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雲音樂 vs 騰訊音樂:一部關於版權的羅曼蒂克消亡史
幾千年來,中國歷史上不知道經歷了多少場群雄爭霸、朝野更迭,成王敗寇的故事早已成為悠長歷史長河中的一條主線。
如果把歷史的眼光放到當下,有些東西又何其相似。
當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以「BAT」的名號稱霸武林之後,巨頭之間的角逐就成為中國互聯網界一個潛在的遊戲規則。一片叢林中雖然不只有寥寥幾個生存者,但身強體壯、力量大的那些,必然站在食物鏈的最頂端。
然而誰都想成為森林之王。稱霸意味著更多的食物、資源以及權力,而這一切,需要通過強者生存的法則和鍥而不捨的鬥爭來實現。
在中國的在線音樂市場,就一直在進行著這麼一場鬥爭。
從最早的百家爭鳴,到如今的巨頭之戰,音樂版權資源一直是群雄爭奪的核心。在激烈的競爭之中,力量弱小者或主動離隊,或無奈退場,能夠留下再戰的,勢必都有幾把刷子。
這其中最相愛相殺的,當屬網易和騰訊了。
網易和騰訊的音樂版權之爭,你方唱罷我登場
8 月以來,網易雲音樂上有部分港台歌手的音樂突然「變灰」下架。根據論壇和用戶的反饋,被下架歌曲的歌手包括衛蘭、泳兒、容祖兒、張敬軒、五月天、林宥嘉等,受影響的曲目佔網易雲音樂總曲庫的 1% 左右。
8 月 10 日晚間,網易雲音樂在官方公眾號發表了一篇名為《關於版權,我有一些話想跟大家說》的聲明:
很多用戶應該已經注意到了,網易雲音樂最近被迫下架了一部分歌曲。……當用戶留言問,為什麼自己歌單里有歌曲灰掉的時候,我們一樣甚至更加心急欲焚。……很愧疚,我們還沒有促成版權轉授的達成,所以我們必須先下架這部分歌曲。但我們一直在用十二分的積極努力,來加速這部分歌曲恢復的洽談。
很明顯,版權是造成此次下架的最主要原因。網易雲音樂直言,因為和騰訊音樂沒有就版權轉授問題達成一致,歌曲只能暫時被迫下架。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網易和騰訊在音樂版權問題上的首次交鋒了。
早在 2014 年底,雙方就曾因為互相指責音樂內容侵權而對簿公堂:QQ 音樂先告網易雲音樂對包括《時間都去哪兒了》等在內的 623 首網路音樂侵權,網易雲音樂隨後反訴 QQ 音樂侵權使用自己旗下的 192 首網路音樂。
不過雙方的侵權行為也確實屬實,最後,這次爭端以法院各打五十大板而結束。
然而好景不長,2015 年 2 月 3 日晚,微信突然關閉了網易雲音樂的分享介面。第二天,網易雲音樂火速發表一篇回應文章:
我們沒什麼緣由好抱怨的,畢竟那是他們的地盤。他們有自己的音樂應用,他們也不想失去市場份額,他們還要繼續賣綠鑽,他們還要靠微信來彌補遺失的社交基因,他們還需要讓微信幫助自己更具想像力,他們還要頂著開放互聯網精神的壓力,他們有自己的無奈,他們有自己的理由。
這篇文章通篇語氣頗為委婉,但該說的也都說了,直指微信此舉是為了幫助同門兄弟 QQ 音樂獲得「壟斷」地位。
另一邊,被「非直接點名」的 QQ 音樂也立馬回了一篇:
如果我們只如初見,我們真的可以好好聊聊音樂;如果我們只如初見,你態度鋒芒,我熱誠滿滿,在音樂面前,我們本應快樂並行,笑語歡歌。可是,我在捍衛正版的道路上不懈登攀,初心未改、虔誠不變;你卻在盜版的迷途上越走越遠,執迷不悟、積重難返,故人心,奈何變?
在 QQ 音樂的回應中,他們把微信「封禁」網易雲音樂的原因歸咎於對方的盜版問題。暫且先不去討論這個理由站不站得住腳,但在這次公關大戰中,雙方積怨已久的矛盾關係被徹底地攤開在了公眾面前。
俗話說,商場上沒有永恆的朋友和敵人,2015 年 10 月,在時隔大半年之後,網易雲音樂在微信上的分享入口終於又重新開放了,雙方宣布正式達成版權戰略合作,騰訊 QQ 音樂將向網易雲音樂轉授 150 萬首音樂版權。
而據騰訊方面透露,雙方握手言和的契機正是國家版權局出台的「最嚴版權令」,「網易雲音樂是第一家與我們合作洽談的音樂平台。」
2015 年 7 月 8 日,國家版權局下發了《關於責令網路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授權傳播音樂的通知》,要求各大網路音樂服務商在 7 月 31 日前將所有未經授權的音樂作品全部下線。
這對很多過往依賴於網上大量免費卻未經授權的音樂過活的平台來說,無異於一次致命性的打擊。但對於手握眾多正版音樂資源的騰訊來說,這次穿鞋的終於不怕光腳的了。
騰訊已成音樂版權界的霸主
大約十幾年前,那還是一個 PC 當道的時代, QQ 音樂、酷我音樂、酷狗音樂、千千靜音等耳熟能詳的音樂播放軟體,幫很多人打開了用電腦聽歌的新世界大門。
互聯網上的東西就該是免費的,這個想法影響了整整一代人。因此,用百度免費下載、用軟體聽免費的歌,早就成了早期用戶的習慣。在大家看來,盜版不可恥,收費才可怕。
然而網路盜版音樂的存在,卻是阻礙唱片公司乃至整個音樂市場發展的毒瘤。某唱片公司代表曾表示,盜版讓唱片公司直接受害,也讓藝人的合法收益缺乏保障,這樣的大環境會影響從業人員的創作熱情。
長此以往,就沒有人願意做音樂了。
儘管不少唱片公司也曾試圖通過法律途徑來維權,但由於追責困難等問題,最後大多都不了了之。
還好隨著互聯網行業的發展和市場教育,國內用戶的版權意識不斷增強,有不少人已經開始願意接受付費模式、為正版音樂買單了。
這種版權意識的覺醒,除了用戶的自我教育之外,也離不開市場的教育。曾經利用盜版資源「跑馬圈地」的各大音樂平台們,也逐漸有了買正版音樂資源的意識。
財大氣粗如騰訊,很早就開始了自己的版權購買之路。
在先後拿下索尼、華納的獨家音樂版權之後,騰訊在今年 5 月再下一城,購得了環球音樂在中國大陸地區的數字版權分銷權。
在與阿里、百度、網易這樣的競爭對手的共同競價中,突圍絕對不是一件易事。畢竟競購對象環球音樂作為全球最大的唱片公司,一共掌握著大約 25.6% 的國際音樂市場份額。
而最後順利拿下環球則意味著,世界三大唱片公司的獨家版權,都已被騰訊攬入懷中。
這還不算完。2016 年 7 月 15 日,騰訊宣布與中國音樂集團達成合作,後者旗下的酷狗音樂、酷我音樂和 QQ 音樂正式合併為新的騰訊音樂娛樂集團。
成立於 2012 年的中國音樂集團(前稱海洋音樂集團),由前新浪副總裁、新浪音樂負責人謝國民創辦,一直走的是購買唱片獨家代理版權的路子。目前,中國音樂集團已經與近百家唱片公司達成了版權合作,其中獨家版權超過 20家,擁有正版音樂 2000 萬首。
這個數字有多厲害呢?要知道,就算是近些年不斷砸錢買版權的 QQ 音樂,其正版音樂曲庫也才 1500 萬首。
正因為如此,「左擁右抱」的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如今已經掌握了市場上差不多 90% 的正版音樂版權。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 QuestMobile 的最新數據,2017 年 6 月,中國的移動音樂行業總體月活躍用戶(MAU)為 6.29 億,其中用戶規模排名前五的分別是酷狗音樂、QQ 音樂、酷我音樂、全民 K 歌和網易雲音樂。
拿下市場前三位的騰訊,無論在所擁有的用戶數量還是版權數量上面,都已成為中國在線音樂市場中無可爭辯的巨無霸。
巨頭之爭還未結束
雖然騰訊的「圈地運動」異常激烈,但在線音樂市場還沒有真的實現大一統。
比如說網易雲音樂,這個承載了丁磊所有音樂情懷的作品,從最開始的小眾音樂,到差異化的歌單,再到個性化的 UGC 內容,很快成為深受年輕用戶喜愛的音樂社區平台。
都說如今年輕人的心才是海底針,你很難在他們時而喪時而燃的狀態中摸到那個最深層的痛點。但是就算你不喜歡紅黑相間的極簡配色和黑膠唱片帶來的文藝范兒,評論區里那些淚點與笑點齊飛、溫馨共滑稽一色的段子,也足夠讓你在這流連忘返一會兒了。
音樂與故事總是有那麼多的連接點。這些創意滿分的樂評,從手機中鋪進了杭州地鐵,又爬上了農夫山泉礦泉水的包裝。坐著地鐵哼著歌,冷不丁就被腳下的某條評論吸引了。嗯,這一波營銷水土不服就服你。
(圖片來自:第一財經周刊)
這些通過優質的 UGC 內容留下的用戶,不只幫助網易雲音樂在激烈競爭中實現了逆襲,還擁有極高的忠誠度,慢慢地都變成了網易雲音樂的「自來水」。
口碑傳播的力量是可怕的,儘管比 QQ 音樂、酷狗、酷我等平台晚了多年才上線,網易雲音樂卻用火箭般的成長速度向世人證明了自己的潛力。
2013 年 4 月 23 日,網易雲音樂正式上線;
2015 年 7 月,網易雲音樂用戶數突破 1 億;
2016 年 7 月,網易雲音樂用戶數突破 2 億;
2017 年 4 月,網易雲音樂用戶數突破 3 億。
從最開始到 1 億用戶,網易雲音樂花了 2 年零 3 個月;1 億到 2 億花了 1 年;2 億到 3 億隻用了 9 個月。相比之下,如今市場佔有率排名第一的酷狗,花了整整 6 年,才讓自己的用戶數突破 7500 萬。
但是勢頭很猛的網易雲音樂,卻一直在版權方面處於劣勢。入場太晚的它,在面對幾近瓜分完畢的音樂版權市場時,也只能感嘆一句有心無力。
不過,著重挖掘小眾市場的網易雲音樂,近期也開始在版權領域頻頻發力。除了跟騰訊等版權巨頭搞好關係、購買轉授的版權之外,今年 2 月 27 日,網易雲音樂與日本最大的娛樂集團愛貝克思(avex)達成了獨家音樂版權戰略合作,收穫了後者旗下包括濱崎步、幸田來未、大冢愛、小事樂團等在內的一大批重要音樂版權。
今年 4 月,網易雲音樂還公布了 A 輪共 7.5 億元的融資,為後續購買音樂版權助力。
不得不說,這給騰訊系的音樂產品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尤其是親兒子 QQ 音樂,雖然背靠龐大的版權帝國,但目前的成績顯然還不能令人滿意。
這邊是後發制人的網易雲音樂,那邊還有同樣豪氣的另一個巨頭——阿里巴巴在虎視眈眈。
在被阿里納入麾下之前,蝦米音樂一直是一個比較小眾的存在。2015 年 3 月,蝦米與天天動聽合併為阿里音樂,市場份額一度飆升。
後來,接連引入高曉松、宋柯、何炅等大腕的阿里音樂,與阿里影業、合一集團(優酷土豆)、阿里體育、UC、阿里文學等部門一起,正式成立為「阿里巴巴大文娛板塊」。
這個被視為阿里巴巴新增長極的板塊,從不缺少資金和資源的支持。蝦米也因此購得了包括滾石唱片、貝塔斯音樂集團(BMG)、韓國 SM 公司等在內的諸多音樂版權,成為了國內在線音樂服務的一匹黑馬。
儘管從目前的市場份額來看,蝦米距離行業領頭羊們還存在很大的距離,但是背靠阿里這一顯赫的背景,可能會為它提供更大的想像空間。
至於市場中還存在的咪咕音樂、小米音樂等小眾玩家,似乎還很難與巨頭們相抗衡。
用戶的利益就沒人管了?
聽個歌而已,還得裝五六個 app,這好像不太 OK。
對各大音樂平台來說,版權之爭是一場不可避免的割據之戰,它關乎平台的生存和發展。但對廣大用戶來說,平台們分割資源造成的版權分散,卻是一件大麻煩事。
剛在網易雲音樂上買了會員,結果沒過幾天資源就下架了,難不成我還得每個平台都買個會員?
一位用戶有點委屈。他指出,好不容易培養起來的付費意識,都被現在弄得七零八落的正版資源給打散了,「就不能商量商量把資源集中一下嗎?「
從平台的角度來看,這似乎有點難以實現。哪怕巨頭們已經開始了併購、合作之路,但就像這次突如其來的下架和曾經的鬥爭一樣,只要有利益鬥爭的存在,資源就很難被完美整合在一個平台之中。
用犧牲用戶利益的方式來進行的商業鬥爭,向來是一件捨本逐末的事。否則空贏了一場版權之戰又有什麼意義呢?最後會為這些正版音樂買單的,不還是用戶嗎?


※為什麼大家都在主動宣傳《二十二》?甚至不惜買票送人?
※開發 | 用 7 天時間,他做了個仿麥當勞的小程序
※用7 天時間,他做了個仿麥當勞的小程序
※Pool Break:這款超真實的撞球遊戲,不會打也能玩上癮#iOS#Android
※開愛情酒店、賣速食麵,任天堂差點破產的幾個時刻
TAG:愛范兒 |
※庫客音樂沙龍——俄羅斯音樂之旅
※網易雲音樂和阿里音樂版權互授,音樂產業越過山丘
※【蜜豹資訊】網易雲音樂的刷屏和硬傷
※丁海寅有望與金高恩搭檔新電影《音樂專輯》,共譜廣播羅曼史!
※阿里音樂與網易雲音樂互換版權,涉及周華健、EXO、華晨宇等歌手
※維瓦爾第的華章——歐洲嘉蘭古樂團音樂會
※阿里音樂和網易雲音樂宣布達成版權互授合作
※阿里音樂和網易雲音樂宣布達成版權互授合作
※《史記》中關於音樂的介紹:音樂的作用
※音樂劇《來自北方國家的女孩》:鮑勃·迪倫、流行音樂、諾貝爾文學獎與音樂劇
※伯克利音樂學院的「樂壇黑馬」
※阿里音樂、網易雲音樂互授版權 獨家版權時代終結
※網易雲音樂vip破解
※王嘉爾《dawn of us》拿下網易雲新歌榜七連冠,粉絲:音樂嘎!
※郎朗音樂世界李俊傑、莫茜貝及王柯人三名優秀學員「格萊美向古典音樂致敬」音樂會放異彩,齊奏響紐約卡內基音樂廳
※沙烏地阿拉伯的盜版音樂商店 譯文
※重磅!網易雲音樂與QQ音樂版權合作!
※丹尼爾·霍普與蘇黎世室內樂團音樂會
※網易雲音樂與阿里音樂達成版權轉授合作
※我們請中國獨立音樂人推薦俄羅斯新音樂 | 俄羅斯新一代(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