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熊孩子」也是遺傳的?沒錯,就是父母的「鍋」

「熊孩子」也是遺傳的?沒錯,就是父母的「鍋」

下班回家,等電梯的空閑,同樓內兩位年輕的媽媽正在心急如焚般地「吐槽」自家寶貝:

A:「我家樂樂自從上了三年級,越來越不聽話了,老是喜歡打人,和同學一塊玩,一不順氣脾氣上來就甩手打人,今天我又被他們老師叫了過去,一學期要被叫去四五回,愁死我了。」

B:「我家孩子最近也不讓人省心,和同學關係不好,口無遮攔,總是把人家說得直哭,家長會上弄得我都不知道怎麼和人家孩子家長解釋。這不懂事的勁兒,也不知道是不是平時給她慣壞了。」

A:「樂樂,我們倒是沒慣著他,每次捅事兒,他爸爸都是一通懲罰,打也打過,批評也批評過,但還是沒用,過幾天照樣犯錯。不過這孩子性格倒是挺像我——愛管事兒,你說會不會是這也影響了他。」

一句話,她們面臨的困擾就是自家孩子喜歡打罵其他同學。

「熊孩子」也是遺傳的?沒錯,就是父母的「鍋」

當我們氣急敗壞地批評、指責孩子打人的時候,當我們為此著急上火、焦慮不堪的時候,我們似乎忘記了一句很庸俗的話——「龍生龍,鳳生鳳」。正是它導致了我們的孩子成為了「無辜者」,而我們卻從未意識到這一點。

今天我要告訴大家一個殘酷的事實,很多孩子的不良行為,包括攻擊性,50%左右都來自遺傳。

「熊孩子」也是遺傳的?沒錯,就是父母的「鍋」

早在本世紀初,西方心理學家的研究就發現,個體攻擊行為的發生有重要的遺傳學基礎,遺傳因素可以解釋攻擊行為50%的原因。近年來,隨著分子遺傳學的發展,攻擊行為的發生機制已深入到了分子水平。心理學家發現,可遺傳的兒茶酚胺氧位甲基轉移酶是影響攻擊行為的重要基因。

不管是原生家庭還是社會文化的影響,我們熊孩子的暴脾氣、敏感、衝動等具有攻擊傾向的個人特質,都有可能隨著基因而遺傳給你的孩子、孩子的孩子……正如上文A媽媽猜測的那樣。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要嚴肅看待「行為遺傳」這一科學現實,覺察自己的言行舉止,不要成為「熊家長」。

「熊孩子」也是遺傳的?沒錯,就是父母的「鍋」

孩子從出生便不由自主地會攜帶父母不好的基因,而這或許並非完全是您的錯,也有可能是我們的父母、父母的爸爸媽媽的錯。但是,我們必須要正視一個不爭的事實:教育的功能再強大,很大程度上也不能完全對抗基因的作用,我們只能選擇順從、接受,從這個意義上講,孩子也是受害者。

我們只能付出更多的耐心包容,而不是任由不良基因的肆虐,卻擺出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架勢,這樣我們便是名副其實的自私自利、毫不負責的熊家長啦。

「熊孩子」也是遺傳的?沒錯,就是父母的「鍋」

既然基因的功能如此強大,那麼是否就意味著我們的教養環境、孩子的生活環境對熊孩子的「壞脾氣」沒有多大影響了呢?

NO!我們的家長萬不能忽視另外50%的影響——育環境,這不僅僅是常識,更是經過科學家大量的研究所證實的,而這一點也是我們父母能夠為孩子做的最多的地方。

「熊孩子」也是遺傳的?沒錯,就是父母的「鍋」

電影《壞孩子的天空》

因此,解決孩子愛「打人」的問題就要從這兩方面入手。

辨別孩子天性

如果孩子從小就喜歡「招惹」他人,一直持續到小學,甚至四五年級,那麼家長就需要反思:是否孩子是遺傳了你的「壞脾氣」

「熊孩子」也是遺傳的?沒錯,就是父母的「鍋」

若是如此,我們要在給予孩子更多包容、理解的基礎之上,引導孩子多做一些比較安靜的活動、遊戲,比如象棋、書法、畫畫等有助於培養孩子安定、平和之心的活動。同時,在孩子表現良好的時候,一定要給予及時鼓勵與表揚,強化孩子良好的行為。

以這些良好的活動來對孩子進行訓練或許是我們能夠做的對自己「壞脾氣」遺傳基因最好的「改造」方式。而這一方法更適合於孩子尚未形成穩定人格、價值觀的兒童期,特別是在自我意識尚未萌芽的四、五年級之前的時期。

「熊孩子」也是遺傳的?沒錯,就是父母的「鍋」

覺察孩子心理需求

在小學低齡學段,有的孩子平時就很少得到父母、老師的關心,那麼他們就會通過「打人」這一特立獨行的行為來吸引父母、老師的注意,得到老師的關懷。這或許不代表孩子就是攻擊傾向者,卻也有「習慣成自然」的可能性。

在小學高齡學段,很多孩子打人是缺乏安全感的一種反應,也許是小夥伴的某一行為(例如,嘲笑、排斥、不順從等)將要打破自己的掌控感、尊嚴感、價值感,處於自我意識萌芽時期的他們更需要這些方面的滿足,所以孩子會為了「保護自我」而做出攻擊行為

「熊孩子」也是遺傳的?沒錯,就是父母的「鍋」

所以,一方面,我們要收回自己「恨鐵不成鋼」的偏差思想,從發號施令者轉變為一個良好的「聽眾」。孩子「犯錯」,我們要先聽聽孩子的說法,或許是確實是他做錯了,或許他也著實委屈。給孩子說話的機會,給予孩子關心,然後再進行適當的教育引導,這樣孩子才能更好地接受父母的意見。

另一方面,我們要共同參與解決問題。孩子打人,我們要學會從「控制」到「參與」地解決問題,給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權,讓他們在處理事情時有一個處事、處世、解決問題的思考過程,對於不當的思維加以引導,幫助他們健全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

「熊孩子」也是遺傳的?沒錯,就是父母的「鍋」

降低不良環境影響

孩子的行為處事多源自於對周圍環境的模仿學習。當孩子出現喜歡「打人」的行為時,家長一定要搞清楚孩子是否受到了身邊人、電影、電視等環境的不良影響(激進、暴力等)。

近年來,科學家發現,長時間觀看含有暴力成分的電視或玩暴力性的遊戲會造成兒童對暴力的「心理脫敏」(對暴力的敏感度降低),甚至導致模仿性犯罪。這對於心智尚未成熟,三觀、人格尚未健全的兒童來說,是致命的誤導。

缺乏分辨能力是孩子的弱勢,家長一定不要過分放縱孩子,任由他們「胡作非為」、「起飛、上天」。這很可能會大大增加孩子習得這些潛在暴力傾向的機會。

「熊孩子」也是遺傳的?沒錯,就是父母的「鍋」

所以,一方面,媽媽們要讓孩子遠離那些富含暴力成分的影視「危險源」。另一方面,我們也要覺察自身、周圍人的言行舉止、行為處事是否有急躁、粗暴的傾向,並及時杜絕、修正,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示範。

孩子的攻擊行為不僅受教育環境的影響,更有著父母遺傳的影子,一切皆與父母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切勿出現「先天不足,後天卻又不彌補」的反人性的教子現象。

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愛與尊重,讀懂孩子的需求;適當約束孩子的不良行為,為孩子樹立良好的行為榜樣;帶領孩子參與安靜、平和的活動,培養孩子積極的處事習慣。

「熊孩子」也是遺傳的?沒錯,就是父母的「鍋」

這不僅完善了我們不健康的教養方式,也修正了我們不良的「行為基因」讓孩子的積極行為形成穩定的特質,為他們良好「行為基因」的遺傳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尊重原創,感謝原創,如有侵權,原作者可隨時聯繫做刪除處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積極家庭教育 的精彩文章:

0-7歲的孩子,分別需要什麼樣的心理營養?
三流的父母,孩子註定是次品
養男孩,媽媽要懂得「退位」
一切大人未被療愈的,都會傳給孩子!
家有中等生,父母該如何關注在學校易被忽視的孩子?

TAG:積極家庭教育 |

您可能感興趣

原來這些病,都是父母遺傳給孩子的!
兒子這幾個特徵都是遺傳母親的,跟父親沒關係,寶媽:又「背鍋」
孩子膽小如鼠,到底是父母的遺傳,還是孩子後天的形成?
你知道嗎?這8種疾病是父母遺傳給孩子的,就連抑鬱症也會遺傳!
父母眼睛近視,會遺傳給孩子嗎?答案是否和你知道的一樣
孩子長的不像父母,懷疑寶寶不是親生的,莫慌,也可能是隔代遺傳
被遺傳的高血壓?提醒:若父母得了這些病,孩子很可能會「繼承」
你身上遺傳的不是父母的肥胖,而是父母的不良生活習慣!你們覺得呢?
孩子的身高真的只是遺傳嘛?
孩子長得像爸爸還是媽媽?別猜了,父母的這些特點會被遺傳
母親如果得了這4種病,很可能會遺傳給自己的孩子,希望你沒有
孩子聰不聰明,別只看遺傳,還要看父母是否做到了這件事!
「兒子像媽,女兒像爸」,是隨便說說還是真的遺傳規律?
媽媽的這三個優點,只會遺傳給兒子,如果是女兒,可就「浪費」了
父母的壽命誰的會遺傳給你?若是想長壽,還是要避免這些危險因素。!
章子怡:女兒沒遺傳我的美!做錯4件事,父母再靚孩子也難遺傳
遺傳真是奇妙又有趣!父母的哪些特徵會遺傳給孩子?
抑鬱症也能遺傳,哪些疾病屬於只有母親會遺傳給孩子的呢?
想孩子健康出生,父母的身體也很重要,這些會遺傳的病你都有嗎?
據說,孕期這些癥狀,都是媽媽遺傳給女兒的!希望你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