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從審稿看科技文章的寫作

從審稿看科技文章的寫作

作者:鮑海飛

來源:科學網

最近一位同事拿一篇英文稿件讓我幫他看看,仔細品讀之後,發現文章裡面存在很多不應該出現的疏漏甚至是錯誤問題。就所發現的問題,有一些想法心得交流如下,有助於科學研究和寫作。

1,原理性問題的描述:這是文章的出發點,也是文章設計的核心內容,是被研究對象主體工作的依據,這個內容一定不能錯。常規的範式、模式,一般情況下應用在什麼場合,一些常識性的問題,不要搞錯,對這部分的描述也就凸現重要。當然,有的描述可以很簡單,有的則需要較為深入的描述。

2,研究結構對象的描述。我們研究的對象都是很具體的東西,因此,結構設計與圖表標示一定要清晰明了,要前後一致,具體圖像和理論分析的也要一致。一個不對稱的結構,結果其原理圖卻畫成了對稱的,造成不必要的錯誤。這就表明自己沒有仔細研究問題,也給別人閱讀分析時帶來了理解上的困惑。

3,研究過程的描述。現代大部分的研究,不是器件製造就是材料製備,或者系統集成,過程性或工藝性的描述是文章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該具體的就具體,該詳細的就詳細。過於簡單就暴露了浮淺乃至無知,過於詳細和繁瑣就顯得多餘和累贅。因此,描述要詳略得當,尺寸要把握好,即能把問題反映的清楚,又不至於顯得過於膚淺或繁瑣。正如古人云:句有可削,足見其疏;字不得減,乃知其密。

4,文章寫作的邏輯問題。一篇文章,先寫什麼,後寫什麼,其間是什麼關係,要心中有數。當然,各種期刊的要求也不一樣。這就需要在投稿前分析期刊文章的寫作模式,以便參考。總之,一般都是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這個思路出發,因此,要關注前後順序,突出重點。

5,科學術語的使用問題。有很多剛開始寫文章的人,不太關注或不太熟悉本學科中的術語,或者對術語的使用不當,或區分不夠,這會帶來認識和理解上的偏差乃至錯誤。比如一個結構到底應該稱之為板,還是稱之為梁,到底是應力還是應變,是距離還是位移,在什麼場合使用這些術語,這些都應該掌握和分清。如果區分不清這些術語,對模型的分析和理解就會導致認識上的錯誤,實際上,這是基本概念不清。現在的分析軟體固然很好,結果即使分析得對,但你還是不明白它是如何分析的,分析的是什麼,只能看圖說話,不明內里。因此,閱讀本學科的經典,對具體的概念和術語要充分理解、掌握和運用。

6,文章完整性的問題。需要花費時間來考慮一篇文章該從何處下手,即文章的整體構思問題,做到胸有成竹。哪些數據是必要的,哪些數據是次要的,需要多少數據能夠充分說明問題,應該測量和分析哪些數據等,使得能夠對所研究的對象有一個完整和充分的描述和評價,即儘可能構成一個完整的集合。每一個論據都是如何來圍繞著中心進行論述,實驗和理論是如何緊密結合在一起相輔相成的。審稿中還發現,有些段落的描寫比較細緻,而有些段落的描寫卻顯得過於呆板和單薄,這就暴露出作者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和欠缺之處。因此,一篇完整的文章,不僅內容翔實豐滿,前後邏輯一致,而且描述的內容多寡和輕重都有側重。

7,讓數據說話。這是文章的重點和精華所在,你做了什麼,得到了什麼,有哪些發現,存在哪些不足,涉及到什麼方法,如何讓數據說話,也就是哪些數據能夠強有力的支持你的觀點。一篇文章的核心是自己想要幹什麼,然後從什麼理論和實驗出發,到得到什麼結果。因此,文章立論的出發點就非常值得關注,實驗方法是否正確就值得考究,最重要的是讓數據說話!實驗數據和理論有機的結合乃是上乘。因此,一篇文章,其所涉及實驗的重複性,實驗數據的真實性,至關重要。因此,對觀察到的現象和數據要盡量重複和真實可靠,這是做科學研究的一個最基本的要求。在科學研究上,避重就輕和以偏概全是應該杜絕的,投機取巧、胡編硬造,甚至移花接木等不良學生行為更應該杜絕,錯誤的結論和信息會誤導科學共同體和大眾。一是一,二是二,講道理,擺事實,這是科學研究的根本和底線。有一說一,有二說二,這是科研人員的基本素養和良知。一個實驗能否成功,即需要對實驗設備性能功能相當熟悉,也要對理論內容和實驗過程深刻的理解,也需要對時機的把握,做到過程可控。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做科學研究也是一個知敵知彼的過程。數據是對自己提出觀點的重要判據,引申出結論是否正確。實驗中,會觀察到一些反常數據或者現象,該如何解釋和闡述就顯得更加重要。為什麼會出現反常?反常的原因在哪裡?是儀器的問題,還是其它什麼問題等,文章前後邏輯是否一致等,這都很重要。讓數據說話,讓真實的數據說話!

此外,文章中的圖表要盡量清晰,尤其是電鏡照片圖像和一些模擬的結果。最後是語言的描述,即要用詞準確,又要精鍊。當然,對我們非母語的英語寫作來說,盡量要把詞寫得準確。這些都需要作者一點一點的來完成。

從一篇文章的寫作上,可以暴露出很多問題。比如,作者是否具有嚴謹求實的態度和工作作風,在布局謀篇上是否獨具匠心,考慮的問題是否周到細緻等。總之,科技文章的寫作是一個玉石雕琢的過程,需要用心反覆推敲、敲打和琢磨。文章反映的是作者或團隊的理論功底,實驗基礎,研究和認識的深度以及科學素養等方面。急於求成,急於發表,急於出成果的心態和現狀,導致一些作者其文章各段落之間銜接的不好,各段落內容緊密程度不一樣,行文字詞句也不太講究,得出的結論就容易草率,容易給人留下較壞的印象。現在的文章越寫越長,因此,在一些細節段落上若交待得不清楚,文章就顯得不嚴謹。有的文章,看得出來,作者的確下了不少功夫,但食之無味,又棄之可惜。因此,文章若在創新上沒有多少東西,就更應該在基礎層面的東西上下功夫,否則,就沒有可圈可點的東西,也就沒有亮點可言。

審稿中還能夠發現一個重要問題,文章是集體貢獻完成的,還是一個人閉門造車而做的。前一段,審過一篇文章,文章篇幅寫得很長,內容完整豐富,理論推導和建模都很獨到和細緻,工藝製造的難度很大,涉及到的設備和測試的內容也很多,因果分析都很充分等,整個文章幾乎挑不出什麼缺憾,前前後後,段落內容多少,遣詞造句乃至文風,幾乎一氣呵成。由此觀之,這樣的文章,一般來說,顯非一個人能夠完成。因此,團隊的力量就顯得尤其重要,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分工和側重,署名中的每個人對文章都會有不同程度的貢獻。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有的文章,雖然署名很多,但顯然是一個人挑起了重擔一蹴而就,是千里走單騎型的。文章在完整性和深度以及分析和辭彙運用等方面都凸現不足,這就表明該文章系個體『雪夜上梁山』之勞作。文章中其他署名作者或多或少對文章有貢獻,但顯非在文章形成過程中有效地參與進來,如段落的描寫、圖表的製作、辭彙的運用、結果分析等。顯然,一篇好的文章的形成與多名作者的直接參与和貢獻分不開。文章的形成和文章署名是一個值得研究的現象。

總之,科技文章的寫作要抓住重點,原理性的東西是根本,研究的對象是依託,工具方法是手段,模擬實驗是途徑,數據結論是心中企盼的果實,寫作是成果女神的展示。因此各個環節部分的描述要盡量詳盡,過程的前後要表達清楚,因果邏輯關係要理順。這就需要平時經常性地品讀一些經典文章,仔細體會文章的綱領、段落層次和精髓,看他們是如何從概念到原理,從理論到實驗,從數據到結論,從現象到本質,從詞句到風格的運用等,通過學習消化吸收,轉變為自己的東西,只有在紮實的工作基礎之上才能有所發現和創新。文如行雲流水,確實不易。

中國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台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

本公眾號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微信公眾號:中國生物技術網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生物技術網 的精彩文章:

王曉東實驗室解碼雄性生殖系統衰老之謎
許智宏院士透視轉基因:被你誤解的轉基因食品有哪些
「三親嬰兒」締造者張進遭美國FDA警告:停止宣傳相關技術
Cell:維生素C能「逼死」血癌幹細胞

TAG:中國生物技術網 |

您可能感興趣

科技論文的選題方法
《三次科技革命的專題複習》說課稿——從蒸汽機到互聯網
SCI論文配圖/科技繪圖專題培訓
SCI論文配圖/科技繪圖 專題培訓
馬化騰:文化要和科技結合 建議做文化精品
我的世界 粘液科技圖文教程詳細解析
一文看懂《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發布的新科技
科技l可以複製任意網頁/圖片上的文字
《拉漢科技詞典》出版
科技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成功嘗試——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理事會召開換屆會議
為什麼《夢溪筆談》被稱為中國科技史上的里程碑?
詮釋傳統科技提高文化自信——讀《祖沖之科學著作校釋》有感
科技創意設計的文博思考
黑陶文物欣賞,來自史前文化的黑科技
依據老子定理來看人類物質文明與科技文明的未來
讀書筆記之金融科技的未來
眾安科技兩項科技創新論文被國際峰會錄用,獲國際認可
畫說科技史之一:漢畫萬象
《斗羅大陸》動畫製作非玄機科技莫屬?
宜信研究院:監管科技研究報告——概念、實踐與啟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