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西門媚:2008,我們在地震中的避難所

西門媚:2008,我們在地震中的避難所

食光機

食物中的當代微觀小史

文 |西門媚

早上躺在床上,沒頭沒腦地跟他說:「唉,可惜沒小房子了,這麼多年了,也沒有替代小房子的地方。」

「是好多年了哦。杜姐就算再開一個店,也沒法複製小房子。」他隨口答應著。

晚上,坐在電腦前,忽然覺得椅子有點晃動。問他:「你覺不覺得有點晃?」

「沒有啊?」

「再感覺一下……你看燈都搖了!」

「嗯,是在晃。地震了……嗯,微博上還沒人說。」

「我剛剛在朋友圈說了,也有幾位朋友在說。」

然後我們的對話就轉成微信跟帖模式。

「4級?」

「不對,至少4.5級。」

……

「新聞出來了,7級,九寨溝。」

剛才在晃動最厲害的一瞬間,我們曾短暫地停止聊天,都安靜地觀察等待了一下,在想,如果晃動更厲害,就得採取避險行動了。

我就又想起了「小房子」。

2008年,五·一二汶川大地震的時候,房屋搖動劇烈,我們衝下樓,在街邊站了站,看著好多從四周樓房裡下來的人,在街邊猶豫不定。我們不用猶豫,直接步行去了「小房子」。

平時我們想起小房子的時候,一般就會想起杜姐,想起她的煎蛋面。有時候很饞,想吃她做的煎蛋面。

她做的煎蛋面非常香,油汪汪的,飽滿略略有點焦香的煎蛋,配上紅油、蔬菜,一聞著就食指大動。

在小房子泡晚了,餓了,經常就央杜姐煮一碗面。夜裡來的人,有時一進門,就張口要吃面。好像他們不是來泡吧的,是專程吃面的。

吃了面,舒坦了,這才開始喝酒。

杜姐的面好吃,其實我也大致曉得竅門。在四川,能煉得一碗香辣的好紅油,並不算特殊。但是,像杜姐這樣做面的,已經很少了。

我知道那獨特的配方,主要是豬油的功勞。

大家平時講養生,講吃得健康,素多葷少,少食紅肉。在家裡早沒人吃豬油,只吃植物油。吃豬油簡直太不政治正確了。

但在杜姐會熬一大罐豬油,給每一碗面里,都大方地挖進一大勺。

我們的身體還保留著原始的喜好,覺得這豬油汪汪的煎蛋面,真是香啊。

在杜姐這兒,是不要政治正確的。大家脫了政治正確的外衣,才會進到小房子,然後就沉溺在這裡。

小房子在一個小廣場上,是一套民居改造成的酒吧。改造得很簡易,紅磚牆,加上舊桌椅。桌椅被杜姐用各種花布包了起來。桌上、牆上,胡亂放些土陶罐什麼的。說起來,跟一般酒吧並無多大差異。

但一進來,馬上就放鬆了,人可以歪在那些簡易的,又被花布重新包裹的沙發上。幾個小間里,都是熟人出沒。就算不是熟人,多來幾趟,那些臉孔也就看熟了。

幾個小間後面是個小廚房和衛生間。去衛生間的路上,總看得見廚房裡的水池裡,堆著沒清洗的碗筷。

這是個不那麼乾淨的小店。就如這裡不講究政治正確一樣。只要克服怕髒的心理,你就能徹底放鬆。好比你去朋友家,朋友家如果一塵不染,作客就覺得拘束,會主動要求換上拖鞋,說話也不敢高聲。如果朋友家有點雜亂,反倒讓人放鬆,宜歪坐斜躺,宜高談闊論。

小房子就是這樣的地方。當然,更重要的是有杜姐這個「關鍵人物」。這個關鍵人物一點都不精明,還有點憨憨的氣質,本也不是文化圈中人,平時最愛樂呵呵地笑,請大家嘗她新做的小菜,像個鄰家大姐,跟誰都不生分,都能搭話,但也不真正介入這些圈子,更不會捲入是非。我想像的沙家濱的阿慶嫂就是這樣的人。漸漸地就聚集了成都文化圈、新聞圈的各色人等。這些圈子又細分各類小圈子,大家出現有不同的時段,所以,這裡走馬燈似的,龍蛇出沒。從下午喝茶聊天的作家,傍晚喝酒連帶吃飯的畫家、設計師,晚上泡妞喝酒的詩人,到深夜下了夜班來此休息一下的報社編輯。

網友對小房子的回憶

五·一二那天,我們到達小房子。小廣場上的酒吧茶館都還開著。就像平時一樣,我們在小房子室外的茶座坐定,就看見詩人何小竹拎著電腦走過來。

他是我們的老友,那時,還算是鄰居,住得都離小房子不遠。他說,他在附近茶樓里寫稿子,地震了,他第一個想到的地方也是小房子。

那個下午,小廣場上人越聚越多。小房子的常客們也都聚了很多,這些平時出現在不同時間段的人,都在這個下午來了這裡。

既然是因為地震,也就不再講究,不同圈子的人也圍坐一桌。先是交流信息,信息都不足,連震中在哪裡,多少級,造成了多大的危害都不清楚,猜測紛紛。每個人都拚命想給外面打電話,想報平安的,想知道家人朋友情況的,都打不通。每個人都很焦慮。

正在焦慮中,我們的老友阿多來了。地震之後,他邁開他的長腿,先是從雜誌社回父母家看了看,父母平安,他又從蓮桂路,走了六公里,就到了這裡,他關心他的朋友們。

阿多外表看起來,總是那麼不靠譜。他是媒體人,詩人,有才,詩寫得好,聰明,過目不忘,但經常一本正經地說胡話大話,東張西望,神情恍惚,坐不住,像個多動症兒童,隨時要走來走去。

他極好酒。小房子是他的根據地。他自己住得離這兒不遠,白天有空就過來轉轉,很深的夜裡,從外面回家,也忍不住,拐到小房子來看看,看看還有誰可以喝酒。

有一次他在小房子醉了。我們不放心他,要求送他回去。走在夜裡的玉林,他仍高高興興。我們前面有一位駝子,正在打電話。那人黑衣,金鏈,一副黑道打扮。這種打扮的人,平時我們看見就繞行,兩不相干嘛。但阿多醉了特別開心,他看不見那人的打扮,只看見了那人突出的駝背。他舉起手來,大步向前,笑呵呵地想去摸人家的駝背。

在關鍵的時候,我們拖住了他。他仍笑呵呵地,不知發生了什麼事。我們管著他過紅綠燈,走人行道。到了他小區門口,他謝過我們,說,我到了,沒事了,你們也早點回去吧。

「真沒事?」「沒事的。」

我們覺得他已經清醒,才放心回去。結果,第二天才知道,他在小區門口的花台上睡了一晚。

但這樣的事情很少,他酒量好。我覺得他其實樂趣不在於酒,而在於跟朋友喝酒。

阿多因此成了小房子任何時段都可能出現的人。他打破了因為時間段形成的圈子劃分。他好酒更好朋友的性格,讓他成了小房子的靈魂人物。

他認識每一個小房子的常客,不止認識,還跟他們都做了朋友。

所以,地震來了,除了父母,他第二關心的,就是小房子的朋友們。

那一晚,弄不清地震情況,不敢回家,我們都住在了小房子。

小房子成了臨時避震所。

小房子在之後連續好多天,也都承擔著這個功能。就如小房子之前,也承擔好多功能。

平時,外地朋友來了,我們往這兒帶。自己閑下來,也隨便就走到這裡。不用相約,這裡自會有朋友可以喝茶聊天。微型文化活動也在這裡做,比如朋友間的簽書會,讀詩會。很不正式,但卻放鬆自由。

那時的小房子,是成都民間生成的文化地標,在那裡,隨時可以看見成都文化圈的縮影。

但後來就沒有了。我記得是2012年,小房子轉出去了,杜姐不做了。沒有杜姐的小房子當然不再是小房子。那個圍繞小房子形成的風景,一天就消散了。這些年,城市變得更大,阿多、小竹,也都搬遠了,再不是鄰居,相聚很少。

(本文原標題:《2008,大地震、小房子和煎蛋面》)

【作者簡介】

西門媚| 騰訊·大家專欄作者,獨立作家。

·END·

大家∣思想流經之地

微信ID:ipress

洞見 · 價值 · 美感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劉波:美國拆除李將軍像,等於「破四舊」嗎?
鞠白玉:也許大家都希望她快點死,而她的藝術追求是永生
廖偉棠:一碗白飯白茫茫——漁歌里的另一個香港
尼德羅:新時代的好爸爸,不再是賺錢養家這麼簡單了

TAG:騰訊·大家 |

您可能感興趣

全球最安全的軍事避難所:深處山下500米,200噸重鋼門
全球最牛避難所,藏於地下600、一道門重250噸,可抵擋核彈
3·11大地震7年後,7萬日本人仍住避難所,如果是在中國早就……
北海道地震死亡人數升至37人 仍有5800人在避難
1981年,駕戰機到中國避難的10名越南飛行員,後來怎麼樣了
2019年第3個大地震發生,海嘯預警已發布,居民避難一片混亂
日本西部地區暴雨死亡人數上升至195人,6700人疏散避難
2019年第3個大地震發生,海嘯預警已經發布,居民避難一片混亂
大連故事:陳小魯1947至1949曾在大連避難
日本部分地區海水倒灌,200萬人避難,中國發出警告:注意!
2018年降雨重現?日本遭強降雨襲擊,警告100萬以上人避難
輻射76:我在避難所外度過的第一天
日本將掉入8000米馬里亞納海溝!中國這座城市,或成其避難所
日本311大地震海嘯災區舉行2000人規模避難訓練
東古塔避難所的敘利亞人:300人共用一個衛生間
日本暴雨成災,半天超過300毫米雨量當地24萬人緊急避難!
日本3.11大地震七周年:逾七萬人仍在過著避難生活
希拉里罕見曝光豪宅內部,花費1967萬,是在白宮工作的避難所
70年前,3萬猶太人來上海避難,多年後他們卻說:最感謝日本人
全球奇聞軼事專欄:1975年的柬埔寨首都金邊:大量民眾湧向法國使館尋求避難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