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看魏書生、李希貴、馮恩洪過招如何做名好校長|名家

看魏書生、李希貴、馮恩洪過招如何做名好校長|名家

點擊上方「中國教育新聞網」訂閱我們

普通教師如何成長為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校長如何引領教師成長?名校長的成功理念和秘訣是什麼?辦好一所學校最重要的因素是什麼?......聽聽著名教育家李希貴、馮恩洪和魏書生怎麼說。

辦好一所學校最重要的因素是什麼?

劉堂江:辦好一所學校最主要的三個因素是什麼?如果只能保留兩個是什麼?如果只能保留一個呢?

馮恩洪

上個星期五,我聽完了十年中的第4765節課。聽了這麼多節課後,我認識到,課堂是由「教材、教師、學生」這三個要素組成的,而中國現在課堂里普遍存在著兩大矛盾。

第一是教材相同和學生不同的矛盾。在目前的大多數學校,除了教材外,教學目標是相同的,教學內容是相同的,教學過程是相同的,教學進度是相同的,甚至連教學測評也是相同的。我們不禁要問,這樣如何解決教材與學生之間的矛盾;

第二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矛盾。說到底就是老師怎麼教,學生怎麼學?在目前的大多數學校的課堂,仍然是老師講授、學生單幹為主,這樣的學習無疑是被動的、低效的。

我想引用《教育社會學》這本書概論里的一句話:「全世界無論是西方還是東方,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只有一條——減少講授,走進合作。」所以,對於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課堂」,只有調整好了課堂里的這兩對關係,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才有可能是高效而快樂的,才有可能辦好這所學校。

李希貴

首先我要澄清一個前提,對於一所學校辦得好與不好,不同的評價主體也許有不同的評價標準。值得慶幸的是,我們現在越來越注重孩子的感受以及他們對學校的看法。如果以這個為前提的話,我想,一所好學校會注重學校中的「關係」,特別是「同伴關係」和「師生關係」。為什麼這麼說,一方面,「同伴關係」是孩子衡量一所學校的最重要的特徵。一個孩子到學校里來,不是為了學習,而是為了尋找同伴;另一個方面,「師生關係」的主導方是教師,但判定方是學生。所以,從這兩個關係延伸出來,一所好學校的核心因素就是「教師」。

魏書生

我要說三個因素。第一,民主。所有的人在學校里都有一種主人翁的責任感。第二,科學。學校有一套符合人成長規律,能給人帶來幸福快樂的規章制度,大家養成了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的好習慣。第三,好的物質條件。

如果只能保留兩個的話,我保留前面兩個,但如果只能保留一個的話,我還真不知道如何選擇。民主和科學,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

普通教師如何成長為優秀的教育工作者?

劉堂江:不難發現,很多著名教育家如霍懋征、於漪、李吉林、丁有寬也都是語文教師出身,是不是語文教師更容易成為教育家?對非語文專業的教師,三位有何建議?

李希貴

我覺得教師的成長與學科沒有多大關係。當然,能文善講者,更容易傳播自己的思想和做法。比如在我們學校,有一大批不會寫文章但確實有教育家潛質的老師,在我們與學生眼中,他們就是教育家。但是,酒香也怕巷子深,他們沒有時間寫文章,有些也不太會寫文章,還有一些寫了文章沒有碰到像劉堂江老師這樣的伯樂,發表不了,無法傳播自己。

所以,我認為無論是干哪個行當,如果你能夠把你的想法表達出來,你就可以對他人、對社會產生更大的影響。所以,我希望其他專業的老師首先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其次,也要注重積累,注重寫作能力的提升。

馮恩洪

坦白地講,教育是研究人的,是實現人的發展的,一切文學說到底都是人學,所以這裡面有相通之處,但是絕不能由此產生狹隘的解釋。建平中學的現任校長——楊振峰校長就是生物老師出身,還有重慶市「未來教育家」培養工程的對象之一,重慶市人和實驗學校的秦波老師,就是美術專業出身……所以,正如我們期待教育家從不同學科產生一樣,一大批優秀的教育工作者也正在從不同的課堂里走出。

魏書生

對於語文或非語文學科的教師,我一直提倡,一定要把問題當課程,當課題,去研究,去記錄。很多事情不記錄,在頭腦里印跡就不是很深刻,只有落筆成文,才更嚴謹,更清晰。

名校長的成功理念和秘訣是什麼?

劉堂江:請談談你們個人成功的理念、秘訣是什麼?和大家分享一下。

李希貴

到現在為止,我都還不了解成功到底是什麼,所以,也一直在追求成功的路上。有些朋友在網上總結了我的一些做法,他們把這些做法稱為我成功的關鍵因素。

第一,尋找制高點。仔細想想,我確實有這個習慣。干一行,就要知道這個行當最高的地方在哪裡。只要知道哪個地方有經驗,哪個地方在某一個領域有改革,我就去學習,這是我的一個特點。

第二,善於把其他行業好的經驗模式嫁接到學校。是的,我特別喜歡看企業管理的書,因為在我看來,最好的管理不在教育,不在學校,而在競爭激烈的企業。如何把其中適合的部分嫁接到學校,這是我經常考慮的事情。

第三,聽不同的聲音。我願意匯聚一些在不同領域有特點、有建樹、有個性的朋友,來共同切磋,研究事業發展的方向,聽各種聲音,使各種觀點得以碰撞,最後形成自己的想法。

馮恩洪

我給大家講幾個故事,這幾個故事也許能代表我的性格。

第一個故事發生在我工作之初。由於特殊的成長環境,我走上工作崗位的時候只有19歲。我聽的第一次課是上海市兩位「超級教師」之一——高潤華老師的課。聽完課,我悄悄地打聽高老師多大年齡,有人告訴我53歲。我清楚地記得,在學習結束談感受的時候,我說:」蒼天作證,大地作證,在座的各位父老鄉親作證,本人不到53歲,但在53歲之前,本人的課一定要達到今天高老師的水平!」現在想起來,那個時候確實有些年少輕狂,但從另一個角度,也反映了我的志向,那就是「當老師就一定要當中國最好的老師」。

第二個故事發生在1980年。6月27號,上海文匯報用了整版篇幅發表了《探索者的新里程》,介紹了在新舊交替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當中,我的德育改革探索,引發了全國教育界的大討論。沒有想到,一夜之間,我就被捲入了中國教育改革的深水區。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感覺只能解決現象問題,理論才能解決本質問題。

從此以後,我給自己定了一個計劃,每天自學一小時,這個習慣我一直堅持到昨天晚上。學習讓我更加懂得「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道理,最好是一時的現象,更好才是永恆的追求。衡量一名教師是有生長性的,還是漲停版的,有一個鮮明的標誌——漲停版的教師喜歡津津樂道,宣揚自己曾經上過的課是多麼的卓越;而有生長性的教師,他會永遠覺得上過的課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一定還存在需要改善的地方。

這兩個故事印證了我成長中的三個關鍵詞:目標、讀書、反思。

魏書生

我的關鍵詞就是:一靠民主,二靠科學。

第一是民主。我當老師的時候,在班上總強調互助和商量。為啥,因為我不會教書,所以只有把所有的學生都當成自己的助手,而我自己也是學生的助手。當了校長後,我跟老師們說,學校是咱們大家的,老師不是給咱打工,咱也不是給老師打工,咱們是一種互助關係。我的職責就是幫著大家謀福利,讓老師和學生都活得幸福一點。

第二是科學。科學就是事物自身發展的規律,要按規律去辦事。我幹了13年局長兼黨委書記,從來沒有手機。有人問,那你怎麼管教育局?我說科學發展不靠局長管。科學需要大傢伙研究自己的縣、區域、班級、學科,學習規律是什麼?認識規律是什麼?計算規律是什麼?記憶規律是什麼?……研究規律,認識規律,按照規律制定規矩,定了規矩執行規矩,規矩過時修改規矩,規矩過簡細化規矩,規矩面前人人平等,規矩之內人人自由,規矩之上沒有權威……大家都在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校長如何引領教師成長

劉堂江:校長如何引領教師踏上教育家成長的紅地毯?

李希貴

十一學校正在實行一種轉型——4100多名學生1960個教學班、一個學生一張課表、取消行政班和班主任。有人問「這樣的學校怎麼管理」,我回答說「這樣的學校沒法管理,這樣的學校只能靠領導」。領導是什麼,領導就是服務,當你為每一個崗位上的老師去服務,幫助他們解決困難,他們就會有前進的動力,他們就願意在自己的領域去努力。

在十一學校,我給自己的定位是「首席服務官」,如果說有所引領的話,那也不是校長引領,而是文化引領。我到十一學校前三年,主要的工作就是與老師們一起探討學校的文化,梳理學校60年來的成功經驗,最後總結出十一學校未來成功的要素和追求的價值觀,包括文化假設,這個行動綱要就成為十一學校的「憲法」,成為大家共同的文化追求。這種集體「股份制」的文化價值觀,在引領著十一學校的每一位教師,也引領著校長。所以,在一所學校里,要培養教育家型的教師,僅靠校長的引領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有學校共同的文化。

馮恩洪

中國的教育幅員遼闊,差異很大,尤其是東西部的教育差距。對於中國的大部分仍然處在生存階段的農村中小學教師而言,教育家是陽春白雪,不是下里巴人。在這些地區,我們除了要改變區域學校的經濟狀況、文化現狀,關注教師們的「錢袋」富裕起來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引領教師們的精神成長,讓教師的「腦袋」也富裕起來。

魏書生

我和希貴校長的想法一樣,校長引領什麼,主要是引領大家享受幸福快樂,讓教師教得幸福,讓學生學得幸福。我當局長的13年中,年年都印製工作日記本贈送給市直中小學教師。在日記本的頁眉上,我印了這麼一句話:「學習、工作、盡責、助人,是享受」,年初是這句話,年末還是這句話,2000年是這句話, 2010年也是這句話。為什麼?我是想讓大家堅守住這種正能量的價值觀,無論學校環境怎麼變化,內心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做深做細,做大做強,這樣大家會越來越幸福,學校也會越辦越好。

哪些關鍵點,成就了名校長?

劉堂江:請三位講講,在你們的成長軌跡中,有哪些關鍵的節點?

李希貴

第一個節點,是我剛剛當校長,有機會聽了魏書生老師的報告,才知道,班上可以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干」。可惜那時,我已經不當班主任了,所以我把魏老師這種治理班級的思想遷移到學校,讓學校的民主氛圍更濃厚一些。

第二個節點,是我到高密一中當校長,看到《人民教育》上劉堂江老師寫的《跨世紀教育工程》,介紹了上海建平中學馮恩洪校長的改革事迹,我又認識了一個概念:「合格+特長」。這個觀點現在看起來很普通,但在當時是有風險的,對傳統的教育觀念是一種很大的衝擊。我覺得非常了不起,就去建平中學考察學習。

第三個節點是1999年,劉堂江老師領銜到山東濰坊採訪高密教育,專門為我寫了一篇通訊《為四十歲做準備》。成為我人生節點的不是這篇報道,而是我送劉老師回京到火車站,臨上火車時,他跟我「約法三章」。第一條就是,千萬不要離開教育。十幾年來,這句話雖然一直「約束」著我,但也一直激勵並鞭策著我。

魏書生

我的三次節點都與工作的變化有關。18歲的時候,我上山下鄉,種了十個月地後,公社看我種得挺好,就讓我教書。當時我真沒想過教書,也不願意教,但教後才發現,挺適合,教了兩年書就成了「全地區教育戰線先進個人」。

21歲的時候,組織讓我進工廠,我不願意去,因為那時教書已經教上癮了。我翻來覆去要求了六年,幾經波折又重新回到學校。因為幹得好,1986年當了校長,1997年當了局長兼書記,又幹了13年。退休後,我仍然在學校,繼續和孩子們打交道。

馮恩洪

我的教育人生大概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85年以前,我做了20年的教師,做了20年的班主任。第二階段起源於1985年,我受邀在教育部召開的北京香山會議上發言,從此改寫了我的人生,我被任命為上海市建平中學的校長,繼而是建平教育集團總校長。第三階段,是從2003年我請辭建平中學校長、建平教育集團總校長至今。

在這三個階段中,有兩件事情對我觸動很大。第一件事發生在1993年,當時的建平中學聲譽漸起。在那個年代,招生很嚴苛。有個孩子差了三分,他的家長來找我,談了兩個小時,誰也說服不了誰。中途,我要去洗手間,他去洗手間看了看,確定沒有第二扇門,才讓我去,然後,還在門口把著,生怕我溜掉。說實話,那天我很惱火,回家帶著情緒跟我愛人說了這件事。我愛人很平靜地告訴我,如果她是這個孩子的家長,她也會這樣做。這句話,對當時的我觸動很大,對我的教育人生影響也很大。

第二件事發生在兩年前,我受重慶市教委委託,擔任了60所農村小學軟體、硬體同步提升的「領燕工程」的首席專家。一次,我到一所鎮上的農村中學聽課《幸福在哪裡》。老師教得很好,最後五分鐘,老師引導學生們尋找身邊的幸福,一個女同學的發言讓我熱淚盈眶、百感交集、記憶猶新。她說:「我一歲時媽媽離家出走,七歲時父親慘死在車輪之下,我和爺爺相依為命到13歲。當我接到初中入學通知書的那天,爺爺撒手人寰,我成為南川地地道道無依無靠的孤兒。但是,我從來沒有感到過孤單,因為在學校里、在課堂上是如此的快樂,我每天生活在快樂中,幸福就在我身邊。」

我以前不太清楚我在尋找什麼,但是,這兩件事情讓我漸漸清晰,讓我下定決心繼續追求「優質教育進入尋常百姓家」,希望我們的教育能給孤兒也帶來幸福和快樂。

校長要善於在有限的空間里把自己的這點活干好

劉堂江:教育家成長需要什麼樣的環境?回望民國時代,陶行知、葉聖陶等一大批教育家湧現。大師雲集不應該是偶然的,究竟什麼樣的環境才適合教育家的成長?

馮恩洪

根據我的成長經歷,我一直很感激國家的政策。當年,作為中央決定的改革開放區,浦東的教育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在上海其他各區的校長們怨聲載道會議太多的時候,浦東的校長則是「盼會」。記得有一次我見到上海市委主要負責同志,我問他,對建平發展有哪些要求。他笑著對我說:」以我對建平的熟悉程度,我怎麼想也超不過你這位天天都在想的校長。我的責任就是,當建平的發展需要市委市政府提供什麼樣的環境時,我來幫你創造,至於建平校園內的事情,我一概不過問,相信你會做得很好。」

2005年,國務院批准了浦東先行先試的綜合改革實驗,包括:1.校長負責制,校長兼任黨委書記;2.副校長是校長提名備案制;3.學校機構設置由學校自行決定。在這種背景下,政府管一所學校就是管一個人,信人不疑,疑人不聘。我個人認為,在這種環境下才有可能出有思想的人,進而產生教育家。

李希貴

我一直在構思一篇文章——《為什麼不聽話的校長往往能辦好學校》,覺得不好,想改成《為什麼好學校的校長總是不聽話》,感覺也不好,所以一直沒有成文。

其實,我一直認為,企業家、教育家、藝術家,無論是什麼家,都擁有一個共同的特質——那就是「靈魂」,獨立的人格和獨立的思想。

但是,在教育界,對於校長,很多時候大環境使他難以擁有這個特質,我們用一刀切的各種方式來給他帶鐐銬,上枷鎖,使每個校長都變成聽話的「執行者」。這個「大環境」並不是指教育部門內部,而是整個社會的多種因素造成的。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再一次強調放權,但是目前,要求教育行政部門本身「放權」已經沒有多大意義,因為最近十幾年,教育行政部門的權力已經被其他部門收走了,人權讓給了人社部門,財權讓給了財務部門,建設權讓給了發改部門。

在這種背景下,把「放權」的矛頭再指向教育,教育就顯得有點可憐了。但同時,我們也發現,當教育行政部門把這些權力都丟了之後,又在學校進行了新的「搜刮」,把學校剩餘的那點權力一收再收,教學進度、課堂模式、學習資料……一層一層「剝」下來,到了校長頭上,應該有的權力都沒有了。

目前,在教育界,這種現象普遍存在,不容樂觀。我認為,要培養出有思想的校長,這些東西都應該「洗洗澡」。

魏書生

我做了13年的一把手局長,對於希貴校長說的這些,深有體會。當然,我總跟校長、老師們說,咱們中國這個管理體制,不是一兩天就可以改變的,在沒有改變之前,我們要善於在有限的空間里把自己的這點活干好,就像高山岩石里的松樹,雖然在不如意的環境中,它仍然一年一年地存活下來。

致全國校長和老師的話

劉堂江:請三位校長每人說一句話勉勵全國的校長和老師們!

馮恩洪

在全國各地走了那麼多學校,我有一個深刻的感受,要將普通的事情做得不普通,並不困難,一要有激情,二要有智慧,離開了激情,離開了智慧,剩下的就只有平庸了。希望校長和老師帶著激情,帶著智慧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上。

魏書生

希望每位校長和老師,守住自己內心深處「學習、工作、盡責、助人,是享受」的那種感覺,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做深做細,做大做強,享受到更多做平凡事情的幸福。

李希貴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我們每一個管理者都希望能夠有更多的空間,都希望能夠自由呼吸。那麼同理,在我們「管轄」的範圍里,老師和學生更需要自由的呼吸。希望校長們能夠天天想著「我們的老師能不能自由呼吸,我們的學生有沒有自由呼吸」,然後一點一滴地去解決影響他們自由呼吸的障礙。也許在大家自由呼吸的時候,你也有了一種自由呼吸的快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枉為紅顏愁斷腸
林礪儒:「全人格」教育倡導者
教育要把丟掉的老傳統撿回來
協力做好研學旅行
岳陽樓上的官箴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

您可能感興趣

我尊敬的李玉蘭校長
名校長沈茂德:我給教師們的十條建議
校長致辭時用王俊凱舉例,王俊凱為何受歡迎?
「蘭韻」校長李華
陳寶生會見香港大學校長張翔
俞國林:蔣夢麟辭北大校長
別人家的校長和你家的王俊凱
柯震東又作妖?樓爺被王校長調侃?彭王者變臉?張儷楊旭文戀情?
我為北大校長正名:鴻浩之志沒毛病!
楊紫和校長合作?袁詠儀口碑很差?王鶴潤耍大牌?
陳赫明目張胆穿印有王校長的衣服,王思聰的回復讓網友笑了!
清華老校長梅貽琦的夫人和子女後代
王俊凱粉絲喊話北理工校長:「你弄疼王俊凱了」
李敖:原定黃埔校長不是他
北京四中校長劉長銘:請鼓勵你的孩子做個幸福的普通人!
這個潔癖癲狂的書、畫博士做了大宋王朝最短命的「藝校校長」
南科大原校長朱清時:賀建奎很年輕 很有思想
永遠的北大校長:世間再無蔡元培
北理工校長這樣說王俊凱
丹秋名師堂張丹秋校長:為教育而生,一生都要做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