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文休幫你教孩子歷史(1):中國科舉制度是從哪個朝開始實行的?

文休幫你教孩子歷史(1):中國科舉制度是從哪個朝開始實行的?

我國的科舉制度始於隋朝。隋文帝統一中國後,為了獲得更多的人才,採取了開科取士的方法 公園587年,文帝訂製,每洲每年保薦三名文章華美貢士。

文休幫你教孩子歷史(1):中國科舉制度是從哪個朝開始實行的?

科舉制是古代朝廷選拔人才、官吏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它徹底打破血緣世襲關係和世族的壟斷,讓有才能的下層人才參與到國家政治中,施展抱負。

科舉制從隋朝(一說唐朝)開始實行,直至清光緒卅一年(1905年)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為止,前後經歷一千三百餘年,成為世界延續時間最長的選拔人才的辦法。對中國在內的漢文化圈諸多國家,以及西歐國家啟蒙影響深遠。

南北朝時期為了選拔有用人才已萌生出舉明經等科舉制度,但是魏晉以來的九品中正制仍然繼續實施。隋朝時,587年隋高祖文皇帝正式設立分科考試製度,取代九品中正制,自此選官不問門第。科舉制度初期設諸州歲貢,規定各州每年向中央選送三人,參加秀才與明經科的考試,公元606年,隋煬帝增設進士科,科舉制度正式形成。當時秀才試方略、進士試時務策、明經試經術,形成一套完整的國家分科選才制度。

隋朝以前,人才的選用通常是君王和一些官僚以個人好惡為標準,而隋朝的科舉制度於此相比是一種進步,它客觀上對開創清平的政治文化局面是有利的,也是不少門第清貧的人脫穎而出,充分顯示了朝廷重才學、清門第的良好風氣,也是國家興盛的一種標誌。但凡是開國皇帝大部分都是懷著卧薪嘗膽的情懷開創新的局面,都是標誌的一種進步。所以競爭是社會發展和進步的關鍵。就楊堅本人來說,對於規律來說他是歷史的必然。對於個人來說他是偶然。我們了解歷史,但還是改變不了我們也是組成歷史的一個單位。我們在規律面前顯得微不足道,只有規律在循循不息。

那麼,科舉制度的正面意義在哪兒?我想用四句話來概括:天下為公、選賢與能、政學一體、化成天下。我認為,中國式選舉制度兩千多年運作的基本機理,以及其所達成的社會政治文化後果,盡在其中了。下面對這四句話略作解釋。

文休幫你教孩子歷史(1):中國科舉制度是從哪個朝開始實行的?

天下為公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這是《禮記·禮運篇》中的一句話。過去一百多年來,因為孫中山先生的反覆提倡,它特別受到重視,也有很多誤解。「天下為公」的基本含義是,天下是天下人所共有的,不是一個集團、一個群體的。

在「天下為公」觀念背後,我們看到的是中國人最基本的政治觀念,也是過去四千年來中國政治運作的基本原則,那就是政治平等,人人都有參與天下之治理的機會。當然,參與方式非常多樣,《大學》向我們清楚展示了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也可以參與天下之治理,比如修身、齊家,這就是治國、平天下之內容和基礎。

政治平等原則在中國政治傳統中最重要的表現是,中國從來沒有過奴隸制度(此為作者個人學術觀點——編者注)。現在很多中國知識分子言必稱希臘,但是,古希臘民主制度運作的經濟社會基礎是奴隸制,因為有了奴隸制的經濟支撐,才可以在幾十萬希臘人中,讓大概幾萬人扮演公民角色,才可以建立起所謂的民主制。如果沒有奴隸制,還有沒有古希臘的大眾民主制度?我覺得是個問題。可是,中國自古以來就沒有奴隸制,我們有的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參與的政治平等。當然,人人直接參与在技術上做不到,所以就會有「選賢與能」。

選賢與能

古希臘是城邦政治,其政治單位規模很小,而中國作為一個政治共同體的基本特徵,就是超大規模,從堯舜時代便是如此。這樣一個政治共同體又奉行「天下為公」原則,很自然地會走向「選賢與能」的政治原則。因為不可能所有人都直接參与到國家的治理中來,所以必須從中選出若干人來作為代表。

但是,怎麼選?我們的先賢最初確定的一個標準就是「選賢與能」,這一點非常重要。大家都知道,在古希臘的大眾民主制中也有選,但是,它的選是抓鬮、抽籤,隨機從幾萬人當中選出若干人,輪流執政或者審理案件。這不是我們中國人的辦法,我們的選有一個標準,必須選出賢和能,不是隨機抽取,而必須要選出真正有治國之德和能的人來擔任重要職位。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天下為公」,他們節制自己的私慾,來增進天下人的福利。如果採用抽籤制,一個牧羊人抽到選上了,他連自己有多少只羊都數不清楚,請問怎麼能夠治國?說起來再好聽的制度,這麼搞都沒有意義。

所以,「選賢與能」有雙重含義:第一是選,第二是選出賢與能。

當然,先賢們對察舉制度、科舉制度有很多批評,而且集中在一點上:它沒有能夠有效地把賢能選出來。因此察舉制度、選舉制度也一直在變革之中,變革的動力正來自於選出真正的賢與能。選不出賢與能,選舉制度就沒有意義。這一點,是中國式選舉制度的核心。

至於賢能的標準,只憑個體與生俱來的能力及由此發育而成的智力和道德,不需要藉助任何別的條件。我們深思一下就可以發現,這是一個最合乎政治倫理的選舉程序,它把財富、相貌、家世、血緣等所有其他因素都排除在外了。還有比這更公平的制度嗎?因此,這一制度也是最為開放的。

政學一體

「選賢與能」實際上意味著,光有選舉程序是不夠的,必須還有一個前置程序,那就是培養賢與能。賢能不是自然就有的,一個村莊,一個城市,聽其自然,會有賢能嗎?如果社會中本來沒有賢能,那麼,選舉又有什麼意義?

中國人很早就把選舉與教育結合在一起。大家都知道漢武帝「獨尊儒術」,其實,在這個事情背後,漢武帝的最大貢獻是創建了一套以教育為基礎的社會治理模式,或者說憲法體制。首先,建立公立學校體系,以「五經」培養士君子。而「五經」教給學生的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因此,漢武帝又建立了選舉制度,也即察舉制,選拔優秀的士君子進入政府,擔任官員。

中國式選舉制度是從這個時代起步的,這種制度從根本上塑造了政府形態,此乃有史以來官員受教育程度最高的政府。我們稱之為士大夫的這一群官員,是人類歷史上獨一無二的執政群體,其權力建立在知識基礎之上。由此,中國成為人類歷史上唯一以教育為立國基礎的國家。

從漢武帝時代開始,形成了「政學一體」結構,樞紐就是中國式選舉制度。「政學一體」的好處非常多,比如政府官員素質極高,他們都是政治家,因為都有一定的志向,所謂「志於道」,他們希望改進政治、改變現狀。因此,我們看到,歷代士大夫都有變法的努力。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效果:中國人普遍重視教育,中國人的識字率,是前現代各國中最高的,並且一直影響到我們今天的觀念。我們最近幾十年的快速經濟增長,多半靠的是基本素質較好的大量勞動力,這不正得益於老祖宗重視教育的傳統觀念嗎?

文休幫你教孩子歷史(1):中國科舉制度是從哪個朝開始實行的?

化成天下

科舉制度讓民眾重視教育,這個教育就是中國式教化之道,這是中國文明極為獨特之處。人類社會有不少成熟的文明,都是以神教進行教化。在中國,神教當然有,但不是根本,在遠古的三代,其根本是禮樂;孔子以後,其根本則在學,在文教。漢武帝「獨尊儒術」,創辦學校,設立選舉制度,推動整個社會重視學習,重視教育,也就給整個社會設立了一套教化機制。所以,在中國,教育絕不只是傳播知識,而是要承擔更為重要的職能——化成人,塑造良好社會風氣,這是政治社會秩序的基礎。

而由於「政學一體」,由於選舉制度,社會和國家也連結為一體。在世界歷史的大多數時期里,在我們所羨慕的西方文明中,政治和社會的兩分是人們面臨的一個極大難題。我推測,西方人所講的國家與社會、國家與市場兩分,實際上出自奴隸制思考方式。古希臘城邦中,奴隸只有私人生活,公共生活是公民的生活,是自由人的生活。到了現代民主政治中,福山(日裔美籍政治學家,代表作《歷史的終結與最後的人》——編者按)所討論的政治衰敗,尤其是其中的政治冷漠,其實也是因為大多數人是政治上的奴隸,完全處在被動位置,政治交給少數人操作,這少數人才是真正的自由人和公民。

而中國古代的察舉制度、科舉制度始終發揮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溝通社會與國家。民間興辦的教育,政府興辦的教育,源源不斷地培養士君子。他們大部分在社會基層發揮領導作用,組織社會自治;少數人則進入政府。但兩者具有共同的價值,共同的話語。所以,在中國,社會與國家從來都不是兩分的,它們一直聯繫在一起,形成一個治理的連續系統,中間沒有截然的界限。我認為,這是我們中國社會最好的地方,所謂「天下為公」,這也是一種體現。

隋朝科舉制度的影響:

當時以明經最為高級,進士試居次。當時選士制度只稱為秀才科,與唐之科舉仍有一段距離。秀才科可謂科舉的開端,亦為不完善的考試製度,對實際取士作用不大,但已改變了門第壟斷官職的局面。科舉制度順應了歷代庶族地主在政治上得到應有的地位的要求,緩和了他們和朝廷的矛盾,使他們忠心擁戴中央,有利於選拔人才,增強政治效率,對中央集權的鞏固起了積極的作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休看天下 的精彩文章:

揭秘:一代戰神薛仁貴為何兵敗大非川,威名掃地
揭秘:明孝宗朱佑樘為何被稱為中國第一好皇帝
品三國之關羽為何「千里走單騎」離開曹操,原來竟是因為她
揭秘:抗擊倭寇的民族英雄,與戚繼光將軍齊名的女將軍瓦氏夫人
中國各朝代滅亡原因,讓孩子看看,這才是真正的學歷史

TAG:文休看天下 |

您可能感興趣

隋朝科舉制度的開始
唐朝詩賦空前繁榮,和當時的科舉制度有什麼關係?古代的教育改革
明治維新之前的日本,全盤照搬中國,可為何沒學到中國的科舉制?
隋朝科舉考試真是你想的那樣嗎?揭開隋文帝創辦科舉隱藏的目的!
什麼是科舉制度,帶你詳細了解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
中國的科舉制度,歐洲崛起的關鍵之一,卻讓中國弱了千年!
元朝廢除科舉制,從而推行該制度,對中國歷史的發展其實是有利的
曾國藩:科舉真是坑爹!
慈禧與科舉:千年制度一朝廢,今人笑看是與非
科舉考試中最難的是八股文,明朝與清朝的學校如何教授八股文?
科舉制度真正完善、鼎盛的明朝四級科舉制度具體是怎麼樣的
唐朝就有學術造假!中國科舉史上首個「白卷考生」
從「尺二秀才」小議宋朝的科舉制度
古代「科舉四宴」是哪些?
古代的科舉是怎麼進行的?
她,改變了中國的科舉制
為什麼沒有日本學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
第二屆中俄創新對話在莫斯科舉行
7月4日我國歷史上最後一次科舉考試:八股文只是封建王朝的遊戲
世襲、養士、察舉、科舉,中國古代的人才選拔制度是如果演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