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凍存人體解凍後:記憶難保存,未來升溫時軀體或隨時碎裂
保存展文蓮遺體的液氮罐。
8月15日上午,銀豐生物公司的宣傳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首例人體冷凍操作只是為了研究,而非商業行為。
但該工作人員拒絕透露該研究的詳細計劃。
據科技日報報道,阿倫?德雷克是對該例癌症患者遺體進行冷凍操作的主刀人,他此前在美國人體冷凍機構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Alcor)工作。
全球目前共有五家人體低溫保存公司,除了中國的銀豐公司,美國有三家,分別是Alcor、CI(Cryonics Institute,宣稱非盈利性質,在全世界超過1100名會員)、21CM(21st Century Medicine);位於俄羅斯的一家,是KrioRus(創立於2003年,目前已凍存54人,以及20多隻動物)。
但據BBC報道,低溫生物學家高文勇表示,凍存人體在復甦升溫過程中,隨時可能在熱量的作用下,像玻璃一樣碎掉。
高大勇也不認同解凍後人能保持記憶,他表示,人類大腦有超過1萬個神經連接,它們對冷、熱兩種刺激都很敏感。
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饒偉告訴澎湃新聞,雖然目前有研究稱在動物大腦凍存實驗中,切片顯示其神經連接未曾改變。但尚未進行行為學實驗,檢測其功能是否發生異常。此外,檢測的解析度可能不夠高。
據英國電訊報(the telegraph)、每日郵報等報道,人體冷凍保存公司Cryonics Institute的首席執行官Dennis Kowalski認為,如果這些凍存的人體復活,他們會像自己的一個克隆一樣,對自己此前的經歷一無所知。
澎湃新聞未能聯繫到參與首例低溫保存手術的醫學專家孫文宇、類維富等人置評。
兩位來自中科院的低溫生物醫學專家告訴澎湃新聞,現階段看來,人體冷凍與復甦,遙不可及,但低溫生物醫學正在穩步向前發展,應用前景良好,也急需政府層面的重視和大力支持。
剝開人體冷凍外殼,是遺體復活的狂想
前述銀豐生物工程集團的微信號文章顯示,在新聞發布會上,阿倫?德雷克稱,「人體低溫保存,成了人們能等到癌症治癒方式出現的一種方式。」
他表示,「有些人認為,如今的醫學技術雖不能治癒自己的絕症,但依託現在的保存技術把身體保存起來,也許將來醫學科技發展到一定程度可以被治癒。例如100年前,如果有人心臟出現損傷,我們只能眼睜睜看著他死去;而如今,人們在心臟病發作後通過外科手術還可以恢復健康。所以,我們也可以想像在將來癌症也會被治癒。「
但也有專家對此表示質疑。
來自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的一位副教授向澎湃新聞表示,包括銀豐公司在內,所有冷凍公司凍存的都是死者的遺體,是在臨床宣布死亡後開始的凍存。而這些死者及其家屬的願望是復活,是讓已死之軀,重新活過來,是死而復生。在目前看來,這無疑是天方夜譚。而死者或其家屬寄託希望的是尚未可知的「未來醫學」。
低溫生物學家的夢想:凍存一顆腎臟
在其官網上,美國Cryonics Institute公司將「低溫凍存」稱作一輛救護車,載著客戶駛往擁有各種高科技的未來醫院;而美國另一家人體冷凍公司21CM稱,他們開發出了「醛穩定冷凍保存技術」(ASC),使用廉價的去垢劑SDS,就能打開人腦中的血腦屏障,從而讓冷凍保護價進入人腦,避免凍存時發生腦萎縮。
但在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饒偉看來,無論是哪家公司來凍存,復甦才是硬道理。
專註於低溫生物醫學研究的饒偉認為,這是檢驗凍存效果的最好方法。
饒偉曾試圖用液氮凍存一條金魚。但實驗後,她發現,「凍存」的時間不能超過短短的幾分鐘,否則,金魚死定了!
液氮幾乎提供了地球上所能達到的低溫的極限:-196℃。當她把一條活蹦亂跳的金魚浸沒在液氮里,很快它就「凝固」了。一分鐘之內,如果把這條凍住的金魚放進溫水裡,冰融化後,金魚又能活過來,游來游去。
但這不是凍存。
饒偉說,在液氮造成的低溫環境中,金魚體表的水,很短時間內就結冰。但在金魚內部,比如其心臟等部位,並未結冰或被凍住,所以,短時間內,金魚可以活過來。但如果冰凍時間更長,金魚就真的凍死了。
除了金魚,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的研究員劉靜等人發表的文章顯示,他們曾凍存過螞蟻。但並未達到-196℃這樣的低溫。
研究結果顯示,利用慢速降溫(0.013攝氏度/分鐘)的方式,將黑背螞蟻放置在-20℃環境中48個小時,廣口瓶中最終最低溫度為-18℃,534隻螞蟻中,僅有7隻復活,復活率1.31%。
除了螞蟻和金魚,文獻顯示,研究人員在1971年就嘗試凍存和復甦舌蠅、白蛉,此後試圖凍存過小鼠、線蟲和果蠅的幼蟲、斑馬魚胚胎等。
饒偉表示,除了凍存,人們也非常關注復甦問題。復甦時,如何快速升溫,避免冰晶生長?「激光照射」成為新的寵兒。準確地說,是射頻激發氧化鐵納米顆粒的納米復溫技術。最新發表的研究顯示,採用「激光照射」復甦的體系最大只能到80毫升。從80毫升擴展到人體尺度,還存在巨大的挑戰。
此外,饒偉表示,目前人體冷凍公司普遍採用非標準慢速冷凍的方式來保存人體,先灌注凍存液、降溫,再放入液氮,而非快速冷凍、玻璃化凍存。後者的降溫速率比慢速冷凍至少高三個數量級(1000倍以上)。但技術的局限使玻璃化凍存目前尚難以應用在人體上。
在慢速降溫過程中,細胞內、外都會形成冰晶,容易造成損傷。而目前冷凍公司凍存人體的方式不可避免會在一些人體細胞內、外產生冰晶。
為了避免造成不可修復的損傷,需要抑制這些冰晶持續「長大」,凍存過程中,遺體必須使用冷凍保護劑。
目前最常用的冷凍保護劑是DMSO(二甲基亞碸),但它有非常明顯的細胞毒性。尤其是在復甦細胞時升溫階段,其毒性更加明顯。所以,開發綠色、環保、安全的新型冷凍保護劑成為低溫生物醫學研究人員競爭的領域之一。
雖然目前人體冷凍概念炙手可熱,但低溫生物學家們的夢想哪怕只成功地凍存一顆腎臟,使它能長久保存,能長距離運輸。
饒偉表示,美國研究人員一直試圖凍存、復甦腎臟,在數以千計的手術病例中,他們凍存兔子的腎臟,然後復甦,並進行手術移植,但實驗成功、功能恢復的案例屈指可數。而生命資源的凍存需求越來越旺盛。
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一位資深的器官移植專家表示,目前公認的器官冷缺血時間是,心臟不超過4個小時,肺不超過6小時,腎臟不超過24小時(灌注情況下,可達48小時)。但冷藏時間越短越好。
低溫凍存後記憶能夠存留嗎?
2017年7月,由國際低溫生物學會和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主辦的世界低溫生物科技與生命資源庫大會在中國合肥召開。
成立於1964年、總部位於美國的國際低溫生物學會,是低溫生物醫學領域裡成立最早、最具影響力的國際學術組織。該組織官網顯示,低溫生物學研究的是生物材料或系統,如蛋白質、細胞、組織、器官、昆蟲、種子、植物、胚胎等,在低於其正常生理溫度時的特徵。
其應用包括:長期保存細胞或生物組織;冷凍治療,一種微創清除病理組織的治療技術;
藥物凍干;對植物和動物的冷適應性研究。
美國華盛頓大學Origincell 傑出講席教授高大勇為國際低溫生物學會候任主席。
據BBC報道,高大勇表示,即使人體抵擋住了冷凍保護劑的毒性和破壞,但在復甦階段,怎麼完全去除這些保護劑呢?另外,在復甦升溫過程中,人體隨時可能在熱量的作用下,像玻璃一樣碎掉。
有人認為,只要在凍存過程中,不破壞大腦中數以萬計的神經連接,人就能保持記憶。
但高大勇對此表示質疑,他表示,人類大腦有超過1萬個神經連接,它們對冷、熱兩種刺激都很敏感。
饒偉表示,雖然目前有研究稱在動物大腦凍存實驗中,切片顯示其神經連接未曾改變。但尚未進行行為學實驗,檢測其功能是否發生異常。此外,檢測的解析度可能不夠高。
據英國電訊報(the telegraph)每日郵報等2016年11月報道,人體冷凍保存公司Cryonics Institute的首席執行官Dennis Kowalski表示,他不認為,在凍存了幾十年後,這些大腦還保存著記憶。他認為,如果這些凍存的人體復活,他們會像自己的一個克隆一樣,對自己此前的經歷一無所知。
換句話說,冷凍公司的首席執行官也認為,低溫凍存會清除記憶。


※結石博物館你見過嗎 首家膽結石博物館東莞開館
※是傳說還是未被發現,存在於阿爾卑斯山的神秘生物
※空間中心研究人員在外輻射帶相對論電子加速機制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通古斯大爆炸後面的原因是?
TAG: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
※全快閃記憶體時代,我們愈發需要分層存儲
※記憶衰退,並逐漸喪失去記憶力?可能是腦萎縮引起的,需及時治療
※內存年底又要漲價了:快閃記憶體更慘
※沒有時間磨不掉的記憶
※磁碟面臨一波衝擊:在供應量激增之後,快閃記憶體價格將遭遇持續崩潰
※時間不停留,但記憶可以
※內存、快閃記憶體還能跌多久?半年後又要漲價
※快閃記憶體價格跌破!從上游供應解讀未來走勢
※死亡筆記:夜神月失去記憶前後形象反差太假?不,只有那樣才合理
※身體的傷痕已褪去,地震留下的痛楚記憶難撫平
※動漫高清壁紙:時間不是沖淡了傷痛,而是塵封了記憶
※失憶後當記憶慢慢恢復,你發現一切都不是你想要的,你還會恢復嗎
※女子度假回來身體不適,不但記憶消失連話都不會說了
※三星工廠著火也阻擋不了內存快閃記憶體下跌
※沒有時間抹不掉的記憶,沒有光陰治不愈的傷痛
※原廠庫存堆積如山,市場部分快閃記憶體產品卻在漲價,背後原因到底為何?
※人死之後能不能把大腦之中的所有記憶「下載」保存下來?
※遇見了你,記憶體變得空白,只為容下更多的你
※這些星座會被上一段戀情羈絆,時間能治癒傷口,卻改變不了記憶!
※男子擁有查看別人記憶的能力,使得他隨時回放別人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