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把承德講給世界聽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尋蹤」系列報道之十五——東宮遺址:一個王朝繁華的背後

「把承德講給世界聽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尋蹤」系列報道之十五——東宮遺址:一個王朝繁華的背後

導 語

從德匯門進入避暑山莊,眼前是好大一片古建築遺址。兩百多年裡,它炫耀著殿堂上的赭黃,聆聽了乾隆爺擺酒吟詩的皎月,它漸漸在歲月中剝蝕了古殿台階上的石色青青,而後在戰爭的一片烈火之中化為灰燼。

如今的這一片東宮遺址所在地,上面建起了木質連廊,環環相扣,曲徑通幽,市民們在這裡散步嬉戲,旁邊一片古松蒼幽送來陣陣清涼,是晨間傍晚鍛煉的場所。

孫樹峰/攝

一個夏日,我站在遺址邊的古松下,看一對老夫婦跳舞。大概那是最近很流行的水兵舞,倆人頭髮都半白了,身體挺得筆直,穿著迷彩服,跟隨著小唱機里傳出的曲子且歌且舞。

頭頂上是亘古不變的太陽,滿地的光輝掃過那一片廢墟,穿過翠柏蒼松,如針如線般地灑在老夫婦身上,亦輕輕吻上在一旁的嬰兒車裡孩童月般明眸,還有小孩子身後的正擁吻著的青年夫婦。

還有許多個如這樣一般的白天,如水一樣的傍晚,我像主人,又像客居在此的旅人,穿過這一片遺址,就像穿過一世繁華,又穿過一世惆悵。那不遠處的依然代表著一個王朝繁盛榮華的前宮的背後,這一片東宮遺址的存在是一個偶然,又像是一個必然,猶如硬幣的正反面,陰陽兩極,在滿園瀰漫的自在寫意之中,這裡面蘊藏著時間和宇宙的所有秘密。

山莊夜宴慶佳節

這一年,乾隆循例又在山莊下了諭旨,曰:「八月十三上萬壽生界,皇太后行宮行禮,御澹泊敬誠殿扈從王公大臣行慶賀禮,上奉皇太后於卷阿勝境侍膳,賜王公大臣等宴凡三日」。

秋高氣爽,正是中秋八月好時節。

這一天,身著藏青色朝服的群臣在澹泊敬誠殿行禮完畢,盛裝來到東宮清音閣,準備觀看慶典大戲。

「吉」字形的舞台字頭正對皇帝閱殿的中心,乾隆爺在龍榻上坐定,皇親國戚、三品以上的文武官員以及邊疆各少數民族的王公、台吉和外國使節等在舞台兩側的群樓依次坐下,福壽園二層是皇太后、后妃們看戲的地方,竹簾擋在前頭,微風裡含著脂粉的香。

坐南朝北三層戲台的清音閣規模宏大,氣勢雄偉。

台前為乾隆御題楹聯一副。上聯是:魚藻慶那居詩徵愷樂;下聯是:鳳梧鳴盛世音矢游歌。三層戲樓,每層高約5米,全高15米多。上層為「福台」,乾隆題額為「清音閣」;中層為「祿台」,乾隆題額為「雲山韶濩」;下層為「壽台」,乾隆題額為「響葉鈞天」。 三層戲台的演員同唱一支曲目,祝頌皇帝的功德無量,萬壽無疆。

鑼鼓點漸起,演出開始了,開演正戲是在最下一層。

寬17米、進深15米的舞台上,三層舞台上的百多名演員華彩重妝魚貫而出,舞台「天井」「地井」相通,密集的鑼鼓點經舞台四角的四口水井共鳴響徹雲霄,神佛從「天」而降、鬼怪破「土」而出,地面機關作響,水花噴涌,地涌蓮花,乃至重現的上通天界下至地獄的場面亦真亦幻,舞台上五光十色、光怪陸離……一位觀看錶演的外國使節看呆了雙眼:好一派盛世大國的繁盛奢華!

孫樹峰/攝

據《清宮熱河檔案》中記載,每年隨乾隆皇帝到避暑山莊的南府藝人就有488人之多,熱河大戲所需各種造型的盔箱就有1585件,各種道具雜箱共882件,由此可以想像得到,清音閣演出大戲時的場面何其盛大無比。

乾隆年間曾在熱河行宮看戲的趙歐北著《清宮遺聞》記載:「內府戲班子弟最多,袍笏甲胄及諸裝具,皆世所未有。余嘗於熱河行宮見之。」

乾隆時期,清宮演戲活動十分興盛,乾隆皇帝每年在避暑山莊5個月左右的生活里,戲曲欣賞成為十分重要的娛樂活動。無論是帝後生日、節令節日、宴饗典儀、賞賜臣僚、禮見外藩以及閑暇的消遣,演戲是必不可少的。演戲內容多為月令應承戲、法宮雅奏、九九大慶及連台本戲。月令應承戲就是節令戲,當時宮內各種節日一年近30個,每個節日都要演出相應的劇目。法宮雅奏是在內廷喜慶之時演出祥征端應的戲本,九九大慶則是在皇帝、皇后、皇太后生日時演出的祝壽戲,多為群仙祝壽之類曲目。連台本戲如根據唐僧取經故事改編的《昇平寶筏》,根據三國典故編寫的《鼎峙春秋》等等。

孫樹峰/攝

史料記載,清音閣與北京紫禁城寧壽宮的暢音閣大戲樓、頤和園的德和園戲樓並稱為清代三大戲樓。乾隆年間,清音閣演戲盛況空前,演齣劇目達上千出。他在六下江南時曾先後從江浙一帶帶回技藝高超的演員和戲班,清內廷依據需要還製作了大量的服裝、道具。曾在避暑山莊博物館陳列的戲衣就是當時製作的原物,這些戲衣無論質地還是工藝,都有很高的藝術價值,為研究清代戲曲藝術及絲織工藝提供了珍貴的實物材料。

據《熱河志》記載,乾隆8歲第一次來承德,執政後共來山莊53次。每年將近半年在承德度過,這樣算來,乾隆掌權的60餘年中,竟有22年在承德。就像這座大戲樓一樣,乾隆帝曾以承德避暑山莊為舞台,那一幕幕有聲有色、對江山有重大影響的歷史話劇就在這裡上演。

靜日生香五福同堂

「比楠木殿還要奢華!」這是少年尹忠對東宮的第一印象。

彼時,日軍佔領熱河,司令部就盤踞在東宮。正在熱河學堂讀書的他和同學們被要求到山莊勞作。

宮殿嵯峨,樓閣巍然。

乾隆十九年(1754年),乾隆皇帝擴建避暑山莊。東宮建築群就是這一時間修建的重要建築之一。

為了顯示對祖父康熙皇帝的尊敬,東宮整體地勢比前宮和松鶴齋低。東宮在宮牆上另闢大門,這便是德匯門,為重台城門,形制與麗正門相仿。

圖片來源於網路

進入德匯門後。從德匯門向北,中軸線上的主體建築依次是七楹的門殿,兩旁兩座井亭,十一楹的前殿,三層高的大戲樓清音閣,兩旁上下兩屋九楹的扮戲房,五楹兩層的福壽閣,兩側二層群樓,五楹的勤政殿,東西配殿,最後是卷阿勝境殿。東宮寬90米,全長230米,比前宮短70米。

福壽閣北的中軸線上的勤政殿是乾隆三十六景第二景。乾隆時期,避暑山莊東宮勤政殿與北京皇宮的養心殿、圓明園的勤政殿作用相似,是乾隆皇帝接見群臣,發布政令的地方。殿內面南有匠題「正大光明」;面北有匾,題「高明博厚」。東西有配殿各三間。乾隆詩曰:漫施藻稅長階莎,具足雲山四面羅。不息自強勵勤政,永欽家法詠卷阿。

卷阿勝境是東宮現存唯一一座建築。殿面闊五間,進深四間,南出廊檐,乾隆題額名「卷阿勝境」,北抱廈三間,額為「雲牖松扉」。

孫樹峰/攝

卷阿勝境殿位於勤政殿北面,是東宮最後一座建築。「卷阿」為「山坳」。西周武王死後,由年幼的周成王繼位,幼王需要幾位有才能的大臣來輔佐朝政。周成王在陝西的靜安卷阿向大臣表示,我很年輕,將來希望得到你們的幫助。大臣們表示,我們一定全力支持你。並寫了一篇文章叫《卷阿賦》,表示君愛臣、臣擁君的意思。卷阿勝境表示乾隆要學習周成王的這種品德,團結大臣,治理好國家。

卷阿勝境殿內有乾隆題的匾額「五福五代堂」。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乾隆74歲,得了元孫,在北京皇城景福宮題了「五福五代堂」。接著在避暑山莊又題「五福五代堂」的匾額,反映了乾隆得了元孫後的喜悅心情。乾隆年間,乾隆經常在這裡同皇太后用膳,並賜宴少數民族首領和王公貴族茶點。

乾隆二十年,東西山牆裝裱著由清廷畫家、傳教士郎世寧、王致誠、艾啟蒙所畫的《馬術圖》和《萬樹園賜宴圖》,記錄了乾隆十九年兩次接見准部官員的重大政治活動。在這裡貼這兩幅有關准部的大畫,供皇太后欣賞。

乾隆二十三年,皇帝連續兩年在避暑山莊卷阿勝境殿為母親中秋侍宴作詩,在秋月佳景桂花飄香的時候,和群臣一起共賞明月。詩云:「歲歲時時奉大安,山莊慶節侍慈歡。光明匾照恆沙界,端正何須七寶攢。高下岩楓疑桂馥,友群野鹿共蟾看。底緣益覺中秋好,地回樓台近了寒。」

乾隆帝之後,山莊漸衰,大戲樓乃至東宮也一損俱損,漸趨衰敗。

孫樹峰/攝

朝代更迭,這一片建築先後經過1933年和1945年的兩次大火,華麗端莊的樓台殿閣葬身火海,化為一片灰燼。後來,東宮廢墟經過平整,成為一個大廣場。1979年,在卷阿勝境原址,重建了卷阿勝境殿。1984年,對整個東宮遺址進行清整,勤政殿、福壽園、清音閣及其它殿堂的基址重現於世,向遊人展示著東宮經歷過的風雨滄桑。

天若有情天亦老,或許在這裡嬉鬧的人們並不知道,這一片廢墟就是昔日乾隆皇帝理政、擺宴和看戲休閑的場所,時光之手翻雲覆雨,如今這裡是普通百姓們休閑鍛煉的地方。那一片宮殿消失在時間的沙漏里,那殘存的地基卻如磐石般幾百年初心不改,這裡看盡了一個王朝的繁華,也見證著又一個時代的新生。

本報記者:劉春雨 編輯:建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乾隆 的精彩文章:

格格帶120萬乾隆翡翠帶扣上節目,很自信!看看專家怎麼說?
如果清朝出現霧霾,乾隆讓和珅去治理,和珅會怎麼做?
紀曉嵐有一怪癖,讓家中侍女苦不堪言,乾隆也無可奈何

TAG:乾隆 |

您可能感興趣

承德避暑山莊,曾是中國清朝皇帝的夏宮!
承藝茶葉文化:百年疑案之乾隆身世之謎,廣為流傳的避暑山莊一說是否為真?
湖北二十個避暑勝地介紹,最後一個被稱為「湖北九寨溝」!
中國最有名的避暑山莊:三朝皇帝留居於此,因景色太美被稱「四大園林之首」!
紫塞明珠,避暑勝地,一座山莊,半部清史,承德避暑山莊
第二次鴉片戰爭時,為何咸豐皇帝寧願逃往承德避暑山莊也不願調曾國藩的湘軍進京勤王?
一座山莊 半部清史-承德 避暑山莊
承德避暑山莊里煙雨樓的傳說
乾隆在避暑山莊孝母
承德避暑山莊是中國古代帝王宮苑,清代皇帝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
清代避暑山莊的宮廷花卉
寶雞亮寶——麟游秘史之三 隋文帝建宮避暑
承德除了避暑山莊,還有十座名山!
半價游承德避暑山莊和外八廟啦!帶上這兩樣東西
北京:房山十渡有個樂佛山盛夏避暑好地方
大美承德之避暑山莊
大清朝最後的背影——承德避暑山莊
康熙、乾隆「就是」避暑山莊這兩尊佛
天下奇觀;宿州曹村三環《橋馱樹、樹馱橋》是個避暑乘涼的好去處
老照片:清末時的承德避暑山莊及木蘭圍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