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美學者:朝鮮或再次將美中推向深淵

美學者:朝鮮或再次將美中推向深淵

金日成1950年6月對韓國的入侵,比冷戰前半期的任何其他事件都更讓美中兩國彼此敵對。由於他的孫子金正恩正加速研發能夠用核武器打擊美國的洲際彈道導彈,朝鮮再次成為最有可能決定21世紀美中關係未來進程的變數。結束朝鮮核威脅的真正戰略合作將改變北京與華盛頓的雙邊關係,而對平壤局勢升級處理不當和互不信任將固化分岐,讓我們回到從前的敵對狀態。

目前有關美中朝核危機合作的爭論主要是戰術性的,即華盛頓能否接受北京的建議,用外交手段與平壤打交道,也就是以凍結朝鮮的試驗換取凍結美韓軍事演習。要認真討論美中戰略調整就必須首先認識到,「以凍結換凍結」的想法是行不通的。美日韓進行任何自我約束,姑息擺在眼前的朝鮮威脅,以換取它暫時停止試射,都只會削弱美方同盟的威懾力和信譽。畢竟,如果美國本土受到的威脅加大,即使對日韓的威脅並未絕對減少,美國也會削弱它保衛盟友的力量。我們也知道,對之前所有凍結核武器的外交協定,平壤都有百分之百的作弊紀錄。這並不是說應該完全停止與朝鮮的外交,只是我們不能再指望朝鮮願意通過外交談判中止其核武器與導彈計劃,哪怕我們靠聯合國安理會對朝鮮政權施加越來越大的壓力。

那麼,美中之間真正的戰略合作是什麼樣子的?某種程度上說答案就在聯合國安理會。對加強制裁朝鮮的聯合國安理會2371號決議,北京再次投了贊成票,這回還禁止朝鮮向中國出口煤炭。然而,聯合國制裁的效果(而不是象徵意義)取決於執行。過去15年中國的執行情況有所改善,但大多無關痛癢,而且與朝鮮違反之前的制裁協議、日益好戰和進行武器試驗的節奏完全脫節。

美中之間真正的戰略合作在於中國更積極地全面執行聯合國現有制裁決議,阻斷朝鮮的資金往來,禁止朝鮮從中國或通過中國運送導彈和核相關技術。這是種什麼情況呢?設想一下,如果中國安全部主動邀請美國中情局檢查運往朝鮮的集裝箱,查獲濃縮鈾離心機或導彈部件,美國人對中國的看法會受到怎樣的影響。然而相反,為執行聯合國制裁進行的合作大多勉強而敷衍。中國更積極全面地執行安理會制裁文件的文字和精神,不僅可以打擊朝鮮核計劃,還可整固必要的防禦網,阻止朝鮮輸出核技術或材料(朝鮮人2003年在北京警告我方代表團說他們準備這麼做,4年後他們在敘利亞埃爾·凱巴爾反應堆被抓到把柄)。

北京還可通過同意重構朝鮮半島周邊更大的外交框架,表明自己與其他大國同道相益。布希政府2003年初提出「六方會談」,目的是利用東北亞其他大國的影響力敦促平壤取消核計劃。柯林頓政府時期,我們的模式是歐洲主要大國的「聯絡小組」在會談中協調壓力政策,對塞爾維亞頑固的斯洛博丹·米洛舍維奇以一個聲音說話。這很見效。

但在2003年的時候,我們希望由中國來主持對話(所以我們並沒有躲避這一問題),這個錯誤讓北京以為六國具有同等的合法性和地位。結果,朝鮮對我們什麼時候舉行對話有說「不」的權利,而北京又拒絕在沒有平壤參加的情況下召開另外五國會議。由於朝鮮缺席2003年的一次碰面,五國僅舉行過一回被傅瑩大使稱為「可以聆聽」的會談,商討首輪六方會談的聯合聲明。我代表美國參加了會議,並感慨我們的討論是多麼富有成效。自那以後,中國就拒絕召集或參加沒有朝鮮的五方會談。甚至俄羅斯外交官也承認目前舉行五方會談的必要性,所以,北京最好重新考慮它堅持不在地區外交中孤立朝鮮的立場。北京不妥協的核心,在於擔心被朝鮮問題反噬和日韓兩國坐大(兩國均不是聯合國安理會成員),但這些心思只說明中國在朝鮮問題上缺少真正的合作。

許多評論家爭辯說,中國與美國戰略合作最重要的證明,就是它幫助推翻金氏政權(國防部長唐·拉姆斯菲爾德曾把這個信手拈來的建議寫入被國家安全委員會工作人員稱為「雪花」的備忘錄。奧巴馬和特朗普內閣在不同問題上似乎也抓著這個貌似靈丹妙藥的東西不放)。「中美聚焦」的讀者們無需提醒就應該知道這在北京為什麼行不通,因為它有戰爭危險,會使中國東北陷入混亂,會導致出現一個民主統一的(很可能)與美國結盟的韓國。北京也許有能力推翻朝鮮政權,後者約90%的糧食、出口和燃料依靠中國,但中國沒有這種意圖或意志力。朝鮮核計劃的目的是阻止美國的進攻,以及給金家政權歌功頌德,同樣它也是為了確保中國的這種狀態能延續下去。

既然結束朝鮮核計劃和人民的痛苦比結束金氏政權更難把握,所以,沒有哪屆美國政府主動想推翻平壤領導人。我們該怎麼處理失控的核武器和難民?在半島全面開戰會不會讓數百萬人喪生?針對這些可能性制定規劃尤為重要,因為朝鮮的對外好戰與其政權內部的緊張加劇相當同步。金正恩暴力處決家庭成員和近百位高級將領證明該國政局難以長治久安。我參加過各種與中國專家的官方和學界對話,討論當朝鮮突然動蕩或崩潰時美中雙方應如何合作。正如人們預期的,由於中國的敏感性,非官方的討論更富有成果,但15年來我在此類對話中越來越感到中美兩國對朝鮮的動蕩或崩潰有共同合作基礎。但是,如果沒有更多技術上的、即時的交流,朝鮮巨變帶來的衝擊就可能導致互不信任和敵意,讓美中對整個地區長期地緣政治目標的根本分歧曝露殆盡。

這也再次提醒人們,為什麼朝鮮的未來對東北亞的未來秩序至關重要,以及為什麼當前的核危機會讓北京如芒刺在背。朝鮮戰爭因停戰而凍結,其長期遺產是中國的孤立和東亞建立起美國領導的同盟體系。近半個世紀前中國和世界領導人選擇結束前者,而中國戰略思維的基礎是假設後者(美國的同盟體系)會隨時間而消失。朝鮮核威脅破壞了這一假設,因為美國、日本、韓國和澳大利亞正在做的事情有可能變成持久的地區性集體安全安排,其核心是導彈防禦、核威懾和聯合軍事能力。朝鮮的威脅固然是誘因,但人人都知道中國意圖不明也是一個因素。事實上,美國及盟國領導人已經發現,隨著朝鮮事態升級,他們加強防務合作不僅是出於自衛需要,還可以動搖北京自負的假設,即只要降低朝鮮半島問題各方的調門,一切就會好起來。

到目前為止,美中在朝鮮問題上的互動特點是只有零散的戰術合作,而在戰略上互不信任。隨著朝鮮的威脅越來越嚴重,天平可能會向任何一方傾斜。想清楚我們希望從北京得到什麼,能夠得到什麼,然後通過調整我們的同盟和壓力手段、外交手段去實現這一目標,這是確保美中為應對最後的共同威脅而進行真正戰略合作的最好方式。

作者:

邁克爾·格林

Michael Green

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負責亞洲與日本項目的高級副總裁,前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特別助理。

中美聚焦網|中美交流基金會

微信ID:chinausfocus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美聚焦 的精彩文章:

日媒稱中國海警船連續兩日巡航釣魚島 疑搭載機關炮
美國中東戰略遭遇重大挫折,搬起石頭砸自己腳,老底全賠進去了
普京度假照在俄引發新潮流:曬光膀子照片,網友爭先挑戰總統
面對特朗普的恐嚇,中國不應保持沉默
中印對峙55天美國第三次「發聲」:快坐下來談談

TAG:中美聚焦 |

您可能感興趣

轉折?中美貿易戰下一步?美學者:未來6周中美將展開談判
美學者認為:中美量子衛星競賽 美國或將落敗
美學者:美推「無中國」5G將迫使歐洲對華為選邊站
美學者:中美衝突最大風險在於彼此小瞧對方
美學者:貿易衝突升級可能將中美拖入『修昔底德陷阱』 中美應合力避免
美學者:中美在亞太的影響力「交換場地」
美學者:妖魔化中國,西方人將自我打臉
美學者:「一帶一路」推動中國與中東關係發展
美學者稱莫誤讀「台旅法」:美已基本上視台灣為國家
美學者:美國應改變現行中東政策
美學者文章:中俄聯合空中巡航具三重意義
美學者:中國從來就不是普通經濟體,外界眼中的弱點恰是強項
朝鮮發現一幅唐朝古圖,美學者:只有對中國人頂禮膜拜
美學者喊話蔡英文拒絕升級「美台關係」:美國政府不可靠
印度針對「中國威脅」提關稅?美學者:將殃及自身
美學者、商界人士聯署公開信:美對華政策走向極端損害自身
矛頭指錯了方向!美學者:中國不是美國經濟問題的根源
特朗普國情咨文瞄準美中期選舉 美學者:警惕民粹主義
美學者:俄羅斯沒有干擾美國選舉,但以色列絕對有
美學者:理性的專家難上媒體發聲 但妖魔化中國將自我打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