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莫迪想拉攏東南亞這國,「局部霸權主義」政策令其難以得逞!

莫迪想拉攏東南亞這國,「局部霸權主義」政策令其難以得逞!

第一軍情作者:軍機白虎堂

現在的印度,一邊在洞朗地區和中國玩「拖延戰術」,另一方面又試圖尋找更多的「外援」,讓自己的非法行為獲得更多的站隊。雖然印度也知道自己這種肆意越界干涉別國事務的行為不可能獲得國際社會支持,但是莫迪政府的確在四處行動。這也從另一個角度反映了印度理屈詞窮情況下的慌張心態,如果印度的行為真的站得住腳,那麼印度也不至於如此需要急著拉幫結黨。

資料圖:印度總理莫迪

據印度消息人士透露,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計劃於今年9月份對鄰國緬甸開展訪問,此次訪問將被安排在9月3日至5日於中國廈門舉行的金磚國家峰會之後,時間可能定於9月6日至9月7日。如果此次訪問成行,則將可能是莫迪再次訪問緬甸首都內比都,上次訪問是在莫迪出席東盟峰會期間,時間相距不足3年。

《印度快報》網站就此分析認為,莫迪之所以在中印對峙的關鍵時期選擇出訪緬甸,主要是因為昂山素季上台之後,中緬關係開始拉近,這讓印度感到不安。因為印度一直把所有南亞區域及附近國家都視為自己的「管轄範圍」,緬甸也是南亞區域附近有影響力的國家之一,印度對於緬甸「倒向中國」的趨勢非常警惕。而且印度和緬甸之間也存在領土糾紛,印緬兩國的海上權益存在爭議,陸上也有1600公里的陸地邊界由於敏感而疏於管控。在這樣的「複雜形勢」下,莫迪出訪緬甸一事自然也就無可避免。

當然,莫迪究竟會對緬甸採取什麼樣的政策,目前仍不得而知。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印度會對緬甸政府施壓,要求緬甸政府和中國「保持距離」。雖然緬甸不可能像尼泊爾、不丹、錫金等國一樣對印度「唯命是從」,但是緬甸畢竟也和印度毗鄰,如果想要有好日子過,還是得給印度一些面子的。

資料圖:緬甸海軍歡迎中國海軍醫院船到訪

不過,緬甸作為一個同樣和印度有領土糾紛的國家,究竟能和印度好到哪裡去呢?印度在中國洞朗領土的囂張舉動,實際上也相當於給緬甸敲響了警鐘,印度既然敢對中國這樣做,當然也就敢用同樣的手段針對緬甸。緬甸的軍事實力遠遜於印度,根本不可能正面和印度抗衡。所以對緬甸而言,最務實的選擇,仍然是搞好和中國的關係。只要緬甸和中國好,印度就不能不有所顧慮,而如果緬甸真的聽印度的話,和中國漸行漸遠,那麼就正好入了印度的套。當印度認為自己有足夠的把握推行「東進政策」的時候,緬甸將成為被印度痛宰的第一隻肥羊。

站在軍事發展的角度看,緬甸近年來的軍事力量不斷獲得有效提升,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得益於中國的幫助。中國向緬甸輸出的多艘出口型護衛艦,幫助其確立了基本的海軍體系。未來緬甸還可以通過採購中國新型潛艇,增強其水下作戰力量。美國戰略之頁網站曾經刊文指稱,中國正在幫助緬甸建設一支現代化海軍,作為回報,緬甸也在領土問題上表達了支持中國的態度。中國能給緬甸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這些合作成果不是印度能給的。

現在印度自己的海軍建設都極為落後,印度發展航空母艦、驅逐艦、潛艇基本上都依賴俄羅斯提供技術支持,既然印度自己都無法獨立打造一支藍水海軍,那麼印度就不可能在軍事上解決緬甸的急切需求。中國現在不僅能自己造航母,還能自己造萬噸大驅、現代化護衛艦群、常規潛艇、核潛艇,中國的海軍基本上已經是藍水海軍,這些優勢遠超印度。

資料圖:緬甸海軍裝備的中國護衛艦

最重要的一點是,中國是和平崛起的大國,緬甸和中國合作,可以獲得雙贏的結果。而印度和緬甸是有陸權和海權爭議的,印度東進的野心,對緬甸而言是挑戰,而不是機遇。所以印度試圖通過將黑手伸向緬甸的方式來給中國製造新麻煩的想法是不現實的,印度的戰略目光十分短淺,只顧著在南亞狹小區域興風作浪,而不考慮全局發展的重要性。這樣的狹隘心態註定了印度不可能成為擁有全球性影響力的國家,周邊國家也不會真的支持印度的所作所為。

聲明:已發現多家媒體未經授權轉發第一軍情文章。為尊重原創,轉載請標明出處。微信公眾號轉載請聯繫管理員開白名單。敬請配合!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軍情 的精彩文章:

莫迪政府突然對這國發出恐嚇:未經印度同意不得與中國來往!
這兩個大國都支持印度?只有印媒異想天開!
太過分!舊賬未還,這國又上門找茬,還聯合了很多勢力!
東南亞這國要借中國撈好處?小心賠了夫人又折兵!

TAG:第一軍情 |

您可能感興趣

亞馬遜知識產權政策
又一西方大國對特朗普說不!看來,美國的霸權政策要沒戲了!
不要干這種蠢事!美國農業界人士怒懟特朗普政府貿易保護主義政策
卡爾·拉格斐因為討厭默克爾的難民政策想要放棄德國國籍
巴勒斯坦怒斥特朗普女婿無知 稱絕不屈服於美國的勒索政策
馬蒂斯:美國對伊政策不尋求伊朗政權更迭
哈佛大學對亞裔美國人的「偏見」,特朗普將廢除奧巴馬的平權政策!
美國人都對特朗普說「不」,說明對其推行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深惡痛絕
親特朗普媒體:馬蒂斯是偉大的戰士,但國防部長必須支持總統政策
印度國慶拉東盟十國領導人站台,稱東南亞是「東進」政策中心
【歐洲研究】錢磊:道義還是利益:中東變局以來德國埃及政策的調整及其原因
杜特爾特友華政策獲「前任」力挺:中國不是競爭對手
特朗普的新核主義政策將保留一些奧巴馬的政策,但這對俄羅斯造成了壓力
韓國欲進軍東南亞,推行「新南方政策」不遺餘力
伊朗是美國中東政策的核心,是真的嗎?敘利亞戰事說明了一切
美國撤軍敘利亞,特朗普的政策調整,將給中東帶來哪些變數?
梅拉尼婭父母宣誓成為美國公民,靠的卻是特朗普一直想廢除的政策
IMF罕見抨擊美國保護主義政策,特朗普會改變美國經濟政策嗎?
此國本是非洲頂級富國,卻被移民政策徹底毀掉,如今窮得喝西北風
恰武什奧盧:土耳其敘利亞政策是基於「人道主義外交」