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華納新片《IT》VR體驗:最高級的恐懼是沉浸其中無法自我救贖

華納新片《IT》VR體驗:最高級的恐懼是沉浸其中無法自我救贖

華納新片《IT》VR體驗:最高級的恐懼是沉浸其中無法自我救贖

前幾周就有同學建議我們聊聊這個VR體驗。鑒於當時華納放出來的VR體驗只是一段半分鐘的預告片,所以只好繼續等著。直到8月15日這段4分半鐘的完整體驗剛剛上線。

目前YouTube的觀看已達到15萬,還沒算Facebook 360,Littlstar,Samsung VR等渠道上的觀看。

這部史蒂芬金創作於1986的暢銷書之所以能蔓延其30年不衰的恐怖感。歸根到底還得用上中國人常說的那句老話:人總是自己才能嚇到自己。

話俗理不糙。

從心理學上說,一個人最恐懼的總是自己心理上最陰暗的角落。那裡埋藏著自我成長和生存道路上所有的不堪、陰鬱、失敗和不可與人言說的種種苦難。是一個無法銷毀不能無視的「心靈骯髒倉庫」或者「意識的下水溝」。

「它」是你自己想像出來的任何東西

華納新片《IT》VR體驗:最高級的恐懼是沉浸其中無法自我救贖

《IT》的劇情大抵如此:一夥有著各自童年不幸陰影的孩子,因為苦難而聚集成了一個「失敗者俱樂部」。他們各有自己心理上的「攝魂怪」(源自哈利波特)。恐懼會化身成他們內心對恐懼本身的想像力來襲擊他們。害怕狼人的會遭遇狼人,害怕食肉鳥的會被這些鳥捕食……小丑只是一個「路標」——沿著它的氣球一定會遇見自己內心最恐怖的事物——「它」是你自己恐懼想像力的啟動按鈕。引導所有人進入自我意識的「下水溝」。

史蒂芬金一如既往是好萊塢的口碑菜單,因為《它》迎合的正是現代人心理上最不堪的自我陰影:你害怕什麼就會想像出一個物化的具象。

沉浸式體驗為什麼更嚇人?因為你正好跌進了一個自我暗示的封閉陷阱。

華納新片《IT》VR體驗:最高級的恐懼是沉浸其中無法自我救贖

此前我們報道過,就這部暑假大片,華納在聖地亞哥的 Comic-Con現場弄了一個流動的VR影院,一輛校車。踏上這輛破爛大巴,戴上Gear VR,物理環境上的融合更增加沉浸感。

在開放的大銀幕上,所有座位上的觀眾都在導演的心理暗示下,進入相同的恐怖格式——它們有著共同的套路——人類普遍擔心的問題。而正因為普遍擔心,這種擔心其實造成的傷害並不如單獨面對那麼大。幾十上百人一起面對外星怪物的擔驚受怕和獨自一人被棄在荒郊野嶺的感覺那是完全不同的。

《IT》的VR體驗恰巧利用上這一點:你戴上VR眼鏡,就跌入只有你自己的陰暗空間。你不得不沿著體驗中的視線「路徑」或者聲音導引走下去。這個過程讓人感覺異常漫長,而正是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你被種種渲染環境的音效、視角和視覺元素影響。

比如那隻詭異漂移的紙船、停留在下水道的拐角時牆上的陰影、腳下亂竄的老鼠、孩子不寒而慄的聲音……所有這一切都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引發觀眾最不堪的想像,由好奇變成擔心變成焦慮變成恐慌最終升級成好想摘下VR眼鏡的恐懼。

我不知道有沒有說明白這個《IT》VR體驗是怎麼嚇到你的。

視覺是最低級的手段,一旦出現視覺的畫面,無論是以怎樣的方式都會立即打破高級的心理氛圍。然而視覺是電影要完成的最基本的事情。

華納新片《IT》VR體驗:最高級的恐懼是沉浸其中無法自我救贖

心理總是高級的。不管映射的是怎樣的心理。因為心理意味著潛意識。潛意識的一切都是很難把握,一旦把握就是捏住觀眾「命脈」的事情。

上面說到《IT》的VR體驗大面積的心理暗示過程,力圖突破沉浸式體驗中最低級的段位:視覺物化的心理感知。達成在相對長時間內(按照4分半鐘的劃分,觀眾至少有超過3分鐘時間在自我暗示),讓觀眾自己嚇死自己的結果。

可以說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最初出現在下水道的小丑的視覺形象並不嚇人。反而讓人像影片一開始時6歲的喬治一樣,會跟隨著這種好奇心繼續走下去。

華納新片《IT》VR體驗:最高級的恐懼是沉浸其中無法自我救贖

從最初的第三人稱視角鋪墊好環境,到「進入」那個「IT」字體開啟了第一人稱視角的自我暗示過程。這個切換是非常自如和有效的。

如果按照筆者的口味,這個體驗就這麼做下去,通過場景和音效的暗示讓觀眾因為置身沉浸環境,通過與自己製造出來的恐懼感的互動,不斷放大心理暗示而嚇唬自己。當然是一種很高級的境界。

但這畢竟是一部恐怖大片的VR體驗,或者說互動更好的預告片。所以必須出現大銀幕上最恐怖的視覺畫面。於是當最後那個恐怖視效,像其他較為低級的VR恐怖體驗一樣,靠突然蹦出來嚇人的時候。高級的觀眾未免會在驚叫之後撇撇嘴:這是打破了此前苦心經營的多麼成功的一個沉浸效果啊。

恐怖感是個性化的、私人的事情,保持完美的恐懼意味著在沉浸空間中保證足夠的疏離感。

華納新片《IT》VR體驗:最高級的恐懼是沉浸其中無法自我救贖

恐怖跟性一樣,是人性的基本面,同時也是很個性化的事情。需要獨立的時空。恰好這是目前VR技術最擅長做到的。也是為什麼事關恐怖和性的VR體驗怎麼做都有人看的緣故。

《IT》VR體驗從技術上來說,其實還是有不少不周到之處:比如CG的場景比較粗枝大葉,例如那個下雨的環節。以及移動的過程還是有不舒服。

但其實在長達4分多鐘的擔驚受怕中,觀眾已經完全可忽略這些技術上不夠精緻的細節。焦慮感戰勝了一切。

華納新片《IT》VR體驗:最高級的恐懼是沉浸其中無法自我救贖

在華納的《哈利波特》系列中,童年心理陰影帶來的恐懼被稱為「攝魂怪」,它如同史蒂芬金的《IT》一樣,通過不同人的自我暗示和對恐懼本身的想像,幻化成不同的物理具象來嚇唬人。而來自JK羅琳和史蒂芬金的化解之道也居然驚人的一致:用愛和信任這種強大的心理暗示對抗因孤獨和信任缺失造成的心理陰霾。

所謂信念的導引就是哈利波特那句強大的護衛咒:Expecto Patronum。事實上這同樣是一個心理暗示和引導,與《IT》中的紅氣球一樣,只是這句話引導的我們會抵達一個幻想中的強大的自我宇宙。

如果我們終有一天能製作出這樣的VR體驗,那麼我們將心甘情願沉浸在一個超現實的世界中不願自拔。

沉浸式的體驗是否足夠成功,歸根到底是一件心理層面的事情。而所有涉及心理的事情都無法單純靠視聽技術就能解決。換句老生常談:故事依然是核心。

相關閱讀:

IT:當史蒂芬金進入校車巴士 VR流動影院可以更嚇人

為什麼現在VR視頻都是情色和恐怖 答:線上分發和技術使然

驚嚇一夏 《美國恐怖故事》VR體驗嚇死人

十八禁的血腥和毛骨悚然 這才是我們最喜歡的VR短片

[IN2原創資訊微信轉載請註明來源及鏈接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N2虛擬現實影像 的精彩文章:

獅門將在韓國濟州島建《飢餓遊戲》《暮色》主題公園
Snapchat推智能編輯器 不同用戶場景拼接成完整視頻
只要還用手機 AR和Katy Perry都拯救不了時尚雜誌了
VR工作室Here Be Dragons獲1000萬美元融資
《美國偶像》製作方曝光MR互動綜藝《迷失時空》

TAG:IN2虛擬現實影像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移動拿到IPTV牌照,ATT收購時代華納獲批
AT&T收購時代華納案例啟示:美國反壟斷法跟不上現實,需要中立的法律
全球大公司動態:iPhone新品LCD機型仍占絕大部分,AT&T完成收購時代華納
華納互娛投入EA陣營?《蝙蝠俠》系列上線Origin
華納兄弟為《古墓麗影:源起之戰》推出VR體驗《勞拉的逃亡》
對抗Netflix?華納正式推出流媒體平台HBO MAX
華納Steam特惠:《中土世界》系列等作超低價促銷
AT&T發布18Q2財報,DIRECTV NOW及時代華納業務引領增長
華納邀請「碟中諜」導演加入DCEU遭婉拒?
華納索尼缺席SDCC,今夏最大盛事是它!
Lady Gaga有望加入DCEU搭檔「小丑女」 華納開高價盛情邀請
1.15 VR掃描:NextVR將進行裁員;華納兄弟與英特爾聯手打造自動駕駛汽車娛樂體驗
華納被購DC路在何方?新概念DC Dark登場,新蝙蝠俠很年輕!
時代華納CEO:與AT&T合併是為了與互聯網巨頭競爭
華納DC開發超英電影《藍甲蟲》,能力與《毒液》相似
華納媒體全新視頻點播服務平台HBO Max公布新LOGO
華納兄弟宣布將打造DC漫改英雄電影《塑膠人》!編劇新星Amanda Idoko執筆!
美國聯邦法官無條件批准AT&T收購時代華納 或掀傳媒合併潮
電影《夜翼》並不在華納與DC的首要製作計劃之中電影《夜翼》並不在華納與DC的首要製作計劃之中
華納回應Bethesda起訴《西部世界》抄襲:並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