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授拳精要錄,歷史上傳內不傳外的真言錄

授拳精要錄,歷史上傳內不傳外的真言錄

GIF/1.1M

悅太極 中國國家工商總局註冊認證商標

1

功夫都在拳里,拳架要多練,多練才能多得,太極拳是實實在在的。

2

初學拳要練的開、練得低,把筋骨拉松,。拳架要準確熟練,一招一式不能馬虎。

3

練拳不應傻練,要動腦筋多揣摩,功夫是多悟多得。

4

練拳時速度不能快,不然就不知道身體裡頭的東西了。練拳時慢,用時快,不懂太極內勁就不懂太極拳,而是其他功夫。

5

太極拳的練法與旁門不同,不死練。吳派太極更是如此,講究細膩變化,內勁輕靈——好用。

6

太極起勢時,手、肘、命門要有合意,並注意上下貫串,練拳要多體會內部。

7

向前弓步身隨手,向後虛步手隨身,弓步時後退要綳直,虛步時前腳腳尖要翹起,腿的重心虛實要分明。

8

練拳不能軟塌,要有拳架骨子,要中正安舒、用意不用力。

9

吳式太極拳方架不是方便的方,而是方圓的方,也是方法的方,是指形勢與心法的融合,東西都在拳架裡頭呢。

10

行拳運架應柔順,要悟出定意靜態來。

11

太極推手先要把盤手練好練熟,不要著急學用法,勁不順招法也沒用。

12

初練太極推手也是要先求開展,把腰胯練活絡了。

13

推手不要只想用別人,應多聽人家的勁,被人打長功夫。

14

門內練推手多喂勁,要細心耐心地聽勁;與熟人推手不比輸贏,多練化勁;與生人推手不怕輸贏,多用順勁;與人比武不管輸贏,多用空勁。

15

推手發勁不能毛糙,要輕、穩、准,和打拳一樣要透氣。

16

推手應松沉穩靜,要練出中定勁,練出靈性來,多沾粘,多聽勁,不怕別人攻,久攻必敗。

17

太極拳的用法都是勁意運動,一個太極勁的變化就是一個招法,而不是外形動作,同樣的動作,勁意不同,其作用就不同。

18

推手功夫的好壞和練拳有關係,多推手只是經驗而已,只有練對了經驗才有用。

19

練刀、劍、槍和練拳一樣,有了太極勁器械才能練好。

20

練器械應神舒意展,是太極勁意的延長,多練器械長粘勁。

21

練太極刀、劍、槍不能用猛力,應體會點圈的變化。

22

太極器械用法和旁門拳術不同,同樣要運用太極的原理。

23

練刀須整,用劍應飄,粘槍須游。功夫在內部,不在外形。

(1970年10月9日—23日節選)

10月9日周五 講了起勢的肘的合、擠、按。白鶴晾翅的合、擠、按。前弓時身隨手動作,後坐時手隨身動作。

10月16日周五 講了起勢時垂掌向上平舉前,雙手微沉後向上舉,外形不使明顯看出。

盤架子和推手有十字要求:腰腿腕胯膝,手眼身法步。

慢、松(推手),粘(劍)

10月18日周日 起勢—十字手。前腿弓,後退綳。攬雀尾一動左手俯掌指尖略轉向西北,肘向東南肱開,便於右手裡收下沉。

1970年10月19日周一抬肘枕頭中的右臂小動作(擠、掤),圓弧肘動作。

10月23日師指出我腰部不夠松和靈活。下頜要注意不使上抬,要虛領頂勁。動作要慢不要快(慢同時要勻)。盤架子時褲帶要舒松,不宜緊;推手時宜緊一點。動作要似松非松,曲中求直。這一套拳是"神拳",要多練,是會增長東西的,會給你東西的。

(1970年10月26日—11月4日節選)

10月26日周一 重點講白鶴亮翅、斜飛勢。複習兩遍。談了白鶴亮翅到摟膝拗步轉身動作的問題。

提手上勢的右手腕在額前一拳距離,手指尖斜向左上方,沉肘盡量向外擠。

摟膝拗步、搬攔捶、倒攆猴等前推之掌宜高不宜低,下採之手,五指向前,曲中求直。腰、肩、肘要松沉。動作要靜中求動,動中求靜,靜動相合。

斜飛勢開步盡量大,架勢低。

白鶴晾翅彎身時要虛領頂勁,含胸靠背。坐身靠背時要盡量向後靠,全身重心,落在所屈之腿上,下頜里收要特別注意,防止上抬。

10月28日周三 今天講:舌抵上顎,閉口以鼻呼吸。

這套拳能解除疲勞,還能解渴。

沉,穩,靈活。

11月1日周日 師講:要一勢一式認真的做。

11月4日周三 講:雲手並步時,右腳尖在左腳尖略微後一點,右腳尖不可越過左腳尖,身體向後靠時含胸靠背,手盡量長出。

左右撇身時(分腳、蹬腳之前),在前之手仰掌向上,高與頭齊,另一手不過胯,下按高低到與胯相平。左右轉腰兩手腕相交時,要沉肩垂肘,於耳前一拳處(合、擠、按)。

高探馬之立掌,腕部在仰掌第四指上方約一拳距離。

左右分腳要畫圓圈向左前方或右前方外踢。

披身踢腳起腿後向右前方外踢。

蹬腳在起腿後即向身的正前方蹬出。

雲手後變鉤也要略轉右腳尖。

(1970年11月8日—11月22日節選)

11月8日周日 預備式收臀、胯正、含胸、靠背、松肩,沉肘、虛領頂勁、下頜微收。

11月9 周一講:(1)雲手胯前之手(左右)應側掌相合(掌心向里),至近另一手近腕處時,轉腕掌心向上,成為仰掌。(2)左右分腳轉腰(左或右)雙拳腕部相交時,要枕頭下頜里收。(3)進步栽捶動作,右手握拳不動,左手摟左膝後,右拳下栽,同時左手弧線上提,置於右肘彎處,斜形立掌。(4)抻筋拔骨,筋拉長,骨節拔開。錯拳錯骨,與體不利。(5)起勢在二手收至胸前向下按採時,注意兩手高度一致,不使有高低參差。

11月16日周一 講:輕與飄(錯),松與軟(錯)。

野馬分鬃枕頭、右手前伸時,右肩高於左肩,左手前伸時,左肩高於右肩,眼視胯前之手背腕。前伸之手仰掌微向後轉腕,氣沉丹田,松肩沉垂(肘)。

11月20日周五 講:

雲手落掌近胯後,不能停,停了就不合(即不勻)。

盤架子時要松肩沉氣,全身要鬆開,不要拼氣。

雲手時還要注意身法含胸靠背。

野馬分鬃枕頭動作要領會使用法,頭枕向前伸之掌。

攬雀尾由胯下沉帶動手臂里收沉肘。

11月22日周日 師又講了攬雀尾和雲手的重點要領,攬[雀尾的重點]是沉胯;雲手的[重點]是不停,要相合。

(1970年11月23日—12月2日節選)

11月23日周一 講:江河湖海一氣貫通。

練拳要適可而止,每天練1-2遍為宜。

60斜飛勢向東北開步要長,左足尖向東,右足尖向南。

11月27日周五師重點講:野馬分鬃和玉女穿梭。至轉腰打擊的動作時,要含胸一點,方向正西或正東,眼神與擠按之臂同向。野、玉都有枕頭動作。

11月29日周日 師指出我手揮琵琶外擠時,平肘外擠,手不要向外伸出去。

11月30日周一今天教:67上步搬攔捶—68上步攬雀尾—69單鞭—70雲手—71單鞭—72迎面掌

講:撇身捶、搬攔捶握拳之臂都要緊貼腰肋,不使外撐。

攬雀尾、搬攔捶手、拳與身合的動作問題。

分腳、蹬腳前之虛步足尖點地之足離實步之足的足中橫出一足之距離。

分腳、蹬腳之足尖、足跟出勁後就穩實。

單鞭、扇通背定勢時略含胸靠背即可。

撇身捶定勢時,右拳(仰拳)與肘平貼身,身正方向,左手立掌身之正中線。

搬攔捶合掌後,兩手向前擠出時要平肘前移,含有掤勁。

12月2日周三講:雲手我要注意糾正二點:並步時,(1)並步之足要全掌著地,不要先足尖落地;(2)並步合掌時要含胸靠背。

單鞭式前之變鉤轉腳動作時,左股不動。

單鞭式後兩手放平的同時要松肩沉肘。

迎面掌左手向前穿掌時,先由仰掌轉腕變俯掌,再向前中線穿擊成斜形正掌。右手腕部貼左腋下(俯掌)。

整套拳從頭到底以後25-30分鐘為標準。

每天下午6點全是太極視頻與音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太極 的精彩文章:

你還不懂太極,我真的不怪你!
這一套經典24式太極教學,值得一輩子收藏!
客廳玄關處擺放物品「三要四不要」的說法,你有了解過嗎?
苗疆邪術以命求財,最終得不償失;子孫虔誠建齋,懺除父輩罪愆
重溫-中國道教歷史珍貴照片

TAG:悅太極 |

您可能感興趣

《武林外傳》里這幾個爆笑橋段真不瞎編,背後都有明朝真歷史
黑客泄露了歷史上最奇怪的考古視頻,發現人類的歷史並不簡單
歷史上真實的 「六不總督」 葉名琛,真像傳言中那麼荒唐嗎?
《射鵰英雄傳》描寫的武林高手到皇宮盜寶,歷史上真有可能嗎?
斬龍坳傳說所隱藏的歷史真相
傳世佳作背後的故事:歷史不僅有「鬼斧神工」,更有溫情脈脈的傳承
足球歷史上有趣的紀錄,一些你可能不知道
歷史中真實的《妖貓傳》——影視背後的宮廷權斗
員外講古:幾個告密者的歷史大事件,不得不看
甄嬛傳太后與隆科多真有一腿嗎 歷史上他們的下場更凄慘
一座不起眼的古墓被發掘,卻改寫中國歷史,使不朽傳奇更熠熠生輝
傳世佳作告訴你:歷史上那些溫情脈脈的傳承
《水滸傳》里,高俅不是好人,歷史上,他對恩公的後代很照顧
歷史真實版「皇帝的新裝」,比故事還要可笑
歷史上滴血認親確有其事,但是《甄嬛傳》的這次確實是被人動了手腳,你不得不信
一座不起眼的古墓被發掘,卻改寫中國歷史,使不朽傳奇更加熠熠生輝
歷史上的「敏感詞」
虞姬,一個中國歷史上不得不提的傳奇女子,她真的如我們所想的那麼漂亮嗎?
歷史的教訓:不要對同事瞎嗶嗶
歷史上楊貴妃真的和「妖貓傳」中一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