山腳下,有一處草鞋峽大屠殺遺址紀念碑,記錄了日軍在江邊的暴行。

拉貝舊居中的拉貝像

南京大學校園內有一處拉貝故居,著名的《拉貝日記》誕生於此,日記記錄了大屠殺期間的所見所聞。日記被稱為東方版《安妮日記》,是佐證南京大屠殺的重要證據之一。

南京城與許多城市不同,他們將自己的歷史刻在了城市的生活之中,每當到了12月13日,南京城都會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座城市的創傷,這也是為什麼南京大屠殺的紀念終於能夠成為一項全國關注的活動,一座城市的紀念館終於贏得全世界參觀者的矚目。

南京大屠殺紀念館

南京草鞋峽大屠殺紀念碑

令人遺憾的是,中國在申報抗戰相關遺產的道路上卻舉步維艱。除南京、上海等少量城市之外,抗戰遺產在城市中的地位其實正在逐漸邊緣化。甚至連城市中的交通行業從業者都對詢問抗戰遺產的參觀者報以異樣的眼神:為什麼不去別的地方?那裡有什麼好玩的?這些城市裡真實發生的場景,或許值得每個人思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地理中文網 的精彩文章:

誰是真正的「物種大偵探」?讓《國家地理》來告訴你吧
探訪貴州的侗寨、苗寨,此等夢中桃花源,不知何日君再來!
狂野的非洲大陸,掩藏著七大鮮為人知的自然奇觀
世界上戒備最森嚴的禁地你知道有哪些?就算核彈來襲都不怕
肯亞發現1300萬年前古猿頭骨,是目前保存最好同類猿猴頭骨

TAG:國家地理中文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南京!雪一直下,路一直有人掃……
江蘇厲害了!連出三座一線城市,除蘇州和南京外,另一座竟然在這
我們的關係就像上海的南京路,南京的上海路
美到窒息!南京最全玫瑰花海指南!每一朵都浪漫到骨子裡……
為什麼世界上有北京、東京和南京,卻沒有西京呢?讓我們來看一看
安徽最奇怪的街,一半在南京,一半在馬鞍山,一不留神就出省了!
此人帶著六銀元來到中國後來成遠東首富,上海南京路有一半是他的
都知道有北京,南京,東京 那麼有西京嗎?它去哪裡了
一到周末,上海南京人都來安徽蕪湖這村子裡踏春遊玩嘗美食
中國最受歡迎的步行街,上海南京路上榜,你去過幾條呢?
上海最摩登、最時尚的一條街,不是南京路,你知道是哪裡嗎
上海南京路霞飛路,有哪些猶太印記?
比黃金榮還牛的上海灘大亨,黑白兩道通吃,南京路一半房子是他的
中國歷史上有南京、北京和東京,那麼「西京」到底在哪裡?
南京這六條街,我都是靠吃來記住的!
南京的這些蒼蠅館子,是減肥路上最難跨過的一關!
蘇州這些地方的十里花海,美過武漢不輸南京,讓你一次看過癮!
內蒙太遠?南京六合就有一片壯觀的「壩上草原」!
江蘇省崛起的城市,不是南京,不是蘇州,你知道是哪一座嗎?
大家都知道有東京、南京和北京,那麼問題來了,西京去哪兒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