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西方人眼中的孔子什麼樣?

西方人眼中的孔子什麼樣?

近幾年,我國的「孔子學院」在世界上迅速鋪散開來。以「孔子」的名義號令天下,大概出於兩個原因:

一是孔子在西方的名氣,聽說美國都把他列為「十大思想家」之首;

二是在我們的「先進文化」中,一時還找不到出其右者,讓世界上更多人接受。比如叫老子學院、孫子學院,行么?

三年前台灣也搞起全球文化推廣計劃,苦於「孔子」為大陸所佔,只好稱「台灣書院」。其主旨不在對抗,而在弘揚台灣文化和推廣正體字。呵呵,別的不說,稱繁體字為「正體字」真高!按照詞義理解,難道簡體字就成了誤體字、反體字或副體字么?

孔子名揚海外,源於16世紀以降,利瑪竇一干人馬進入中國。本來是為了傳教,但當他們將中國的事情傳回歐洲時,剛剛走出中世紀的人們,無意中發現一個「孔子的中國」。出於驚奇,出於愛慕或厭惡,出於歐洲文化啟蒙運動的需要,孔子的名聲迅速傳播開來。此後四百年間,西方對孔子一直關注有加。但他們究竟對孔子印象如何呢?我整理出幾段,權作欣賞:

孔子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道德哲學家、異教徒哲學家、東方智者、擁有5000弟子的派別首領、無冕的皇帝、哲學上的華盛頓,以及像畢達哥拉斯和巴門尼德、霍布斯和萊布尼茲一樣的政治家、統治家和立法家等等。甚至有人說,孔子是「18世紀歐洲文化啟蒙運動的守護神」。最有影響的說法來自康德,他說孔子是「中國的蘇格拉底」。但也有人說,孔子是「沒有找到柏拉圖的蘇格拉底」。謝林說:孔子與蘇格拉底根本不同,前者讓哲學家聽命於國家,後者讓哲學家不要參與國事活動。

《論語》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把它與《福音書》和《辯白》相提並論。托爾斯泰說:「沒有他(孔子)和老子,《福音書》都是不完備的。」而最早將《論語》譯成拉丁文的利瑪竇說,它是「在人類理性的光芒下,對正常的道德活動加以指導。」不過它「只是一系列混亂的格言與推論」。維科說,它像「埃及人的司祭書」,全是凡俗倫理。黑格爾說,它講的是一種「常識道德」,一點思辨哲學也沒有,只有一些善良的、老練的、道德的教訓。所以,「為了保持孔子的名聲,假使他的書從來不曾有過翻譯,那倒是更好的事。」

孔子哲學是一種什麼樣的理論?

是一種「道德哲學」。中式道德與西方不同,黑格爾說,西方道德包含在法律之中,中國道德就是法律。孟德斯鳩定義:中國人「把宗教、法律、風俗、禮儀都混淆在一起。所有這些東西都是道德。」這樣的「道德」帶來的結果是:

1.如果道德淪喪,國家就陷於無政府狀態,革命就來了。

2.國家不會由於被侵略而喪失法律,因為法律含於道德中,道德不變,最終改變的一定是侵略者。

3.「道德化的法律」追求與專制主義並行,即使專制者試圖自我完善,給自己帶上法治的鎖鏈,最終還是用鎖鏈武裝自己,變得更加兇殘。

4.孔子的「禮」不同於禮貌,禮貌是用於粉飾邪惡,禮是用來抑制邪惡。但「禮教」可以演化為枷鎖,泯滅男子漢的氣概,讓人只會像狐狸一樣四處張望,不求進取。

5.禮教的「平等」還會演化為自由民與奴隸的平等,導致全民奴性化,人們由自貶自抑走向自暴自棄,最終產生「道德放任」意識,像隨處扯謊、佛教流行等,而佛教把「上帝認為是虛無,把鄙視個性、棄絕人生當作最完美的成就。」(黑格爾語)

讀到這些,會讓人產生兩種感覺:

一是混亂與陌生,難道這就是我們的孔子么?

再一是疑問,時至今日,西方人的認識有變化么?當然有,但思想根源依然存在。東西方文化衝突,絕非一朝一夕可以化解。

分析近百年的變化,倒是有兩點值得提及。

其一,西方人對待孔子的態度,表面上是一個文化問題,實際上更像是一個經濟問題,或曰政治問題。因為它是隨著中國經濟的起伏而忽冷忽熱。大體分為三個階段,16—18世紀,經濟上「中強西弱」,孔子被捧上天;18—20世紀,經濟上「西強中弱」,孔子被痛批或遺忘;近30年,中國經濟日見崛起,西方經濟日見衰退,孔子又日見走紅。

其二,有觀點說,中國「尊孔」2000多年,「批孔」不足100年。正所謂「中國歷史孔子之一人歷史而已。」(夏征佑語)而且近百年真正批孔的不是魯迅等人,因為魯迅批的不是孔子,而是尊孔的人;真正批孔的無非是陳獨秀、李大釗等人。察其言行,他們面上批判孔子思想的弊端,實質上還是出於政治目的,將國家經濟落後,歸咎於孔子哲學的影響。問題是今日中國「頁面」上掛著的人,正是飽受「批孔」教育和影響的幾代人,尤其是我們這些文革中長大的人,還練過「童子功」。所以一聽到有人說孔子的好話,就會從心裡感到不舒服。比如上世紀80年代,有報道說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宣稱:「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消息傳來,竟然引起國人全球範圍的「追謠」,一鬧就是好多年,至今不見平息。如此對待孔子,外國人都感到驚訝。難怪上世紀70年代,美國作家賽珍珠呼籲「讓孔子早日回到他的家鄉」;難怪不久前鄰國的一位學者說,既然中國人那麼討厭孔子,乾脆把他轉讓給我們,我們拿去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

由此想到「中國文化復興」問題。有答案是「融合多元文明,實現先進文化的中國化。」 這話聽起來有些飄忽。梁漱溟先生答得果斷,他100年前就說,也就是「孔子禮樂」的復興;上世紀80年代,他又強調:「以後世界是要以禮樂換法律的,全符合了孔家宗旨而後已。」這話聽起來也不順耳,怎麼辦?沒辦法。連季羨林先生都說,雖然他認為未來「只有東方文化能夠拯救人類」,但「未來」那塊匾還沒掛起來,誰知道上面寫著什麼?乾脆學《三岔口》,每個人耍自己的刀槍,但誰也碰不著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八卦 的精彩文章:

天心不改人心移 無字圖中寓天機,天機圖,誰識請教之
毒素無處不在,人體毒素的十大來源!
神奇!治療膝關節疼痛就是這樣簡單
中國古今四大「兵家必爭之地」

TAG:太極八卦 |

您可能感興趣

在你眼中軍人是什麼樣子的?
你眼中的愛是什麼樣子?
老照片:西方列強眼中的清王朝是什麼樣?
歷史中的孔子,孔聖人究竟長什麼樣?
你眼中的黃子韜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你眼中的春 是什麼樣子的
你們眼中的鄭爽是什麼樣子呢?
你眼中的易烊千璽是什麼樣子?
朋友眼中的你是什麼樣的?
別人眼中的鹿晗是什麼樣的?
你眼中的天蠍座是什麼樣子?
你眼中的羅馬是什麼樣的?
塔羅占卜:你在異性的眼中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青羽塔羅占卜:你在情人眼中是個什麼樣的人
北方蒸包子是如何和面,與南方人又有什麼樣的區別?
閉眼說話的男人會是什麼樣子的?
青羽塔羅占卜:你在別人眼中是個什麼樣的人
晴雯的女兒癆是什麼樣的怪病?為什麼要用畫著西洋黃髮女子的西洋葯治?
王艾石:畫家眼裡,什麼樣的女人更美麗迷人
諸葛亮和司馬懿是生死冤家,兩人在對方眼中是什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