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襄樊到崖山:元軍怎樣完成水軍變革?
宋元兩軍在崖山激烈海戰。
江門市新會區向南約50公里,就是崖山鎮。1279年,宋元最慘烈的一次大海戰在這裡展開。風雨交加中,南宋的最後一支有組織大規模抵抗力量被殲滅,左丞相陸秀夫背著年僅8歲的幼帝趙昺投海自盡。宋亡。
南宗以舟楫立國。膠西、採石之勝,挫敗了金國人南下的心氣。大規模的海外貿易,也支撐起長期的社會繁榮。但舟楫上的帝國,卻被號稱馬背上的民族以水戰徹底摧毀,的確令人瞠目。為何同是興起於北方的游牧民族,元軍卻能建立起遠強於金人的水師?
誠然,歷史是大勢驅動的結果,宋元之形勢逆轉,根本在於經濟、軍事等資源的巨大差距。但個人在關鍵時刻的舉動,往往為「大勢」所不可缺。宋叛將劉整,就是促進這種軍事變革的幕後推手。
震動雙方朝野的名將之叛
崖山之戰中,張世傑率南宋殘餘勢力護衛祥興帝(昺) 屯於新會縣之厓山(崖山),在島上架木為宮殿,元軍登島燒毀宮殿,帝昺被迫撤退海中。最後宋軍不支,「半日而破,死溺者數萬人」。張世傑等率16艦奪港門遁去,後溺亡于海陵島海域。宰相陸秀夫遂帝昺投水而死,南宋國運終結。
實際上,一些研究者認為,從紙面實力上看,崖山之戰中的宋軍仍具有一定優勢,並非完全沒有機會。從人數上看,即使考慮到20萬南宋軍民中有大量非戰鬥人員,軍人數量也當有數萬之眾。從戰船數量上看,宋軍「大舶千餘」,雖然不可能全是戰艦,但元軍只有420艘參戰,大艦更不如宋軍。但戰術、指揮、士氣等綜合作用,最終造成了不可逆轉的結果。
南宋一朝,自立國以來,便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海上威脅:初年有金人從海道南侵;中期又有金軍從膠西海上南下夾攻。南宋統治者對海上威脅做出了強烈的回應,經過數十年的苦心經營,構建起了一支強大的水上軍事武裝和一套相對完善有效的江海防禦體系。反觀元軍方面,雖然逐步建立起了強大的水軍,不過此前多在江、湖之上戰鬥,對於海戰,元軍的經驗並不充分,宋軍則有之前對金人膠西海戰大勝的戰例。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劉整就是這樣的名將,而且對於元人來說,他到來得恰是時候。劉整原為南宋四川瀘州守將,中統二年(1261)六月以瀘州十五郡、戶三十萬投降蒙古,震動南宋朝野,對於宋蒙在四川地區的戰爭局勢影響巨大。南宋能夠在長江和海上使金人鐵騎無用武之地,是南宋整體邊防體系相互支撐的結果。劉整叛元,則令南宋對抗北方游牧政權的精巧戰略鏈條土崩瓦解。
崖山古戰場
襄樊之戰宋元水戰優勢逆轉的關鍵
著名史學家王曾瑜先生曾論:「宋元後期戰爭的關鍵決策人物不是伯顏,而正是降將劉整。劉整使元朝完成了重大戰略轉變。第一,將主攻方向由四川轉移到襄陽和樊城,並且避免強攻,實行長圍久困;第二,編練了強大的水軍。」
元軍對水軍的重視和投入遠大於金。關鍵地點就是著名的襄樊。《射鵰英雄傳》三部曲里,襄陽城是標杆一般的存在。郭靖那句「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如果沒有襄陽之戰作為背景,相信不會激起任何漣漪。
但襄樊之戰遠不是依靠江湖俠客的血氣之勇和無敵神功能打贏的。宋元雙方的重兵集團圍繞此地拉鋸六年,以宋軍失敗告終。至此,從軍事角度論,勝利的天平開始向元軍一方傾斜。
1267年,蒙將阿術打先鋒進攻襄陽,襄樊之戰拉開序幕。這是一場長期的包圍和反包圍戰。中前期,借著水道之便,襄陽始終處於一種「圍而不死」的態勢之中,人力、物資都能得到相當的補給。1271年,在戰事不利的情況下,元襄陽前線指揮官劉整和阿術合計:「我精兵突騎,所當者破,惟水戰不如宋耳。奪彼所長,造戰艦,習水軍,則事濟矣。」於是大量造船,日夜訓練,「得練卒七萬」,加上「西域炮」等先進武器的使用,終於在1272年攻陷襄陽、樊城。
之後元軍在水師的使用方面日漸嫻熟,而宋軍卻大失水準,連戰連敗。
至元十一年(1274年) 元軍水陸大軍順漢江而下,中間除遇郢州阻礙,蕩舟繞城而過,一路暢行至漢口。元軍有「戰艦萬計,接踵而至,以數千艘泊於淪河灣口,屯布蒙古、漢軍數十萬騎於江北」。守衛鄂州的宋軍也有「戰艦萬艘,分據要害」。宋軍主帥夏貴準備在陽羅堡與元軍決戰,「以戰艦數千餘艘列於大江之下,橫其江面,其勢堂堂,若不可近」。但元軍溯流奔襲,避開宋軍主力,從青山磯渡江,再回軍夾擊陽羅堡,宋軍大敗。元軍焚宋軍漢陽戰艦3000 艘,漢陽、鄂州皆以城降。鄂州是宋朝長江中游最重要的江防重鎮,被元軍輕易突破,給宋軍信心鬥志以極大摧毀。元軍主力水陸並進,沿長江東下。黃州、蘄州、江州、南康軍、安慶府、池州皆不戰而降。
宋元第二次大規模水戰是丁家洲之戰。元軍順利進抵太平州,南宋丞相賈似道擁重兵屯蕪湖,遣使求和。元軍主帥伯顏拒絕。他認為南宋江防既失,已無議和的本錢。賈似道不肯納土歸降。至元十二年(1275) 二月雙方在丁家洲大戰。元軍擊敗宋軍船隊,水陸追殺150里。到同年四月止,江北的無為軍、鎮巢軍、和州以城降,鎮江府以及江東諸郡皆或降或陷。
焦山之戰是元朝徹底擊潰南宋長江水上力量,完全控制長江的一戰。至元十二年(1275) 七月,宋將張世傑、孫虎臣糾集「舟師萬艘,駐山東,每十船為一舫,聯以鐵鎖,以示必死」,與元軍作最後一搏。戰酣,短兵相接,宋兵亦殊死戰,終不敵。「宋力自此遂窮。」
崖山不得已的最後選擇
研究者指出,南宋以江淮為前線。游牧民族長於騎戰,江南民眾善駕舟楫,「南人不信北方有千人之帳,北人不信南人有萬斛之舟。」
除了川陝戰區外,決定南宋存亡的建炎三年、四年(1129年、1130年) 金兀朮南侵和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 完顏亮南侵兩次關鍵戰爭中,南宋都以水戰扭轉局面或奠定勝局。如采石之戰中,南宋兵力遠少於金軍,金軍「兵號四十萬,馬數倍之」,南宋「兵止萬八千人,馬數百而已」。膠西之戰中,完顏亮在山東集結船1000餘只,乘載女真、渤海、大漢軍水手等7萬餘人。宋將李寶從蘇州長途奔襲,大勝。而李寶所率只有戰船120艘,兵3000人,「皆閩、浙弓弩手,非正兵也」。
那麼宋元的最後一戰為什麼選擇了崖山?有學者認為,在各個戰場上的全面失利,宋軍已經人心不穩。《昭忠錄》載,張世傑之所以在崖山與元軍作最後一搏,不敢再西走,就是擔心宋軍「士卒航海久,多有離心,恐一動則星散」。元軍則士氣高昂,南北夾擊宋軍,「呼聲動天地」,其船隻都是大型海船,數量眾多,「蔽塞江面」。元軍完全控制了長江,獲得戰船無數,在海上追擊時又繳獲大量海船。文天祥從淮東海路南逃經過明州見「東門有列岸數百艘」,皆是「敵把隘船」。勝負之勢已經很明顯了。
從純粹的軍事角度講,劉整堪稱一代戰略大師。他的身份、地位及對宋軍備及高級軍政人員的了解,也令他有著其他同時期降將所不具備的話語權和說服力。但無論怎樣,他的叛宋之舉都得到了後人的譴責,所謂「亡宋賊臣,整居歲首」。他的名字註定是一個恥辱。


※司改:「螺絲殼裡做道場」當休也
※南宋流亡政權為何不像南明存在那麼久?這員大將的這些事做得太差
※北宋是怎麼滅亡的?歷史事實告訴你不作死就不會死!珍愛生命!
※岳飛之死為何是歷史最大冤案,為何宋朝是歷史上壽命最長的王朝
TAG:宋朝 |
※如果光緒皇帝忍讓慈禧,等到慈禧死後變革的話能成功嗎?為什麼?
※可穿戴設備晶元變革:從依賴進口到國產晶元的崛起
※曾與毛主席齊名,卻脫離紅軍叛變革命,在香港活到90歲才回鄉
※「內三院」是為何物?從天聰年到康熙年,它經歷怎樣的變革?
※留隊在即?馬刺綠軍或迎大變革,名宿:倫納德馬刺生涯已經結束!
※朱嘯虎PK陳偉星:區塊鏈是騙局還是變革未來的新技術?
※聯想劉軍:三軍用命,引領中國智能變革
※5G到來,數據中心如何變革?
※劉軍回歸聯想一年:血性變革初見成效
※打破藩籬——崔白與北宋花鳥藝術變革
※經常出現海賊王中的「造謠梗」:紅髮是反派,赤犬洗白變革命軍?
※文化創意領域,區塊鏈正在悄悄帶來什麼變革?
※大變革!剛剛,雷軍正式宣布:「小米快遞」已註冊成功
※改變聯盟的變革者!庫里才是當年杜蘭特加入勇士的真正原因吧!
※從四級到三級,中國空軍飛行員培訓體系迎來大變革
※從圓頭到方腦數十年的變革
※成功引領變革的套路
※深度解讀:5G嗎真的能帶來顛覆性的變革嗎?會如何改變生活?
※為什麼要變革?因為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
※石錘?名記爆國米將變革,孔蒂將入主,馬洛塔拒絕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