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身 > 國家政策難促學校體育場館開放 根本障礙在哪裡?| 觀察

國家政策難促學校體育場館開放 根本障礙在哪裡?| 觀察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在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也越來越重視自己的健康,全民健身已成為共識。但是,健身場地資源畢竟有限,馬路跑步太不安全,小區鍛煉場地太小,健身房年卡又太貴。市民該去哪裡健身好呢?

據國家體育總局統計,在全國的體育場館中,學校體育場館佔比達66%。

為進一步推動全民健身事業快速健康發展,近日,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聯合印發《關於推進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的實施意見》,提出進一步深化學校體育改革,積極推進學校體育場館向學生和社會開放,有效緩解廣大青少年和人民群眾健身需求與體育場館資源供給不足之間的矛盾,促進全民健身事業的繁榮發展。雖然有了政策支持,但是,學校體育場館的對外開放仍然面臨著諸多問題,這導致一方面群眾鍛煉找不到場地,另一方面學校體育場館「鐵將軍」把門。

既然我國有2/3的體育場館都在學校,那如果能將此類資源合理利用起來,不但能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還能發揮學校體育資源服務社會公益的功能,不失為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合理利用資源固然好,但由此也會引發一系列的問題。

●比如,學生的安全誰來保障?市民在運動中所受的意外傷害誰來負責?體育場館如果損壞需要清潔和修復所增加的管理成本誰又來買單?只有把這些問題解決了,校方的顧慮才能被化解,制度才能被更好地落實。

政策

經濟社會的發展帶動了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人們對自身的健康問題越來越重視,由此推動了全民健身運動的蓬勃開展。不過,公共體育設施的匱乏,無疑成為困擾市民健身的一大難題。為此,國家體育總局等八部委前幾年出台了《關於加強大型體育場館運營管理改革創新提高公共服務水平的意見》,推動體育場館及體育場地設施向社會免費或低收費開放。

日前,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聯合印發了《關於推進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推動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意見》明確了學校體育場館開放的範圍和時間,即學校應當在課餘時間和節假日向學生開放體育場館,公辦學校要積極創造條件向社會開放體育場館。鼓勵民辦學校向社會開放體育場館。

根據《意見》,學校的體育場館開放應該在教學時間與體育活動時間之外進行。在課餘時間和節假日優先向學生開放,並在保證校園安全的前提下向社會開放,可實行定時定段與預約開放相結合。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的時間應與當地居民的工作時間、學習時間適當錯開。國家法定節假日和學校寒暑假期間,學校體育場館應適當延長開放時間。

《意見》指出,學校體育場館需有健全的安全管理規範,包括明確的責任區分辦法和完善的安全風險防控條件、機制及應對突發情況的處置措施和能力。此外,學校體育場館、設施和器材等亦需安全可靠,符合國家安全、衛生和質量標準及相關要求。這兩點均屬於場館開放學校的基本條件。

在城市健身場地越發緊張的情況下,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聯合發文,要推進學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對廣大市民和健身愛好者來說,這無疑是值得高興的事。這意味著,今後,「家門口」將有更多學校對外開放體育設施,讓更多居民能夠進校鍛煉。

目前的現狀

暑假過半,已經立秋,半年過去了,學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進行得如何,實踐中暴露了哪些需要解決的問題。

對於學校體育場館的開放問題,當一個人的身份是普通市民時,他當然希望家附近的學校場館能夠開放,讓自己健身運動有去處。但如果開放的是他自己小孩就讀的學校,身份變成了家長,他就不太願意。進學校鍛煉的市民會不會魚龍混雜?如果混進一兩個不法分子,是否會威脅到自己孩子的安全?種種原因都導致學校對開放體育場館顧慮重重。一些學校的負責人認為,體育設施對外開放不只是學校的事,因為牽涉市民素質、場所管理、運營成本、安全問題等多項因素。

從法規政策本身來看,無論是1995年的《體育法》,2009年的《全民健身條例》還是最近的《關於推進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的實施意見》,都是停留在鼓勵的層面,而沒有獎懲的相關規定。這也是為什麼「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的原因。

需要解決的問題

11、校園安全是中小學的主要顧慮—明確開放時間,確定開放對象,實行准入制度

近年來,呼籲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的聲音從未停歇,但真正能夠敞開大門的學校卻不算多。有些學校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乾脆「閉門」了事;有些學校借口「項目施工」「學生集訓」,將居民拒之門外;還有些學校開放一段時間後,又將學校「封鎖」起來……

事實上,學校之所以顧慮重重,主要擔憂的還是學生的安全。「把學校的體育運動設施向社會開放,是件利民的好事。但說句實話,這也著實讓我們提心弔膽。畢竟,社會人員的進入會給校園管理增加不少難度。」北京師範大學京師附小老師趙彤說:「學校的第一服務對象一定是本校學生。只有在保證學生安全和正常教學的前提下,才能再去滿足周邊居民的健身需求。這一點希望大家能夠理解。」

「安全為重」「有序推進」,這正是《意見》中所指出的校園體育場館開放所應堅持的基本原則。如何實現?《意見》提出,要明確開放時間,學校體育場館開放應該在教學時間與體育活動時間之外進行,可實行定時定段與預約開放相結合;要合理確定開放對象,學校體育場館開放主要面向本校學生、學區內學生、學校周邊社區居民和社會組織。

實行嚴格的准入制度,也是保證安全有序的一種方式。安徽省合肥市師範附屬小學副校長馮璐介紹:「我們學校的體育場在放學後及雙休日是對外開放的,但前提是,來鍛煉的居民必須先進行信息登記,辦理出入證明。此外,市民還可以在網上錄入個人信息、提前預約場館。這樣的方式更規範有序,也更穩妥。」

22、發生事故,誰負責任?—政府統籌,各部聯動,鼓勵購買專項責任保險

學校體育場館開放之後,市民在運動中出現意外怎麼辦?相互爭執引發衝突怎麼辦?被運動器材弄傷怎麼辦?諸如此類的事件不是沒有發生過,最後往往搞得學校「賠了夫人又折兵」,學校自然也就沒了開放場館的熱情。

「學校體育場館開放後的事故責任認定,必須清晰起來。」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認為,學校作為體育場館的實際擁有者和管理者,理應對整體場館負有管理主體責任。但是向社會開放後,學校場館變成了公共場館,問題就隨之上升到了公共區域安全管理層面。這時,如果把所有的安全責任都讓學校「背起來」,那就不太合情理了。

校園體育場館的開放不是教育或體育部門一家的事,只有堅持政府統籌,加強各部門之間的聯動,才能除去開放的後顧之憂。《意見》明確提出,各地教育、體育部門要協調當地公安、醫療等部門,加強場館開放的治安管理和安全保障;學校要協調周邊社區和街道制定具體場館開放的安保實施方案和突發事故緊急處置預案,落實安全風險防範措施,加強開放時段治安巡查,做好場館開放後的校園安全保衛工作。

市民在體育鍛煉中的運動風險,還可以通過購買保險的方式解決。雖然近年來國家發布的《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體育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以及本次出台的《意見》,都提出了鼓勵政府購買專項責任保險,引導學校、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和個人購買運動傷害類保險,但事實上,我國體育類保險的覆蓋面還很小、保障程度也比較低,而其中大眾體育保險和學校體育保險更是薄弱領域。

33、收取費用,是否合理?—依據不同對象,免費、優惠或有償開放

每天晚上,中國人民大學的操場上總有很多鍛煉的人,這其中有不少是附近的居民。「大學可以自由進出,露天場地自然也都是免費開放的。」正在操場上慢跑的小馮說:「不過室內場館就要收費了。比如游泳館,學生每小時大約5塊錢,對外的話就要20塊錢。但相比於校外的游泳場館,這樣的價錢已經很便宜了。」

對於學校體育場館收費問題,大多數人表示可以接受。此次印發的《意見》也明確提出,學校體育場館應根據不同對象採取免費、優惠或有償開放的方式,但不能以營利為目的,對青少年學生、老年人、殘疾人等原則上應免費。

為了讓學校以免費或更低價格向社會開放體育場館,為了保證場館設備設施的日常運轉和定期維護,政府必須加大對學校體育場館的經費投入。在杭州,學校體育設施日常更新維護被納入學校預算,政府每年還補助學校場地開放管理經費每校5萬元。目前,杭州主城區500餘所中小學已經實現了百分百開放,健身次數達250萬餘人次,初步形成了市民就近運動的「10分鐘健身圈」。

在運營方式上,《意見》鼓勵學校開展以學校管理為主、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委託第三方專業組織運營的模式。對此江蘇無錫已先行一步,實行了學校場館的「管理外包」,由第三方提供日常專業的服務管理,向健身市民收取低於市場價格的費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44、矛盾心理,如何破解?—開放心態,換位思考,提高國民公共意識在學校體育場館的開放中,還有一些很有意思的心理現象:

比如,一些高校學生,當他在學校讀書時,他希望學校不要開放體育場館,因為開放之後,羽毛球館變得很難預約、游泳館總是人滿為患。但是,當他從學校畢業之後,他又強烈要求自己家附近的學校開放場館,讓自己能有健身之處。

又比如,當一個人是普通市民時,他很期待家門口的學校能夠開放運動場地。但如果他的孩子所在的學校開放了體育場,站在家長角度,他可能就不願意了,可能就會擔心外來人員會不會給孩子帶來安全隱患。

所以,學校體育場館的開放,需要打開的不僅是場館的門,還要打開心裡的門。開放的精髓就在於互利和共享,所以在考慮學校體育場館是否應該開放、應該如何開放的時候,無論是學校、學生、家長還是普通市民,不妨多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每個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場,只考慮自己的利益,那麼如此開放,必不長久。

當然,學校體育場館的開放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們看到,一些學校運動場開放後,也出現了市民亂扔垃圾、破壞設施、攜帶寵物等不文明現象。而要杜絕這些現象的發生,還要依賴國民公共意識的培養、整體素質的提高。

其實,對外開放體育場館不僅是對學校管理制度的考察,更是對全民素質的考驗。

來源:生態體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體育總局:學校體育場館應向社會開放,公眾應愛護體育設施
體育+互聯網讓體育館有更廣闊探索空間,東方體育中心向「智慧場館」靠近!
市場監管部門開展健身場館專項整治
新技術開創新局面,廣角智慧場館解決方案推動智慧體育發展
場館中體驗 課程中育人
朝鮮冬奧會先遣隊訪問韓國,對場館進行實地考察
我國首部《電子競技場館運營服務規範》發布
這個世界盃閉幕式 體育場館外有些冷
美國阿什蘭大學再開電競獎學金 將建立電競場館和校隊
七旬運動健將難進游泳館 江城不少老人期盼體育場館敞開大門
廈門市體育中心場館舉行「全民健身日」系列健身活動 今日免費開放
體育產業成經濟發展新風口,催生場館智能化趨勢
觀眾入座對場館音響系統的性能有哪些影響?
園博園主要場館主體完成,帶你俯瞰美景!
上海重磅發布《電競場館建設規範》《電競場館運營服務規範》
英特爾獨家贊助電競賽事在冬奧會場館開打:中國1人入圍
5G技術能解決體育賽事、節日場館的信號擁堵問題嗎?
動物園對動物場館的安排有什麼講究?
伊拉克女孩為支付全家房租,在破敗不堪的國家隊場館苦練舉重
風再大也不怕因為植物園還有室內場館的花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