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智囊學說之李沆的謀略

智囊學說之李沆的謀略

李沆

【原文】:

李沆為相,王旦參知政事,以西用兵,或至旴食。旦嘆曰:「我輩安能坐致太平,得優遊無事耶?」沆曰:「少有憂勤,足為警戒。他日四方寧謐,朝延未必於事。語曰:『外寧必有內憂。』譬人有疾,常在目前,則知憂而治之。沆死,子必為相,遽與虜和親,一朝疆埸無事,恐人主漸生侈心耳!」旦未以為然。

沆又日取四方水旱、盜賊及不孝惡逆之事奏聞,上為之變色,慘然不悅。旦以為:「細事不足煩上聽,且丞相每奏不美之事,拂上意。」沆曰:「人主少年,當使知四方艱難,常懷憂懼。不然,血氣方剛,不留意聲色狗馬,則土木、甲兵、禱祠之事作矣。吾老不及見,此參政他日之憂也!」

沆沒後,真宗以契丹既和,西夏納款,遂封岱、祠汾,大營宮殿,搜講墜典,靡有暇日。旦親見王欽若、丁謂等所為,欲誎,則業已同之,欲去,則上遇之厚,乃知沆先識之遠,嘆曰:「李文靖真聖人也!」

【譯文】:

宋真宗時李沆任宰相,王旦為參知政事(副宰相),因為西夏李繼遷在西北入侵,政務繁忙以致廢寢忘食。王旦感慨地說:「我們怎樣才能悠閑無事、坐享太平呢?」李沆說:「稍有一些憂慮勤苦,才能警戒人心。將來如果四方都平定了,朝延未必使無事。有句話說:『外寧必有內憂。』就像人有疾病,常常發作,就知道憂慮而去診治。我死後,你必當宰相,必定會與胡虜和親,一旦疆埸無事,恐怕君王會慢慢產生奢侈之心。」王旦不以為然。

李沆又每天向宋真宗稟報各地水旱災、盜賊及不孝作惡的壞事,真宗聽了往往慘然變色,很不高興。王旦認為:「這種瑣碎的事不必讓聖上煩心,而且丞相常常稟奏一些不好的消息,拂逆了皇帝的心意。」李沆說:「君主還年輕,應當讓他知道各地艱難的情況,經常懷著憂慮警惕之心。不然,血氣方剛的皇帝就算不沉迷聲色犬馬,也可能大興土木、戰爭、祭神之類的事。我老了,等不到那天了,這是你未來的憂慮啊!」

李沆死後,真宗認為契丹已經講和,西夏也來納款投降,於是在泰山封禪祭祀,在汾水立祠祭神,大建宮殿,搜集亡失的典籍,忙得不可開交。王旦親眼看見王欽若、丁謂等人的所作所為,想規誎卻已經變成同流,想辭官又覺得皇帝如些厚道,此時才知道李沆見識的深遠,感嘆道:「李文靖看事情那麼長遠,真是聖人啊!」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墨筆三生 的精彩文章:

智囊學說之李泌的謀略
智囊學說之白起詞謀略
智囊學說之陳恕的謀略
智囊學說之契丹立君謀略

TAG:墨筆三生 |

您可能感興趣

陳宮為何能以一己之力對抗曹操的智囊團?
此人比郭松齡要牛,張作霖死後,張學良把他當成東北唯一的智囊
智囊楊永泰的死到底和誰有關?歷史學者最新發現,真相令人寒心
同樣是流氓皇帝的智囊,為什麼劉伯溫和張良的結局不一樣?
鈍俚讀《智囊》之:蕭規曹隨的守成執政自有道理
人稱智囊的曹爽謀士,痛罵曹爽兄弟是蠢豬笨牛,最後被誅滅三族
馮夢龍之《智囊》收錄的智慧故事:模擬自然環境維修50丈深的鹽井
馮夢龍之《智囊》收錄的智慧故事: 模擬自然環境維修50丈深的鹽井
王萍:從中國古代智囊演變看當代智庫建設
蜀國智囊諸葛亮病逝後,司馬懿為何不抓緊進攻蜀國?這才是大智慧
他是國軍高級智囊,文武雙全,張自忠、龐炳勛打仗都得聽他的
張作霖死後,智囊楊宇霆為何會被處決?晚年張學良說出兩個字
馮夢龍《智囊》智慧故事: 秦檜、韓琦、蘇東坡如何對待假借其名者
張少帥為何要殺老爹張作霖最器重的智囊楊宇霆?最新解釋不服來辯
他是張作霖身邊「智囊」卻沒有想到讓張學良槍斃了
馮夢龍《智囊》智慧故事:秦檜、韓琦、蘇東坡如何對待假借其名者
《三國機密》曹操,劉平攜智囊天團大PK 誰才是王者背後的最佳輔助
作為劉邦的智囊,蕭何和劉邦到底是不是一對真心的好兄弟?顯然不是
備受爭議的星二代,卻得華晨宇韓紅力挺,《聲臨其境》女智囊
劉國梁解說告訴丁寧「我正在看你比賽」 身份或已被默許作為智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