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建軍90周年特別報道 程南松:朝鮮戰場遭遇敵機空襲

建軍90周年特別報道 程南松:朝鮮戰場遭遇敵機空襲

原標題:建軍90周年特別報道程南松:朝鮮戰場遭遇敵機空襲

程南松老人今年85歲,有著25年的軍旅生涯,1951年2月奔赴朝鮮戰場,擔任警衛員和通訊員。8月9日,安慶晚報記者來到程南松的家中,聽這名志願軍老戰士講述抗美援朝故事。

圖為程南松老人

目睹鬼子暴行

對侵略者充滿仇恨

1933年,程南松出生在宜秀區五橫鄉一個貧苦家庭。出生6個月,程南松的父親就去世了,母親一人將他和姐姐帶大。

7歲時,程南松就為別人放牛。程南松回憶:「那時候,日本鬼子佔領了安慶,還經常到我們鄉里掃蕩,搶奪糧食。此外,鬼子還在山頭上建了三座碉堡,用來對付新四軍。」

程南松說,鬼子到鄉里掃蕩,一些婦女都將鍋灰塗抹在臉上。「有一次,一名年輕女子在田裡勞作,鬼子靠近時,她未發覺。鬼子見到這名女子頓生淫心,無奈女子跑不過鬼子的追趕,慘遭強暴。」

程南松說,當時人們見到鬼子,必須點頭哈腰,如果不願向侵略者低頭,便會遭到毒手。「有一次,鬼子搶了鄉里一名老人養的雞。老人不服,被鬼子打了幾巴掌,後來老人不再反抗,才免遭殺身之禍。」

童年的這些經歷讓程南松心中充滿了對侵略者的仇恨。「我恨不得馬上拿起槍上前線,直接與鬼子戰鬥。」程南松說。

參加朝鮮戰爭

經歷各種困難和挑戰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戰火威脅到新中國的安危。為響應「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號召,程南松報名參加了中國人民志願軍。

1951年2月,程南松隨中國人民志願軍66軍炮兵第6師40團從丹東入朝作戰。在新春佳節的爆竹聲中,程南松乘坐火車跨過鴨綠江。

由於武器裝備與敵人有差距,入朝作戰初期,中國人民志願軍面臨著各種困難和挑戰。

「尤其是制空權,被美軍完全把控。」程南松說:「美軍飛機整天盤旋在上空,氣焰十分囂張。當時,我們炮兵營都憋著一股勁兒,想把這些飛機一架一架打下來。」

當時的朝鮮,隨處可見彈坑、焦土,以及嗅到空氣中濃烈的火藥味,程南松體會到打戰不是喊口號,是要流血,是要犧牲。「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只有走上戰場,保衛祖國,才能體現人生的最大價值,這就是我當時的想法。」程南松說。

在部隊中,程南松擔任營長的警衛員和營里的通訊員,主要負責營長的安全和通信。

程南松說,作為警衛員,最重要的就是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無論到哪,我都要偵查清楚地形。一旦發生緊急情況,第一時間就要知道如何撤離,保護營長安全。那個時候,無論哪個級別的首長都和普通士兵一樣,同吃同住,沒有區別。上戰場時,他們也都在最前方。」

說著說著,程南松捲起了自己的褲腿,露出自己腿上的傷疤。他說:「在戰場上受傷在所難免。我當時只有一個念想,保護營長就是我的職責,遇到再危險的情況也不能退縮。」

翻山越嶺送情報

差點誤入敵軍陣營

除了警衛工作,程南松還負責營和連之間上傳下達的通訊任務。程南松說,執行任務時,不能攜帶信件,所有的消息都要牢牢記在腦子裡。「沒有車輛,全靠兩條腿翻山越嶺,因此需要『腦袋好使,機動靈活』。」

多次戰鬥下來,程南松學會了看樹木、摸石頭辨別方向。程南松舉例:「由於陽光照射和季風的影響,一般東南方向的石頭觸摸起來手感較為濕潤,而西北的則粗糙。」

程南松說,執行任務的路途中,經常與敵人「碰面」。「因此還要學會貼地辨聲,也就是迅速趴在地上,耳貼地面,分清遠處來敵數目及來敵距離等,並儘快偵查地形,做好隱蔽。」

程南松介紹:「有一次,我在夜間傳遞消息時,由於路況極為複雜迷了路,結果越走越遠,差點跑到了敵軍的陣營。當時一個人孤零零的,又黑又冷,說不害怕是不可能的。我當時心裡想著,如果上級下達的命令,沒有及時送達,會出大事。於是,我冷靜了下來,憑藉著以往的經驗,一步步摸索著,最終完成了任務。」

遭遇敵機空襲

七名戰友身旁犧牲

1951年7月,程南松所在部隊在行軍中,被敵軍偵察機發現。不久,敵軍幾架戰鬥機伴著刺耳的轟鳴聲朝隊伍飛來,子彈「噠噠噠」如雨點般傾瀉而下。「在那次襲擊中,我營有7名戰士壯烈犧牲。」程南松說。

「白天容易暴露目標,部隊只好白天休息,晚上利用夜色行軍。」程南松說,有時候一晚上要走近百里路。「由於道路難走,且得不到很好的休息,戰士們都很疲勞,不少戰士的腳下長滿了水泡。即使這樣,戰士們咬牙堅持,決不讓自己掉隊。」

程南松說:「我作為警衛員和通訊員,在部隊進入陣地後仍不能休息,要了解營部指揮所的位置,隨時與營長保持聯繫。另外,還要到各連了解情況,以便更快速地傳達首長的指令。」

1951年10月的一個夜晚,程南松所在部隊在行軍過程中被敵人發現,敵軍派出大量人馬進行圍剿。

程南松介紹,頭頂上有飛機掃射,地面有步兵追擊。「當時我身上還背著一口做飯的大鐵鍋。鐵鍋在月光的照射下反光,正好成了敵人襲擊的目標。」

「敵機不斷俯衝攻擊,子彈密集地打在我的周圍,我和戰友急忙跳進附近的田埂躲避。這是我在戰場上離敵機最近的一次,我至今仍記得敵機駕駛員的樣子。」程南松說:「由於情況緊急,當時有8名戰士壓在我的身上,致使我的大腿失去了知覺。慶幸的是,這次敵機的襲擊,沒有造成我方人員的犧牲。」

觀看閱兵儀式

耄耋老人熱淚盈眶

1952年2月,程南松調回國內,後又被調往北戴河守邊防。1960年,程南松到學校學習炮兵知識,畢業後,被分配到福建省省軍區教導大隊擔任教員,負責教授炮兵知識。

「當時我教得很認真,新兵們學得也很認真,有時連下課也捨不得走。後來,我教授的範圍擴大到了團級幹部。」程南松自豪地說。

1975年,程南松回到了地方,被分配到安慶市紅旗機床廠擔任副科長一職,1993年退休。

今年7月30日,程南松在電視上觀看建軍90周年大閱兵時,熱淚盈眶。他感慨地說:「我們國家現在終於有了與發達國家軍隊相抗衡的先進裝備,敵人飛機在我們頭頂上任意掃射的場面,也不會再出現了。」

程南松作為先鋒社區愛國主義教育的「導師」,經常給未成年人講述當年在部隊里的經歷。程南松說:「希望通過我們這一代人的親身經歷,把愛黨、愛國的教育,傳遞給下一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1951年朝鮮戰場:彭德懷險遭警衛槍擊
「淀號劫機事件」:1970年日本赤軍劫機飛朝鮮
國奧9月在湖北黃石約戰朝鮮、越南
朝鮮舉行閱兵式慶祝建軍70周年
箕子朝鮮、三國時代、王李朝鮮、南北分治——朝鮮半島5000年簡史
朝鮮將2月8日定為建軍節
朝鮮戰場上的46軍炮團
朝鮮戰場上,一名志願軍戰士10秒鐘擊殺19名敵人,被美軍載入史冊
江陵滲透事件:朝鮮潛艇擱淺韓國,26名朝鮮軍人死戰4萬人!
公元663年,日本天智天皇派千艘戰船登陸朝鮮,結果全軍覆沒
抗美援朝68周年 朝鮮兩處志願軍烈士墓改建為陵園
1592年萬曆朝鮮之役,中日朝的第一次東亞大戰
逆向裝備:朝鮮戰場上的美國空軍第18戰鬥轟炸機中隊
96年的「江陵事件」,朝鮮特種兵與數萬韓軍周旋,一戰成名
文在寅的和平統一夢:2045年,朝鮮半島再無南北
1950年朝鮮戰爭紀實,美軍火炮隊炮火如此猛烈
這場海戰明朝和朝鮮把日本打得趴窩200年
朝鮮戰爭空襲場景:第3張平壤一片火海,第8張讓人淚奔
美智庫:朝鮮將於9日舉行建國70周年大閱兵
朝鮮戰爭:10萬南韓軍隊因為一個錯誤命令被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